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为什么寒湿难除,易复发?

食养体骨


“寒湿难除”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医者的用药理念有关。

中医素有“健脾燥湿”的说法。很多人喜欢用清热利湿药。

阳气能“温化水湿”。 寒湿内侵会遏制阳气。 如果用清热利湿药会伤阳气,阳气越虚湿气越重。所以,想祛寒湿得用温阳利水渗湿的方法。

寒湿不是不能祛,只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方药。如果用健脾温阳,利水渗湿的方法祛除寒湿,不会很容易复发。


晨溪8620496821300


风、寒、署、湿、燥、火为六淫邪气,侵袭人体时互相兼杂,如风寒、风湿、风热、寒湿、暑湿等,还有风寒湿三气杂致而致病者。治疗时寒湿之邪最难祛除,而且容易复发,是由于寒、湿之邪的特性决定的。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感受寒邪,阳气奋起抵抗,正邪交争,阳气受损。

2.寒性凝滞,即寒邪易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络,发生疼痛。

3.寒主收引,收引,即收缩挛急。即寒邪伤人,易使人体气机收敛,肌肉、经脉出现挛急,出现肌肉剧烈疼痛,抽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4.湿性重浊、粘滞、趋下;湿邪易蒙蔽清阳,使人体困倦无力,头重如裹,肢体酸痛不舒;湿浊阻滞气机,使运化无力,可发生胸闷气短、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寒湿之邪共同侵袭人体,可损伤机体阳气,阳气失其温煦的作用,又可加重湿邪;寒湿之邪阻滞气血、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之邪留滞关节,可使关节酸困疼痛;阻滞经脉,可使全身肌肉酸痛,拘挛等。寒湿之邪,直中者多,直入骨髓,重着难祛,阳气不足 ,卫表不固,外邪引动内邪,病症及易复发!


中医第一工作室


寒湿困脾,百病丛生。现代中医大师李可大师说:万病不治求之脾肾,而脾肾最易湿寒。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而要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

现代人寒湿为患,十占八九。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素问·举痛论篇》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

已经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张景岳总结寒的成因说:“或因禀受,可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以上都是造成寒湿的原因,易复发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寒湿条件下,不注意生冷食物,空调降温,体内阳气不足,导致“寒湿难除,易复发”!


慧泽惠


因为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与寒在一起,称为湿寒;与热在一起,被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被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被称为暑湿。湿邪如不去除,病情迁延难愈。

人体的湿气过重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云追风骠


现代人压力大,内热上火越来越普遍,热毒也特别容易在体内滞留。湿、热最喜欢互相勾结,在身体里传导、蔓延、泛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以及身体内在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人体健康受到损坏,百病丛生。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提示了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尤其是不易祛除,所以要注意从源头做起,以防湿邪缠身,有效避免湿热、寒湿、痰湿等致病因素的产生。防湿邪,是安身保命的重要举措。

中医认为,致病有“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邪。而这六邪中最让人讨厌的就是湿邪。所以老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患者本身的感受。

不管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怎样的寒冷,只要不是致命的,都能通过调理而祛除。可是“湿”邪却不同。因为湿邪的产生,与人体脏腑的功能衰败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脾胃虚弱是湿产生的根源,如果不积极调节脾胃功能,那么湿会传导至五脏六腑,从而形成上、中、下三焦全出现湿的症状,并且能通过十二经脉绵延到全身。这就是为什么湿一旦在人体体现,就会出现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而到达全身的诸多症状。


比利利1


为什么寒湿难除,易复发?

人类生存空间的宇宙自然法则,对于人体生理组织结构的寒热湿气,易除与难除,易复发的辩证关系。生命之源的食物水谷津微营养物质结构的湿气,是维持生命功能的营养物质。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观点,湿气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病之根的辩证统一。精气神充沛正气的湿气,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动力。外因风寒侵袭皮毛张合,内因湿热气化阻滞经络气血紊乱。冷暖气团碰撞结聚于肌肤凑理,阻滞经络气血瘀堵,运化失调产生疾病。是人体组织结构,受风寒伤害皮毛张合闭塞。产生湿热变化传变恶化形成疾病,或者形成疑难杂症的恶性变化。是湿热气化条达紊乱的致病因素,外因风寒是变化疾病的条件,内因湿热恶化传变产生疑难杂症的根据。这是中医诊断,辩症与施治的治疗原则基础。也是科学仪器检查,无能为力诊查病痛的病因机制。


用户6131822359598


寒湿难除是的,首先是方法不对没有找准方法吃些祛湿的药和食物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吃点温热性药和食物还容易上火,根本的原因就是得温阳通经络健脾.


花開半夏琉璃殇2


寒湿与饮食习惯,饮食起居,工作居住环境潮湿,爱吹空调风扇,心情,有关。有的病因自己无法改变,例如在单位上班夏天吹空调,吹不吹自己做不了主。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思路不对!祛湿必须从健脾入手,中医讲:脾健湿自去~


小朱药师


与体质有关,体质好身强力壮的难染寒湿。有如南北方溶雪速度,同样的温度积雪厚度,在北方慢或不溶,南方会迅速得多。所以寒湿体质的宜长期持续或间断性地艾灸治疗或保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