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我家娃现在3岁半,之前大小便都会提前跟我们说,最近几天却开始频繁的尿裤子

。有多“频繁”?看下面这张图,是我前天拍的我家的阳台,这几天几乎都是这个造型,真的是“屡教不改”,让我这个老母亲心力交瘁。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当娃尿湿了最后一条棉裤,我不得不拿出烤扇,从阳台上拿条棉裤开始手动烘干时,我开始认真反思: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才让我们都陷入了这个“难题”。因为我相信:凡事反常必事出有因,只有明晰原因,才能找到的应对办法。


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原因

孩子刚开始反复出现尿裤子时,我们首先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出现了尿路感染或者尿道炎症之类的问题。为了排除生理原因,我查阅了《高级育婴师》一书中判断孩子小便是否异常的指标,主要包括观察孩子小便的量、色、次数和气味等: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1)排尿量:

2个月内平均每天尿量为250~400毫升

1岁平均尿量每天为400~500毫升

3岁平均尿量每天为500~600毫升

2)排尿次数:

6个月-1岁的孩子,每天排尿次数为15~16次

2-3岁的孩子,每天排尿次数为10次左右;

注:病理性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但不伴有尿量增加。

3)尿色:

正常尿色呈无色、透明或呈浅黄色

注:病理性表现为尿液深黄伴有发烧、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尿液呈乳白色并伴有发烧、尿痛现象;尿液呈鲜红色或肉红色。

4)尿味:

正常尿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氨臭味。

注:病理性表现为刚排出的尿液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

如果出现了病理性的表现,肯定是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的,这是一个首要前提。通过观察,我家娃的小便次数和尿液都是正常的,我们就开始继续寻找其他原因。

2、环境原因

就这个问题,我和身边的宝妈们详细了交流一圈,讨论下来发现:3-4岁的孩子出现这个情况并不是个例,只是具体表现和持续时间各异。

A宝是在家顺利经过如厕训练,但在刚上幼儿园时,经常尿湿裤子,大概持续了2-3周的时间后,后期除非出现摔跤哭泣等情况,一般不会尿湿裤子;

B宝是在跟妈妈到外婆家小住期间,总是尿完才会告诉妈妈裤子湿了,持续了3-5天后有所改善;

C宝是在妈妈开始上班后,主要照料人变更后出现了一系列状况,前后用了大概一周左右磨合;

D宝就是经常在玩某个玩具和游戏很投入时,忘记“报备”,这种情况算是偶尔出现,不算频繁……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这些宝宝有些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在还不适应新的排便环境的情况下,出现了小便控制不自主的情况。有的是在容易专注或许兴奋的环境中,有小便时注意力转移不畅,等意识到有小便时,就已经尿过了。考虑到现在受疫情影响,大部分人都居家隔离了一个多月,孩子们几乎没出过门,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也有可能是孩子反复尿裤子的影响因素之一。

3、心理原因

1)“吃醋”引发的“退行”

从事儿童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学者玛丽亚.莱赫斯特带领专家小组,通过对50名3个月、6个月、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4项实验,发现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聊天或其他形式的互动)时,婴儿通常会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实验结果表明:3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

莱姆斯特指出:“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婴儿的“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有关,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孩子的嫉妒是对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当孩子身边亲近的人疼爱别的孩子,被强制分享自己所喜爱的玩具,往往就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叛逆、“退行”。

“退行”,是指孩子在获得了更多的能力后,却突然放弃了发展出来的能力,开始使用更早期更低级的方式去处理现在遇到的问题,做出比自己实际能力幼稚的行为。心理上的退行,通常是由内心体验到的挫折和痛苦造成的。

朋友E家的大宝今年也是3岁多,在二宝出生以后,开始出现了尿裤子会忘记跟大人说的情况。因为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小二宝耗费了更多的心力,大宝因为反复尿裤子的事情,被崩溃的妈妈打骂吼叫了N次都收效甚微,现在二宝四个月了,大宝尿裤子情况还是依旧。这种由“吃醋”引发的“退行”,频繁尿裤子的持续时间和大人的应对方式息息相关。

