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心理分析|“我慢熱”等的潛臺詞是什麼?

心理分析|“我慢熱”等的潛臺詞是什麼?

情人節剛過,情人節剛過,上海開始下雨,然後雨夾雪,下了很久。

在嘩嘩雨聲中,我看完書,開始整理2020年春節過後,第一次愛情心理分享的文字。

這篇文字,在原有語音內容上,略有增加。都是常聽語句的心理分析。若讀者朋友們有補充,或有不同見解,請在文末留言。


以下是正文。


大家好,我是夏雨荷TAU,二級心理諮詢師,脫單群群主。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幾句我們日常就聽到的話潛藏的意思。希望給聽眾朋友們一點啟發。


“你太善良了!”


有一些戀愛是以一個人說另一個人“你太善良了”開始的。

假設是 b 說 a 太善良了。那麼 b 的意思是,你的善良可以接納我的攻擊性,在我們的關係裡我可以做我自己,延展自我,我的自我是得到滋養的。

同時,當 b 評價 a 太善良了,而 a 也因為認同了 b 的評價,然後兩人確認戀愛關係,那麼這也意味著 b 對a 的暗示成功。b 的潛臺詞是:我們在一起是因為你太善良了;在接下來我們的關係中,你要一直把善良保持下去;不可以有攻擊性,不可以拒絕或否認我,否則你就是不善良;最後要是我們分開了,也是因為你不善良了,是你的錯。

在我們的語言環境中,被評價為善良,有時候也包含了被評價為沒有力量,沒有攻擊性。若你認同了他人對你的“你太善良了”的評價,可能你也會被這個評價框死。很可能就會失去生活的活力,以及我們應該有的攻擊性。隨著相處的繼續,他/她也可能會嫌棄你沒有力量面對生活中的麻煩/攻擊。隨後,會因為“善良”而引發新的矛盾。

另外,當他人評價“你太善良了”,也可能是說你沒有力量去對抗她/他所面臨的惡/麻煩。這時候,你可以嘗試問問看對方發生了什麼,是否需要某種形式的協助。最重要的是,你要適當調動你的攻擊性,保持生活的活力,保護自己的善良。

“我捨不得你****”

有的情侶在分手的時候會說一句“我捨不得和你分開”。品一下,你就會發現,“捨不得”的潛臺詞是“捨得”。“我捨不得和你分開”和“我不要和你分開”是兩種心境。“我不要和你分開”,就潛藏著說者的主動選擇和自主意願。

說“我捨不得”的人,把分與不分的選擇交給你,因為她/他不想承擔主動選擇所要負的責任。說“我捨不得和你分開”的人,並不會為了與你在一起主動付出多少努力。他總是在等待,等待一種並不好的結果。

還有其他很多的“我捨不得你遭受***”的人,他/她只是說說,但他/她又沒有做什麼事情來使你避免遭受某事,那你就可以知道他/她可能處在一種被限制的狀態——他/她的自主性被限制了。他/她沒有主動去做一件事,主動為你做一件服務性的事的動力。

自我受限的人,你可以感覺到他/她的自我在父母的家庭裡非常受限。他/她的生活也沒有活力,就像是站在了生活的泥潭中無法自拔。遇到了不滿意的事情,若想要改變,卻總會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你遇到一個經常跟你說“我捨不得你如何如何”卻又不做什麼事情的人,儘量跟這樣的人保持距離。因為,一旦你跟這樣的人建立了親密關係,很快你也會被拖到泥潭裡,會感到處處受限。長此以往,你的很多願望,你的生活目標就很難達成了。

“我慢熱。”


當你對異性表達了好感,異性回覆你說:我慢熱。

如果一個人說“我慢熱”,其實說明她/他是比較被動的,她/她把自己鎖在了一個被動等待的狀態上,是一種沒有被激活的狀態。

這時候,如果你想跟這樣的人建立關係,那就需要你主動去做事情,能夠讓她/他感覺到:我給自己製造的這層厚厚的繭,終於有了一個出口;我可以從這裡把我的生命裡散發出去。

同時,當一個人說“我慢熱”,她/他也可能是在表達一種潛意識裡對親密關係的牴觸。這種牴觸,一般來自幼年時候一些糟糕的經歷。比如,目睹了父母親關係中的衝突行為等。尤其是父母關係不好的,時間久了,小孩子自然會發展出一種防禦策略——比如,慢熱——來避免父母的衝突行為讓自己感覺到不安全。

但同時,說“我慢熱”的人,她/他也希望有人可以將她/她從這個牴觸的世界裡解救出去。

但若想要跟慢熱的人建立親密關係,你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以及其他代價。

舉個例子,謝娜就是比較典型的“我慢熱”的例子。你別看她在工作中嘻嘻哈哈,沒心沒肺,好像很快樂的樣子。那其實都是她的防禦。她用快樂築起一道牆,阻擋過往經歷中的巨大悲傷。當她把精力都用在了嘻嘻哈哈上,她自然就沒有精力去體驗那些悲傷情境帶給她的負面情緒了。

而她跟張傑在一起,其實也經歷了很多共同的事情。這些事情,讓他們有了共同的經歷,也多了一些互相理解。最終才走到了一起。

對於這樣慢熱的人,如果你要表白的話,對於沒有過戀愛經歷的“慢熱型”,貿然表白比較容易失敗。想要跟他/她在一起,最好是潤物細無聲式的,從生活的小細節開始,慢慢建立更多的共同經歷,這會讓他們對你產生安全感。當然,可能會時間比較久。

對於有戀愛經歷的人,就因人而異了。

如果你是比較慢熱的那個人,那慢熱也許是你的反應模式使然。也可能說明,你潛意識裡對親密關係牴觸。若想要脫單,可以先找心理諮詢師聊聊你的慢熱。當你對自己瞭解更多以後,也許面對親密關係,你就不再有慢熱這個自動的防禦了。

“很難再遇到一個那麼喜歡的人!”


當我們聽人說“很難在遇到一個那麼喜歡的人”,我們其實可以感覺到,他/她生活中的熱情洋溢的氣息已經降落了,落在了塵埃裡。整個人是沒有活力的。就像是一塊石頭,既不能移動,又不能改變形狀,好像只能在那裡呆呆地等待一樣。

而且,對自己說這樣一句話,其實是在暗示自己:我不要走出現在這個失落的情緒;如果我走出現在這個失落的情緒,可能就說明我對上一段感情不忠。不忠會讓人感覺到愧疚——道德層面。為了防止出現愧疚心,人們通常不會對“很難在遇到一個那麼喜歡的人”這句話進行深思。

一旦我們開始深思,我就會發現,說這句話的人把她/他自己定在了某一個位置。這其實會讓人感覺不靈活。就像一潭水,不流動,它就是死水;流動,它才有生命力。

另外,還有另外一個邏輯。說“很難在遇到一個那麼喜歡的人”,可能會顯得我對上一段感情很忠誠,顯得我道德特別高尚。我道德如此高尚,你不能做對不起我的事,你不能離開我。離開我就是你錯了——你道德錯誤。說到底,還是想用自己的道德控制別人的行為。

不要把自己孤立在道德的山丘上。用道德控制對方,只會讓對方離你越來越遠。

不要把自己束之高閣。把自己當成普通人,去體驗,去感受。當你的經歷多了,你的視野,你的認知就會更開闊。

最後,想跟所有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說一聲:好的愛情,會讓你感覺到人生廣闊,而不是走入狹窄之境。它不會讓你立在那裡不動,而是讓你煥發生活的活力,面對生活,面對你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