02.29 文风与人品有关吗?为什么有人开门见山有人拖泥带水?

用户8645633805217


有一定关系,但并不绝对。一般来说,直人直语。恳直人常忽略客套,什么都开门见山,少有废话。心路多的人往顾这顾那,客套半天入不了门,甚至说完了他都不明正题。他不是人品问题,是说话时考虑的太多。写作与初学入门影也较大,初学时有的指导者注重“交能清楚”,写得越详细越好,却忽略了行文须简,影响了学者的文风,把交待清楚变成了拖泥带水。有的指导者一开始就对学者提出了行文须简练的要求,这样学出来的人他的文章始终注意简节,不浪费笔墨,为自己与读者节约时间。从方面看,它和人品的关系没必然的联系。(交能应是交待。从方间应加这字)


逢春186177958


文风与人品是直接关系。

人品决定着文风,人品是性格、思想、品行的综合,整体决定着写作风格,也就是文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读之,鲁迅先生之铮铮铁骨入木三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十年生死两茫茫”,读之,苏东坡先生之豁达豪放跃然纸上。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读之,柳三变阁下之多情温婉如沐春风。

……

反之,人品卑劣之人写的如《罗织经》等,读之,毛骨悚然……

总之,文以载道,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

。应该是这样的。


锄扬轩


文学是一种艺术,艺术家包括任何行业任何人都需要崇高的品德。

文风是写文章中提现的“性格”,我们听过最多的便是“字如其人”,在我们阅读的一些经典名著中,不同的文风不同的文学风格,文章风格确实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性格和个人特点。

人的性格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外向的人在文风中更多直戳了当,而内向的人则多了一分含蓄。而我觉得题者所问的问题文风是否与人品有关,我觉得存在一定的联系。

(以下是一位网友的心得,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有所共鸣。)

近来,为了文学创作的努力提升,达到一个新高度,心情沉稳下很多,想了很多,反思自己很多。并且反思自己的思想,思维,观点和主张,想从中突破一些结节,改变一下路径,提升一下作品的内涵,结构和表现力。

但是,在看到一些文学朋友的语言和作品,很使自己值得注意了一些行为,其中,功利文学最为严重。

何为功利?说白了就是现买现卖,达一时之目的,而非真的好文学,好作品,从而使文学成为官学,商学,互惠互利学。这无非在正统的文学创作道路中打上了一路桩,挖掘了一陷坑。很纯粹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要想通过,必须要先拔掉路桩,先填平陷坑,其中的环节,其中的交易可想而知。文学失去了本性,成为操控国家杂志及出版机构幕后交易的手段。或钱,或权,或性。

记得,二十几年前,自己写东西,辛苦。可是没有路桩,没有陷坑,凭着自己作品的质量而被编辑们从堆如山的纸质手抄稿中一件件挑出,对比,修改,发表。大量的作者把接一封编辑信当信誉,再写。而有编辑提出修改意见,更是如获珍宝。

二十多年过去,我手头存有好多编辑的信件,但好多人没有见过一面,值到今天,也许只知道名字。

近来,读着网络和纸质的文字,其中的约稿占据一大部分。或许是因为名气,撑脸面,不求质量。一部分是自搞的征文作品,大赛作品,质量可想而知,人情占了上风,投资者说了算。作品不尽人意,好的作品成了陪衬,甚至不知道收稿的机构和征集单位看没看过一些无有名气作者发去的作品就内定了奖级,奖项和作者。别人只是充个数而已。可悲。

如此,作品不为作品,文学失去了价值,文学也不为文学,而是粗制,没有了根本,没有了内容,虚无缥缈,假大空,脱离人性,脱离读者,甚至有的作品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读者更是不懂,但却被吹捧成精品,力作。我是想,吹捧者是不是大脑也进了水,是否懂文学。

由此可见,人品丧失,得到的必是作品的丧失。人品的脱节,必是作品的脱节。功利文学占据的天下,不知能否长久。但我坚信,真正的文学回归一定不会太远。否则,读者绝不会买帐。死亡的是功利作者,留下的将是真正能留传下去的作品。我想,真正的回报,是给对文学有准备的辛劳者们的。是给负责任的真正的作家的。


天下敦煌


有喝过酒么?酒风和酒品完全是两码事。就和文风和人品一样一样。喝白酒,要的是就是高度,要的就是大碗,这样才够爽,够豪气,更是感情深,一口闷!谁熊就怼谁。但如果喝的是红酒呢,就完全是另外一个画风了。特么拿了那么大一个杯子来,结果只倒一小丢丢,润喉咙都嫌少,一看就来气。关键还不能一口喝完,还得慢悠悠的先晃上半天,才舔上一口。这还不算,还得点上蜡烛,关上灯,把桌子搬到窗边——算了,不说了,真受不了。

总结一下画风,一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忧。而另一个是,我把真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文风和人品无关,但会性格有关。一个只喜欢大口喝酒的人,给一瓶82年的拉菲他,也整不出味道和韵味!





