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衢報評論|“危”中識“機”,確保“兩戰贏兩領先”

誰也沒有想到,新冠肺炎會成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黑天鵝”。

有人說:每一次危機都是財富的重新洗牌、成功的重新定義。

有人說:誰能夠抓住機遇脫穎而出,誰就有望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疫情給一些行業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伴隨而來的是行業整合、洗牌和升級的機遇,許多改變已悄然發生。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但眾多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舉措,立足當前,更影響長遠。災難終將過去,憑藉我國經濟巨大的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衢報評論|“危”中識“機”,確保“兩戰贏兩領先”


困難中蘊含機會,主動應變可佔得先機。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都曾經在特殊時期經受洗禮,帶來冷靜校準高質量發展“羅盤”的契機。目前企業復工普遍遇到招工難,各地輪番上演“搶人”大戰。但是“路的旁邊還有路”,關鍵看你敢不敢走。柯城區航埠工業園區的“佰意服飾”,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打造雲製造平臺,面對疫情下用工難的衝擊,產能恢復較快,其奧秘在於早先機器換人,在搶不到人時依然可以憑藉新技術復工復產。為解決縣域外勞動力無法及時返崗難題,常山縣政府提出了“在家門口就業”的號召,挖掘本地充足而穩定的勞動力資源,這是一種討巧而有效的思路;疫情阻斷了配套產業鏈,但常山輝埠鎮的製冷產業由於本地配套齊全,影響不大。在非常時期這也更有力地說明了注重產業招商和本地產業鏈配套的價值和意義。危機還給各行業提供了結構調整的重要契機,比如在這場“防疫戰”中人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相關消毒用品的市場需求隨之增長。


衢報評論|“危”中識“機”,確保“兩戰贏兩領先”


“不出門”帶來了“宅經濟”“非接觸經濟”的崛起,引發了新的銷售模式和商業模式。疫情雖然阻斷了人與人面對面交流,但在全面互聯網化趨勢下,進一步加快線下向線上遷移融合。在線購物、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在線活動方式加速崛起,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一次難得的試水。疫情當前,餐飲業的線下實體店一片蕭條,但部分餐館的外賣業務仍然火爆,給“十小行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轉變營銷模式是一種有益的啟示。銷售渠道不暢,導致農產品滯銷,但衢江峽口鎮憑藉“盒馬鮮生”平臺集中銷售農產品,有效打通了從農場到市場的渠道;柯城區政府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推銷衢州柑橘,網紅帶貨人氣火爆,對提籃小賣或被動等待經銷商收購外銷的傳統模式是一次顛覆。近年來,我市與阿里巴巴、網易嚴選等數字經濟“大咖”合作,高起點佈局,為培育“美麗經濟幸福產業”“數字經濟智慧產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進一步深耕合作,前景廣闊。


衢報評論|“危”中識“機”,確保“兩戰贏兩領先”


突如其來的疫情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檢驗了智慧城市領域的管理水平。近幾年來,我市在“城市大腦”“雪亮工程”等方面的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利用大數據共享、數字政務、輿情監測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手段服務於疫情防控決策和公眾參與,開發專門的疫情數據平臺模塊,對各部門的數據進行快速彙集和分析,服務疫情期間的資源調度、態勢研判和科學決策指揮。如何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進一步“下沉”,強化信息公開與數據開放,政府內部各部門打破數據壁壘,真正做到互聯互通,推動新技術新應用與“三聯工程”“紅色物業聯盟”“紅色網格聯隊”等黨建統領基層治理體系的融合,實現公共安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公共衛生健康領域的協同作戰、高效運行,是這場疫情留下的反思和機遇。通過城市各項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使資源供需更精準地匹配,進一步提升市民幸福感。


疫情破壞了部分社會生產力,卻將使新的生產力按照新的更高標準發展起來;疫情干擾了正常的生產秩序,卻為我們創造更為公開、透明、綠色的發展環境帶來了機遇;疫情造成了社會公眾的心理危機,卻使人們樹立全新的健康意識、環境意識,讓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見面作揖、使用公筷公勺等“衢州有禮”文明細節,併成為一種風尚。


天,無絕人之路;路,就在我們腳下。振作起來,讓夢想照進現實,用信心點燃希望,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明天的太陽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