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钓鱼有口打不到鱼,打到又跑鱼,是什么原因?

用户7619458153668


非常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


作为一个钓鱼人,我们所面临的水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钓友喜欢黑坑,更多的钓友还是喜欢野钓,无拘无束,想什么时候下竿,收竿都行。但是都会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鱼情变化多端,就像题主所说的一样,有口的时候打不到鱼,打到鱼的时候又给它跑了。如果是偶尔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还好说,但是经常出现的话就要想想背后的原因了,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作钓经验,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有口打不到的原因分析

有口打不到就是有鱼在吃钩,浮漂也看到变化了,但就是打不到,不中鱼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调钓问题

  • 调钓过灵:许多钓友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在使用台钓的时候,总想着调钓最灵敏是最好的。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尤其是在野钓的环境下,水情鱼情变化多端,调钓太灵敏的话,所受到的影响就越多。比如:在小杂鱼闹窝的时候,或者大鱼进窝的时候,鱼在游动就可能影响浮漂的变化,都会导致所谓的有口打不到现象。


  • 调钓过顿:而另外一些钓友主张钓顿,尤其是在野钓的时候,可能是在使用台钓的时候不是太熟悉调钓,以年龄大的为主。但是钓大鱼的话可以钓顿,但是平时钓中小体型的鱼时,建议不能太顿,尤其是在温度低钓轻口鱼的时候,更要注意。

2、线组问题

主要是在作钓的 时候,根据对象鱼来决定,大鱼使用大线组,否组就容易造成挡口的现象,比如:在钓小鲫鱼的时候,还是用大物线组的话,不说鱼线有太大的影响,至少鱼钩肯定是会挡口的。另外就是浮漂的选择也要对应,吃铅量大的浮漂,铅皮的使用量肯定就多,即使是悬浮状态,鱼也不一定能拉动。

3、饵料问题

  • 雾化程度:我们使用饵料的时候,雾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就是有很好的诱鱼效果。比如:在钓鲢鳙的时候,一开始肯定是要加大雾化速度的,来诱鱼,当鱼进窝后,就要适当减少雾化速度,不然鲢鳙在吸食的时候钩上没饵料的话,肯定吸力不足,就打不到鱼。

  • 饵团大小:拉饵钓小鱼,搓饵钓大鱼,这是基本的思路,如果反过来的话,拉饵钓大鱼,大鱼看不上,搓饵钓小鱼,鱼嘴小,容易挡口,都是会造成有口打不到的。

4、鱼情问题

  • 鱼涮饵:这是在遇到滑口鱼的时候比较常见,不管是天生狡猾的鲤鱼,还是其它经过长时间钓放的鱼,都会表现出涮饵的行为。而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口打不到,因为鱼根本没有将钓饵吃到嘴里,只是在试探。

  • 小鱼闹窝:这是我们野钓的时候经常碰到的,小鱼由于嘴小,就吃不了搓饵,但是它们的力气还是能拉动台钓时的钩饵的,浮漂就能看出来信号,但是提竿时没鱼的。


二、打到了又跑鱼的原因分析

打到了又跑鱼是指鱼钩已经挂到鱼身体上,包括鱼嘴或者其它部位,我们也感觉到中鱼了,但是最终给它跑了。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刺鱼的时机没把握好

  • 刺鱼过早:就是我们提竿刺鱼太早了,看到浮漂有动作就提竿,但此时的鱼在吃食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将饵料吃进嘴里,可能钩饵只到嘴皮子上,那么鱼钩就挂在那里,而淡水鱼的嘴唇都是比较脆皮的,很容易被拉豁,造成跑鱼。

  • 刺鱼过迟:有时候对漂像的把握不是太准的话,就容易造成提竿过迟,而此时鱼已将钩饵吃进嘴里,感觉到有异样,会往外吐的,就在吐的时候,即使刺中鱼,也是挂不闹的,造成跑鱼。


2、溜鱼出现问题

溜鱼是钓鱼的末端环节,是鱼成功上岸的最后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在钓到大鱼的时候,溜好鱼真的很关键。溜不好的话,经常会造成拔河现象,切线甚至是断竿。

正确的溜鱼手法是,在刺鱼之后,要尽快往岸边走,此时鱼也不能顶出水面,把鱼拉到可控制范围之后,要缓慢消耗它的体力。如果往外窜的话,一定不能形成拔河的角度,鱼往那边摆头,鱼竿就要往哪边摆,借力耗力。

