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春耕基本实现机械化了,仍然还有人用耕牛在犁田,为什么?你是否也曾经用过耕牛犁田?

龙人农心


还有人用牛耕地是地盘不同。有些田是机器就进不去了,人爬都辛苦了。有些是它的面积小了。都不适合用机器。像现在这么发达,还有人用柴火烧饭。因为山区的地方基本上没有煤气,


池原1


我记得那是2000年,秋收种麦犁地时,有个农民套着两头牛,拉者个带把手,下边有个大犁铧,前边有个铁轱辘,0用木头连起来的那种。我出于好奇,也想扶犁把过过瘾,可是牛不好使,老走偏,地沟歪歪斜斜。老农见了,生气地说:“驶牛不幺喊那咋中?”喔喔向左,哒哒向右,得儿驾!向前。他把牲口训练得真好。用了他的号令,真管用,果然犁直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用拖拉机?他说,用拖拉机还得花钱。你看这两头都是母牛。今年这头下犊子,明年又该那头了!养牛犁地不花钱不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


平安幸福快乐人生460


很高兴回答这问题

本人地处河南南部,南阳黄牛很出名。 道路和田地都比较平坦。现在大部分耕地和播种都是机械化,拖拉机操作,一小部分岁数较大的还在用牛耕地,很少。

10几年前比较多,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秋日午后,我爷爷赶着牛,拉着我,带着一瓶黄酒去耕地。我当时还小吧,几岁而已。爷爷赶牛耕地,偶尔让我坐在杷上{平整土地的一个工具,井子木头上有好多钢筋钉},那可能就是最早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

耕地间隙 我和爷爷玩什么游戏忘了,输得喝黄酒,我当时觉得甜甜的,不论输赢都要喝。后劲十足,忘记喝多没 也可能就是最早的断片。。

怀念爷爷


168小岳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家是属于华北平原地带,我们这一代已经都是用机器种地了,但是我父母那辈用过牛耕,那时耕牛很珍贵。至于还有地区为什么还会用牛耕地,我想是因为地理环境可能不适合机械工作,比如山区,有些山区一块地面积小,机器伸展不开,而且这样会增加成本,我家有的小片地就会人工翻地,机械种地主要还是针对大型田地,另外作物种植不适合用机械种植的话也是一个原因


南国听雨


如你所说,春耕基本实现机械化了,仍然还有人用耕牛在犁田,应该也只是一小部分人了。

其实现在,农村还有谁家养牛呢!恐怕是真的不多了。

只有一些家里条件真的过不去的人,才会还养着牛,用来犁田。



当然了,这并非唯一的原因,还有是因为地势问题,才会用上牛来犁田。比如一些丘陵、一些小路的深山脚下、一些水份充足的田间等,这些可能都会用上牛来犁田,而不是机械化。

当然了,用牛犁田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虽然效率低,功能较为单一(不能进行旋耕),但是,牛犁田时牛拉的粪便尿液,是很好的改善土壤作用的肥料。这可能也是还有人用牛犁田的一个小小原因。

我想,作为农村的人,过去都是用牛犁过田的,我们家自然不例外。我是没用牛犁过田,毕竟那时候还小,长大了又都在春耕忙种时外出务工了,没有机会接触犁田。

不过呢,田是没犁过,牛倒是放过不少。只不过我小时候比较安分,没有像别人所说的那些放牛的小孩,会去骑牛。

时光一去不复返,国家在进步,农村也发展,机械化犁田是一个趋势。希望未来,国泰民安,国民富强!


客家小伙农村行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春耕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了,但是,还有一些地方要用耕牛来犁田或耙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区人均耕地少,目前小农户多,种植作物的田块小,农机作业不方便。二是南方丘陵或山区,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机械无法进入梯田的田间地头,如云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梯田区域还有耕牛犁地。三是农民经济收入低的部分农村地方,由于资金不足,没有能力去购买农机设备,当然这些地方如果实行了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模式,这些年政府部门是有给予一定程度的购买农机费用补贴。所以这类情况会越来越少。因此,我国可能有一些地方春耕生产上还有采用耕牛犁地方式,这也是我们目前的基本国情。

今后,一靠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政府出台扶持发展农机政策。二靠在丘陵地区及山区,更多地研发小型农机产品,使其更加适应当地的梯田生产条件下进行作业。可以相信我们国家未来的农机化普及率会有不断提高。





智农信息


首先来说,大多数平原地区春耕实现机械化了,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广大山区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山区农村,耕地的机械化程度仍然非常低,就拿我所在的皖西大别山区来说吧,在县城以上的山区,机械化耕种成都还很低,基本上种植水稻的都还是靠牛来耕地。

