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高中生没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没树立起来怎么办?

感触161375654


人是环境的产物,物质世界的现状给了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在人生经历基础上产生的三观很难改变,古话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就有这层意思,所以,不存在所谓高中生没思想,是正常人都有思想,只是可能他们的思想不是你认为的那种思想,改变思想很简单,环境改变了,经历改变了,思想自然变了,马老的唯物论讲,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中国老祖宗讲,人是学而知之,非生而知之,差不多一个意思。


明德新民铭志励行


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学校都是争先恐后,什么事都争第一,高中时学校动员插队下乡,为了表决心,老师让交户口本,我妈不给,把户口本锁再抽屉里,她忘记了另外一盒抽屉是我的,我妈上班后我抽出我的抽屉,伸手过去把户口本偷了出来,我是我们班第一个交的户口本,我们年级五个班,我们班交户口本的最多,因为我是我们班团支书!再看看我儿子,什么事能凑合就凑合,从来没听他说过争什么先,夺什么第一,再看看邻居的九零后零零后,还不如我儿子么,好歹我儿子在单位对工作的态度还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基本年年是先进!想起老年人有句话: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还真的是这样,我大孙子上小学二年级了,人家考试都不耽误玩,卷子做了一半就开玩,几乎每次考试卷子都是做了前半部分,后边的不做了,他不是不会,做了一半就开始玩,去年儿媳在教师节给老师发了一个大红包,现在是特殊照顾他,每次考试老师几乎就站在他旁边,至少让他看见老师在盯着他,后来的考试每次都是98分以上!老师讲课他在底下玩,老师把他拎到讲台上,人家也不害羞,老师一回头看他,人家俩手来回倒腾着还是玩,气的他妈妈直哭!


怀旧1958


高中生,尤其是快到高三的时候,没思想一一我指的是狭义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树立不起来一一这是教育的失败。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教学的同时,先要教给学生做人,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否则,我们从学校出炉的将是废品,这让家长也十分揪心。有一位高二下半学期就耐不住学习的考生,自侍在全国数学竞赛夺得三等奖的成绩,课不愿上,其它科也不愿意学,很让老师、领导如家长头痛。当学生家长找到我时,我也了解到都跟学生做过思想工作,帮助她思想一一思考人生....但都不奏效。我只能答应家长试试。

见到学生相互介绍后,我单刀直入一一某月崴脚了吧。学生愕然。这也可以看做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吧…

紧接着我分析了她的优势,以极将来的前景…

一一那天谈话时间虽然不长,让她不平静的是开始思考人生.…

一一没思想,是沒有触动他。怎样选择触动点,是我们让学生思想的的关键。


轻聊漫语


您好,预祝预柱为您答疑!

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总的来说,都属于认识方面的形态,但却决定着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或事件的认知和看法,也左右着这个人对待处理外界事物或事件的态度和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场站位问题。

高中生处于人生十字路口,认知形态也处在定型阶段,无论成绩好坏,单从思想意识、社会站位方面即将分出属于社会上的哪种cai(人才、庸才、木材……)?

我们口中说的高中生没有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没有树立起来,是片面的,因为社会大熔炉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想,处理对待问题有自已的观点和看法,只是在我们监护人眼中,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而已。

意识形态也有可塑性,那我们具体要怎么办呢?

国家层面

国家作为最大监护人,要多树立正面典型,宏扬正气,占领舆论主导向,让高中生看到希望,有奋斗梦想。

社会层面

以学校思想教育为阵地,切实做好思政课教学,强化又红又专人才教育,让为师的声音引领社会舆论,与法制同行,让学生看到航标,有出发的方向!

家长层面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监护人,其潜移默化作用不可忽视,应时刻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做好表率,让孩子从小到大思想认识上有榜样,有好的模仿。

多管齐下,聚心凝力,有信念,有方向,有榜样,自可水到渠成!





