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東北華北玉米價格兩極分化加大,山東地區漲價仍需本地糧源的消耗

最近幾天,華北地區再次迎來大範圍的雨雪天氣,造成山東企業到貨量明顯減少,玉米收購價格趨於穩定,甚至個別企業開始上調價格:壽光金玉米上調10元/噸,17以下執行價格1966元/噸;17水分以上執行價格1940元/噸。相對於山東價格的疲軟,東北地區則上漲明顯,國庫、深加工、貿易商入市收購積極,收購主體的增加,讓玉米價格受到強力支撐。東北玉米價格的堅挺,讓很多華北農戶和貿易商眼熱,但是當地的市場環境還不具備上漲的條件。華北地區糧源多,水分大,這是大家的共識,想漲價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消耗。

東北華北玉米價格兩極分化加大,山東地區漲價仍需本地糧源的消耗

需要明確的是,最近山東地區價格的趨穩,並不是要跟隨東北的腳步,逐漸扭轉價格走勢,而是有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

最明顯的當屬天氣。春節後的華北天氣雨水貌似比去年同期頻繁,這就給本身水分偏大的玉米帶來較大的保管壓力。基層農戶和貿易商出現生黴捂粒已經不是個例,農戶急於出售的心態加重,這是當前華北市場最大的利空因素。

東北華北玉米價格兩極分化加大,山東地區漲價仍需本地糧源的消耗

其次,下游消費企業需求疲軟,也是壓制玉米價格的重要因素。受新冠疫情影響,深加工企業下游需求明顯下滑,澱粉、澱粉糖等產品滯銷嚴重,補庫意願不強烈;飼料企業供應緊張的情況已經明顯緩解,甚至出現供應過剩的情況,不僅如此,以禽類養殖為主的飼料需求大幅下降。有某地區飼料負責人表示,三月份的需求可能更加慘淡,需求或許下降至五成以下。

東北華北玉米價格兩極分化加大,山東地區漲價仍需本地糧源的消耗

再次,基層糧源數量龐大。年前新糧上市推遲,春節提前壓縮賣糧時間;年後新冠疫情導致物流受阻,賣糧節奏被再次打亂,加上天氣不定時的干擾,可以說今年華北地區的賣糧壓力遲遲沒有得到有效釋放。個別地區的基層糧源數量,甚至能達到六七成。相對於往年同期,這個數字是非常可怕的。加上水分偏大,不利於儲存,這部分糧源一旦上市,將會直接衝擊深加工企業。

東北華北玉米價格兩極分化加大,山東地區漲價仍需本地糧源的消耗

第四,疫情是把雙刃劍,增加後期供應壓力的同時,也讓市場流通糧源減少,無形當中對玉米價格形成了支撐。目前,華北地區基層道路封閉情況尚未完全解除,農戶賣糧還有難度,加上近期價格不斷下滑,部分農戶甚至出現惜售心態。隨著貿易商庫存的不斷消耗,後續糧源的持續供應略顯不足,這也是近期山東價格趨於穩定的主要原因。

東北華北玉米價格兩極分化加大,山東地區漲價仍需本地糧源的消耗

總體來看,目前華北市場利空因素仍然佔據上風,隨著疫情的緩解,三月份或將出現一波集中賣糧的階段。同時,玉米價格出現反彈,不僅要釋放供應壓力,更重要的還要需求端的配合和貿易商心態的轉變,想在在短期內出現東北式的漲價,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糧源消耗。

我是扶風,一個年輕的老糧食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