清净梵


文风,一般来讲是指文章的写作风格,以及文章所体现的思想倾向,文笔运用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等。我个人认为,文风与作者的人品没什么关系,而与作者有关系的应该是性格。至于有的人开门见山,有的人拖泥带水。这不仅仅和性格有关,而且和文章的属性,体裁,要求都有关系。

比如新闻,自然应该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思想明确,内容明朗。那么如果是情感类的小散文,显然是需要点“拖泥带水”的情感抒发吧!当然,还是和人的性格有关。有人细腻有人粗犷,有人注重立意,有人注重抒情。

就说苏轼和纳兰的悼亡词吧,苏轼写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纳兰写的是“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丹心画不成”。两人表达的都是悼念亡妻的心情,苏轼的词更悲情,而纳兰的词更伤怀。这就是两人性格不同的缘故,一人大气豪放,一人柔情细腻。

就近代作家来说,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我喜欢鲁迅先生的文风豪爽,文笔犀利,语言幽默风趣,意境深邃,摄人灵魂。比如《一件小事》中的“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个“小”字,就是我们的灵魂,对于灵魂最深刻的剖析。

鲁迅先生的文风就是他的性格,就像他说的那样: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再说一位女作家吧,大家熟悉的张爱玲。

李碧华评价张爱玲说: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的很,又放心的很——再怎么淘,都超过不了。文字在张爱玲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振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鲁迅先生,张爱玲,这两个人虽然不能同日而语,但都是有些争议的人物,也正如他们的文笔,总是有些冷冷的幽默,有些独到的风趣。

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文风,也就是他们的性格。喜怒哀乐,字里行间,润满了人性的本真。善也罢,恶也罢,美也好,丑也好,终是淋漓尽致的表达。不做作,不浮夸,升华鲜活的血液,沉淀无奈的泥沙……


青花瓷老五


文风与人品关系很大。好的文风,人品一般错不了,坏的文风,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同理,好的人品,文风也会很好,坏的人品,基本上文风也很差。

一、好人品注定形成好文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个好的人品,一定是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初心,不辱使命。想的都是尽心尽力把工作干好,而不是溜须拍马,阿谀逢迎,同时,无论是讲话还是弄材料,一定坚持大众化、说清楚,而不是咬文嚼字,瞎折腾、乱指挥。久而久之,好的文风就形成了。

二、好文风逐步完善好人品。纵观分析,无论是台上讲话,还是理论阐述,看那些信手拈来、实实在在的言论,基本都是脱稿,再者也是自己撰写,所以显得游刃有余,而不是磕磕巴巴,主要是来源于生活,总结于工作,注重调查研究,而不是让别人代写,念稿子肯定不会顺畅。尤其是工作总结之类的发言,不拘泥于文字,而是把事情说清楚,把工作摆布开,把未来畅想好,这样的领导即使人品有点问题也会慢慢变好。

三、开门见山体现好文风,展现好人品。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有一说一,直截了当,而不是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开什么会,研究什么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早有准备,同时,心里装事,大脑想事,懂得干事,不给下面添乱,不看上面脸色,敢于负责,愿意担当,讲话一针见血,办事雷厉风行。长此以往,就会体现出好文风,培养出好人品。

四、拖泥带水暴露坏文风,凸显坏人品。回忆一些领导干部,讲了半天,不知所以然,别人听不懂,自己不清楚,思路不清晰,逻辑没推理,落实没办法。工作中,拖泥带水,应付差事,始终是被动的在对付,而不是主动迎接挑战。

弘扬正能量,争取好人品,力挺好文风,让开门见山者有地位,使拖泥带水者没舞台。

实事求是永远是法宝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文风与人品有没有关系呢?有,肯定有关系,但并非有必然的关系。文风反应的是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和认知直接主导着人的品行。

