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鬼才導演塔伊加·維迪提憑藉《喬喬的異想世界》榮膺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關於“希特勒”的黑色喜劇電影,以兒童視角,呈現出納粹時期的黑暗歷史。不過,這部電影與以往戰爭題材影片不同,沒有沉重、悲愴,而是以戲謔幽默的形式,來刻畫戰爭背景下,主角人物的內心掙扎,以及與母親之間的相處。

這是一部關於愛與成長的電影,母親羅茜用自己的睿智與愛,以及對美好人生的浪漫嚮往,去搭起了一座守護孩子內心詩意的天台。不得不說,她在主角喬喬的成長過程中,對他的認知、人生觀改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讓喬喬的整個成長過程表現出明豔色彩。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渴望被接納的孤獨少年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黨組建了希特勒少年團,這是一個對10-14歲少年進行軍事訓練,為戰爭做準備的組織。

喬喬,是一名希特勒少年團的成員。在這個少年團裡,孩子們被灌輸反猶太主義思想,重視身體和軍事訓練,甚至訓練他們使用匕首、投擲手榴彈、如何搏殺等殘忍的行徑,以培養他們成為強烈的種族主義分子和戰爭機器。

喬喬作為一個十歲的男孩,並不知道戰爭真正的殘酷,而少年團的宣傳正好迎合了這個年紀男孩的某種共性:崇拜英雄主義,時刻想要向世界證明自己。於是,他狂熱地崇拜希特勒,並將希特勒幻想成為自己的朋友。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青少年的狂熱崇拜,在無論哪個年代、哪個國家都有這樣的現象。這跟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特殊心理發展規律有關。這時期的孩子,無論思想意識,還是思維方式都處於不穩定、不成熟狀態,對崇拜對象往往也是片面、盲目和幼稚的,同時還參雜著一些獵奇心理和虛榮心。加上這時期孩子周圍環境容易對其產生影響,他們就希望通過崇拜某個特定對象來逃避,作為一種寄託。

很多家長都是看到孩子盲目追星、痴迷於某種亞文化等行為,就會不假思索去糾正,去阻斷。其實這只是孩子必經的意識發展階段,盲目阻斷只會適得其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青少期的孩子對偶像的崇拜是一種嚮往獨立的意識表現,是他們渴望被社會認同和欣賞的心理狀態。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是孤獨的,他們迫切需要一個偶像,來作為他們學習和追逐的榜樣,所以崇拜和追星這一行為就成了他們的情感歸宿。

影片中喬喬的媽媽羅茜,這位幫助猶太人的反納粹地下分子,在對待自己思想激進、崇拜納粹的兒子的做法卻是很多家長值得借鑑的。

她沒有試圖灌輸孩子任何政治理念,她沒有直接粗暴地訓斥兒子。她只是默默做著自認為應該做的事,同時也尊重一個小男孩,會對納粹少年團的天然興趣。

因為她深深理解,一個人在什麼年紀,會對世界有什麼樣的認知和體悟,強求不得。

而她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為兒子營造出,一個充滿浪漫詩意的家庭環境,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向他傳遞“什麼是愛與自由”。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母親,羅茜還對兒子有更深的瞭解和洞察。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影片中,猶太小姑娘對喬喬說,“你不是真正的納粹,你只是一個渴望被接納的孤獨小男孩。”這句話,正來自於母親對喬喬的理解和洞察。

母親深刻明白,單親家庭長大,又失去了姐姐的喬喬,是孤獨的,所以他渴望通過加入某一個組織,被集體所接納。

生命中,能遇到設身處地、理解自己的人,是幸運的。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這份理解。

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為什麼他們越來越難以敞開心扉和我們溝通?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給孩子多一些理解和接納,也會避免他們產生逆反心理。

當父母能理智的看待孩子的追星行為,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事情,不但不會讓孩子走入歧途,還能拉近親子關係,讓父母和孩子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順利度過這個盲目追星的青春期。

真正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放下“威嚴”

影片中,喬喬幻想出來的“希特勒”,自然也是一個十歲孩子才有的視角,他呆萌滑稽、時而暴躁,時而有趣。

當喬喬感到憤怒、自卑、傷心、懊惱時,“希特勒”總能給予恰到好處的鼓勵和陪伴。

影片開頭,喬喬因為不忍心殺一隻兔子,他被少年團的其他孩子嘲笑“像兔子一樣膽小懦弱”,甚至被起了個外號“喬喬兔”,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

這時,“希特勒”的安慰,雖然充滿孩子般的稚氣,卻頗有套路,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療傷”。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隨他們怎麼說吧,人們也曾說過我很多難聽的話,比如XX。”

這是第一步,以共情的方式,引起對方的共鳴;

