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醫發展了這麼多年,其指導思想還是遵循古人的思維方式嗎?為什麼?

愛上菸斗


傳統中醫以自然哲學(不存在遵古一說)作為理論基礎,即陰陽學說。臨床治療原則是“見色悟空”。處方學因人而異,辨證施治。同時還考慮彼時的氣候變化,地域對疾病的影響。傳統中醫對功能性疾病、病因暫時不明確的、病後恢復期療效確切。

現代醫學以自然科學(在前進中不斷否定)作為理論基礎,即依數、理、化學,生物學研究成果作為根據。臨床治療原則是“色即是色”。處方學百人一方,以殺、伐,置換法為其主要手段。幾乎不考慮天氣變化和地域差異。現代醫學對急症、骨外科、戰傷外科、病因確定的傳染病療效確切。

至於具體到某個醫生,能否治好病(這是唯一的目的)?完全取決於本人的“知、行結合”的水平,尤其是“行”的水平了。


YangliyingDTT


就這個問題談點個人看法。中醫是中國人為自身健康,不斷摸索實踐用於臨床治療的經驗總結,是無數先師智慧的結晶。

。。中醫理論是《黃帝內經》。醫易不分。《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來自《易經》。通過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來給人醫病,通過望聞問切,來判斷病因,用辯證論治方法來下藥調理。這是天人合一的全息理論。如果離開這一思維方式,就切斷中醫的整體治療方法和指導思想。這一點在經絡(針灸學)學體現得非常明顯。中醫學是中國天人合一哲學觀點的具體體現。通過觀察氣色、把脈和與病人溝通來確定病情,之後用藥治療。

。。為什麼要遵循古人的思維和治療方式,因為中醫,是經過古人通過實踐證明了的確實管用的一整套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在古人基礎上發展,但顛覆不了。因為它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切實可行的東西。

。。西醫在中國得到應用與普及,這是人類的文明成果共享,中醫也一樣。中醫在治療和養生方面依然有其獨特不可取的作用。中西醫可以結合,但不能互相取代。互相取長補短。

。。以上為個人的看法,不知對否?


三戒齋主


這個問題要分兩步回答。

一、中醫思維是否從古到今從未改變?

醫,易也,是一種印象思維。

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同根同源,基於人與宇宙、自然的和諧統一。古人根據日月的運動和季節變化創制了一套曆法,稱為黃曆,其中包括24個太陽週期,每個週期被稱作一個“節氣”,為期約15天。一氣三侯,一侯5天。地繞日一週要365日(地球),人有365穴遍佈全身。月繞地行一週28日,中天三垣共28宿。一年12月,一日12時,人有12正經。人有24根肋骨、24節脊椎骨,與24節氣相應。

以上種種,不得一一例舉,但因中醫以印象思維為邏輯體系,認知和分析問題自可一通百通、取象類比,如同一種神秘代碼,顯現了自然造物之科學與規律。據《黃帝內經》之言,人體是宏觀宇宙的縮影。說得更具體,宏觀宇宙的陰陽五行原理和風、溼、熱、冷等環境因素,應用於人體的微觀世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就是中醫思維。

中醫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其思維體系是以易學為根基的,簡單來說就是陰陽五行的辯證統一。人生天地間,有其生長髮展的內外部環境。在外,自然界的陰陽寒暑影響人的衣食起居;在內,五臟六腑的通條暢達制約了機體的平衡。健康之人為“平人”,平為動態的平衡。

《靈樞•終始》篇:“所謂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上下相應而俱往來也,六經之脈不結動也,本末之寒溫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氣,必相稱也,是謂平人。”中醫治未病,是通過辯證統一、系統、全息的思維邏輯,藉助針石方藥來幫助機體趨於平衡。這套思維體系一直如此,從未改變。

二、中醫思維是否適應當下社會自然現實?