3、锚到鱼了

锚鱼是钓友们经常碰到的情况,锚到小鱼还好,直接拉上来没什么影响,但是锚到大鱼就麻烦了,会搅窝,炸窝,惊到窝内的鱼,再次诱鱼又需要太多的时间。

锚到鱼的原因也很多,常见的就是鱼上浮或者在鱼多的时候容易发生,这里的前提是在钓底的情况下。如果鱼情发生变化,我们就要适当作出改变才行,鱼上浮的话就要钓离底,鱼多的时候,就要减少饵料的雾化,并适当钓顿一点,减少提竿次数,控制一下鱼情,稳定后再考虑连竿。

最后总结

钓鱼有口打不到或者打到了又跑鱼,这是钓鱼人都会经常碰到的,但是不管怎样,情况出现了,就要有针对性的找出具体的原因,一旦找出来了,那么我们的作钓经验就会有所提升,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预计到,或者快速应对,不至于耽误难得的鱼情了。

我是大别山小农人,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朋友们关注留言。


大别山小农人


这种情况在正钓时很常见,但是要原因,根据黑坑、野钓场景不同,具体形成的原因却又不尽相同,有的,只要找对原因,调整一下饵料、线组、浮漂即可,有的,则需要更换钓点,有的,则完全没有什么办法。

完全没有办法处理的情况有下面这么两种:

1、春季到夏季期间,鱼摆籽

淡水鱼,或在每年开春水温回暖后进行产卵,这种行为我们称为摆籽,鱼的摆籽期,是陆陆续续的,往往能持续到入夏;在这段时间,鱼因为摆籽体内脂肪消耗严重,但是因为产卵并没有完全结束,所以会觅味到钓点附近游曳,实在饿的受不了也会给口,但是往往鱼口非常轻滑,很难打到鱼。只有等彻底产卵结束之后,才能有所改善。

2、窝料太香导致死窝

饵料不是越香越好,也不是层次越丰富越好,反而越简单、味型越持久的饵料越吸引鱼群;但是有的钓友,将窝料配置的香型浓郁、层次复杂无比,最后,必然会因为香味导致大量鱼群进窝,但是窝点附近的香味实在太浓,所以在漂讯上表现的非常活跃,但是很难打中实口,这种情况,基本上也没什么办法,除了降低饵料香型、减少香味的层次感,只能换个窝点,算是最无解情况了。

除了以上这两种,那基本上都是因为鱼群所处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如水温、溶氧、水质;因为鱼是变温动物,当这些客观因素发生了变化之后,鱼就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这种变化,在适应的过程中,鱼是不进食的,但是因为这种环境变化比较剧烈,完全打乱了鱼的正常进食节奏,所以表现就很有意思,围绕在钓点附近,造成有口的迹象,但是很难抓口,又或者在钓点附近来回游曳;那么除此之外,还有调钓灵敏度、饵料溶散不适合,这几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

一、黑坑调钓的灵敏度不合适

什么是调钓的灵敏度不合适呢?在实战中有快鱼慢打,慢鱼快打,快鱼快打,慢鱼慢打四种节奏,谈不上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最终目标都是要上鱼,而且是连竿上鱼,那这里鱼的快慢,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给口的快慢,或者说鱼口生猛不生猛,而抽杆、提鱼的频率快慢,就叫做快打或者慢打,同样不管哪一种思路,目的都是为了中鱼,但是,调钓的灵敏度,必须要适合鱼情。

举例来说,黑坑打生口鱼,鱼口刚开始,必然是快而猛,那么给口头半小时,必然是快鱼快打,但是半小时之后,就要快鱼慢打,也就是说就算鱼口好,也要稳一点,这样能把鱼群固定、聚集在窝点内,此时继续快鱼快打,口一停,窝子立马散;那么除了在抽杆、起鱼的频率上下调,在调钓上,也要改善,快鱼快打,那基本上就以守死口为主,调钓太灵反而容易惊鱼;那么快鱼慢打,就需要适当调灵;那么快鱼都给掉完了,就要进入慢鱼快打的阶段。

