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散文:母親出了名的凶悍潑辣,卻對孩子充滿柔情

圖:網絡

散文:母親出了名的兇悍潑辣,卻對孩子充滿柔情


母親今年六十六歲,村裡有句話說“父母六十六,要吃閨女家的肉。”意思是父母到六十六之時,女兒要買幾斤新鮮的肉回去孝敬。

但因為今年情況特殊,母親生日時,我實在無法回去為她慶祝。因此,我想自己寫下這一篇文章,以解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希望母親的累年的咳疾有所好轉。

母親這一生十分操勞,年幼時家境貧寒,兄弟姐妹眾多,往往沒有因沒有口糧而餓的啃食榆樹葉子。甚至在無可奈何之下,去大戶人家討要吃剩的飯菜。

及至母親結婚後,才得以吃飽飯。然而緊張僵硬的婆媳關係,讓母親吃了不少苦頭。我父親愚孝,自然不肯聽母親的說辭,一味順從奶奶的意願。因此,夫妻關係也一度處在危險的邊緣。

好在以後,有了哥哥們,父親的心才多一點在這個小家庭上。幾十年過去了,兒女已長大成人,現在母親也不那麼勞累了。她只是常常思念孩子,如果三五日不打電話回去,母親便會焦急起來,一定打電話詢問境況。

年老的她心心念唸的只剩自己的孩子。

散文:母親出了名的兇悍潑辣,卻對孩子充滿柔情


01

年幼時候的母親,懂事能吃苦

我外婆育有八個子女:四個兒子,四個女兒。那個年代,村裡的貧窮可想而知。孩子眾多的家庭更為艱苦。雖然我外公在生產隊負責管理糧食,但是他這個人正直而迂腐。從不會有半點小心思。因此家裡常常是揭不開鍋的。

我有個舅舅,身體骨較弱。他不能吃野菜之類的粗陋食物,於是家裡每次領回來那麼點口糧,都要省下來給他吃。我母親又是個女孩子,自然分不到一點細糧。

可是我母親雖然年紀小,卻非常懂事善良。即使吃不到細糧,還是悉心認真地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們。實在無可奈何的時候,母親就會和她的二姐去旁的村裡那些大戶人家討要食物。

那些大戶人家平時吃魚吃肉,對於施捨幾個饅頭自然不會放在心上。母親得到白麵饅頭以後,就會包起來放在衣服口袋裡。她自己是很捨不得吃的,她要帶回去給她的弟弟妹妹們吃,尤其是她那個身子弱一些的二弟。

更為清苦的時候,有些人家並不願意給你剩菜,他們寧願把飯菜倒在馬路上。我母親看到落在牛糞上的饅頭,也還是耐不住飢餓撿起來擦一擦吃掉。這是她唯一有機會吃到白麵饅頭的機會。

貧窮讓人身份都顯得低微。但我母親性子直,她受不了別人的冷眼欺負,所以,她性格漸漸變得十分兇悍。不過,也正因如此,村裡人總不會也不敢和她爭執吵鬧了。

散文:母親出了名的兇悍潑辣,卻對孩子充滿柔情

02

婚後的母親躲不了婆媳矛盾,也受了苦

結了婚以後,母親能夠吃飽飯了。但依然過得不順心如意。因為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都十分緊張,時刻準備爭吵。

我能夠記事之時,奶奶年紀已經很大了。模糊的記憶中,她是一個和藹又蒼老拄著柺杖的老太太。

但從我母親的口中得知,在奶奶年輕的時候,是人盡皆知的可惡。街坊鄰居都不敢提及她。也因為她這樣的脾性,我父親一直娶不到媳婦。我母親說,若是媒人告知我有這麼一個婆婆,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嫁過來的。

父母親剛結婚那會,奶奶便不允許他們關係親密,總是有各種藉口支開我父親。待我父親走後,她便開始辱罵母親,甚至用木棍毆打。如果我母親不順她的意,她就在父親面前說我母親不孝。

我父親是個頂看中“孝順”的。但是他只算是“愚孝”。因為,他從來只聽奶奶的一面之詞。所以對母親越加疏離,有時候甚至動手打罵。

後來母親懷了哥哥,父親稍有收斂。但奶奶依舊如故。在我母親生產之際,奶奶在門口破口大罵。鄰居看不下去,便找了接生婆來為母親接生。這才保住了性命。

後來又有了二哥哥,此時,父親已經清醒。他不再一味偏袒奶奶,而是放更多的心思在母親和哥哥們的身上。從此,母親的日子才有所好轉。

散文:母親出了名的兇悍潑辣,卻對孩子充滿柔情


03

年邁的母親日子好轉,但更加思念孩子

母親出嫁後,雖然能夠吃飽飯,然而還是經濟拮据。

窮人路總是更崎嶇難走一些,除了吃飯以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易於產生磕絆。

但,人性大抵如此,無所謂對錯。

我母親依然一慣兇悍之風,鄰里想多佔一分地,母親就去找他們吵鬧。幾次下來,鄰里就不再想動心思了。

親戚借錢拒不歸還,而家裡沒有餘糧時,母親就會跑到親戚家爭論。他們可以跟我父親含糊推辭,卻不敢和我母親辯解,因為我母親那火爆脾氣,必然是不會好好商量的。

起初父母剛成家的時候,倒是有人想踩幾腳。但是卻都懼怕我母親的潑辣。她完全不在乎什麼臉面,什麼話都敢說。

從前認為母親實在不太文明,如今卻很是理解生存的艱難。沒有經濟基礎,則很難受人尊重。唯一能夠使自己站起來的方法便是硬起來,迎上去。

但是母親對於自己的孩子,卻非常柔情。與她在外所展現的完全不相同。她輕聲喚著孩子們吃飯,寵溺的為孩子們換洗衣服。攢了好久的工錢給孩子添一點葷腥。

她從來不吃肉,也極少夾菜吃,喝一點玉米糊糊就說很飽。總是說著讓孩子們多吃點,將來個子長得高高的,便不會受人欺辱。

如今,孩子們早已長大成人,在各處安家置業,很少回去。母親便總是念叨著,孩子們是否工作順心,是否身體健康,是否遇到不順心之事。今日吃了什麼?是否冷了,熱了。

母親已經年邁了,脾氣也轉的溫順一些。自從經濟好轉之後,親戚鄰里都和睦起來。我母親也就自然斂去了鋒芒,收起了刺。

只是她還是非常掛念她的孩子們,每日必有電話互通,詢問對方是否安好。

散文:母親出了名的兇悍潑辣,卻對孩子充滿柔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