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披荊斬棘,無畏遠方 他們“逆行”的身影出現在戰“疫”一線

自1月2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第一批醫護人員“逆行”到戰疫最前線,一批批白衣戰士,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多個戰場,披荊斬棘,無畏遠方。當前,浙大邵逸夫醫院共派出189位醫務人員奮戰在八大戰“疫”一線,他們用真誠、信心與愛,譜寫著“國有戰,召必應”的使命擔當,詮釋著白衣天使的神聖職責。

“我們支援荊門,就是來啃硬骨頭的”

帶隊出征,他給隊裡的“小朋友”寫了封信

湖北荊門,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較多,在這裡與病毒作戰,註定是一場硬仗。2月12日,浙大邵逸夫醫院組建了由35位專家組成的呼吸危重治療團隊作為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主力馳援荊門,24小時內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零基礎”上改造岀了一個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重症監護病房(ICU),集中收治荊門當地危重患者。

“我們支援荊門,就是來啃硬骨頭的!”醫療隊隊長、浙大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說,”我們醫療隊的首要任務是把危重症患者集中到這裡統一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癒率;藉助浙大邵逸夫醫院國內首家、獨具特色的呼吸治療科等專業優勢,幫助荊門市建立一支危重病人呼吸治療團隊。”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劉利民帶隊馳援荊門

早在2月8日,他就主動申請帶隊去前線,馳援任務下來的時候,他沒有片刻猶豫,“我義不容辭。”當醫療隊名單出來後,他發現當中有很多是“90後”,比他女兒的年齡還小,瞬間被這群“小朋友”們的勇氣和擔當所感動,特地手寫了一段話,交到他們手上——這麼多的小朋友“逆行”抗疫第一線,“大叔”我有一萬個理由陪著你們。我們一起努力完成任務,安全回家。加油隊員,加油荊門,加油中國。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劉利民給“小朋友”寫的信

“他們可能很多人生經歷是沒有體驗過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精神壓力可能會非常大,而我無論從工作還是生活的閱歷來講都要豐富很多,我想我能帶給他們力量和信心,這是當時完完全全發自內心的一個想法,我就隨手把它寫了下來。”劉利民說。

“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看到兩個兒子的畫,“胖嘟嘟”的爸爸瞬間飆淚

2月24日,是浙大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危重醫學科王長亮離開妻兒奔赴湖北荊門支援的第12天。

這天一大早,他發了一個朋友圈狀態,暖“哭”了許多人。那是小兒子因為思念他,畫了一個“胖嘟嘟”的爸爸,並一層層為他穿上衣服,讓他身披鎧甲、戰無不勝。

王長亮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更是一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戰士”。作為黨員,他收到出征荊門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報名,成了科室裡請纓的第一人。

在浙大邵逸夫醫院支援荊門醫療隊建起的ICU內,王長亮將進入病房稱為“入艙”,他們需要穿上兩層防護服,一個班下來,高大魁梧的王長亮防護服下的洗手服早已汗溼滴水。

杭州家中,兩個兒子根據爸爸的“入艙”標配,先畫一個胖嘟嘟的“爸爸”,然後一層層為他穿上衣服。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兒子眼中的爸爸

在荊門的近兩週,王長亮既感受到了無窮的壓力和挑戰,又看到了這裡危重患者不斷好轉的改變。“他們的眼睛,從剛開始的恐懼迷茫,到如今開始發光,好像看到了希望。”王長亮說,通過醫療隊的治療,讓更多新冠肺炎病人有了生的機會,這讓他覺得分外驕傲。

當他收到妻子發來的兒子的視頻時,感動、激動、思念的情緒瞬間襲來,讓這個近一米八的大個子“哭了半天”。

王長亮說,有信心的人總會看到希望。他說自己很喜歡《流浪地球》裡的一句話: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被人需要是多麼好的感覺”

1994年的姑娘瞞著父母勇敢逆行

出征前,她在剪頭髮時讓理髮師“手下留情”,為了歸來時能披上婚紗;出征時,軍人丈夫在視頻裡向她敬了個軍禮,他們都笑了。“下次見面的時候,就是我披上婚紗的時刻吧。”她想。

1994年出生的陶麗圓,是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的一名護士,也是一名軍嫂。2月14日,作為浙江省第四批馳援武漢醫療隊成員,她抵達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開啟了馳援工作。

“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這時候最是用武之地,所以我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去武漢的決定她並沒有告訴父母,而是寫了一封信,託愛人轉交,“我沒有勇氣面對他們,怕自己一看到他們就想哭。”

在那封信裡,她寫道:“我人已經在武漢了,你們打電話發視頻過來,千萬別跟我哭哭啼啼說一些擔心的話。你們也知道我是眼睛一眨眼淚就掉下來的人,所以你們要給我鼓勵,給我加油打氣,給我信心。工作的時候不能碰手機,我有空了會聯繫你們,我一定平平安安回來!”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勇敢的姑娘陶麗圓

陶麗圓所在的病房裡有位94歲的奶奶,剛住院的時候情緒一直很消極,“孩子,你們把我送出去,讓我自生自滅吧!我年紀大,隨時可死,你們都還年輕,不能傳染給你了……”

“我當時鼻子一酸,差點就哭了。”陶麗圓說,她又是安慰又是鼓勵,每一次護理這位奶奶的時候,總想多為她做點什麼,哪怕是多和她說幾句寬心的話。值得欣慰的是,奶奶在陶麗圓等護士的照顧下,無論是病情,還是情緒,都慢慢好起來了。

“在這裡,我真的深刻體會到被人們需要是一種多麼好的感覺!”