2)“犯错”吸引关注

著名的心理分析医生鲍尔比得婴儿依恋关系认为:

18个月到两岁及两岁以后,孩子的依恋关系处于纠正目标的依恋关系。这一阶段幼儿获得了自我观念,他们逐渐知道了其行为的结果,以及对父母的行为结果作出判断。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处于纠正目标依恋关系的孩子,已经“聪明”的知道如何通过运用更加微妙的方式来影响父母的行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会用各种手段引起父母关注。很多时候孩子对于同一个“错误”一犯再犯,惹得父母火冒三丈、甚至批评、打骂,也还是改不掉,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父母的关注和陪伴不够

当孩子做其他事,爸爸妈妈都不闻不问,而“尿裤子”这件事会让妈妈注意到自己,放下她手上的事情来陪伴自己时,这时候哪怕得到的是妈妈生气发火,但换来了妈妈的关注和陪伴,“坏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要好”,孩子的潜意识就会把“错事”坚持做,除非能找到其他方法达到同样的目的。


3)“憋尿”获得快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认为:

孩子在1岁半至3岁左右出现肛欲期,会通过控制排尿排便、收缩括约肌带来快感。

肛欲期的孩子的主要表现有憋大小便,关注大小便等。如果没有大人过于严厉的训练,没有干扰孩子自然节律,孩子没有太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肛欲期大概2个月左右就会结束。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有的孩子在这期间会大声说完要尿尿后,就开始撒丫子飞快的跑,有时跑到窗帘后面躲起来,有时躲在床上或者趴在沙发上撅着屁股把头埋起来,一不注意拎迟了就尿裤子里了。

有的孩子会在有尿意的时候,两条腿焦躁不安的动来动去,而把他抱到小马桶上时,又会很抗拒、很坚定的说:我不要尿尿,结果往往就是抱起来后,用不了一会,裤子就尿湿了。

还有的孩子就是对自己大小便开始感兴趣,大便后会很自豪看自己的“战利品”,有的宝宝还会强烈要求自己刷小马桶。值得注意的是,肛欲期的宝宝们虽然也是频繁尿裤子,但他们在憋尿期间往往表现出的是兴奋、愉悦的情绪感受。


4)情绪导致失控

情绪可以唤醒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负责个体做好“战斗或逃跑”准备;副交感神经系统——与消化过程(胃部的收缩和分泌活动、肠道、唾液腺)、储备能量有关,每种情绪状态能够唤醒独特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系统。

恐惧和愤怒,可以引起的变化有:脉搏跳动的加快、呼吸的加深、血糖含量的增加、肾上腺分泌物增加等。 ——Walter B.Cannon《生物心理学》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有句常用的语气词叫“吓尿了”,对于自主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孩子来说,面对他无法处理的困境时,还很有可能会出现“气尿了”。当孩子处于愤怒、恐惧、委屈等情绪状态下时,很有可能就会在情绪爆发的一瞬间,哭的时候,不自觉的身体出现失控,就尿裤子了。

我闺蜜跟我说,她家小侄子在她家寄宿的那几天,每次小侄子和儿子争抢一个玩具,儿子小又抢不过,小侄子又不让,僵持不下一着急儿子就会气哭的同时把裤子尿湿。基本上每天儿子和小侄子发生几次争执,儿子就会尿湿多少次裤子,她为了这个事情也崩溃了很多次。好在这种情况,只要小侄子回去以后,儿子尿湿裤子的情况就很少。也就是说,情绪压力导致的失控,脱离压力情境后,这种状况可以自然缓解。


已经会小便的孩子,频繁尿裤子怎么办?