预祝预柱


三观永远在,只是不直观

通常说的三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平时言谈举止缺乏思想性,并不等于没有“三观”。一个人树立三观不是中学阶段的事情,而是从出生之后就逐步开始。所谓不直观,指的的是,肯定存在,但如果不悉心归纳总结,一个人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三观。

三观塑造,关键在家庭

帮助孩子建立三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家长不操心,别人就塑造。家长连自己的三观都不清楚,能帮助孩子么?人人皆有三观,表达不清楚很正常;帮助孩子也不复杂,时常进行“要不要、是不是、好不好”三种模式的交流就行,解决大问题,要选择细润无声的小方法。人生观≈要不要/想不想要,表示需求;世界观≈是不是/能不能,表示边界;价值观≈好不好/对不对,表示善恶立场。这些表达并不精准,但很容易理解。

高中时再塑造三观还来得及么

高中阶段不仅可以进行,甚至非常适合;但如果到了大学毕业之后再做也可以,只是很容易变成职业规划,但这也不错,毕竟是有清晰方向的。高中阶段做三观建设,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自主性”更强。常常问自己那三个问题,通过座右铭、人生格言等方式,为自己找到行动和价值判断的依据,三观的塑造就会越来越坚实。至于答案的选择好不好,站在每个人的视角看,“都是好的”,但由旁人观察,就高低各异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李骏翼x聊教育


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你的人生观就自然而然树立起来了!

1.如何做人

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做事就要光明正大。不要做自己會後悔的事,要從多方面考慮一件事要如何去做,首先這件事這麼做對不對,其次這件事做完別人會怎麼看,最後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大家會從你的為人,你的學歷,你的背景,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的說話,你是否善良,等多方面去評價你,所以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去修煉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優秀,你的人生才會前途無量。

2.如何对待他人

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许多人打交道,认识的不认识的,亲人,爱人,朋友,同事等等。既然打交道就避免不了聊天,开玩笑,开会,打闹,争吵,甚至打架。那我们如何才能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往好的一方面去发展呢?这就需要看你日常如何对待他人和如何处理好喝他人的关系了。看见他人有困难要力所能及的去帮,哪怕你不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尽力了就会问心无愧,朋友同事结婚,过生日不忙尽量去,结婚带足份子钱,别让别人挑出来理,过生日用心准备一个ta喜欢的礼物,并送上祝福。对待他人大大方方的,哪怕自己平时不乱花一分钱,时不时的请同事朋友吃个饭,大家伙聚一聚高兴高兴何乐而不为呢?在和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是一定要让着对方,即使对方说的不对也不要当面指出来让对方下不来台,不要存在我说的就是对这种想法,更不要发生争吵。等事情过去了在和ta单独说你说的哪哪哪不对,应该怎么改正,皆大欢喜,最主要不要伤了和气,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3.如何对待金钱

既然生存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生活中需要钱的地方有很多,大到结婚额度彩礼钱,买房钱,买车钱,小到吃饭,坐车,加油,购物,但是钱不是万能的,不要把钱看的太重要而去做杀人犯法的事,金钱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的看待金钱。我们要把金钱当作身外物,当作生活的工具,支出要量力而行,不要有太多的负债,要有一定的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对于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支出要做到不乱花钱,对于必要的学习,要舍得花钱,投资自己是最大的财富。对于爱人,要有求必应,因为ta将是陪你走完一生的人,所以一定要把ta捧在手心里。对于从前,现在或未来的贵人,要不惜花重金去对待,因为一生中能遇到的贵人寥寥无几,很多人一生也遇不到一个,所以如果遇到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财产。

4.如何对待父母

百善孝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其中的心酸只有我们自己为人父母才会深有体会,如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该孝顺,父养儿小,儿养父老,当父母年纪大了,有空一定要多陪陪父母,哪怕什么也不做呆在父母身边就好,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点补品,衣服,结婚之后给父母生个孙子,父母都会乐此不彼,只有我们孝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才会孝顺我们,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父母安享晚年。