这个时候,生口鱼基本上都被干掉了,就剩下一些滑鱼和剩余的生口鱼,这个时候,鱼口就慢了,但是抽杆频率不能听,调钓也要从偏灵,开始往更灵调整,这样才能持续抓口;而到了最后,基本上都剩下老滑鱼了,那么就基本上进入守钓阶段,鱼不动,我不动,鱼一动我先动,调钓就要以极灵优先;在这抢鱼的这几个过程中,钓组的灵敏度不匹配,除了在第一阶段,黄金半小时内可能没有问题,在其他时候,必然会出现给口,打不着,打着也跑鱼。

二、野钓时钩饵没有落在实底

在垂钓时,实底并不是指钩饵落到的实际位置,而是指钩饵落底后,方便鱼群找到的位置,这个位置可能是水底,可能是离底,可能是泥底表层,可能是水草底表层,只有钩饵、窝料落到的进窝鱼最方便找到的位置,才叫实底,而饵料实际落到的位置,我们都称为虚底,当窝料、钓饵落到了虚底,而实底和虚底又不在一个层面,那必然会出现漂讯不断,鱼口频出,但是要么抓不到,要么抓到也容易跑鱼。

比如常见的淤泥底、水草底、乱石底,水底情况太过于复杂,进窝鱼闻的到,找不到,找的到,吃不到,都会导致这种现象,那么这个时候,精找底,确定水底是什么情况,可以通过钓离底、重窝铺底等手段,这种现象马上就能解决,而且马上会出现连续的鱼口。

三、客观因素导致的鱼群上浮

前文我们说了,鱼群在周遭客观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如气象变化导致的低温、高温、缺氧、水压变化,如周围突然有巨大的噪音源,诸如此类都是因为突然,导致鱼群需要在短时间内适应,当然,严格点说,没有办法短时间适应的鱼,基本上都死掉了。因为生理上的不适,鱼群不愿意进食,但是毕竟打乱了鱼群的正常生理习性,所以本能上,还是会围绕着窝点来回迅游,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那么处理起来,也很简单,第一,用溶散极好的窝料抽窝,鱼在这个时候因为缺氧、温度变化、噪音等原因,非常不适,但是生理上的不适,不能完全杜绝进食欲望,只是进食的欲望被压抑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有大量、固定的溶散窝料,就算不会聚集在窝点,也会在窝子附近来回迅游,并且吸食窝料。

第二,把饵料的状态调整一下,不仅比重要轻,适口性更是要好,简单说,要方便上浮的鱼群进食,比如本来我们用的是搓饵,此时我们改用拉饵,别担心使用拉饵后需要频繁抽杆会惊鱼,反正鱼这会的注意力也不在这里。

第三,改底钓为离底,如果鱼群上浮明显,那就改为飞铅钓,或者打行程;淡水鱼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言不合就上浮,缺氧了,上浮,水温高了,上浮,水温太低了,上浮,附近有噪音了,上浮,严重点会直接跳到岸上;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将钩饵放到更方便鱼找到的地方,如离底,如打行程,虽然不能保证鱼一定吃到,但是几率就增加了许多。

四、饵料溶散太好,钓目太低

这种情况,常见使用商品饵垂钓,钓目又设的比较低,比如调平水钓1~2目,因为调低钓底,就说明铅坠离底很近,所以钩饵到底是躺底、还是触底,基本上子线的状态,要么是略弯曲,要么就是完全弯曲,所以饵料就算溶散完了,因为钓目太低,很难观察出来,那么钓饵都没了,鱼都在水底吃窝料和钓饵,来回蹭线、撞线,自然漂讯上表现为鱼口频繁,总也打不住,偶然锚个鱼鳞,还搞不明白为什么跑鱼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先不要调整浮漂,将钩饵放到近岸浅水,观察一下是不是溶散的太快,如果不是,往上找理由,如果是,调整一下饵料的状态,打黏、打揉,必要的时候添加点拉丝粉来调整状态,只要钩上有饵,鱼能吞钩,那死口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

最后,其实只要窝子里有鱼口的迹象,只要不是死窝,不是鱼摆籽,那么大多数情况,都说明窝料或者钓饵对路,吸引了鱼群进窝,这个时候,只要搞明白为什么不是死口、实口,并做相应的调整,基本上,都能得到改善。