“我想拂去他們內心的塵埃”

90後男護士當起10歲小患者的私人家教

趙樹林,浙大邵逸夫醫院急診室男護士,是一枚94年的“小鮮肉”,也是邵逸夫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的隊員。

趙樹林負責的15名病人裡,有夫妻,也有父子。10歲男孩小松就是這樣闖進了他的照護世界。

幾天前,趙樹林上班查房時,看到小松一個人直挺挺躺在病床上,雙眼空洞地看著天花板,還嘟囔了一句“好無聊啊!”原來,由於轉院時較為匆忙,小松連課本、課外書都忘記了帶,手機也上不了網課。

看著眼前這位跟自己親弟弟一樣大的男孩,正在經歷著不一樣的成長,面臨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趙樹林內心難以平復。他幾乎是脫口而出,“那我給你出點題目做做吧!”

於是,趙樹林在工作之餘,每天又多了份“兼職”,為小松出卷子、改試卷,語數外一科都沒落下。為了提高小松的英語口語,同時避免相互感染的風險,趙樹林用手機幫小松錄音,讓他跟著錄音練習英文發音。

“這裡的病人很多是家庭式發病的,有些住在我們這裡,有些在別的醫院治療,前幾天,一位病人的家屬在另外一個醫院去世了。在這裡,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孤獨和害怕。而我們能做的,更多的是去安慰、去幫助。”趙樹林說,他想為患者做更多事,拂去他們內心的塵埃。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趙樹林“兼職”做起小患者的私人家教

杭州武漢荊門遠程會診

超強專家陣容聯合診治重症患者

前方,白衣戰士們勇敢逆行,後方“大本營”的專家們也在全力為戰疫而奮鬥。

2月27日中午,浙大邵逸夫醫院遠程會診中心,一場針對湖北武漢、荊門兩地新冠肺炎危重病例的三地聯合會診正在進行。

杭州、武漢、荊門,通過三地遠程直播形式,將浙大邵逸夫醫院分佈在湖北不同“戰疫”一線的專家與後方專家聚合在一起,共同探討湖北7個新冠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遠程會診

這已經不是浙大邵逸夫醫院第一次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開啟遠程會診了。2月20日,浙大邵逸夫醫院馳援荊門的醫療隊就和總院專家進行連線,為10名危重型患者進行遠程會診,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

“為打好疫情防控狙擊戰,我們充分整合了專家、後勤保障、互聯網等各項資源,不管在前線還是大後方,不管在哪個抗‘疫’戰場,只要有需要,我們都會充分調動整個專家團隊優勢,共享醫院各醫療隊救治經驗,為戰勝病魔、抗擊疫情貢獻邵醫力量。”浙大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說。

好消息也在不斷傳來,在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療隊與當地醫務人員的配合下,荊門市第一例ECMO患者順利撤機,5例患者從危重型轉為重型,5例從ICU轉入普通病房。

風月同天,共克時艱

他們用行動溫暖支持白衣戰士逆行的腳步

你們守護患者,我們守護你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發生以來,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等多個浙大邵逸夫醫院境外合作機構,曾供職於邵醫的海外員工,此刻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邵醫的家人”,大家第一時間表達慰問,紛紛伸出援手。

作為邵逸夫先生生前捐贈的唯一一家公立醫院,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發生開始,邵氏基金會一直關注著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療隊在前線的戰況,更牽掛著189名醫療隊員的情況,積極幫助聯繫供應商,一起協調購買、航運物流等系列事務。

1月27日,浙大邵逸夫醫院的老朋友美國羅馬琳達大學(LLU)在聽聞國內疫情發生第一時間與醫院聯繫。“你們需要什麼,我們盡全力協助。”

當地時間2月4日,日本靜岡縣立綜合醫院舉行捐贈儀式,送出專門為邵醫緊急購買的醫用防護物資捐。在日方、浙江省衛健委合作處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來自靜岡的防護物資於2月19日送達浙大邵逸夫醫院。

披荆斩棘,无畏远方 他们“逆行”的身影出现在战“疫”一线

來自靜岡的防護物資送達浙大邵逸夫醫院

曾經就職於邵醫、現在全球各地的邵醫人也展開了為邵醫捐贈物資的愛心接力。2月6日,第一批物資通過昂貴的隔夜郵寄、同事親自護送、在外學習的學生帶回等,在深夜到達了邵醫戰場,而第二批物資也開始了愛心傳遞。

此外,吉利控股集團聯合李書福公益基金會,將國內首個CN95高效複合空調濾芯的健康車吉利嘉際捐贈給浙大邵逸夫醫院,用於支援浙大邵逸夫醫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調配,為一線人員的健康保駕護航。

一批批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陸續抵達浙大邵逸夫醫院,緩解了醫務人員的燃眉之急,守望相助的濃濃善意和暖意溫暖著白衣戰士們逆行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