孩子的每一个异常表现背后的原因都不可能是绝对单一的,而且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和互动模式都不一样,所以也没有一个绝对行之有效的方法。当我们的孩子明明已经顺利表达大小便很久,突然开始出现频繁尿裤子的情况时,首先排除生理上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最重要的前提。如果是环境变化的原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不在孩子适应的过程中附加更多压力。结合我这几天的互动体会,重点展开谈谈心理原因导致的尿裤子,给大家总结几个可能会有帮助的应对方向:

1、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待处于肛欲期反复尿裤子的宝宝,我们要只知道孩子不是“不乖”、“不听话”,更不是比别的孩子“笨”、也不是故意惹我们生气,这只是他们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他们会对憋尿感兴趣,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控制带来的自主感,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不是“错”。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当然这件事的确会给我们生活增添很多困扰,那就试着跟孩子说说:妈妈现在有点生气,因为老是要洗裤子,妈妈都洗烦了。而且你这样总是尿湿裤子,妈妈也很担心你会着凉感冒。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我们自己的情绪语言化,有助于我们疏解,降低下次孩子尿湿裤子时吼孩子的分贝(虽然我知道吼孩子不对,但很频繁的尿裤子,真的会非常生气,所以那就先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生气,亲测这样会让我在给娃换裤子的时候平静一点)。

这个阶段一方面是尽量平静对待,不要打骂、羞辱孩子,另一方面是尽量避免频繁强制给孩子把尿,因为过度的限制和否定会破坏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破坏孩子的体验,影响孩子的人格结构。如果觉得自己的耐心实在是快要耗尽了,可以跟孩子协商,再给孩子穿一个阶段的尿不湿防止孩子憋尿时尿湿裤子,也是可以的。

2、尽量用“肯定语”代替“禁忌语”

“禁止就是强化”

,当我们面对孩子尿湿裤子时怒不可遏的说:

“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把裤子尿湿了、不要把裤子尿湿了,

你听不懂是不是?非要打才能长记性吗?

这种连珠炮式的“不”、“不要”、“不行”、“懂不懂”就是典型的“禁忌语,这种禁止式的命令真正传达到孩子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具象化的“尿湿裤子”、“尿湿裤子”这样的词语在重复,同时还有对发火的父母的恐惧,造成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所以这种禁忌语跟孩子强调再多次,都是对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的,孩子也很难长记性。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与之相反的有效应对,是肯定语。当孩子尿湿裤子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会尿裤子,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后跟孩子强调可以怎样做,尽量加上夸张的表情、生动的动作示范增加孩子的记忆,这样也可以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会让他们很乐意尝试。

我最近跟孩子玩的就是消防员的游戏(我还为此特意给他买了一版消防员玩具),告诉他,我们都是消防小英雄,感觉小鸡鸡胀胀的时候,就有新任务啦,需要报告妈妈,我们快到小马桶上放水救火呀。降低孩子的挫败感,让孩子觉得大声表达我想尿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就离我们战胜孩子尿裤子不远了。还有就是及时给孩子正向的反馈,宝贝这次没有尿湿裤子哦,恭喜你顺利完成消防任务,类似这种强化孩子到马桶上尿尿的举动。

3、拓展孩子应对情绪方式

不论孩子频繁尿裤子的原因是出于嫉妒、还是受愤怒、恐惧情绪影响,都说明当前孩子遇到了单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的困境,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去关注、帮助和支持。想安抚孩子的情绪,很重要的一步是对孩子需要的耐心倾听,帮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对孩子内心的感受予以肯定,告诉孩子你会和他一起面对难题、解决难题。

已经学会上厕所的孩子,开始频繁尿裤子?专家建议:禁止就是强化

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宝贝,妈妈现在每天要花很多时间照顾弟弟,这让你觉得不开心了,是吗?其实你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照顾你的呀,妈妈依然很爱很爱你期,你知道吗?”当孩子确认自己是被关注、被信任的时候,消极的心理才有可能向积极方面转化。

当孩子因为面对比自己大的孩子抢自己玩具而无助,觉得委屈、愤怒而大哭着尿裤子时,这时候的我们需要站在孩子这边支持他

:“这是你的玩具,你有权利决定是否分享,以什么方式分享,是轮流、交换、还是需要哥哥先征询你的同意,或者是你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大家可以一起玩呢?”

看见孩子背后未被满足的需要,启发孩子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展孩子应当情绪的方式,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父母情感上的陪伴。相信我们一定都可以顺利通过这个“小磨练”,拥抱丰盈而充满智慧的育儿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