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当初俄国为什么打不过清朝?

武汉加油加油加油


这个问题其实有误区,真实历史真相是,清朝康熙年间,中俄双方因领土纠纷爆发了战争。结果是沙皇俄国战败,但清朝却割让了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16世纪后期开始,沙皇俄国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1636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军事上的冲突。不过此时,清朝正忙着剿灭南方反清势力,顾不上支援北方。

1657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

1685年,清朝康熙皇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以及收复台湾之后,开始考虑对北方用兵。5月22日,清将朋春领兵三千攻入雅克萨。经过几轮战斗,俄军损失惨重,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雅克萨城指日可下。

迫于战场形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之后,便有了那份历史著名的《尼布楚条约》。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

许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清朝明明打赢了沙皇俄国,为什么还要割地给他们?但事实上,此割地非彼割地。

这一片广袤的区域原本是蒙古人的传统牧地,在1649年清朝介入之前,当地的蒙古领袖已臣服沙皇。之后清军过来占领了这一地区。

因此,《尼布楚条约》中所谓的“割地”,实质上是清朝占领了布里亚特蒙古或者说尼布楚这一片区域,然后又吐出了一部分归了沙皇俄国,所以在沙俄历史上也觉得是中国侵占了俄罗斯的领土。

此外,当时西边的噶尔丹才是清朝真正的威胁。康熙皇帝也希望能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为此才会在战胜的情况下,做出重大让步。


修行有毒


当年的沙皇俄国对扩张领土的贪欲是无穷的,而当他们在轻易夺取了整个西伯利亚之后,却在黑龙江畔遇到了对手——实力正处于上升期的清朝!

结果沙俄的几次挑衅都被清军击败了,不得不与清朝达成《尼布楚条约》的妥协!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我们可以从当时双方的形势上,尝试寻找答案。

首先是清朝:清朝兴起于东北,因此视东北为其“龙兴之地”!这块地盘尽管是地广人稀,但却也不容他人染指!所以清朝在反击沙俄侵略时,是不惜调集精锐力量全力以赴的。

此外,当时的火器还没有那么先进,因此清军的冷兵器仍然有施展空间。更何况清军也拥有火枪、火炮之类的初级火器呢?所以双方在兵器威力上的差距,还没有那么悬殊!

再有就是当时执掌清朝的是康熙皇帝,而康熙皇帝是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很擅于集中优势力量打击对手,并且抵抗意志很坚决!在清朝调动了精锐力量之后,沙俄在与清军的对抗中,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再看一下沙俄:在沙俄的扩张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由那些冒险家打前站的,正规军随后跟进。但尽管这样,沙俄仍然在百余年的时间,扫荡了东进路上的对手,吞并了整个北亚。正是这种轻易而取的情况,使沙俄误以为继续向南扩张势力也应该很容易。因此他们存在着准备不足的弱点,没有正视清朝这个新对手。

此外,当时的北亚地区不仅气侯严寒,而且还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而沙俄的统治中心又远在欧洲,漫长的距离使沙俄侵略军,无论在兵力调动上,还是在物资补给上,都存在着力不从心的劣势。

因此当拥有补给距离优势的清军,与补给不力的沙俄侵略军遭遇,而且清军在火器上又与沙俄侵略军没有太大差距时。面对着人多势众的清军,沙俄侵略军就只能失败了。

因此沙俄的失败原因是:01、忽视对手,准备不足。02、补给距离太远,没有兵力优势。03、双方火器在力量对比上,差距并没有过于悬殊。04、康熙皇帝守土不让,坚决抵抗。


北疆同心侃历史


您提的问题,我的理解是雅克萨之战俄国人为什么败给了清朝,而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如果是这个问题,我想通过下面的解答来回复您的疑问。

