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从节前写银川这座城,到今天,拉拉杂杂也写了几十篇不着边的文章了。

有人看,有人骂,有人看完不说话,有人顺手打赏,有人点在看。

疫情期间的纷纷杂杂,事是人非,不知道哪一天会轮上谁。

不管如何,就写点我的在场吧。

这个在场,冠状肺炎,我将其的在场命名为:疫时代。

这个疫时代在以后会如影附随我们。

不少朋友问我,是不是要写到疫情结束。我也没有想过。何时结束,和何时开始,都是个问题,

就这么写下去,在银川这座城,写写这些琐碎的事,银川在疫时代,我一个小人物的有所隐匿的表达,也挺好。

除了自己的分内工作,采访、新闻,开会,承诺书……融媒体时代,很多事还是呆板着进行。没啥变化。

其实,说来说去,再怎么融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和国内的一些大牌媒体记者偶有交流,说的最多的还是新闻的内容,和深度。

融媒体,不是做个H5,拍个小视频,弄个什么策划,而是,要敏感的抓住你所在的当下,并且以深度来表达。

深度是什么,不仅仅是说真话。甚至,有时候你说假话,读者也能读懂你所说的话,你想说的话。

而问题在于,互联网时代,大多数读者都是被所谓的假深度牵着鼻子走的,你给他们一碗放之四海皆内都可以说皆为准的心灵鸡汤的语录,假温暖或悲情的可以正着说反着说的玄乎标题,他们就信了。

我不信,我只信现场,只有在现场,才知道真伪。而大多数,只是在场,被很多打着各类噱头的公知或公众号所诱惑,转啊转,觉得自己温暖,也能温暖别人,最要命的是,不许任何人质疑。你如果质疑,就会被剥得体无完肤。

这就是互联网舆论下的我们,一方面,我们无法说出更多真相,另一方面,我们提出质疑,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顾客在红雷拉面馆门口有序排队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顾客在红雷拉面馆吃面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顾客在红雷拉面馆吃面




昨天和朋友写了红雷拉面,也许正处于疫情的关键点上,各种评论就随之而来。

评论最多的是说红雷拉面不过是味精水拉面,世界上最难吃的拉面,我吃过一次,没啥感觉,但这么评价红雷拉面,我觉得非常有意味。

意味在于,就这样淹没在骂声中的红雷拉面,在西夏区开了40年,时间不算短了。那么多人觉得不好吃,为什么要排着队去吃?

就在前天,疫情减缓,红雷拉面开业,其实当天还有几家拉面馆开业,,可偏偏就是红雷拉面门前排起了长队,引发了各种争议。

次日下午,红雷拉面馆暂缓营业。

不少人言之凿凿,说是被查封。

其实真实情况是:次日面馆继续在营业,秩序很好,排队的人也不是很多,但是来了很多领导视察,估计是怕出事,来看看,据说来了几十号人,得。老板一看,算了,自己主动提出暂缓营业。

就是这么个事。

然后,暂缓营业的红雷拉面馆王老板把买的1000个鸡蛋开始送人。

然后,有网友说我收了多少广告费。

我想说:红雷老王给了我100万,你信吗?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这个公众号的很多文章,我写这个面馆那个餐厅,都是自己去吃,然后才写出来的。但是文章火了以后,不少网友都认为我收了人家广告费。我不知道一个小面馆能给我多少广告费。

难道会是100万?

张楚有首歌《吃苹果》曾经写过100万:

我要不要去挣到100万

让时间标准的停在今天

精神如此分裂

不带任何分裂的痛苦

在对生活的自我理解里变得更加孤独

其实一杯酒和一个醉翁

敬生的名贺死的冲动

医生说现在大家回避不要在一起

你就笑得就象一只苹果

皱掉了皮

幻想的心灵

不能玩玩看奔向南方

迷路途中他起来进入梦乡

“医生说现在大家回避不要在一起 ,你就笑得就象一只苹果 ,皱掉了皮,”如果往当前的疫情上靠,也是有点寓言的意思了。

所以疫情写这些文章,我不可能挣到100万。我不是政府指定超市,不是买口罩的贩子,不是把那杆测温枪卖到588的二道贩子,不是为了一碗拉面去红雷排队的吃货。

我只是在这个下午在步行街口遇见那些摄影达人,报社的同事祁瀛涛,就是网名叫七道阳光的那个越来越瘦的人,每天下午四点多他在步行街口支起相机,拍摄无人的步行街。

今天有几个人,不多。七道阳关说。

我往北看去,鼓楼灰蒙蒙的,远处的人影在摇曳,却没有一个人向我们走来。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银川红雷拉面的100万广告费和拍步行街的七道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