最后我们要时刻保持勤奋好学的精神,社会是一个大学校,每一件事发生之后自己慢慢体会都会明白很多道理,我们更要有目的的去学习对提高自身有帮助的课程,不要抱着大学毕业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学的态度去混日子。




米糖AI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如果高中生整体上没有思想、人生观、世界观,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我认为这个就是时代的烙印。

换句话说,高中生就一定要有思想、人生观、世界观吗?未必。

高中生作为一个群体,她一定是跟社会各方面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只要我们的社会整体没有问题,高中生具有怎样的特征,那都不是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要是放在过去,或许很多早就成家立业了。

现在的高中生,她们生活的天地离不开下面4个方面

一、学业

高考是我们人生一次最大的考验,考上了和没考上基本就决定了今后的人生格局,所以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要求很严,那个父母没有望子成龙的期待;早晨6点多起床,晚上11点钟甚至12点睡觉。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或假期,一大堆作业,玩也玩不好,作业也做不好,学生交流的圈子就是同龄人,还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针对性很强,没有学习思想人生观这样的科目。我们几乎没有允许和留给他们课外学习的条件。

二、环境

网络的发达促成了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多又方便。信息的爆炸不一定都是正面的,鱼目混杂,真假难辨。网络也促使了游戏的泛滥;高中生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把课堂之外的那一丁点宝贵的时间花费在了网络上;要么是低俗不堪的东西,要么就是游戏。而这点时间还是他们从学业和父母那里“抢来”的。

对于高中生来说,游戏和那些低俗的东西,远远比正面积极的东西要吸引的多。

三、优越的生活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心疼孩子,对小孩照顾的面面俱到,孩子们生活无忧无虑。他们不需要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出过多的思考,而且当下流行什么“珍惜现在”。一些是是而非的心灵鸡汤充斥着他们。

四、人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不是被灌输就能培养的,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培养起来的。

人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这些都是在个人独立的生活中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只有受过磨难和挫折,接受过别人的训斥,接受过别人的夸奖,同时也感受过别人的感恩等一系列的问题时,自己独立面对,独立思考;同时在与人的交往中,逐步的学会融合、和谐、团结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淡然风琴


其实人生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规迹和指南。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即家庭因素、自己的因素、社会因素。

以上三个因素中家庭因素是第一位的,总体的讲每个从小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长大,受父母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耳濡目染从小到大,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如果一个高中生还没有思想,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树立起来,这时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自己身上,自己是否能以别人(包括父母、身边的人、同时代的人、古今中外的人物等)为榜样,当然所谓榜样是指德才兼备的人。以榜样为规范逐步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地形成。如果自己不改变,依旧随波逐流,如俗语言,永远“稀泥糊不上墙”,会一步步走向低迷和没落。诚如孔子曰″孺子不可教也″。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社会因素,也就是社会的熔炉。一个充满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社会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比如现在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社会。

总之,高中生没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没有树立起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本仍在于自己,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自己的领悟是第一位的,自己是否能悟到,悟透,是自己形成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起来的根子和关键。家庭和社会只是个辅助。


柴玉才2


这个问题我认为,我有这个资格回答。

我完整地经历了从问题中所说"没思想,没有人生观",到有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迷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一个没有明确想法人没办法直面生活的困苦。但每个人都要承担作为一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需要生活。于是会产生压力,精神上的压力一旦超过界限,就会使一个人崩溃。产生精神上的问题。

严重的会有双向抑郁障碍,抑郁症之类的,如果有遗传因素,甚至还可能诱导精神分裂症,人格分裂症。

这么说你可能觉得我有些危言耸听。但实际上,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经历过。

我曾经经历过八年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喜欢什么。

但生活好像一直在要求我各种事,记得舅舅和我说将来要工作,要买房买车找女朋友。看着他头上秃掉的毛,看着他疲惫的神情。我内心想着,,,,,将来我是要成为这样的人吗?

