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能给我推荐一本对你影响最大的书籍吗?

低调有内涵的绅士


阅读的目的性一定要强!

读书应是源于内心的某一方面的求知欲,或疑问、或困惑、或渴望,然后寻找书籍,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去保持、引导自己的求知欲,以达到更深刻的阅读和思考。

个人认为,无论你是爱好历史、或文学、或经济、或心理,不管是哪一学科,当你在阅读的时候将自己的思考融入进去,当你在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后打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当你真正因阅读而改变的时候,你就可以说阅读在改变你的认知、行为、甚至人生。

图中对我影响巨大的书,比较小众,属于专业类书籍,本人是个理工男,读它也并非专业需要,也不推荐别人阅读。因为每个人自有自己的阅读路线。只需不要忘记,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麦田物理


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对我的影响最大。我读的是在2013年版本上更新迭代的2018年版,这个版本根据近几年的时代发展变化又增加了很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第六章《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先来说说自己的阅读史吧。我今年32岁,初中毕业后去了父亲所在行业系统的内部学校读中专,第三年是实习期,也就是说,当我的同学们还在读高三时,我已经开始领实习工资了。那个时候,我经常在“榕树下”的网站上看散文、情感类的文章;

虽然有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没有读高中、上大学,对我而言始终是个阴影,像根刺一样扎在心里,觉得自己特别没文化,虽然有需求,但那时候是青春期,对爱情比较渴望,看得都是张小娴的散文、席慕蓉的诗歌、情感类小说。

2015年开始写新闻稿,上稿后有点成就感和喜悦感,也开始写起了散文,2017年开始在网上报课学写作,接触了公众号文、亲子文、讲书稿。我个人偏爱讲书稿,因为你想阐述这本书的精华,首先你得自己读完,并理解透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七千字左右的文章,讲给大众听。整个过程下来,我收获的价值比稿费多得多。而且,我也有了动力去看更多的书,但写的过程其实也有些煎熬。因为散文可以我手写我心,新闻稿讲述清楚事件即可,可拆解一本书这类的稿件需要很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这对于本身底子薄的我,真得是很痛苦的事。

直到去年,我接触了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有了转机。书中说的拆书法,简直就是市面上流行的各类听书稿、讲书稿、拆书稿的祖宗呀。它教会了我两种学习方法,一种是个人学习的RIA便签法,另一种是由三级拆书家带领的RIA现场学习法。

RIA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它们分别是:

R代表Reading,简单说就是你所阅读的书籍的原文片段;

I代表Interpretation,简单说就是通过你的理解,用你自己的原话来重新表达这个片段的含义;

A代表Appropriation,简单说就是演练应用。

其中A部分又分为A1和A2。A1指向过去,这部分需要写出你以往的经历是否有与片段相关联的事件。A2指向未来,这部分需要写出应用片段的方法来对最近的一次应用进行规划。

但是这个拆书法仅限于学以致用类书籍,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工具书,像绘本、散文、小说是不适用的。但是当你学会了这个拆书法,把知识拆为己用,其实也可以融会贯通的。



拆书帮一诺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也是我经常会反复读的书是《红楼梦》。

从小父母不喜欢我看任何学习无关的书,所以在小学五年级,无意中从邻居家发现几本厚厚的《红楼梦》时,真的心跳加速了。那是我看见的第一本非学习的书,五年级,一个连书里字都认不全,写的内容也读不太懂的年级,依旧看的无比激动。

第一次看,真的很多内容看不懂,但是书中给我呈现了庞大的世界,几本书,一个陌生的世界,对一个孩子来说,那就是传奇!

直到今天,我依旧没事时候会翻翻红楼梦,惊艳里面的诗词,也叹息里面的故事。每当读书时,除了对书中内容的感悟,品味颇多,更多的是想起当初那个去邻居家陪熊孩子玩,只为了能多看几眼红楼梦的自己,好像是这样违背父母的意愿,偷看“闲书”的自己,无比帅气!


九思品文


我是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种,所以谈不上影响很大!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体》,刷新了对宇宙和世界,人性的认识!

小时候家里只有一间一楼的小平房,夏天热,全家都拿着席子睡平顶,满天繁星,听着爸爸给我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看着把星空一分为二银河,还有因为一部《北斗神拳》而所知的北斗七星....每次看完三体,小时候的印象就浮现出来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一批仰望星空的人!