认真的钓鱼


原因一、没有找对底,双子线都是弯曲的,而且铅坠离底距离很近,也就5~8厘米左右,

这种情况,尤其是子线还略长一些,一般对折后15厘米以上,20厘米以内,出现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为什么?因为子线几乎是全躺底,加上子线长度,导致鱼群进窝觅食后,触碰到了铅坠,产生了虚假的动作,因为铅坠离水底的距离不大,鱼在蹭线、撞铅坠时,漂相很容易给出小顿口的动作,如果是老鸟,很少会把铅坠放的这么低,一般至少会离开一个子线的长度,就算是钓钝,也不会弯曲的这么厉害,但是新手不太讲究,如果钓目再放低一些,一个黑漂或者一个顿口就马上提竿,正口是很困难的,但是挂上鱼,可能性是很大的。

原因二、商品饵开饵,状态有点散,而且调漂有点钝

当鱼层错乱,但是又没有偏离的太厉害时,在野钓鲫鱼时,用商品饵开饵,饵料的状态有点散,没落底就散掉了,这个时候,底栖的鲫鱼群,会在饵料提前雾化的位置开始抢食,但是漂调的比较钝,双子线都是弯曲的,因为鲫鱼漂吃铅轻,在鲫鱼群抢食的时候,撞线、蹭线、撞漂,形成的虚假漂相比较多,有经验的老钓友,为了防止小鱼闹窝,要么用滑铅钓组,要么就会开软黏饵,在开饵上,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新手则不同,可能饵团吸水不均匀,又或者是腥饵时间不足,导致了饵团提前脱落,鱼层又离底,抢食时造成的虚假漂相,提竿后要么空竿跑鱼,要么就挂鳍或者挂鳃。

原因三、鱼群上浮在上水层

当鱼群因为各种原因,上浮到上水层时,我们多会采取打行程或者飞铅钓法来打浮,这个时候如果饵料的味型给力一点,会诱使鱼群聚集在上水层,此时中鱼,是没有办法帮判断具体能打到正口还是偏口,如果子线再略长一些,挂到鱼身、鱼鳃的几率是很大的,一般在竞技钓、野钓小鲫鱼时,只要出现鱼群上浮了,这种偏口多,正口少的现象就很多。

原因四、淤泥酱层底,臭坑烂底

不管是和黑坑还是野钓,鱼道了臭坑烂底,那必然是淤泥底、酱层底,换句话说,水底是虚泥中有实底,但是鱼群觅食是在虚底觅食,不少钓友在遇见这种水底时,调漂把钩饵落到了淤泥底的实底,饵料完全被淤泥包裹起来,而底栖鱼实际上,是在淤泥底的虚底上觅食,在觅食的过程中,撞到子线,漂相反馈是有力的大顿口,提竿之后,要么是空竿,要么就有极大的几率锚住鱼鳃、鱼鳍,但是并不怎么常见;遇见了这样的情况,调漂要尽量多留调目,如果眼神好,钓目也要放高,同时开饵,比重轻些。


小崔野钓


钓鱼有口打不到鱼,或者打到了跑鱼。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分析有口打不到鱼的几个因素。

一。子线过大,鱼钩过大。往往在钓鱼时总是看见有漂像,可是子线过大,鱼钩过大。鱼在吃食的时候容易挡口或着鱼嘴刚吃到一半没有完全吃牢就出现漂像,提竿了。所以空枪。处理办法是把子线和鱼钩放小一至两个号看看。

二。饵料过硬,在配比饵料时没能按正常水比开饵,导致饵料过硬,入水后鱼在吸食饵料时,刚入嘴有漂像,提竿因饵料硬不能刺中鱼唇,所以也会跑鱼。处理办法是根据鱼情而定把饵料适当开软一点。

三。鱼漂调得过于灵敏,当鱼吸食饵料的同时产生的气流使鱼漂出现漂像,事实是饵料根本没有入鱼口。处理办法是适当的把浮漂上拉一至两三目。也就是调钝一些。

第二个问题。打到了又跑鱼,分析是鱼漂调的过于灵敏,随说刺中了鱼嘴,但刺的太浅,太薄。还有就是个人的遛鱼手法,碰见个体稍大的鱼要借鉴各位大师们遛鱼的技巧和手法。

以上是我个人钓鱼经验分析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我是海珊天萌,天涯游钓带你游钓天涯。谢谢🙏


海珊天萌


钓鱼有口打不到鱼,打到又跑鱼.

这是很多钓友朋友碰到的问题,作为一个游离于黑坑和野钓的钓友,分享下这方面的经验.