俄国建国后,四处征战扩大自己的国土,按照日本学者渡边千春在20世纪初作的统计:从16世纪开始的4个世纪中,俄国向外扩张的速度是每日平均占领130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皇伊凡四世执政后,俄国人对土地的欲望发展到了巅峰。在西方,为了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与瑞典、丹麦、波兰-立宛陶联盟等国发动了漫长的立沃尼亚战争,战争中尽管俄国人多次失败,但是仍旧不停的持续增兵,企望获得战争的胜利;在南方,俄国先后击败并且吞并了了喀山汗国、阿斯塔拉罕汗国,虽然克里米亚汗国的抵抗非常顽强,给俄国造成了许多损失,但是顽强的俄国人也就是舔舔身上的血,然后再次迈出征服的步伐;在北方是浩瀚的北冰洋,但是没有土地和利益,俄国熊对蔚蓝的海水没有征服的欲望;只有东方,俄国人想去征服,但是他的国库已经不能支持沙皇伊凡四世征服的欲望,于是沙皇采取了新的方法。

沙皇把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偏远土地分封给各个势力强大的贵族家族,授予了他们开拓新土地的权利。当贵族家族占领一块新土地时,沙皇就会通过加官进爵,赏赐财物的方式,来表彰这些开疆拓土的有功之臣。与此同时,俄国政府将获罪的官员、逃兵、战俘和流放犯强制迁移到西伯利亚,让他们用战功来洗刷自己的污名。许多哥萨克、流放犯一战成名,摇身一变就是英雄、贵族。

这极大的吸引着俄国人开疆扩土之心。贵族们纷纷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向东去征服西伯利亚那片无边的土地。而此时的西伯利亚人口极少,据考证仅20多万人,而且是些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原住民,他们畏惧火器,将俄国远征队的枪当做“天神的雷霆”。俄国人靠着火枪、火炮,还有西伯利亚的河流(通过河流,俄国人完成了人员物资的运输),非常顺利的完成对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的征服,一路高歌猛进,只是到了1652年,俄国人开始对东西伯利亚的征服时,才遭遇到清朝的狙击。

最初与清朝相遇的俄国人是由一个叫哈巴罗夫的商人领导的小股私人武装,这支私人武装全部是由哈巴罗夫私人出资组建,有90名哥萨克骑兵和117名猎人,携带了3门大炮,并在雅克萨修建了军事堡垒作为据点。迎击他的是宁古塔最高军事将领章金海色,海色章金的军队是由600名八旗精锐,500名达斡尔人、420名满泾站人,105名虎儿哈部组成的,他的军队拥有6门大炮,30枝火枪。

海色统领的战斗进程刚开始非常顺利,他用大炮炸开了哈巴罗夫堡墙,冲进俄国人的营地,将战旗插在堡墙上面,俄国人的顽抗只是垂死挣扎。这个时候,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海色下了一个及其脑残的命令,让清军活捉俄国人,这道愚蠢的命令给了俄国人喘息之机。他们用仅有的3门大炮火力向挤在一起抓俘虏的清军猛轰,造成了清军大量伤亡,同时组织所有人反冲锋。手足无措的清军士兵,在俄国人反冲锋之下死伤无数。最后在付出676人阵亡的代价后,海色带领残军败逃回宁古塔。

因为遇到带有火器的正规军的抵抗,俄国人也减缓了前进的步伐。而清朝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也没有派大军来征讨。双方虽有冲突,但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对俄国人高度重视。对其用兵也非常慎重。先期派将领多次对驻扎在雅克萨的俄军进行侦查,建立了粮站和驿站。并且派军将周边的俄军据点进行了清扫焚毁,最后才开始围城。此时俄军城中约有千人,炮3门,火绳枪和燧发枪300余支。

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于1685年5月,3000清军在彭春统率下,携战舰、鸟枪、火炮等兵器,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击。两天血战后,俄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俄军首领托尔布津提出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得到清军的同意。清军随后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

俄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获知清军已撤走,托尔布津在获得600人的增援后,再次到雅克萨筑城。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