换句话说文风可以反应这个人的性格,但性格并不一定会左右人的品行,因为还有一个认知在调节,把性格比做进水,把品行比做出水,那认知就像一个中间的阀门。你想做一件事,大脑里可以随便想没有任何约束,但你要去实施的话那就要经过认知这个关节点反复确认权衡,有许多想法便在认知这里夭折了,抑或相反,有时认知忽然短路或者麻痹了,许多话没有说出来,许多事也没做出来,没有言行何来品行。

比如有的人心思缜密,那他的作品必然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看起来就精致严密,那这是不是就说明这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呢?非也,我们常见一个悬疑侦探小说家在实际生活中丢三落四,家中凌乱不堪,出门买个东西还会被人坑,买了假货或过期物品也不知道;一个所谓的诗人,坐在公共绿地的草坪上抽着烟,两边丢弃着零零散散嘴儿嘬得深黄的烟头,写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一个口口声声为民服务的官员出版了自己如何一点一滴感受老百姓如何不容易的书,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洋洋洒洒激情澎湃的要清正廉洁,但转头就被查证贪污、受贿、滥权。自然也有相反的,一个文章里满口粗话脏话的人,在实际生活里反而是去敬老院最多的人,那些文章里深情歌颂老红军的老战士的人,可能他们村的残疾军人家庭他都不知有几口人……。

当然,我们还是不能忽略了许多心口一致的人,他们还是怎样文章就怎样说话做事的。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风与人品有关系,但没有必然联系。至于开门见山或拖泥带水的则源自他们不同的思维习惯。


闲云一缕风


我认为文风与人品不只是有关,一般而言,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

一个作家,他是要创作的,他的作品,反映的是他的个性气质、品德修为、价值取向,即怎么想、怎么追求,就怎么写。这是一种创作规律,他不可能违背规律,违心去写。

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你能读出他对敌人、黑暗的恨;读出他对劳苦大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挚的爱;读出他投枪匕首刺敌,手术刀解剖自己的情怀。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的箴言警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与将来。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读巴金。

我们这一代60后,如爱读文艺书的,应大体读过巜家》《春》《秋》《雨》《雾》《电》;再后来,应读过他“文革”后写的《随想录》。对前者无须赘述了;对后者,记得一位作家这样评述过:巴金先生在生命的晚年,深受帕金森病折磨,可硬是用颤抖的笔,一天100多字、几百字地写,完成了巨著《随想录》,文中对被迫所说的违心话,充满愧悔;文中思想的火花,闪出耀眼的光亮。巴金先生终其一生不要国家给的工资,从这一点就映证了他作品中的自觉、自省、自律。

读柳青。

作家柳青,写完《创业史》后,把16065元稿费,全捐给了皇甫村,16065元,这在当时是多么惊人的巨款!不仅如此,他还把他全家大小的户口,从北京迁到了皇甫村。这和他在《创业史》中所表现的人生追求,不是一种惊人的重合吗?

当然,文学史上,也有苟且谄媚、投机取巧、御用阿谀的文人文痞,但这必竟是少数,这少数人,不能动摇“文如其人”的定义。



崇阳37


文风和人品有关,文学和人品无关,

本人觉得文风和人品有关.是相通的,你写什么样文章.就能表现出来什么样的性格。一看便知,虚伪的很难写出来发自内心的好作品。

就像有人所说;“花有百样红,人有各不同”。

下面就分二种不同的人;

一、真诚的人,心直口快.开门见山,讲真活有内涵和修养,无论做人做事都是坦诚真实。是慈善.有品行的人!

二、虚伪的的人,讲话带官腔.拖泥带水,讲起话来.绕来绕去,做起事来不阐明任何观点。大道理讲了一堆,吹得天花乱坠,实是一套空。

真诚的人,虚伪的人,只要相处下来便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有人就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以上分设,纯属个人观点”!




夕阳红1526226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俗话说,见信如面,文如其人。文品与人品有关。有人开门见山,直言不讳,一般来讲性格直爽,不愿隐瞒观点。拖泥带水者,往往意味着自已的意识,看法,能力,不够成熟,抓不准要点。好地文风,语句精美,字,词汇,恰当,一气呵成。直达胸意,既所谓,诗言志,读者大多喜爱。OK,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