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本人即将退出老村医,家人没人继业,一生有点有用东西用什么方式传承下去好?

花火1594贾老焕


为什么退出呢?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每医生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真有绝技,那怕是年龄再大,腿脚再不利索,只要不糊涂就能给人看病,看一个好一个,只要不为利益所绑架,还愁什么传承。愿意学的肯定的有。如果岀书,肯定的有投资者,如果岀名肯定的会招来很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恕我直言,请不要做免费广告了。救人一命如造七级浮屠,功德榜上没有自己写名的,只要你做了人民百姓就记得了,关公庙不是关公投资建的。


明仪居士


老村医,想传承,家人没人继业,恐怕很难,这倒不是泼冷水。

所谓传承,要有载体,无非是人传承,或物记录传承,如纸质,音像等。

人的传承,你既然连家人都不屑,找外人更难。除非你独特技术日进斗金令人眼红,如果门可罗雀,自己经营也喂不肥,谁跟你学?这是第一。第二,现在社会体制没中医药大学毕生证书的,跟你学了也白学,因为学了无法行医无法谋生养家糊口,还会戴上非法行医帽子,谁跟你学?第三万一有人学,想混个特有专长证证,但这种拜师学艺是需要在卫计委豋记的,师傅必须是体制内有副主任中医师以上职称者,你村医有吗?你有体制内编制吗?没有,你就完全不符合做师傅的资格!这是谈的从事中医性质的村医,至于西医性质的村医,我看歇歇吧,还传什么承继什么业?道理很简单,西医知识淘汰很快,一年前的知识一年后就落伍了,你村医六七十年代用的西药,现在还存几种?大部分因伤害人太大被淘汰了,还继承什么?

物的传承,如写书,留音像?那真的要达到一个等级水平?你是村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巜难经》巜针灸大成》这些书你能超越或者有更高创新吗?如果没有,仅凭村医日常操作的小技术,恐怕写出来也是废纸,没人看的。况且,写作还需要一定文字水平,我在中医贴吧十五年,交流中一些村医连文通字顺也达不到,百字文语不达意,错字别字甚多,你看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哪个不是腹满诗书者。所以别轻视纸质等物的传承,也是具备丰富学术学历知识条件的。若是记述干巴巴的几条家用秘方,那还可以留着后人玩儿。若是想著书立传,先自问有无写作能力与中医理论功底。这对中医而言。至于从事打针挂水的西医性质村医现在想著书立传,那算开玩笑了吧,三甲医院硕博也没多少人寻这个心思,一个西医性质的村医岂不找罪受?

所以理想很美好,现实却骨感。


东楚龙野虎


我特别想学习中医。

今年四十岁了。知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下半场,想趁着自己有精力学习的时候,在继承下中国的国粹中医。

师承计划很好。我去年底刚了解到 ,本来计划今年开年就看看有没有缘分拜个师傅呢。


沐泽AC


我的老父亲也是一名乡医,干了一辈子,今年8月份肝癌去世了。我现在继承了他的衣钵,真心想当一名好大夫,为父老乡亲服务,我是去年通过的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现在又去全科培训,但是好多人信不着我,原本人满为患的诊所冷冷清清,真不知该怎么走下去。想当一名好大夫也挺难,希望前辈不吝赐教。


蜗牛140507293


我爷爷是医生,但一直在医院里干。我妈妈当了几年赤脚医生,也是我爷爷教的,但是那些年因为没有考医师证,上面总是检查后来就不干了。我爷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医生,我妈在村里口碑也很好,所以我还没毕业的时候村里人总问我什么时候来诊所?但我真心不愿意呆在村里,我爷爷的技术没学到,我刚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去了,挺可惜


秋风晓寒


可以收几个品行端正的徒弟,我爷爷正骨很出名,抗日战争期间在部队学的,可想而知功底有多扎实,可惜没能传下来,真的很遗憾,小时候经常见人来找我爷爷正骨的,胳膊腿的很轻松的就正好了,肩和腰稍微费点劲,我爷爷从来不收费,哪像现在呀,去医院就是拍片子,全市都不好找正骨的,真的非常遗憾,希望您的技艺能传承下去造福一方百姓。


没有鱼鳍的鱼


我父亲也是,我年轻的时候没学,现在他老了,我也不年轻了,自小耳读目染记下来一些常用的方剂,还是小时候父亲硬让背的,针灸穴位也能记一些。说真的有些对不起父亲,本应该学的,却逆了他的意思。如今只能尽量学习他给我的方,不懂的尽量问他,自己也用心在学,希望可以多学一些,让他宽心。老先生相信你的晚辈中也有这样想法的,只是他没有告诉你,一直愧疚中努力。


含羞草懂就说句良心话


我同学儿科祖传到他手里都第三代了,都让他给停了,[捂脸]我不是还一样,父母从医,到我手里也给我停了。我用了多少年学医,拜师学艺两个名医。结果呢,我心太累了,明天看病忙忙碌碌,把青春都消耗掉了。到头来了失去太多东西


小小黄芪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是假的,自然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如果是真的,如果就这样消失,也很可惜。

村医,大多是跟着老一辈学习,没有什么理论体系支撑,但是你有没有病,病情怎样,有些一脉就知道透彻,我小时候见过,很佩服。

当时还记得他家里养了一条沟,用来防止有人偷药,自己有一个小药屋,会针灸,懂偏方,我找他扎过针灸,三针下肚,小县城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马上就好了。但针灸那次是我最后一次见他,那时候他都50多岁了。

后来听父母亲说,老医生干到临终,不过所幸他儿子接了他的班,不过后来他儿子也不见踪影,不知道去哪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行医需要证明,需要表明自己的资质,是社会规范化的进步,但其实对于老一代来说,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加上西医的盛行,所以现在老一辈中医越来越难。

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学医的学生缺少经验,临床医学专业的需要毕业后还要花几年时间在医院规培,到各个科室转一下,了解下情况。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资源的不搭配,老一辈有经验,有自己的手艺,但是没资质,传不出去;新一辈有资质,但是没经验,没手艺。

时代的改进表面上是用最低一代人的经验作为牺牲,等到有资质学生成为专家后,就完成了更迭,但事实上,老一辈传承的经验和精神,是几代甚至十几代的精华积累,就这样任其自生自灭,无异于巨大的浪费。

我有一个建议,如果你确实想把经验低成本传下来,又愿意为此做一点贡献的话,可以把你的经验分成不同部分,一点一点地发到今日头条上来。

不过医学和财经类的内容需要把关,所以你最好可以到村干那里打一个证明,证明你自己是村医,然后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职业认证。

上传相关证明的图片,这样以后,你就可以将自己的经验通过文章, 或者是微头条的方式保留下来。

如果不懂的,可以问我,我可以教你,不过你得是真的老村医。


成年人的悟道地


将退出老村医,一辈子行医,一定有相当的经验。交流平台很多,医学杂志,投稿哦。我认为可以传承的东西有限,偏方秘方,去伪存真,结合医学,中医针灸各人有各人的临床积累,独到之处不能言,只能悟,只有手把手的传帮带,为什么扎这里,扎多深,泻法补法,不是简简单单俞穴,体表标志,而是徒手触摸,获得手感,针行到哪里了,会有什么针感。“左病右治,上病下治,同病异治”阴阳寒热虚实,针灸操作时“手法”很重要,“弹吹拨捻、提拉、快慢”等等,效果与手法成正相关。针灸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经验实践学科,这些不是写书可以写明白的。

推荐的基本学习针灸的基础书籍,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正常人体解剖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