自然,在生活中是有美好的,真的要为了这些美好,放弃所坚守的自由吗?如果这就是担当,那也太过沉重了。

我却太贪婪,想要一切美好,拒绝向现实妥协。

不服输。

不甘心。

所以我抑郁了。

从2016年左右起始,到2020年2月13日。最严重的时候甚至直面了死亡(感谢母亲)。

天真的幻想,和不符合幻想的现实——我不愿意接受这巨大的矛盾——为什么这世界如此现实,所有人都很任性,甚至连我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

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我寻找着光明。绝望的潮水时不时涌动,唯一逃避港口却是虚假的网络。

这些不提也罢。

关键是我从绝望的深渊中爬上来了。

代价,或者说收获,是巨大无比的。一个完善而庞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以及完善的知识架构,在经过长达数年的思考之后,在短短数天之内在脑海中扎下了根基。

我无比明白将来要做什么。那就是做好现在的自己,给将来的自己提供选择的机会。不去削减自己的可能性,而是不停地去增长它。不用去考虑想要什么,因为人的想法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

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行了。

高中生没思想,人生观。

怎么办?

说的好轻松啊。

一个人的思想,他的人生观,他的价值观,他的世界观。他所有观念都是共通的,是由他从小到大所养成的思维方法,思维倾向,情感倾向所决定的。

当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是对人的教育方式本身出现了差错。

应试教育就是这点不好。

你去学知识吧,孩子,你必须要去学会。去做作业吧,孩子。上课吧,一定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只是这样子对孩子说。

而当孩子开始思考为什么?向大人提出为什么一定要好好学习?表示出反感的时候。

大人只是去否定他:你这样想是不好的,你要好好学知识,长大才能好好做人。

说的话本身没有错误,但否定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阻塞了孩子的思考,使他从情感上不偏好思考学习。因为他提出了疑惑,这就是思考。而这种思考行为不会得到好的奖励,恰恰相反,每次都是不好的反馈。

根据行为心理学,他只会越来越不愿意思考。

一旦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潜移默化之下,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难以再自己主动的思考,而只能从大脑中搜寻父母和老师教过的解决办法。思维产生了僵化。

这就是所谓的没思想。

至于人生观。

建立人生观,必须经历一个选择自己未来的过程。怎么做出选择?要么根据自己喜好,要么根据父母要求。

一个从小就被要求好好学习,压抑着各种兴趣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轻易决定自己的未来?他从哪里得来的觉悟?

当他进入大学,获得一定自由时,问题就爆发出来了。需要长久的时间,坚定的意志。在自我和社会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由于自我的部分总是被压迫着,所以最终往往会对社会妥协。随便的活着,随便找一个工作,疲惫的面对每一天。

我或许有些悲观。

因为我以前就是这么想的。

解决办法,唯有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每个父母都要学心理学的。希望让每个父母都去考证![捂脸]以后没有父母资格证明的,就请别生孩子。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


代号为G


看到这个问题,我感觉挺有意思,又是被邀请,那就说说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思想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需要磨炼和体悟中才有可能会有自己的一点儿心得。

关于思想的东西,古今中外可谓林林总总,莫衷一是,而处于其中的个人,又该何去何从?所以,不仅仅是高中生,我相信生活中的许多成年人也未必有多么明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不必惊慌,不必自惭形秽,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里独一无二的那一个,这一点必须承认,必须坚持,不能动摇。这是根基,是核心,如果这个不坚固,就特别容易人云亦云,听风是雨,让别人带着满世界里跑,却还不知。

学习,可以通过书本,可以通过生活的具体实践,即理论联系实际。而这是需要时间的。除非特别具有大彻大悟的能力,要不,很难融会贯通,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多去实践吧!

关键得去做。这个做,可以是到社会上去,也可以是在家里,用心的做做家务劳动,体会体会其中的甘苦,也能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在另一个方面说,思想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多多实践,不做不着尘世的低能儿。我相信,定能够从中发现新大陆,从而有自己的一套可以安身立命的指导思想。

赶快去实践吧!从最基本的做家务开始,天天坚持,看看会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