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我市以“飛地經濟”盤活縣域經濟發展

我市以“飛地經濟”盤活縣域經濟發展


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決策部署實施以來,作為在全省率先完成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的我市,再次抓住了這次發展機遇,堅持“築巢”與“引鳳”並舉,通過“飛地經濟”這一步“巧”棋撬動了縣域經濟、鄉村振興和區域均衡發展的“棋局”,實現了全面振興的滿盤皆活。

日前,建昌“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運營公司收到了一份大禮,政府拿出100萬元,扶持“飛地經濟”產業發展,這不僅堅定了公司招商和投資的信心,還為公司今年推進800畝待建區規劃建設注入了資金支持。

我市以“飛地經濟”盤活縣域經濟發展

這個建在葫蘆島黃金海岸葫蘆島經濟開發區內,佔地1平方公里的“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擁有者卻是位於大山裡、曾經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建昌縣,如今這裡引進裝備製造企業22家、總部經濟企業30家,所有項目達產後每年將實現稅收7357萬元,將成為建昌縣鄉財力穩定增長,助力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保障。

2018年,我市在遼寧省率先完成 “分灶吃飯”的縣鄉財政體制改革,極大激發了鄉鎮財源建設的積極性,但是“有資源無產業、有項目無土地”的問題依然存在,遼寧省發展“飛地經濟”政策措施的出臺好比瞌睡時遞過來的枕頭,我市迅速抓住這個機遇,堅持“築巢”與“引鳳”並舉,市本級財政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在貼息補助、項目引進、扶持產業、建立基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協調金融授信貸款20億元,為企業提供或預約貸款服務,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2019年建設標準化廠房50萬平方米。通過強化組織領導,狠抓招商引資,全市共引進“飛地”項目142個,計劃總投資125億元。

我市以“飛地經濟”盤活縣域經濟發展

飛地模式打開了區域限制的藩籬、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有效避免了各鄉鎮和開發區重複招商、同質化競爭;全市各地紛紛“借籠養雞”“借雞生蛋”,形成了大招商格局。目前除了建昌脫貧攻堅飛地產業園,我市還建設了“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飛地”和“韓國中小企業飛地” “日本中小企業飛地”、“軍民融合產業園飛地”、“委託招商飛地”、“總部經濟飛地”“循環經濟產業園飛地”等各具特色園區。

我市最新出臺的《葫蘆島市做好做大特色文章 抓好“飛地經濟”落實方案》,圍繞“開放、融合、特色、統籌”四項課題, 確定將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撐,今年市本級獎勵資金將翻倍,達2億元;協調金融授信貸款增加10億元,總額達30億元。為確保完成100個“飛地”項目引進任務,市政府還建立市領導包扶機制。從市長到各位副市長,分別指導各縣區打造獨具特色的“飛地園區”,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務實的作風推動“飛地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