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過勞死”成為職場難以承受之重,這些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2004年,企業資產總規模達到25億元的均瑤集團原董事長、著名民營企業家王均瑤突患直腸癌英年早逝

38歲的他,在去世前不久,還雄心勃勃地準備創辦自己的航空公司。熟悉他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

2019年5月20日下午,年僅48歲的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幹部肖四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倒在工作一線再沒有起來

這樣悲慘的案例時有發生,或許就在我們身邊,但希望不會降臨到你的身上。

1、正視“過勞死”

在中國,“過勞死”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且已超過日本和韓國。每年有近六十萬人過度勞累死亡;有近四成的職場工作人員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更有兩成多人每週工作時間長達60個小時。

“過勞死”成為職場難以承受之重,這些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過勞死,已成為職場人不可忽視的一大威脅

“過勞死”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避免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出現呢?我們需要清楚知道它的起因與避免方法。

2、“過勞死”產生的苗頭

1、對升職加薪的錯誤認知

現在很多人覺得,加班加點工作,可以讓自己在BOSS面前更有存在感;還會有人覺得,靠加班的時間累積堆砌起來的績效,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

而這些都是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腐蝕著我們的身心。

2、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社會競爭的加劇使現代工作節奏不斷加快,而且並不是呈正態分佈形勢發展,而是不斷增漲。

3、高強度的工作

你以為只有生活節奏在加快嗎?錯!在節奏加快的同時,強度也隨之增高

3、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大程度地避免悲劇發生

針對產生的原因,你可能會馬上想到解決措施:堅持鍛鍊身體,調整作息,避免熬夜,減壓,注意飲食健康。然而這些只是“治表”,而在根源上解決才是重中之重。那麼具體我們應如何做呢?

1、調整好工作和生活的天平,才能自得其所。

你是否在選擇自己的工作之初是迫於無可奈何?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否從事本專業工作,是否從事自己興趣愛好方向的工作,是否為了更高的利益放棄之前舒適的環境……在已成定局的職場裡,這些無法追溯也沒有理由可以追溯。既然做出選擇,就要為此執行下去。

那與此同時,相應產生的便是我們對現在工作的疲勞感。而我們應該讓真正職業興趣成為內生動力,這樣便可最大程度上減少所謂的疲勞感。

我們可以逐漸發現工作的樂趣,從最小單位做起,比如每天讓自己充滿正能量,讓自己陽光滿滿,開朗的對待身邊的同事和上司。打開眼界敞開自己的心扉,讓快樂與幸福洋溢其中。其次便是努力與他人保持積極的溝通,讓自己的行動力感染周圍的人,產生一種和諧的氛圍。

2、通過個人價值的實現來減少職業倦怠感,增強工作成就感,讓心情保持舒暢,這也是防止“過勞死”最有效的辦法。

不單單把工作當作養家餬口的窗口,而是在工作中尋找自我的價值。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在崗位上起到的作用,並努力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最優化。在工作中尋找自我價值感,便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自己對職業的倦怠感。同時,用正確且積極的態度看待自己工作的成果,增強自己工作的成就感,這時並保持心情愉悅,也是防止“過勞死”最有效的辦法之一。

3、此外,找到一個合適的釋放壓力的出口,找一個業餘愛好調整生活,尋找職業規劃師做自己的私人顧問等等,都是不錯的避免方法。

在感到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刻,我們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與精神狀態了。精神壓力過大,會導致自己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產生糟糕的結果。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付諸實踐,可以逐漸緩解壓力,釋放壓力,不至於將壓力一直堆積並逐漸累加。

“過勞死”成為職場難以承受之重,這些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培養一個業務愛好

4、靠社會保障制度來減少“過勞死”

早在1994年,日本便將“過勞死”寫入法律,並且之後在2001年年底作出修正。實際在中國法律上並沒有“過勞死”的概念,只有“工傷”的概念,而這也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

如果我們遇到類似情況發生該如何處理呢?是選擇維權還是忍氣吞聲。一旦選擇維權的渠道,我們卻發現無法可依,在中國的法律上目前還並沒有針對此出臺的具體措施。維權之路顯得舉步維艱,無能為力的民眾只能選擇第二條路,那便是放棄維權。

既然我們沒有辦法也沒有足夠的權力盡快對法律作出修正,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疇之內,對工作所在單位的制度進行修正。在壓力大的部門,進行定期體檢,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建立休假制度也是一項不錯的舉措,也可以換位理解為強制休息

;還可以仿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培養專職人員進行個人針對性調節,作為壓力舒解的方式。

如果作為領導人,可以依照民意逐步實施;如果作為下屬人員,可以選擇向上級領導彙報的形式反映該想法,在當今“過勞死”已是熱議話題,想必沒有領導會選擇視而不見,閉口不談。一旦實施便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並減少“過勞死”現象的頻有發生。

但同時,企業在對此進行調整的時候,也要依據企業本身的能力進行,並不是一件想象中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對制度進行改革並非所想的那麼簡單。所以,最便捷有效的辦法,還是從自身做起,從小單位抓起。

“過勞死”成為職場難以承受之重,這些真相,你越早知道越好

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減少“過勞死”現象的發生

5、“過勞死”的社會危害

  1. “過度勞累”對勞動者的身心和健康都會產生很大的傷害;一旦發生“過勞死”,對個人還是家庭而言都是一種災難性的存在;而對國家來說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
  2. 一方面社會上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人透支自己的身體而過度的工作,這便加劇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使供需關係失去平衡
  3. 不利於一個企業的發展。如果一個企業靠壓榨自己的員工來試圖獲得長遠的利益,那這種企業是不會長久地發展下去的。

結語

“過勞死”現象頻發,甚至已經成為常態,職場人生現狀備受矚目,我們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精彩,但也越來越無奈

。當壓力不斷增加,相當一部分人所感覺到的焦慮,就從一種普遍的情緒體驗,變成精神障礙疾病。環境因素我們不能改變,要改變的是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模式

“曰盡瘁,曰過勞,嘆人世不平,論身後尚分高下;為利亡,為名死,幸上蒼公正,到頭來無有尊卑。”減負減壓防勞疾,修身修心保健康。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適度放棄一些東西,也不是不可以。選擇性的擁有,將自我價值最大化實現未嘗不可呢?不向“過勞死”屈服,是我們擁有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