小杂鱼闹窝

小杂鱼不管是在野钓还是黑坑都会碰到,这些鱼一般不是我们的目标鱼,也是世界性难题,只能放平心态,尽量去避免.

线组搭配

用的钩子和钓的鱼体适合性相差太多,比如说你说用袖10去钓1-2两的小鲫鱼,这样子就会造成空竿的机会非常多.这时可以适当调整钩子的大小.

抓口时机

我们平常在作钓时,对于调漂方法,其实很多.就单单说黑坑,10个人里面至少有8种调钓方法.所以你要对自己的浮漂出口漂像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同的漂不同的人样,出来的漂像都会不一样.特别是如果你新换了一支漂,很有可能就会碰到这种问题.所以对自己的漂相即出口一定要非常了解,不管你是调灵钓灵,调顿钓顿.

两种跑鱼

跑鱼又分为水面跑鱼和水底跑鱼.水底跑鱼,多为钩子过大,线组过粗,钓得太灵导致.水面跑鱼,关系到你遛鱼的技术,钓得过顿,比如说罗非这种鱼,如果吃得太深,牙齿已经磨到线上面,这样子来回几个回合,你的子线就很容易断,导致跑鱼.

鱼本身问题

天气不好,鱼进食欲望低,很多时候开口不好,所以吃口起来很多都是阴口或者蹭食,这个时候你刺鱼,很多都打不中,甚至有时候都是打身上来,导致跑鱼的机会非常大.

操控问题

这个是基本功,中鱼之后遛鱼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强攻,也不能一味退让.要保持给鱼牵引力,但又不能过强.鱼不动,你一定要动;鱼在动,那你适当要让一让.要保持一进一退,持续泄力.这个过程往往是钓鱼人最享受的过程,美名曰:手瘾.

碰到这个问题,如果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调整,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渔者智钓,我是渔动,一个有着十年钓龄的钓鱼人,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也同意我的观点,请动一动您爆护的小手,为我点赞,也欢迎随时与我交流.谢谢!


渔动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钓鱼人,相信多数钓友都有钓鱼中跑鱼的经历,跑鱼这种是可以发生在钓鱼的多个阶段,有的时候提竿鱼就跑,有的时候出水面后跑鱼,还有甚者鱼往护里放的时候跑鱼,这个还不是最郁闷的,最郁闷的应该是30分钟遛鱼,鱼中鱼上岸了,抄网一抄,结果抄网漏了。跑鱼的状况也是多种多样,有断线的、有断鱼钩的,还有断鱼竿的,话说断鱼竿这种事实在是不应该发生,多数情况都是线组大的过分,提竿动作又猛,越是高价鱼竿越是容易被这么搞断。


那么有的钓友就会问了,断了线的鱼钩多久才会从鱼的嘴巴里吐出来的。这和鱼儿的大小、鱼钩的大小及咬钩的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打个比方:比如说鲤鱼吧,一斤以下的鲤鱼,基本上吃口都很凶猛,正是因为它贪吃,可能过了几天就会再次咬钩。可是如果是大鲤鱼,吃口轻,吃饵时相对谨慎,基本上脱钩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次咬钩。另外鱼钩对鱼的伤害有大有小,它回复的快,再次咬钩的时间也会缩短,反之则会加长。有的钓友就会问了,怎么才能防止跑鱼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

一、鱼钩没选对

所谓的脱钩跑鱼其实就是鱼在上钩之后,人用力拉不上来,没一会儿就让鱼给跑了。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首先就是鱼钩选的不对。有大部分的钓友都会产生一种误区,就是觉得我只要是用了大的鱼钩,就不会出现跑鱼的现象。

其实鱼钩过大,小鱼反而很难将钩子吞进嘴里,尤其是天冷的时候,钓鲫鱼一定要用小钩细线才能吃得稳。其实大家可以用那种带倒刺的鱼钩,这样就相当于上了双层的保障,只不过大家一定要选好尺寸,选大、选小都不可以。

二、鱼线的问题

鱼线又分为主线和子线,所以分开说。主线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单一的主线问题。比如说垂钓的时候没压风线,导致风线在水面皱折,或者风线过长,导致提竿的时候动作传递慢了,就相当于提竿晚了;也可能是水线不绷直,此种情况并非主线是鱼线的问题,问题往往是出现浮漂的选择不当上,尤其是在钓深水的时候使用小浮漂,往往会出现主线不够绷直,信号传递慢半拍,提竿自然就已经晚了。七星漂钓深水的时候经常出现这种问题,就是浮漂的浮力太小。子线的问题也有,比如说子线过长,也会导致信号传递慢,导致提竿时机不对,错过了最佳时机。

