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张爱玲晚年频繁搬家,摆脱不了虱子缠身,到底真相如何?

姜汝翰.avi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是美女更是才女,她的小说文笔冷静,小说常用第三人称即“他”来描写,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来叙述,小说中虽然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情感,但是感情基调悲凉。

张爱玲的生活一直是漂泊不定的,她经过上海、香港、日本的颠沛流离,最终张爱玲抵达美国,进入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在那里,时年36岁的张爱玲结识了65岁的赖雅,两人在纽约结婚。赖雅和张爱玲基本上是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十分恩爱。

赖雅与张爱玲相处十一年后,温情离世,自此张爱玲过上了离群寡居的生活。

一直以来,张爱玲一直没有买房,而是租房子住。1984年到1988年,是张爱玲搬家最频繁的时候,几乎达到百次,据悉是为了躲虱子而每周都要搬一次家。

一个独居的老人,为什么不惜体力频繁搬家呢?

原因很离奇,居然是因为躲避虱子,难道是她生活拮据,生活环境太差的原因么?请听有书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张爱玲晚年频繁搬家,在她写给友人宋淇的信件中得知,她描述自己得了虱子咬噬病症。而她经常能在买来的旧冰箱底下,看到一种细长的黑色小霉虫。

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爬虫的咬噬,张爱玲也曾去到医院里看病。但是经过医生一系列的检查,未曾在她的身体上发现任何的虱子,反而是认为她患有一种典型的妄想症。

为此,她丢掉了许多身外之物,用得许多东西都是一次性的,吃的也都是一些速食。自己不做饭,也不喜欢去饭店,缺少营养使她身材干瘦,面色蜡黄。

是什么造成张爱玲的这些臆想呢?原因有三:

原因一:原生家庭的冷漠造成的。

张爱玲的父亲是张延重,一个官二代,七岁丧父,是个吃喝嫖毒的无用书生。母亲是一个有着拉美或南美血统,崇尚自由与独立的女性。因为生活方式不同,张爱玲的父母经常吵架。

而后母亲为了留洋,抛弃了张爱玲姐弟,随后父母离婚。长大后,张爱玲也想同母亲一样,去外国留学,但父亲不仅坚决反对,而且差点将张爱玲。

在张爱玲十七岁的时候,她曾在《天才梦》中写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而当时还是少女的张爱玲,本应该是朝气而美丽的,对于张爱玲却是充满了无奈与苍白。

原因二:孽缘造成的。

张爱玲的爱情十分坎坷,在她24岁时认识了已婚并且为“汪伪政府”效力的胡兰成,而一发不可收拾的沉迷进去。


可惜“痴情女遇负心汉”,他们俩低调结婚后,胡兰成却移情别恋。幼年父母的争吵与最终离异,已经在张爱玲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悲伤的种子。

而人生第一次婚姻,又以对方决绝背叛结束,而这一切的经历都成为晚年张爱玲患妄想症的原因。

原因三:晚年孤单、寂寞、冷也是关键所在。

张爱玲在与赖雅曾经有十一年快乐的婚姻生活,而他们俩人的婚姻更像是相互需要的关系,并非刻骨铭心的爱情,然而在赖雅去世后,张爱玲便独自孤单的生活,也是她走向冰冷深渊的开始。

张爱玲所有痛苦始于她的原生家庭,从母亲那里,她得到的是冷言冷语,而在父亲那边又是无底线的打骂。

憧憬的爱情,又让她遭遇背叛与抛弃,无形中又与童年的遭遇重叠。一生的一切,都显现在晚年一个人的回忆中。

生活伴侣去世后,张爱玲品尝着一个人的孤单、寂寞和内心的冰冷,而这一切却更加深了她对于过往的痛苦回忆。

去世前,她整理好所有私人物品,留下遗书,穿上了身前最喜欢的旗袍,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张爱玲所臆想中的虱子,与自然生物无关,而是生生活在她的心里,而这个虱子有时幻化为她痛苦经历的种种;有时幻化成她对于世俗与人的厌恶与逃离的想法。

张爱玲晚年所躲避说到底就是她的心魔,而她在死前,终于穿上她曾经认定满是虱子的旗袍,克服了她的心魔~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