思維邏輯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相當於邏輯推導三段論中的大前提,社會現實和自然條件是三段論中的小前提。無論小前提內容如何變化,只要它屬於中醫思維範疇,都同樣適用。中醫思維和中醫經驗是中醫文化體系的一體兩面,思維為體、經驗為用。

經驗是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自然環境下的主體總結歸納出的,針對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問題解決方案,它只是中醫思維在具體應用中衍生出來的東西,並不是中醫思維。儘管古往今來出現了很多中醫學者、中醫大家,但他們的理論總結都是一家之言,並不能代表本體論上的中醫思維。他們的理論成果只適用於當時的自然社會條件,隨著斗轉星移,歷史更迭,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都發生著變化,這些經驗也有不再適用的一天。

中醫文化的傳承,需要區分體用兩方面來進行。思維本體歷經五千年而從未被推翻,因為這是一套科學的思維繫統,經得起實踐檢驗。衍生出來的經驗成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且與時俱進地批判繼承。如果在某個時期對某種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並不是中醫思維出現了問題,而是我們對問題的觀察和分析存在偏差。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錯誤的前提,必然得出錯誤的結果。





聽心古韻


中醫發展了幾千年,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辨證體系、治療體系。現在傳承都困難,何談發展創新?先學會老祖宗治病的思路方法這是繼承,能著書立作推陳出新這是發展。有幾個能學到家傳承好的?所以不要談中醫發展創新,能把老祖宗的中醫思維弄明白,把治病用藥的經驗傳承下去就很不錯了。傳承不了學識不精,創新發展的東西走了樣。


中醫王平旦


只要是對的,為什麼不遵循呢?是真理,就是要堅持!

比如中國在《周易》的時代就知道傳染病要隔離,今天不也是這麼做嗎!

還有從王永炎院士根據中醫的五運六氣預測現在的疫情,這是根據“運氣學說研究的就是五運六氣遽相主時的規律以及其對天象、氣候、物候的支配作用。進而探討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發生的關係。它主要憑藉天干地支等作為演繹工具符號。因此干支知識成為運氣學說的重要內容。”(據氣象出版社《天干地支的源流與應用》)

從這段文字看,中醫的五運六氣對公共衛生的突發事件是有預測功能的,這個根據就是自然對人類社會活動的影響來說的。我認同有網友說中醫根據的是天文學,可是這裡還有氣象學、物候學,可以說這就是學科交叉。

還有今天很多遵循古方的中藥還有效,在醫學的專業來說,這就是臨床醫學。單從病人來說,再古老的藥方,藥到病除了,多好啊!

中醫就是杜甫詩句中的“不廢江河萬古流”!

要看到中醫在醫學上的長效性,要看到李少君、葛洪影響了西方的化學醫藥。

還有中醫幾千年到現在是有道理的,要知道世界上傳統的醫藥學能成體系到今天只有中醫,還有非常多的仁人志士在為中西醫結合而努力,這對世界人民的健康都是好的!


掛在明堂射古今


中醫發展到現在 繼承古人的指導思想不能改變 但是 也要融入現代科學技術 比如 古人看不到微生物 對血吸蟲肺結核的病因無從探索 也沒能發現快速有效的控制物質 而各種高效的化學制劑 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中醫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不是西醫)應該更好的發揚光大


用戶73110394612


中醫是高維度的藥療方法,在目前三維科學當中是不可能證明的,所以,任何抵毀中醫的言行,視而不見中醫療效,利用西醫主導地位打壓中醫,不是用心險惡,就是無知,為今之計,改革現有醫療體系,將西醫所手診療手段設在中醫下屬科室,外科手術僅為中醫方法的一種,開設中醫科普教育,列入九年義務教育,高考列入中醫考試!一切當代人無法驗證的事物(包括中醫)不能扣上不科學而預以抵制與反對,甚至為反對而反對!


用戶8528815468290


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人類的認知能力生產能力科技水平和經濟科學水平是在不斷提高的,幾千年前的成就和技術思想等只有不斷的發展進步完善與時具進才能生存和發揚光大,千萬不能抱著幾千年前的包袱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放著現代的飛機高鐵汽車不用而去用幾千年前創造的木輪車。


O2262o16


中醫中藥要發揚光大就要揚棄單打獨鬥的名老中醫思維,全國中醫院聯網,收集病症診斷、治療藥方、療效記錄,運用大數據整理,去偽存真,推陳出新。能標準化的就標準化,易學好推廣,傳承容易!


寒冰箭


發展什麼那麼多年,說這話根本不懂中醫,中醫數千年下來已經非常完善了,要不然也不會這麼神奇,任何一門學術幾千年下來都會高度完善好不好,中醫目前根本不需要什麼發展,需要的是傳承,要有人來傳承要有藥可用,人沒了,藥性不行了,有個屁的中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