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別人撒幣,B站撒愛

別人撒幣,B站撒愛

“刷B站唄,最近一個月,我每天B站打開時間最少也得在4個小時以上,6、7個小時 是常事。”因為疫情開學還遙遙無期的大學生葉雨霄就這樣將整個春節和寒假都獻給了B站。

同樣作為B站重度用戶、“高貴的5級”用戶的我聽到這句回答時才突然反應過來,最近這段時間我每天打開B站的時間也變多了很多。宅在家裡,總要消磨時光,我潛意識中的第一選擇似乎就是B站,這裡幾乎有一切我想要的東西,從疫情發展,到預防科普、再到雲學習、甚至雲蹦迪....

觀看疫情相關視頻19億次、搜索疫情關鍵詞1.2億次,創作相關視頻總時長61218小時,連續播放超過7年——這是B站公佈過去一個月的宅家抗疫大數據。這一連串令人驚歎的數字背後,是那些曾經被貼上“虛無”、“佛系”標籤的年輕人,這個特殊的時間裡,他們既是創作者、觀看者,也是參與者和分享者。

別人撒幣,B站撒愛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B站春節期間活躍用戶規模增速全網前十,而這增長主要來自於宅家的年輕人。

你想到的、沒想到的,這裡都有

從一開始的陽臺大合唱、隔空鬥舞,到前不久在家辦公的社畜們高喊著想出門上班,這一切“離奇”動作之下,都是一顆顆躁動的心。但就像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一樣,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人還是堅持著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原則。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什麼可以塞滿宅在家裡的那顆躁動的心?

想了解關於疫情的一切,在B站可以找到:UP主“林晨同學”製作的播放量超過830萬的“實拍武漢”;UP主“回形針”製作的超硬核科普——“關於新完肺炎的一切”刷爆朋友圈,播放量超460萬;當然還有鬼畜區UP主“皓月-moonqshine”製作的鬼畜視頻——“村長RAP訓話防疫”播放量超500萬的。

別人撒幣,B站撒愛

​疫情防控固然重要,但精神食糧也不能拉下,年輕人拒絕空虛。

過去一個月,各學校和教育機構,在B站累計直播開課 405 次。其中不乏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而且清華大學直播時的講師正是其在校學生、擁有圍棋和鬥地主雙料冠軍頭銜的圍棋第一人柯傑。

年輕人願意在B站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Z世代的新式社交型學習平臺”成為B站的又一標籤。根據百大UP主數據,過去一年,生活區(包含美食、學習、繪畫、Vlog、萌寵等)遠超遊戲成為排名第一的分區,其中VLOG、泛知識內容成為B站播放增長最快的細分內容,學習類UP主數量同比增長151%,泛知識內容的觀看用戶數突破5000萬,相當於2019年高考人數的5倍。在疫情特殊時期,“學習”也有了新變化,一個安靜的自習室直播間的彈幕上滿屏的都是“中國加油”,教你如何宅家提升學習效率的妙招播放量能達113萬。過去一個月,UP主宅家學習、辦公視頻累計播放 1.4億 次。

別人撒幣,B站撒愛

​學習之外,健身、美食、手工、美妝、舞蹈這些只要你想得到的內容這裡都有,手工耿的不鏽鋼口罩瞭解一下?當然,POGO、蹦迪這些你想不到的它也有。只不過,這些前面都要加上一個“雲”字,變成“雲POGO”、“雲蹦迪”。

2月4號到8號,B站跟摩登天空合作上線了“宅草莓不是音樂節”,堯十三、馬頔、新褲子這些知名藝人和組合相繼登場,滿屏飛過的彈幕,就好像觀眾們在臺下為歌手的吶喊、歡呼。整個線上音樂節5天的時間裡,累計超1,000,000人次觀看,單日最高彈幕數近100,000條。

看到這些數字,我就能理解大學生葉雨霄每天那6、7個小時是如何被B站豐富的內容塞滿的了。當在線音樂節上出現民謠、搖滾,首頁推薦出現健身、美妝,熱門視頻中霸榜的是硬核科普,作為一個9年多的B站的老用戶,我陡然的發現,B站的內容真的變多了。一系列各種類型的優質內容的爆發,滿足了這個特殊期,用戶空虛的靈魂和躁動的心。

QuestMobile數據顯示在線看劇成為很多人宅在家中的放鬆方式,在線視頻行業用戶規模較平日上漲17.4%,日人均使用時長超過1.5小時。其中B站則憑藉一些優質深度內容,時長優勢突出。

別人撒幣,B站撒愛


“長”出來的B站

用戶增長是當下這個時代所有內容平臺最優先考慮的事,為此我們看到很多平臺,不惜直接通過“大撒幣”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換取用戶增長。誠然,我們不否認“撒幣”的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用戶增長,但它卻無法獲得足夠的優秀的用戶存留。

在拉新這方面,B站一直做得小心翼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雖然難度有所降低,但至今成為正式會員那100道題的考試依然存在,這個考試將很多想進入B站發彈幕的圈外人拒在門外。試問B站不想要這樣快速的用戶增長嗎?顯然不是,但它明白,相較於快速的用戶增長,更融洽的社區氛圍以及用戶超高的歸屬感才是自己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別人撒幣,B站撒愛

