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特摄片算不算动漫圈的?你怎么看?

kart2011


不算,动漫笼统的来讲是动画+漫画,特摄既不是动画也不是漫画,比起这两类他更像是电视剧。


有你漫画


作为专注这方面的笔者,我可以告诉你,这种争议只会在国内存在,结论早已经定下了:特摄片属于动漫圈。

与其说特摄片进入了动漫圈,不如说动漫圈把特摄片吸纳了,就举几个特摄中假面骑士的例子:

1.

看完蜡笔小新和假面骑士们的联动,还有人会说特摄片不属于动漫圈吗?不如说,特摄早已融入动漫。特摄可以是动画的一部分。特摄是真人动画,就跟动漫作品的真人版一样,特摄是算在二次元圈子里的。

2.B站动漫作品【2020拜年祭单品】冰原竞速战中,22娘装扮与形象来自于《假面骑士剑》、变身音效来自于《假面骑士01》的“灭”与“讯”、技能音效来自于《假面骑士build》的桐生战兔的“公式踢”和e总的“黑洞踢”还有假面骑士decade与天空骑士的名场景、最终战斗的背景音乐是假面骑士时王剧场版的主题曲《P.A.R.T.Y.》。台词包括"细数你的罪恶”“庆贺”还有假面骑士V3明名梗“你妈的,为什么”(以公式踢的公式弹幕形式出现)等等。最终战斗是《假面骑士drive》的赛车,以《假面骑士exaid》片尾音收束。还有许许多多没列出的元素。看下图:

还有这张,

用绿圈标注的分别是假面骑士的原作者石森章太郎和假面骑士v3名梗“你妈的,为什么”

3.把时间回溯到最初,假面骑士原作者石森章太郎,他的本职是漫画家,都是先有他画的漫画版之后拍摄的。而且在最新假面骑士时王夏季剧场版中有这样的片段:

“漫画空我”直接以漫画形式在现实世界中作战,这难道不影响深刻吗?没错,就是从下面这本漫画。

所以,以后当有人问到,特摄片属于动漫圈吗?你可以直接了当回答,是。

(本篇为原创回答,有其他疑问可以私信笔者)


切莫言真


我觉得特摄片应该不完全算动漫圈,可能会有一些交叉。

动漫(Animation & Comic),“动漫=动画+漫画”,即动画和漫画的合称,指动画与漫画的集合,取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二为一称之为“动漫”,并非专业术语。

“动漫”一词最早在正式场合被使用,是1998年11月大陆的动漫资讯类月刊《动漫时代》的创刊  。这一词语后经由《漫友》杂志传开,因概括性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使用开始普及起来。

“动漫”这一合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日本的动画和漫画产业联系紧密,所以日本动画和漫画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动漫时代》这样综合了日本动画和漫画咨询的杂志。 因此,“动漫”最早主要在日本动漫的爱好者中使用,用来指日本的动画和漫画。但随着中国动画和漫画产业的发展,用来指中国的动画和漫画的场合也多了起来。

特摄是特摄片的简称,最初是指运用了特殊技术而拍成的影片。作为摄影技术、特殊效果的“特摄”其实从电影的创生期就已经存在,根据乔治·梅里爱和英国的制作人员,使摄影时的照相机运用了逆旋,高速、微速度的操作让人或物从画面中消失,《大列车强盗》(1903年)中,通过特殊摄影来表现出本不存在的事物。

特摄片在二战之前就是日本的国策电影。1942年的日本战争特摄片《夏威夷大海战》在二战后被美国占领军误认为是真实的战争纪录片。1954年,日本东宝公司推出日本第一部怪兽特摄电影《哥斯拉》,其领先欧美流行的定格拍摄的拍摄手法如穿上道具服扮演怪物以及映射现实的超自然主义生物的创造对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欧美也开始流行皮套和等比例微缩模型拍摄。斯皮尔伯格、蒂姆·伯顿等大师都深受日本特摄的影响,并且加以学习运用。

日本的特摄影片(尤其以怪兽、猎奇、战争、怪人、恐怖、灾难等题材为主的作品)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了西方的宠儿。其制作精良程度、技术领先程度、剧情内涵深度与趣味性等商业流行元素的结合、设定的超前性,是当时的欧美的SFX无法相比的。70年代早期的日本,超级英雄类特摄电视剧开始兴起。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曾经流行过战争特摄电影。如《军阀》《二百三高地》《联合舰队》等。而在70年代,日本特摄也诞生了两部类似《星球大战》的作品。分别为东宝的《惑星大战争》和东映的《从宇宙来的讯息》。后者还得到了土星奖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

而特摄片多指使用传统特殊技术(爆炸、模型、合成技术 等)的影视剧。但在日本,无论是传统特殊技术还是现代影视特效。只要有使用,皆可称为特摄。

在90年代数码技术兴起、脱离胶片时代的背景下。使用传统特效(爆炸、模型、合成技术 等)的特摄片的视觉表现渐渐不敌使用现代影视特效(cg等)的特技片。如从制作层面来讲,其实特摄片与特技片只有传统特效与现代特效的运用占比区别——特摄片中可使用现代影视特效、特技片中也可使用传统特殊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