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也许你正在暴风雨中,天色昏暗,海浪撞击小船,桨就要断了,你吓坏了,迫切需要港口,这是你成为心理医生的原因。 ——格斯·范·桑特《心灵捕手》

人生百态,冷暖自知,每一个心灵的救赎者,大多都经历过心理的重创,所以更加有同理心,能够感同身受。心灵的创伤不同于一般身体的伤口,愈合的时效取决于太多复杂的因素,如果能够有幸遇到一位人生导师,或许能更快扫除心理的阴霾,抚平心灵的创伤。

1997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心灵捕手》,是一部成功的心理学题材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5项奥斯卡奖项,男主角 马特·达蒙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同时也是这部电影原型小说《年轻天才威尔亨汀的成长故事》的作者。这部电影治愈了很多人心灵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是个天才,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打架斗殴、抽烟酗酒,恶行不断,在遇到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后,二人合力救助威尔的心灵和人生,最终威尔把心灵打开,完成了自我疗愈,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这部影片是一部经典的佳作,她除了抚慰人的心灵,带给黑暗之中的人以希望的同时,也不断叩响人们心里的大门,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世界。

心灵的分裂,源于内心固有逻辑的根植

影片开端,威尔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被关进监狱,麻省理工学院蓝勃教授知道他解开了自己出的难题后,便来到监狱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威尔答应了。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桑恩来为威尔做治疗。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毫无顾忌地刺痛了桑恩。他通过对桑恩一幅画作的观察,看出了桑恩当时的心态。

桑恩的画作是一个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独自画船的人。对此,威尔看出了两个内容,他对桑恩说,第一,你当时正在暴风雨中,第二,你娶了“错误的女人”。桑恩暴怒,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威尔震惊之下匆忙地离开了。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心理学专家认为,在人的潜意识里会有一套固有的逻辑:会把自己的某些特质定义为“好我”,这些特质可以增进和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把另一些特质定义为”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亲密关系的疏离破裂。

因此,当我们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好我”,并刻意压制“坏我”,而当我们想与一个人疏远时,就会表现出“坏我”,而不再表现“好我”。

而威尔的逻辑就是把”天才“当成”坏我“,把平庸当成”好我",他认为当他展现自己天才的一面时,所有人都会把他当成异类,与他疏远,所以当他不想接受心理治疗时,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戏弄心理医生,戳破心理医生的隐私与痛点,让他们讨厌自己从而中断与自己的关系。前5个医生都一一中招,这无疑加深了他对自己逻辑的认可与相信。

“好我”与“坏我”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分裂出来的特质,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存在的经历,比如小时候,当我们不听父母的话时,就会引起父母生气,而我们就会受到一些伤害,于是久而久之大脑就会总结出,“顶撞对方(尤其是长辈)”很容易导致不好的后果,所以避免伤害的方法就是,避免和他们冲突。而当我们一切顺从父母的意见时,父母就会停止对我们的打骂并不时会给予我们赞赏,这时候“好我”和“坏我”就形成了。

我们的童年中,大脑就是通过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区分出哪些是“好我”,哪些是“坏我”,而最终“好我”就会形成了我们目前的性格,而“坏我”则被我们排斥、抗拒并压抑着。

而心理有疾病的人就会让“好我”和“坏我”同时占据自己的心灵,并由自己的意志支配,以应对自己幻想中的外面的世界,并不断通过外面世界的反馈加深对自己逻辑的认知,从而做出一些反常态的的举动。

所以心灵的分裂是存在于每个人潜意识中的固有逻辑,只不过有的人找到了正确的逻辑,压制住了“坏我”,而有的人因为受到外界世界的刺激,寻着错误的逻辑迷失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对固有逻辑的认知,决定了谁可以走进谁的内心

桑恩的反应颠覆了威尔内心的世界,他邀请了威尔进行第二次会面,他看着威尔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接着他又说出了一段经典的话: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威尔一直在用知识看别人,所以他才会说出那句经典名言:“你花一万五所受的教育,用一块五就能在图书馆得到。”所以他才会自以为是的通过一幅画评价桑恩的爱人,他以为书中的知识就是世界的全部,却从未真正接触过外面真实的世界。