“告訴你一個秘密,兔子可不是膽小鬼。不起眼的兔子,每天都面對著一個危險的世界,還要為家人和祖國找胡蘿蔔。”

這是第二步,轉變對方的既有認知,讓他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攻擊它的語言;

“我建議你,就做一隻兔子。不起眼的兔子,能智取它的所有敵人,它勇敢、悄無聲息,而又內心強大。”

這是第三步,讓對方內心能重新燃起信念,並給出實施的建議。

是不是覺得“希特勒”的情商很高?其實,這個幻想中的朋友,只是喬喬內心的另一種聲音。所以,喬喬本身就是一個很擅長安慰自己、能與自己的糟糕情緒和解的孩子。

為什麼一個十歲的男孩,會有這樣高的情商?這就不得不提,家庭氛圍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情商,這種與情緒掌控、意志、抗挫折、人際交往相關的能力,並沒有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是後天的培養。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喬喬的媽媽羅茜,就是一個情商很高,共情能力很強的女人。

她理解孩子在面部受傷後,對他人目光的敏感和在意;明白一個單親家庭的小男孩,對集體歸屬感的渴望;更懂得,雖然孩子會有很多犯錯的時候,但始終是充滿愛的。

有一次,喬喬衝媽媽發火:“父親不在,我只能和你困在一起!”

羅茜按耐不住受傷的情緒,用爐灰在臉上擦出鬍子,假裝喬喬的父親,怒拍桌子訓斥兒子,“不準用這種口吻和你媽說話!”

眼含怒火、青筋暴動的羅茜,很快意識到喬喬受到了驚嚇。她趕緊讓自己扮演的“丈夫”給孩子道歉:“對不起,喬喬,我知道你很想我,但是我正在外面奮戰試圖改變這個世界。我不在的日子裡,請照顧好的我的羅茜。”

這段話既是道歉,也是羅茜在對兒子袒露自己的真實感受。這個場景,無疑是影片中親子相處的“高光時刻”。

也許,真正好的親子關係,不是在家庭中抑制住所有的壞情緒,而是能放下父母的“威嚴”,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也能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創作源泉來於閱讀,親子關係影響一生

《喬喬的異想世界》是塔伊加·維迪提根據克莉斯汀· 勒南斯 2004 年的小說《Caging Skies》改編,並自導自演的一部喜劇電影。這位聲名鵲起的鬼才導演,作品風格新穎別緻,極具個人特色。

他曾在媒體採訪中提到,他從小在新西蘭長大,喜歡閱讀,自小看了大量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喜劇作品,汲取英式和美式風格養分後,也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講故事方式。

幽默成了他最關切話題的切入點,但內核極其溫情,這也是大量閱讀給他創作打下的堅實基礎。

說到這部電影創作來源,塔伊加講到,最初是因為他媽媽推薦給他讀的一本書。媽媽先讀完這本書,然後將內容講述給維迪提聽。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媽媽轉述的書中內容,很有畫面感,就像一部電影已經在面前。於是,出於好奇和興趣,塔伊加也去讀了這本書,讀完之後發現,這真的是一本好書,裡面大量精彩元素,都預示著這將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雖然自己讀了這本書,但是塔伊加發現,還是以母親的視角,轉述故事的方式,給自己的靈感更大。於是,塔伊加在原來劇情的基礎上,創作呈現出了自己的風格,比如母親想象中的朋友和影片中的喜劇效果,都是原著裡面沒有的。

提到影片執著於探討童年,塔伊加說到,“很多人認為成熟才是優點,但是童年和稚嫩也值得歌頌。一位年長的人表現出孩童的模樣,是最特別、最有魅力的畫面:六七十歲的老人,也細嗅鮮花的芬芳、凝視天空的雲朵,像孩提時代一樣活潑地起舞或玩耍,我認為這其中的能量能治癒整個世界。如果所有人都能獲得這種能量,如果我們都能重新做回孩子,當今世界的問題會少得多。”

是的,很多的溫情時光和生活源泉,都來自於童年時光,親子閱讀也一樣。

塔伊加之所以能創作出這樣溫暖治癒系的獲獎影片,和他童年時光閱讀是分不開的。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有經驗的語文老師,會發現一個事實:從小有著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遠強於課外閱讀少的孩子,並且隨著年級越高,閱讀優勢會愈加明顯。

廣泛閱讀的孩子,不但積累了知識,更加豐富了頭腦和思維,思考問題更加靈活,思維力更敏捷,認識世界、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會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思想體系,從書中獲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更加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閱讀一本好書,開拓了孩子的視野,提升了底蘊,還有助於靈魂的陶冶,領略整本書的著作魅力,更是提升了閱讀期待。而閱讀,不止於看書。


奧斯卡金像獎《喬喬的異想世界》:渴望被接納的孩子內心都很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