清军2000多人在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下,再次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不久就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抵抗。因强攻死伤较大,同时也是政治上的考虑,清军没有继续强攻,开始围困。826名俄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

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在收到雅克萨城求援信后,急忙派使者与清朝议定边界,请求清朝撤围。清朝答应了俄国人的条件,准许雅克萨城内的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战后,双方于1689年7月24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此条约一直维持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简单的总结此战胜败的原因,俄国人的远征军到达东西伯利亚已是当时俄国人能到达的极限,无论是人员和物质的补给已经到了极限,无力继续他的征服大业,除非在东西伯利亚没有清朝,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而清朝在初战失利后,没有急于再战,而是经过充分准备后,战而胜之,但是又不赶尽杀绝,显得很是从容大度。但是通过此战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当时俄国人在火器的应用上已经领先清朝了。


风的节奏


一:一般人一谈到满清与俄罗斯的第一次对决,都会想到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的雅克萨之战。然而此战并非满清与沙俄的第一场战争。1652年4月3日(俄历三月二十四日)清军与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乌扎拉村爆发了战斗。

二:1636年,俄国人第一次从一些哥萨克商人那里听到从雅库茨克继续前进就可以到达一个富裕的地方,那就是当时属于中国的黑龙江流域。于是,雅库茨克的长官彼得▪彼特罗维奇▪戈洛文派瓦西里▪波雅科夫带领一直远征队探查黑龙江流域。这只队伍由132人组成,携带武器和枪炮于1643年7月15日出发,到了冬天侵入了精奇里江(今俄国结雅河)。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在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匪徒。

三:这批匪徒一踏上中国的领土就强占当地达斡尔人的村庄,进行掠夺和屠杀,甚至包围了一个达斡尔人的城寨,绑架了酋长以要挟达斡尔人(达斡尔人、鄂伦春、鄂温克等黑龙江流域民族在清朝被称作索伦部,也即明朝所称的野人女真)。在粮食短缺时,哥萨克甚至开始吃人,“哥萨克吃掉了50个异族人”。俄国人的暴行引起了当地部族的反抗,最后波雅科夫在损失了大部分人手后,仅带着53人狼狈的逃回了雅库茨克。但是波雅科夫回去后汇报提出了继续入侵黑龙江流域的计划,并宣称仅需300人就足以征服他到过的地方。

四:二百多俄国人被压缩在堡垒负隅顽抗,他们陷入了绝望的境地,眼看就要被一举歼灭。这时,清军将领海色以为胜利在望,命令清军活捉俄国人


席乐历史说


俄国人忙着和奥斯曼帝国打仗,对东面的事不重视,只派了一个流氓,带着数百名匪徒来入侵。而清廷很重视,派出一品大员,兵力数倍于沙俄,还带着红衣大炮打围城战!

1643年,沙俄的一个叫波雅科夫的文书管带着130多名哥萨克人入侵黑龙江。这点人,也就是来当土匪的。结果,3年后才被打跑。这个文官回去后,就跟沙皇吹牛:派兵300,修上3个堡寨,就能征服黑龙江。

额,300兵。你们自己感觉下,是多么强大的兵力。

1649年,一个叫哈巴罗夫的破落的富商带着70多人再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的5个村镇。70多人,在关内当土匪都嫌他少。可是,就是这个人带着138个土匪,在1650年占领了雅克萨。之后,又带着200名土匪侵入黑龙江下游乌扎拉河口(今宏加里河)中国赫哲人聚居的乌扎拉村。

总之,规模最大的时候,也就是200多人。不过,清廷很重视,在1658年派了一个都统率战舰40艘来“剿匪”(对付沙俄这点人手,真的就是剿匪)。

清朝的都统可是正二品起步武将,相当大的官!按照职位,与将军和提督平级,他手下有25个牛录,满编的话,能达到7500人!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军区司令!这么大的官来剿匪,朝廷确实重视。此战,当然打赢了,杀敌270人。