在威尔固有的人生逻辑里,唯有知识可以走进他的内心,因为书籍不会在乎自己的“好我”与坏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像之前的”父母们“一样抛弃自己,而人不一样,人是感受型动物,在威尔心里只要和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长期生活下去,自己的缺点就会被暴露无遗,然后随时把自己抛弃。

这也就是为什么威尔在遇到自己的爱人史凯兰之后,一次又一次的逃避她对自己过去的追问,一次又一次怀疑她对自己爱的忠贞,在史凯兰想要带威尔去加利福尼亚生活时,威尔那份爱里的自卑终于爆发了,他害怕史凯兰看见自己的缺点,他害怕换了一个地方后史凯兰随时把他抛弃,于是他拒绝了这个请求。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被伤害的史凯兰伤心地对威尔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你如果不爱我,我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这句话同样也伤害了威尔,这使他坚信史凯兰不爱他,是故意想找个借口离开他。于是他冷冷地说了一句:“我不爱你。"

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不完美,桑恩曾聊到自己的妻子,在他的记忆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最想念的不是那些优点,反而是那些类似于缺点的小特质,尚恩认为真正决定两个人能否在一起的恰好就是这些小特质

“你并不完美,你认识的女生也并不完美,问题是你们是否完美的合适,正是这些不完美,才决定了谁能走进你的世界。”

这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有创伤的人各自的人生逻辑,而他们对自己人生逻辑的坚守,也就决定了谁能走进自己的内心。

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在一次次的聊天过后,桑恩和威尔已经建立了很深的信任,他的治疗到达了高潮,同时事业也到达了高潮,蓝勃教授正接二连三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但是,对威尔而言,这是一种颠覆,他会恐惧。他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不幸的是,现实中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旧逻辑的羁绊,深陷过去的阴影无法自拔,

但是影片给出了戏剧化的转折,化解这个危机的是他的死党查克。

在威尔已有的人生逻辑里,他的天才智商是“坏我”,而只要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他的“坏我”有一点点展现,他就会被抛弃,这个逻辑在他过去的经历里被一次次的验证,所以他自甘堕落、浪费才华,就是想收获查克等人平凡的友谊。

但是当他放弃蓝勃教授介绍的优裕的工作,去到查克工地上搬砖时,查克却对他说:“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尔家接他出来时。


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威尔了,那意味着威尔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威尔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这再次颠覆了威尔固有的人生逻辑,原本以为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应该是彼此都享受的,没想到查克却想让自己远离和他一样的人生。查克的一番话打碎了他以前一直深信不疑的逻辑,也敲醒了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梦。

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威尔终于又来到了桑恩的治疗室,而桑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桑恩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威尔一遍遍地应和着:“我知道”。但是,威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口头上知道而已。所以,桑恩不停地说。威尔惊讶了,他看上去甚至讨厌桑恩这样说,所以说:“你不要戏弄我。”但桑恩继续说:“这不是你的错。”终于,威尔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桑恩的身上,紧紧抱着桑恩,像婴儿一样痛苦。

《心灵捕手》:对心灵之殇的救赎,就是对人生逻辑的打破与重建

这个拥抱的意义是极大的,这意味着威尔第一次和桑恩建立完全信任的关系,他的心里走进了第一个除了他那些死党以外的“外人”,也代表着威尔真正放下了过去,打开了自己,接纳了外面真实的世界。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他驾驶着车去加利福尼亚寻找他的爱情去了,他已经彻底把之前固有的人生旧逻辑打碎了,迎接他的是真实的世界为他重塑的新逻辑。


威尔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上帝给了他悲惨的童年,但是也给了他天赋、爱情、卓越的心理医生和极讲义气的死党,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时获得这些因素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多数不幸的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

更可怕的是,孤岛外处处是围城,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拿出比威尔更多的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