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五言诗是律诗还是绝句?为什么?

用户9672952224485


五言绝句是中国的一种,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范畴。此体源于汉代小诗,深受六朝影响,成熟定型于。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的《》、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等。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二)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但晚唐以后,逐渐形成了首句可以借用邻韵的用韵传统。在诗律学上,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命名为“”。(三)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

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刘长卿的《》;如果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的《相思》;要是看作是律诗的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如的《宿建德江》;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睿为企业法务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五口之家属于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对古体诗和律诗、绝句的概念不够清楚。

其实,只要是一首诗的每一个单句都由五个字组成,就都可以将之统称为五言诗。所以,五言诗包括五言古体诗和五言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一 五言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近体诗形成以前对所有诗歌体裁的统称。古体诗不限句数,不求对仗,不究平仄,用韵也较为自由。古体诗分为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和杂言体,其中以五言体与七言体最为常见。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就是典型的五言体古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 五言律诗 初唐时出现了律诗与绝句,为了与古体诗区别,我们将二者统称为称之为近体诗。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每联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五律。著名的五律如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

三 五言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可一二句对仗,也可三四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二、四两句句尾押韵。绝句比古体诗格律严格,比律诗格律宽松。绝句也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简称“五绝”和“七绝”。著名的五绝如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


一剑lxd


五言诗有五种:

其一,顺口溜。顺口溜是指没有格律的但特别上口的句子,这也可用五言的形式表达的。

其二,古风。历史上有很多五言都是古风体,比如曹植的《七步诗》。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三:五绝。自以为五绝写作要求很高。区区二十字,字字珠玑。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绝不拖泥带水。绝无一处费话。

其四,五律。五律写作要求也较高。虽然它可以略略辅以陈句 。但要做到四联工整(起码是颔、颈二联),起承有度,转接自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最后是五排了。五排写作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它表达一事一物,一情一绪都显得啰嗦。但如写一游记,写一繁华,写一自述等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历史上留下来的五排名篇极少。选择写五排者也要注意,不要钻了俗套。


雸夜青藜


言:《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其中的一种为:"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所以,五言诗,即是每一诗句为五个字的。

五言诗,不仅律诗中有,绝句中也有,古体诗亦有。

△ 律诗,全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律诗。(七个字的,称七言律诗)。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均为五言律诗。

△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七个字的,简称七绝。亦有六个字的,简称六绝)。

如:柳宗元的《江雪》、陆游的《柳桥晚眺》等,均为五言绝句。

另:四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之前的诗歌,如《诗经》等,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亦简称为:五古、五律、五绝。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其中以五言、七言体较为常见,亦称五古、七古。另外亦有四言、六言、杂言体的。

如: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杜甫的《北征》等,均是五言古体诗。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五言绝句是中国的一种,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范畴。此体源于汉代小诗,深受六朝影响,成熟定型于。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的《》、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等。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a百草翁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遵守格律的诗,那么格律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知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以四言为主,比如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接着是楚辞,发展到汉代,形成汉乐府,汉乐府有杂言体和五言题,本来是民歌,后来经文人仿做,形成了五言诗,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到了南北朝,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创造了永明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时代,那么何为近体诗,近体诗是为区分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而五言诗为古体诗,不讲究格律,这就是五言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所以综上所述,五言诗既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如果符合格律,可归为近体诗,如果不合格律,可归为古体,如果水平不高,那只能算打油诗了。





诗书天地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为更好的表情达意,发展出五言、七言等。

五言诗若没有格律限制,那是古体诗,也叫古风,现在我们也可以学习模仿创作。它便于表情达意。

五言诗若有格律限制,就成了律诗和绝句。每首四句的叫五言绝句,每首八句的叫五言律诗,简称五绝、五律。

绝句、律诗叫格律诗,写作要求严格,讲究对仗押韵,不好学,难创作。大诗人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三根须”可见其严谨程度。


马火蚁


五言诗一般有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之分。

五言绝句,是诗歌的一种题材,简称五绝,五言4句,每首仅20字,但又合乎规范的小诗。

五言律诗是全首8句,共40字的小诗。具体如图:




书法志


五言诗既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律诗,也不能界定为绝句。实际上,五言诗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即全篇均由每句五个字的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又分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而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