康熙继位后,在1682年-1688年之间,为了收付雅克萨地区,发动两次大战。

第一次:清军3000,主帅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从一品大员);俄军450,主帅是托尔布津 (这人是个军人,也是沙俄临时封的一个军官,沙俄鼓励民间侵略的一种习惯性做法。)。

战果:先用2500人摧毁敌人在黑龙江下游据点,让雅克萨成为孤城。然后派3000人对雅克萨里面的450名敌军开始围城之战。俄军投降后,带着武器撤走了。

第二次:清军2100,火炮40门,主帅是都统彭春(从一品大员);俄军826,火炮15门,主帅是托尔布津 。战果:俄军补给被切断,投降时仅剩66人。

清军战术还是不错的,知道沙俄人武器好,就围城饿死他们。

不过,俄军兵力一直没有上千,真不算大战。这也是由于路途遥远,沙俄当时的重心还在欧洲和奥斯曼土耳其血拼(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年)),没精力派兵到远东地区。所以,真不能说沙俄打不过清朝。如果彼得一世拿打土耳其的20万大军向东入侵清朝,康熙肯定是顶不住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当初俄国打中国时,中国正值康乾盛世的开端,也并不是打不过,只是不想两败巨伤而已。就像只想轻松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步蹬上王!

并且当时中国火器,科技等方面并不差于俄国,两国当时都是仁德的君主治理下,且康熙当时北有蒙古王格尔丹。,南有三王和反清人士,内有奸臣鳌拜,海外还有台湾郑成功的残余势力。

之所以中国五千年一直长盛不衰,可能就是以仁诒服悦天下


小尹政


中国正式和俄国进行交流,大致为明末之后,在康熙时期,沙皇俄国已经扩张到,中国的,外兴安岭,在东北地区,中国和俄国打了一仗,这一次是,康熙皇帝三次围雅克萨,和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那时候俄国的国力是比不上中国的,也没有赢得和清朝的战争。

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以俄国人的视角,第一个原因,外东北地区,为远东地区,离俄国的大本营太远。第二个原因,当时俄国正处于彼得大帝时期,他是没有太多精力去管理远东地区。以中国清朝的视角,当时政治处于清朝开国年间,一切都是蒸蒸日上,当时的康熙皇帝有能力,国家也有国力,去打赢了一仗。

第一个原因,俄国的大本营离远东地区太远了

大家如果熟知地图的话,亚欧大陆的最北边,基本上是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从亚欧大陆的最西边到最东边,如果乘坐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欧亚大陆大铁路的话,也要两个星期,俄罗斯的纬度跨度太广,今天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依然是最不发达的地区。



可想而知,大家想一想,古代时期,当时的交通和运输,都不是特别的发达,并且俄罗斯地处高寒地区,天气寒冷,如果俄国想和清朝进行战斗的话,俄国离远东地区如此遥远,他运兵的过程是非常的艰难,各种补给也跟不上,反观清朝,清朝的祖宗之地就在东北,就那一块地方,满族人是熟悉的,也是距离很近。所以俄国想要跟清朝进行打仗的话,俄国的是占不到便宜的。

第二个原因,沙皇俄国正在西方励精图治,他是没有精力,无暇东顾。

当时和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沙皇,就是大名鼎鼎的彼得一世,就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被称为西方的一位开明的君主,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君主。



当彼得大帝执政时,他深感俄国的军事力量弱小,武器也十分陈旧,没有正规的陆军和海军。军官也只能向西欧国家聘请,他深感压力,他决定要进行改革,他像英国普鲁士,荷兰,奥地利等国家进行访问,一方面聘请西方专家,另一方面以更大的精力去车间和工厂,学习西方先进技,特别是火炮的制造,制造军舰等先进技术。