对于山区用牛耕地的农民来说,并不是不想用机械来耕地,最主要的是这三个原因造成的。

  1. 首先来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地形的约束所导致的,山区耕地特别是水稻田都是梯田,而且是不规则的梯田,田的边边角角很难利用机械来耕作,还是要靠传统的方式耕作,所以山里人不是不想用效率更高的机械,而是迫不得已。

  2. 使用机械耕作,成本更高。像我们山区农村,一家一户水田少的不足一亩,多的不过3-5亩,每家每户买个耕作机械,显然非常不划算,再加上如今大多数山里人外出打工,很多田地都没人种植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种田,而对这些人来说,在农村挣不到钱,那只能想办法省钱了,利用人工和自家养的牛,要比购买机械划算得多了。

  3. 正如上面所说的,农村都是老人、妇女(60岁左右的居多),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手脚不灵便,即便买了机械,很多人都不会用,都不敢用,甚至很多农民连汽油、柴油这些燃料都买不到,因此也不愿意使用机械劳作。

总之不同地区的农村不愿意使用机械耕作,都有着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而并不是不愿意使用机械耕作。

作为山区农村人,我们家过去养了5头牛,负责5户人家的耕作,小的时候自然放过牛,也犁过田。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陪爷爷一起去山上放牛,秋天的时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板栗、猕猴桃,最喜欢的就是摘野果子吃。如今我们这里的农村已经没有人养牛了,水稻田也早就改成了茶园了,耕作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醉美皖西大别山


大家好,我是苗家小二,三农创作者,现在春耕基本实现机械化了,提高生产力,还省力省事,但春耕机械化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完全普及,仍然有一部分农民用耕牛来耕田,这现象在我家乡就普遍,我觉得是因为几点。

第一,虽然说农业机械化,但要看地区来,像北方平原一带农业机械化确实给农民带来了高效率,像我家乡在贵州,山区,全部是梯田,山高田远的,你说开个机器去耕田,首先你得两三个人抬着机器到田里,光是抬机器你都快累得半死了,还别说耕田,还有就梯田又小又窄,拿机器耕田又不好转弯,根本不好操作。

第二,现在在家耕田种地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了,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外面发展,中老年人他们耕田种地了一辈子,养牛耕田是伴随着他们大半辈子的一个生活方式,可以说牛就好比他们的朋友一样,另外农村老人很多在家农忙闲下来,就放放牛去山坡,消磨时间,要不然在家他们闲不住。就好比城里人吃完饭出门溜狗一样的道理,其次到农忙时节又可以用牛来耕田种地,这样就更加充实了农民的生活,我从小学就开始跟着我父母亲学耕田,插秧,放牛,深有体会农民用耕牛耕田的意义。

现在回想起来,很怀念那一段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





苗家小二


在农村,或山村,会看到很多~不平不齐,不整的垄地,因落差大,坝子还是用石块垒起,随着坡势盘旋出入的,也就一羊肠小道,实在不能机械化操作!牛犁田很正常,也是乡村一景,看似简单,但犁铧很难掌握,需要巧劲,生手会犁得很不象样,夹垄,跳垄,窜垄,反而累出一头大汗



王奎浪淘沙


首先说我曾经用过耕牛耕田。

我们家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说,就是田块,也是很小的那种梯田。如果采用拖拉机机耕,拖拉机不但很难进到田块当中,而且,即便是进到田块当中也很难左右调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采用耕牛耕田了。因此,我就利用耕牛耕田。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仍然还有人用耕牛耕田的问题。

一方面,地域条件限制了机械化作业。

还以我们这里为例:虽然说现在的道路通行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田块还是以前的田块,别说大型农业机械了,就连小型拖拉机都很难在田块里作业,不用耕牛耕田怎么办?因此,现在我们这里依然采用耕牛耕田。

另一方面,有些农户家里饲喂有耕牛,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耕牛耕田,节省一些机械耕作的费用。

有的农户为了发展养殖业,在家里养了许多耕牛。这些耕牛平时是闲着的。但到了农忙季节时,就能够派上用场。用耕牛拉车,用耕牛耕田,可以节省掉利用机械作业的费用,一举两得。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有些农户的经济条件比较差,用不起机械耕作,在无奈之下,才采用了机械耕作。

譬如,在我们镇上居住的一个农户就是常年借耕牛耕种田块的。因为他们家的两个儿子都罹患了很严重的慢性病,不能出外挣钱养家,所以,经济条件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他们家的田块适合机械化耕作,但也支付不起耕作费用。于是,便在耕田时向邻居借耕牛耕田。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因种种不利条件的制约,有些农户不得不采用耕牛耕田,这也应该属于一种无奈之举,但在不利条件的影响下,也不得不如此去做。但愿阻碍农户利用机械化耕田的不利条件早一日消失,从而使耕牛的耕田使命早一日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