虎賁軍指揮使


《木偶奇遇记》

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看到一本既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的书,书脊也撕烂了。内容也撕了十几页了,可我还是很快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了,里面的木偶叫匹诺曹,后来看到的动画片翻译成比诺丘。我很喜欢看,我瞬间觉得世界一下子开扩了,在这之前,除了小人书、课本,我没有看过一本书,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书,还这么厚。我突然之间还有一种懵了的感觉,原来课文除了王二小、巴特、秋生,还能这么写,还能写这么多,不过就是这个姓比较怪,村子里姓王姓李的都有,哪有姓匹的。因为只看到内容,不知道书名,一直到了初三,做英语翻译练习时,从突然感觉到我现在翻译的内容很熟悉,蓦地想到了几年前我读的那本书,也知道了书名叫《木偶奇遇记》。遗憾的是一直记不住作者是哪个国家的哪个作家。


卖山灰翁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想要安安静静地读几本书谈何容易,想想我当年读书的时光真是挺充实的,但是自从离开学校之后的确就没有怎么好好读书了。我大学的时候因为专业关系读了一些英文原著,后来发现读了英文书再回头读中文,真是酣畅淋漓,于是开启了读书模式,因为实在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无价值的书上,所以当年给自己设立了几项标准,文学类只读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同时兼顾了钱钟书,林语堂,张爱玲,郁达夫,之后接触文学史,又按照文学史按图索骥读了一些书,再然后接触国外文学史。读了德国,芬兰,奥地利的部分作家作品,再然后追求刺激开始按门类读书,很不好意思地说,那段时间极其喜欢悬疑推理,于是史蒂芬金,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再推到松本清张,横沟正史,一路读下来,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几乎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待到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觉得的储备点和社会接轨的知识,所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找了大学课程里最权威的教材通读了一遍,比如经济学就读的是姜波克的大学教材,所以说读书还是在个人,如果推荐因为没有一个标准,所以不好权衡,因为我是八零后,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读书,我肯定首推王小波和凯鲁亚克,因为这两个作家的对八零后形象最大。


盐豆鸡蛋


的确,一本好书可以帮助读书人选定人生方向,激发创造精神,掌握学习方法,克服人生困难。对我来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这样的书。

我接触《资本论》已经23岁了,大学二年级,因为我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是专业必修课,所以不管喜不喜欢都要阅读。

恢复高考之前,作为知识青年我已经在农村呆了四年,看到了农村的落后,体会到农民的辛苦,积累了改变贫困的心愿。《资本论》让我深刻认同马克思为他的时代对工人阶级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决心抗争;也让我看到马克思笔下资本的力量和它的血腥残忍;更让我感悟了《资本论》的逻辑力量。这些东西影响了我此后的人生,包括主持、创办了多所大学(独立学院)让更多人获得学习机会,改变命运;掌握并运用思辨逻辑客观看待国家、历史、社会、人群;也包括自己淡定人生。

一本好书不会只读一遍。且不说大学里多次阅读依据德文版翻译的《资本论》,毕业以后,又阅读了当年刚刚出版的法文版译本,甚至在北京东四旧书店里淘到了英文版原著《资本论》。可以这么说:一辈子读过也喜欢过很多书目,但是如果让我选择一本最喜欢、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只能是《资本论》,虽然它有几千页,而且对很多人来说艰涩难懂。对于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人,如果下定决心通读《资本论》,一定终生受益!


亦庄长老


《财务自由之路》

上周,我读完了这本书,一天读1/7。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因为我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脱贫,我想要的生活是财务自由。为什么选择读书这种方式呢,因为穷。我也知道名师指路更直接。可是没有学费。在我看来,读书的经济成本是最低的。

上周读了一遍以后,我解决问题了呢?肯定没有,我想要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过程。脱贫就是脱离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需要时间。上周读了一遍以后,对于解决问题,我有了那些新的启发呢?