所以说当时沙皇俄国的精力不在东方,而是在西方,当时的俄国也比较落后,他要进行去学习,他还没有能力去和当时中国鼎盛时期的清朝进行战争。

第三个原因,清朝本身实力的强大

清朝初年,尤其是到了康熙年间,清朝的实力已经上升了一大截,并且在康熙皇帝的治理下,平定了南方的吴三桂和台湾问题,再加上当时封建王朝已经达到鼎盛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所以当时的清朝有能力,也有国力去打赢雅克萨之战,并且当时在雅克萨地区的俄国士兵并没有太多,清朝将俄国人赶走也是轻而易举。



总结

在雅克萨之战中俄国败给了中国,其中的原因是当时俄国的力量尚为弱小,并且俄国中心离远东地区距离太远,再加上当时中国封建王朝已达到顶峰时期,本身实力也很强大,所以在这一战中,清朝人将俄国人给打败了。


经济战略


首先是距离沙俄核心区太远,补给物资、获取联系较困难是重要原因。

毕竟满清也是一个大国,人口与资源能力近乎无限,还非常重视这场战役,毕竟敌人都打到家门口来了。

也不光是清朝重视,当时俄国的重点在欧洲,派来攻打的士兵不多。

而且西伯利亚路途遥远,后勤困难,部队调动规模有限,边境一步步蚕食可以,跟着其他列强一起侵犯也可以,单独全面进攻的话,沙俄也没这个能力。

以雅克萨之战为例:

雅克萨之战前,清军一直占有人数优势,双方装备水平差不多,所以清军一直小胜。雅克萨之战中,清军运来了红衣大炮和福建的藤牌手,有了重武器,和兵员补充,两千多人打不到一千人,直接一战定局。雅克萨之后,清军用的是围点打援,沙俄就放弃了侵占想法。





趣古恒生


1652-1660年,清朝军队将侵占的雅克萨和窜犯松花江口一带的俄国哥萨克击退。1665年,俄国再次侵占雅克萨,1685-1686年,康熙下令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重创俄军。但是,当时清朝的康熙皇帝,不愿大量用兵对外作战,也不主张单纯用武力解决沙俄入侵黑龙江的问题。就是在雅克萨战争期间,康熙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因沙俄入侵的争端问题,曾多次写信给沙皇,谴责俄国对清朝的侵略,建议他们撤军谈判。俄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失败,沙皇要求停战谈判。康熙帝立即答应,并下令停止对雅克萨的进攻。可恨的是,康熙竟然如此爽快地答应沙皇的请求,没有继续出兵全歼俄军,更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把所有的俄军赶出西伯利亚,收复全部领土,这就为以后俄国的再次入侵埋下了祸根。这是满清统治者与敌妥协、投降卖国、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真实体现。试想,我既然把你沙俄打败,又何必与你谈判?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把俄军赶回乌拉尔山以西,但是康熙却没有那个魄力!

于是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签订了所谓平等的《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以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国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在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土地未及划分,待两国查明后,再作决定。条约还规定,俄国在雅克萨所建城堡一律撤除,俄国人全部迁回。《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额尔古纳河以东、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及乌苏里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属中国疆域。

《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对以后的清朝皇帝处理北部边界产生了消极、妥协的不良影响,为中国北部疆界的划分埋下了祸根!到清朝雍正时期,中俄之间又签订了几个界约,划定中俄在蒙古一带的边界。这些条约把贝加尔湖一带和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原中国领土,划入了俄国版图。至此,沙俄合法地占有了整个西伯利亚。


御前带刀侍卫


这个看你要问的是哪个时期的俄国,如果说是康熙时期的彼得大帝在位时期俄国的话,此时俄国正处于内斗,俄国无暇顾及与清朝的战争,俄国不是打不过清朝,近代俄国是不可能打不过清朝的,近代俄国已经是列强国家了,怎么会打不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清朝呢,俄国强逼清朝割让一百五十多万领土,所以说这个问题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