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一文讀懂

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一文讀懂

疫情期間防疫用品的搶購大潮大家還記得多少?口罩、消毒液被瘋狂搶購,在大家最恐慌的時候,一條“雙黃連可能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微博不僅一晚上清空了全國藥店雙黃連的庫存,連雙黃蓮蓉月餅都順帶脫銷了......

截至目前,隨著政府及時出臺疫情控制措施與全體人民的合力配合,國內的新冠疫情相信已經進入了下半場,逐漸接近抗擊疫情的最後勝利。相信不少小夥伴(包括資管君哈哈)已經開始暢想疫情徹底結束後要如何放飛自我了,那麼疫情期間為啥大家都這麼瘋狂地去搶購防疫用品,疫情後的消費又會恢復成什麼樣子呢?今天資管君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和你聊聊。


01 疫情中搶購防疫用品行為是怎麼產生的呢?

行為的產生首先需要需求和動機,根據驅力理論,人產生需求後,就有一種緊張的狀態驅使人消除這種需求,進一步產生動機。在疫情中,大家需要口罩預防疾病,這產生了緊張感,進而引發了人們購買口罩的動機。

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一文讀懂

那麼如何購買口罩呢?思考如何購買的過程叫做學習和認知。學習主要包括觀察他人的行為來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比如我們看到其他人在淘寶上搶購口罩,自己也立即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鍵淘寶下單。而根據認知神經經濟模型,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們對於風險的認知引發了消極情緒,消極情緒反作用於認知過程,最終引發人們對於防疫用品的非理性消費。

有意思的是,在風險認知中,人們會把現實情境中的知覺和記憶中經驗進行比較,當差距越大時激發的情緒會越激烈。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疫情開始時一些對SARS事件記憶不深的年輕人會首先恐慌,而經歷過SARS事件的年長的親戚朋友,卻因為兩次事件十分相似而表現的十(wu)分(suo)淡(wei)定(ju)。

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一文讀懂


02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

與SARS比一比

先來看看03年SARS疫情的歷史經驗,非典疫情集中發生在03年4,5月,從各個行業月度同比營業數據來看,服裝類、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傢俱類、汽車類等零售額,住宿餐飲業營業額同比下降明顯,並且疫情結束後有不同程度的反彈。不難發現,這些行業都屬於非必需消費行業。

大家可能聽說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層次由低到高分別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會的需求、自尊的需求與自我實現的需求。疫情之後人們在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會開始追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更高層次的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相比於SARS傳染性更強,影響範圍更廣,各方的重視程度更高。預計疫情結束之後,疫情期間人們無法滿足的需求在疫情之後會出現消費熱潮,比如社交需求中的外出聚餐、外出娛樂;自尊需求中的理髮、美容美甲,買房租房;自我實現需求中的求職,付費教育等。不過相比於非典,

這次疫情衝擊會更大一些,消費恢復節奏也會慢一些。


居然最想吃火鍋?

根據網易數讀的整理,疫情之後大家最想吃的居然是火鍋,炸雞,燒烤,但這些都是高熱量的冬日美食啊,為什麼天氣漸漸變暖大家還想吃熱騰騰的火鍋呢?

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一文讀懂

要知道疫情被隔離期間可正是聚會吃火鍋的好時候呀,根據錨定效應,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所以一些本來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比如冬日裡的火鍋,就成了疫情結束後人們的第一選擇。

旅遊行業也是如此,非典之後的“十一”期間,全國共接待旅遊者8999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1.5%;實現旅遊收入346億元,同比增長13.1%,均為歷次黃金週中新高。雖然今年春節假期不再,突然變更的春節旅行計劃就成了人們心中的沉錨,翻開春節旅行熱門目的地排行,新馬泰、香港、日本、韓國,不難推測這幾個歷年爆款春節旅行目的地也將會是疫情之後的熱門選擇。遠方雖美,這裡也提醒大家規劃行程時要注意國外疫情~

可假如疫情延續太久,居民可支配收入受到過大影響,消費目標降低就會造成需求降級,從而拖累消費恢復。具體來說,如果收入減少了,人們減少正常商品購買,尤其會減少高端商品購買。高價汽車、奢侈品等典型的高端耐用品的銷量在疫情結束後仍會受到影響,而中低價格的車型的銷量則會因為滿足安全代步需要表現較好。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對疫情結束後自己的“撒幣”計劃有了新的想法嗎?資管君在這裡友情提示,消費千萬種,理性要保住,下單一時爽,還款兩行淚~

疫情後會暴發消費熱潮嗎?一文讀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