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西漢初期樊噲拜會韓信,是否意味呂后的拉攏?

用戶9260485116137


《史記》記載,不是樊噲拜訪韓信,而是韓信拜訪樊噲。當時,韓信被劉邦從楚王貶為淮陰侯,經常悶悶不樂,而且恥於與周勃、灌嬰等人處在同位。有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用跪拜的禮節迎接韓信,並自稱臣子,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拜訪出門時,樊噲有拜送韓信。韓信笑著說,我這一生,竟然和樊噲等人處在一個行列。



這裡我們就要分析一下,雖然當初韓信曾經是王,是漢朝大將,樊噲曾是是韓信的屬下,但此時,韓信是淮陰侯,樊噲是舞陽侯,兩人都是侯爵,是平等關係。還有一層關係,韓信是萬萬比不上樊噲的,就是樊噲是呂后的妹夫。但即使這樣樊噲對韓信卻表示出無比的崇敬之情,那麼為什麼韓信如此呢?

首先,從功利的角度講,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自然屬於太子黨。而劉邦對太子不不滿意,認為太子懦弱,不像自己。想要立戚夫人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為此,呂后和呂氏家族想盡辦法要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有可能樊噲對韓信恭敬,也是想要拉攏韓信,徵求韓信支持。畢竟如果有韓信這樣強大軍方背景支持,要比什麼商山四皓支持來得實惠的多。而韓信對樊噲的輕視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當然也導致了自己後來的殺身滅族之禍。



其次,從樊噲的本質來說,或許樊噲真是打心眼裡尊敬韓信,佩服韓信的軍事才能。我們從樊噲的種種表現看,樊噲雖然出身屠狗之輩,但從他的言談看,很難把他與莽夫聯繫起來。在劉邦剛入咸陽,被富麗堂皇的秦宮大殿所迷,是樊噲第一個勸諫劉邦;在鴻門宴上,劉邦萬分危急,是樊噲闖入軍帳直斥項羽,功高不賞,欲誅有功之人。一番話義正辭嚴,說得項羽啞口無言。劉邦離開時,樊噲勸劉邦逃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讓劉邦不要顧忌小節,抓緊逃命。通過這些,我們看到樊噲是個明大體的人,見到韓信更是英雄重英雄,英雄惜英雄的真誠之感。



第三,考慮到韓信從楚王被劉邦所擒,雖然引誘韓信前來迎接韓信是陳平的計策,但卻是樊噲捉拿的韓信。畢竟韓信被貶,完全是因為劉邦對韓信才能的忌憚,樊噲對於親手擒拿了這位曾經的本來無罪的上級,曾經的戰友,感到心懷愧疚,所以對韓信表示異常恭敬,也是對韓信賠罪的表示。



最後,我們說不管樊噲出於何種目的,確實他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表示呂后乃至整個呂氏家族向韓信拋出的橄欖枝,如果韓信抓住這次機會,成為太子的支持者,從呂后當時病急亂投醫,急於尋找支持太子的勢力的情況看,呂后一定會千方百計保全韓信的。但韓信竟然留下一句“生乃與噲等為伍”。這句話不單單是讓樊噲難看,更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一壺清茗品春秋


那一年,韓信已經不是王了。

既不是漢四年時的齊王,也不是漢五年時的楚王,又不是漢六年的楚王,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列侯,食邑淮陰縣,故名淮陰侯。

能做這個淮陰侯,還是漢高祖劉邦特赦的結果。

漢六年,時為楚王的韓信因謀反罪被逮捕,隨後劉邦特赦了他,並封其為淮陰侯,淮陰,是韓信的故鄉。

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甚是不甘,但也無能為力。

韓信終日鬱鬱寡歡,無所事事之際,漫無目的地在京城溜達,溜達到樊噲家門口時,突然來了興致,便去樊噲家串了個門。

韓信的到來,可把樊噲給高興壞了。

這個昔日勇闖鴻門宴的漢子,屁顛屁顛地跑了出來,對韓信三拜九叩,口稱大王,自稱臣,開心地高呼,大王竟然肯來我家做客!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史記·淮陰侯列傳》

為什麼昔日不把項羽放在眼裡的樊噲,會用如此高規格的禮儀來招呼韓信呢?

是不是在樊噲的眼裡,韓信遠比項羽更值得敬佩呢?

答案是肯定的。

從能力上講,項羽和韓信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項羽起於秦末亂世,於鉅鹿之戰中展現出其強大的匹夫之勇,進而震懾了諸侯,並藉此餘威宰割天下。

但事實上,當時的很多人,都是不服項羽也不怕項羽的,這其中就包括漢王劉邦、齊王田榮、代王陳餘、梁王彭越。

而樊噲,是漢王劉邦的鐵桿粉絲,自然也不會怕一個項羽了。韓信則不一樣。

韓信起於楚漢之爭,在大家都認為項羽更強大的時候,韓信投了漢王劉邦,並以其出類拔萃的軍事才能而受到漢王劉邦的重用。

韓信不僅能夠獻上還定三秦的大戰略,還能獨自統兵,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接二連三地滅掉西魏國、代國、趙國和齊國,並逼迫燕國成為漢的附屬國,最後又與漢王劉邦會師垓下,一舉擊敗霸王項羽,助漢王劉邦成就偉業。

在樊噲的眼裡,霸王項羽不過是靠兵強馬壯和橫衝直撞取得勝利的,如果他樊噲也能擁有項羽那樣強大的楚軍,他樊噲也能橫行天下。

但韓信則不一樣,韓信打仗靠腦袋,用腦袋算計對手,並且算無遺策。

韓信所具備的能力,是樊噲不具備的。

樊噲自然會佩服韓信這樣的人。不是呂后的拉攏!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


歷史的波瀾壯闊


呂后不會也不敢拉攏韓信。

1、在對待有威脅的功臣方面,帝后一體且一心。劉邦對韓信一直忌憚,故項羽一滅即收其兵,其後藉口謀反更貶淮陰侯。劉邦都如此忌憚防備韓信,呂后豈有不知?拉攏韓信,呂后一樣會有駕馭不了的後患。事實上帝后對所忌憚的功臣態度一致,韓信最終也死於呂后之手。所以說,呂后不敢拉攏韓信。

2、呂后確實在為太子地位暗中拉人,但也分對象。韓信居長安,無兵無權,如困籠中之去掉爪牙之虎,對太子地位實力並無增益。能對太子地增益的,只有劉邦敬重欲網絡而不得的人,如商山四皓。相反,韓信本已令劉邦忌恨,拉攏韓信只會讓劉邦“恨烏及屋”,這是得不償失的舉措。所以說呂后不會拉攏韓信。

3、樊噲韓信之會實屬偶然,樊恭而韓倨,這是楚漢相爭奠定了韓信的威信與地位,樊噲恭敬近乎虔誠,韓信倨傲多有不屑,“諸君碌碌,因人成事。”不過韓信倨傲還是有本錢的,為漢打下差不多整個北方,最後滅了項羽,就連能與蕭何爭功勞、地位的曹參,也是因為跟著韓信打仗才能如此建功。

韓信於漢,豐功偉績,而無辜被殺,可惜了。


偽驢行者


樊噲是個性格直爽,沒有城府的人,他參與不到複雜的政治鬥爭和宮庭惡鬥之中,拜會韓信只是出於對韓信的崇拜,他預料不到韓信悲慘的結局。


古鏡5


樊噲是劉邦鐵桿,不用呂后插手


老有所為24


樊噲拜會韓信!是探尋韓信的弱點,以備呂后好對症下藥。樊噲以前一直在韓信手下當差,他難道不了解韓信是什麼樣的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