三、浮漂的问题

选择浮漂需要看鱼情,看季节。除了这两点更要注意浮漂吃铅的大小问题,比如冬季选择浮漂,要再抛的出去的情况下尽量小,浮漂大了信号出不来。鱼口好的季节,浮漂要保持灵敏的情况下,吃铅越大越好,这样的浮漂更稳定。如果浮漂吃铅小,信号出来的过早,提竿过早自然也不能中鱼。所以季节不同,思路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追求灵敏,一个是追去稳定。但是任何季节都要注意浮漂和铅坠的搭配要合理,要能够把水线拉直才行。不过水线是否被拉直,除了浮漂大小有关,跟主线的粗细也有关系

四、饲料搭配不对

饵料是很讲究对鱼口的,如果你的饵料太硬,就会让鱼儿不好消化,一般吃进去就会很容易吐出来。而且还容易出现假漂相,所以出现脱钩跑鱼是很正常的现象。

如果大家是进行野钓,建议饵料的雾化不要太好,若是立马散成一大团,就会增加大鱼的警惕性,咬钩时动作就会很轻,很容易让到手的鱼儿跑掉。建议大家用那种拉丝粉,不仅柔软易定型,还不容易散,用来钓鱼最合适不过了。

总结:只要大家注意以上几点,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变,基本上不会跑鱼的。


小青年钓鱼人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鱼钩扔下去,一直也有鱼在吃,可就是提不上鱼来,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我给大家四条建议:

1.查看饵料是否选用正确,很多有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拉饵,一直有口,而且口也特别的好,可就是钓不上鱼,不妨可以换一下蚯蚓或者红虫试一试,你会发现有不一样的效果,反之,用蚯蚓不行时在用下饵料!这个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2.查看鱼漂的灵敏度,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强调调四钓二,但是还需要看具体的实际情况,就比如说现在一直有鱼在吃,可就是提不上来,你就要想是不是要调的灵敏一点,或者调的钝一点,这样也慢慢的调试一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

3.鱼漂的选择有时候也很重要,有的时候我们野钓时水比较浅,这样最好选择一个小点的浮漂,或者钓草洞时最好选择用七星漂,水深或者流水比较大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大点的票来好辨认

4.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鱼钩的大小,这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多大的鱼钩钓多大的鱼,有时候我们在野钓时可能往往选择了一个大的鱼钩,这样就很难钓到鱼。

所以综上几个意见,大家在钓鱼的时候,一定提前看好位置,了解鱼情和水深,并且还要了解走水情况,具体碰到这个事情还要具体分析,最后祝你以后天天钓大鱼!


我是经理


关注

我们在钓鱼的时候最讨厌的应该是没口,但是有时候有口了却不是我们想要的也很烦。但是更烦的是明知道窝子里有鱼,鱼口也有,可总是抓不准口那就更烦了。说起抓不准口,很多人都下意识的认为是小鱼闹窝,但现在还是春天啊,小鱼闹窝也没有夏天那么夸张。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又该怎样调整呢?

调整策略一,改变饵料的状态

在春天的时候,小鱼闹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如果还出现有口抓不住鱼,极有可能是饵料的状态出了问题。在夏秋季抓不住鱼口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小鱼闹窝,那么很多钓友都会用玉米粒或者其他颗粒来作钓。于是就下意识地照搬这个经验,也换成玉米粒,或者用比重很大的搓饵来钓。实际上呢,春天的水温远远没有夏秋季那么高,鱼口也还是很轻,如果照搬夏秋季的经验只会让鱼口更加糟糕。

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调整饵料的状态,增加饵料的适口性,可以将原来的饵料调软一些,雾化好一些,比重轻一些。味型不一定要调整,春天的鱼儿一般不会挑食(除非它们真的吃不动)。

调整策略二,钓钝点

抓不住真实鱼口,有可是线组过于灵敏。那么这时候可以将钓组调钝一些,为啥呢?因为线组在偏钝的情况下,能过滤一些小鱼信号,以及鱼儿的假信号(比如说蹭线,蹭漂等等)。在钓钝的情况下,这些虚假小动作就是不会出现的,但是现真实的鱼口或死口却能很清晰的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如果不是小鱼闹窝,浮漂有动作却抓不住真实的鱼口,多半是钓得太灵敏了。