富人是梦想,目标,价值观,策略一致。我最大的问题是梦想不明确,目标和价值观不一致。策略不具体。这样的一周过去了,看似,我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量,其实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今天听了其他的课程,我重新思考了学以致用的意义,追求多长时间读完一本书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一周读完一本书?为什么要读书?追溯到源头,是为了解决问题。我想解决的问题是脱贫。问题没解决,读书就不能停止。

听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成就最为卓越的非虚构作家之一。他帮助了很多人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他的方法论在我看来是可信的。唯一的疑虑是他是国外的作家,他的方法是否适合国内的环境,这个需要验证。

所以今天我没有继续去读下一本书。因为我最紧急重要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么我要通过这本书去找到我的答案。按照微习惯的做法,一天只读一页。花20%的时间用来读书,80%的时间用来实践。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7年赚到你的的第1个1000万。这个理想状态是我想要的。那我就把这个标题当做我的目标。这篇回答,保存7年,看7年以后能否实现?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就是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要根据你最紧急重要的问题来选择适合你的书。

我是读书教练耿吉超,对答案有疑问可私信。


耿吉超


周易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

我推荐周易这部书,但不一定适合你。

也不一定能影响你。

这里只是给你提个醒。

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说呢?

因为,周易是成就多灾多难,一事无成,最后才能大器晚成的学者,甚至可以说得夸张一点,但很实际,就是成就长寿之人的一部书。

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老农说,吃他的小米能活八十八;茶商说,喝茶聊天保你活到一百零八岁;老子说,人生大限百二十;周易幻方怎么说呢?米字卦寿一百三。

心无挂碍,不愿意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粗茶淡饭,顺其自然,看着日起日落,品着周易幻方,自在。

人往低处走,水往高处流。这话说的好像有点不顺心,但不要计较,慢慢就习惯了。

周易乾卦用九说,群龙无首,吉。

周易我们只能慢慢悟。那怕只是其中一点点而已,就足够了。

一句话,周易的真理之道在于几千年的实践而验证。


周易幻方


枝头刺入湛蓝澄明的天空,那生命的力量,不惧风雨,耐得住骄阳。需要多少寒冷与焦热,需要多少白日和黑夜,才能使那片片枝叶保持青翠碧绿的状态,让欢愉的青鸟终日欢唱在无聊孤寂的生活里。此刻坐在林间树下的我,感受着早年见过的景象,心里升起的,却是别样的感觉。

那个时候,以为一部《红楼梦》便是自己终生的幸福,躺在床上,坐在林间小道旁,思绪里萦绕徘徊的,始终逃不脱曹雪芹笔下描写的情景,读着读着,那淡淡充斥在心里的哀怨开始蔓延,向着丛丛青草,向着葳蕤鲜花,更向着鸟儿的栖息地,不停的释放书里的丝丝忧伤······或许,我这是在自我禁锢,自我束缚,我将自己从平淡的日子脱离出来,抛开所有的关系与苦乐,自顾自的,让自己的心深陷在一幅幅困境中——一个片段,一句话,一个意象,都是曹雪芹为我绘制的。

昨天的黎明与今日的曙光有何区别,自破碎的窗前,我伸出右手,像是童话世界中的光,从一道看不见的缝隙里流淌出来,也像是在它的父母沉睡之际,偷偷逃出屋子,像探险一般,离家外出,照在我的手心。温暖,轻盈,正在你沉思的时候,一只松鼠,沿着树干在光辉中爬上枝头。

都说时间是撕裂人心的罪魁祸首,渐渐的,我逃出了《红楼梦》的深宅大院,一个现代人,需要多少经历,才可以融入那贾家的庭院,走入林黛玉的心。至此,我开始新的旅途,“到新的国土走我的旧路”,《李尔王》中被放逐的肯特如是说。

温着曹雪芹给我留下的余梦,迎着看不见的虚妄光芒,我在莎士比亚、加缪、伍尔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世界里游荡······直到,直到残阳铺满山坡,黄昏的鸟啼催我入眠。

其实,我们都在不同的世界里活着,靠着别人的呼吸,那些我们以为找到的自己,不过是一块石头,一片树叶······

出走的困境里,会走过荒原、沼泽、密林、草原······每一片我们置身其中的风景,都有一股主导我们向前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读《红楼梦》、《活着》、《霍乱时期的爱情》······可究竟哪一部书对你来说影响深远呢?我们一生都在寻找,一生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今夜的星光,不一定会显示出明天你内心的哀愁,可你脚下的这条路,一定记录着些什么——欢乐,沉思,爱恨······我们的书就是这样被串在一起被铭记而影响别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