“小破站”在長大,接納更多的新事物。而這些愈發豐富的優質內容能夠共同存在,並且不同行業背景的用戶能夠和諧相處的背後,是B站所展現出極為強大的社區包容性。

更重要的是,這種變化的背後不僅僅只有UP們自發的用愛發電,而是B站刻意打造的生態氛圍所致。

過去十年,B站一直在致力於培育UP和粉絲自家互相激勵的效應,硬幣、充電等等機制的推出給了UP更多實質性的獎勵,同時也讓粉絲們能夠更好的反哺UP,從而刺激UP們的內容創作。

這種雙向的激勵,可能在實質性的物質獎勵上沒有那麼明顯,但卻很好的滿足了UP和粉絲之間相互的滿足感和歸屬感。相較於其他平臺撒錢式的拉新,B站的這種歸屬感和滿足感是無價的,視頻中一個個彈幕飄過、下方一個個硬幣的增加,這些都是創作者和觀眾之間最好的交流方式。這也是為什麼B站能夠擁有傲視整個行業的用戶粘性和日均用戶使用時長。

別人撒幣,B站撒愛

​UP主生產內容-粉絲激勵-刺激UP主再生產,這是一個充滿創意且非常良性的生態閉環,它讓數以萬計的UP主產生了聚合效應。這樣優質的社區氛圍一直以來都刺激著B站的UP主們自發的、高強度創作內容。過去十年B站官方在新用戶不斷增加的同時,依然保持了這樣良好的社區氛圍。

正如B站董事長兼CEO 陳睿所說:“很多平臺是內容驅動的,但是B站是生態驅動。我們做的不是好的內容,而是一個產生好內容的機制,土壤好了,上面可以開出各種各樣的花來。”

“一個人在家太空虛了。突破和挑戰自己,嘗試新的題材。”一位UP主坦露潛能大爆發的原因。這次疫情的發生,某種意義上來看就相當於給整個B站的UP主們來了一次“練兵”,我們看到了B站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各種類型、海量且優質的內容。

從“小花園”到“百科全書”

二次元是B站長久以來最重要的一個標籤,“宅”則是絕大多數B站用戶會被貼上的一個標籤。而在疫情所觸發的宅經濟下,涉及到各行各業、五花八門的優質內容爆發,也讓人看到現在的B站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二次元動漫愛好者的“小花園”。

這一點從數據上也有非常直觀的體現。根據B站UP主“不科學的UP組”製作的數據統計視頻來看,從2010年開始B站的“番劇”區的播放量就遙遙領先其他大區,最高峰時全站有超過一半的播放量均來自番劇和動畫區。這不奇怪,因為在那個時候,二次元、動漫幾乎是B站全部的代名詞。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在全站整體播放量高速增長的同時,音樂、遊戲、生活等分區的播放量也在快速增長並且迅速縮小和番劇區之間的差距。到2014年5月遊戲區正式超越番劇區成為全站播放量最多的一個大區。隨後2016年11月,生活區也超越番劇區成為全站播放了第二的大區。

別人撒幣,B站撒愛

截止該UP主統計完結的2018年4月,B站各大區播放量之間的差距已經相對均衡,其中最多的遊戲區播放佔比也只有22%,生活、娛樂、影視、科技等區也成為播放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種變化可以看到B站的成長,其他分區內容和播放量的增加,說明B站的用戶正在逐漸多元化。基於二次元番劇的拓展,接納更多的用戶,同時用戶又能提供更多優質內容,從而反哺新老用戶。

隨著社區生態更加豐富多彩,一些人來B站不再是為了追番,而是為了美食、科技等內容,不同分區的用戶相互獨立、互不干擾。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每個人都能獲得認同和滿足。內容的泛化和平臺的多元化,在這次疫情期間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這一切的背後是B站整個社區包容性所決定的。它在小心翼翼的多元化,也讓那些進入B站的新用戶與老用戶之間能夠互相接納。內容多元化的同時,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格調。同時,良好的社區氛圍、超高的用戶粘性,極具特徵化的用戶畫像,也讓B站逐漸從十年前那個二次元愛好者的“秘密小花園”變成新時代的“百科全書”。

這種變化也讓B站獲得了更多的認可。所以,我們看到“小破站”成為上海空中課堂的渠道;同央視新聞等專業機構協同合作等等,這一切都源自於其成功的生態邊界拓展。

別人撒幣,B站撒愛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多元化的同時,B站並沒有犧牲自己的社區氛圍,那些聚集在這裡的年輕人們依然會讓“嗶哩嗶哩乾杯”的彈幕填滿整個屏幕,“我愛小破站”也成為用戶最常見的口頭禪。

文章開頭提到的葉雨霄,當年還在上高中時註冊B站就是我這個老用戶幫他答的題,因為當時的題目還相對硬核。不過,現在逛了幾年B站之後,他已經能夠幫助他的大學室友註冊答題了。他就像傳教士一樣,剛上大一時寢室6個人中只有他一個是B站用戶。兩年過去,他們寢室已經有了6個B站大會員。

這種變化似乎是一種魔力,只有B站用戶自己才懂的魔力。

【結束語】

很多視頻內容平臺都有同樣的窘境:用戶追著內容跑,追的劇結束了,就換一個平臺追另外一個劇。但B站的用戶始終都是粉B站本身,在這裡他們得到內心那份歸屬感、滿足感。B站在Z時代年輕用戶心中的位置早已不是普通的彈幕視頻網站,而是承載青春、寄託靈魂的烏托邦。

年輕人的潛力在這裡不斷被激發,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創造出無數種可能,“爆肝創作”讓這個“小花園“長成了”百科全書“。

—————————————————————————————————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