调整策略三,改变浮漂

春天鱼口还比较弱,所以很多钓友都喜欢用吃铅量超小的浮漂,但是有时候在钓得比较钝的情况下还抓不住真实鱼口,那多半就是浮漂吃铅量出了问题。要知道一个吃铅量1克的浮漂和吃铅量2克的浮漂,即使用吃铅量1克的浮漂钓钝,也比吃铅量2克的浮漂钓离底还灵敏。如果在钓钝的情况下,还是抓不准鱼口,不妨试试换个吃铅量大的浮漂,说不定真实的鱼口就出现了。

调整策略四,换个鱼钩

以上几种办法都想过了还是没改善,那就只能换钩了。很多时候水里的鱼太小而我们用的鱼钩又比较大,那么这个鱼口就很难抓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总是出现顶漂,顿口少,提竿总是不中鱼。很多钓友总以为是饵团太大的原因,其实不止单纯的饵团太大,还有钩门太宽的缘故。要不然饵团太大,等饵料雾化之后,就只剩下一小团了,为啥提竿还是不中鱼?钩门太宽很容易被鱼嘴挡在外面,提竿当然没办法中鱼了。

总结:野钓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鱼口,一时间也没办法全部都举例说明,但遇到有口不中鱼,以上4个调整策略应该还是比较实用的。新手钓友们遇到这种情况,以后可以试着从这4个方面开始调整,可别只会调整饵料。

举报/反馈


阿祥321


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首先考虑饵料状态的大小,软硬程度,适口性,其次就是浮漂的调钓是否符合鱼情的需要,很多时候你钓的挺好突然出现这些情况,那就是鱼情变了,所以你的钓法和调钓,饵料都要跟着鱼情变才可以。跑鱼和上面说的也有很大关系,鱼钩的问题,不要去考虑质量问题,很多时侯跑鱼后鱼钩完整,你是看不出来的,其实是溜鱼时钩门被拉开,鱼跑后钩门又弹回来你看不出来的!这是钩型和鱼钩钢号造成的,比如新关东就容易跑鱼,子线的粗细,长短,饵料,调钓,还有小药的添加量,基础饵料味型是否对路等都会出现这些情况,所以,你就要用推理方式一步一步的推断排查,及时该换才会减少这种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时无法避免的,只能减少!做到减少就对了!


鲶鲤大杀手


钓友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觉得钓鱼最怕的是不管怎么办都没有口,最郁闷的是有口打不到,最生气的是打到了还跑了。[捂脸]所以我觉得,首先有口是最幸福的,但有口打不到或是打到了跑鱼应该是自己的原因,不能怪鱼。我觉得,钓鱼没有固定点套路,要钓者学会因事适时而表。无论是野钓的大神还是黑坑的大师,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他们有着超强的应变能力,知道遇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样来调整,最终获得可喜的鱼获。所以面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1.子线太粗。子线粗了,虽然鱼吃饵但是挡口,鱼不能顺利的将鱼钩吃到嘴里,所以会造成经常空枪或是跑鱼。因此建议把子线换细。2.饵料太硬。饵料硬同样也会影响鱼吃口。这就好像是鱼很想吃但是咬不动,从而完成空枪或是跑鱼。因此建议把饵料做成软粘。3.饵料搓的太大。饵料太大也影响鱼吃口,就好像我们自己想一口吞下一个橘子,最后会被噎到一样的道理。因此建议可以适当的把饵搓小。4.鱼钩太小。钩子小是造成空枪和跑鱼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在钓个体大一点的鱼经常出现这些情况,那么建议你及时把钩子换成大点试试。5.鱼太滑。特别是黑坑滑鱼,多明显的黑漂或是顿口,就是打不到直接可以把你钓的丧志。个是觉得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可以饵打粘、搓小、让口,只打稳口。6.竿子抛的太满。就拿我自己来说,才钓黑坑的时候心想抛的远点好,所以经常都是抛满竿,这就造成鱼吃钩竿子立不起来拔河跑鱼。总的来说,钓无定法,要根据鱼情及时变通。以上仅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望谅解,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6700032012e82159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