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原因,研究生招生复试人员人数是否会减少?为什么?

用户9595805254580


为什么会减少?难道还会有人进入面试之后不去复试吗?现在考研真心不容易,没有人会轻易放弃的,今年扩招了18.9万人,复试的人数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很多。

今年的研究生扩招,对于2020年的考生来说,是个天上掉馅饼的好事。2019年招收研究生80万,今年涨到接近100万,扩招的比例相当于每五个名额新增一个,有句话怎么说的,“你们算是赶上了!”

由于今年的扩招主要以专硕为主,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所以受益最大的是医学和工学的专硕考生。现在所有省份都已经公布了研究生初试成绩,18.9万人不是个小数目,参照去年的国家线,压线的考生最得便宜。

今年的考生希望能够抓住机会,抓紧时间上岸。加上扩招的人数,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接近100万,受此影响明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队伍,但是明年像今年这样大幅度的扩招应该不会出现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明年的考研将会更难。


考研小秘书


研究招生复试时间,复试方式都有可能因疫表原因而有所改变,但是唯有研究生招生复试人员数不会因疫情而减少,原因如下:

一、能过国家线的考生占比只有25%-32%左右,机会难得。

2020年报名研究生考试的有341万人,而报录比只有4:1,虽然今年国家会大力扩招研究生,缓解就业压力等,但是报录比也只不过提到了3.34:1,相当于7个人中录取2人,竞争还是相当激烈。


二、本次扩招18.9万,给那些考研刚过国家线的考生以希望,他们会尽力抓住这次机会。

考研是一次选拔性考试,人人都想上岸,随着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而能有机会参加院校复试的考生,都曾为考研而夙兴夜寐地努力过,特别是有些考生,英语、数学学得吃力的,更是付出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如今得到复试的机会,又怎能因为疫情而放弃呢?


三、因扩招重点向中西部和东北地方倾斜,因此报考或调剂到这些地区的考生,复试人数会更多。

A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

B区扩招省区包括: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目前来看,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研究生复试有可能延期进行,也有可能通过网络面试进行,但湖北众多一流院校广受考生信赖和向往,在疫情结束后,该地的考生同样会趋之若鹜。

另外,一般来说,一志愿报考B区院校的考生并不是很多,这有可能使扩招的B区突出大量可调剂名额,可供A区非扩招生源调剂。


四、因扩招专业向服务国家战略专业和社会民生专业倾斜,相关专业的报考复试人数同样会增多。

如人工智能专业有可能吸引大量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考生通过调剂涌入。而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养老报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扩招,同样也会吸引同领域报考考生加入复试。

五、受疫情影响,有些本科毕业生工作会更难找,上研究生这条路成为唯一选择。

每年小徐老师的学生都有考研和找工作两手准备的,有一部分考生因找到好工作而放弃复试的也有,而今年因受疫情影响,毕业生找工作不理想的话,参加考研复试,希望上研究生的考生会更多。


总之,部分毕业生找工作虽有所受影响,但研究生扩招会给这些考研的考生一条晋升学历之路,但参加复试总要等当地疫情彻底结束之后才会进行,因此考生不用担心复试会被感染的问题,相信等各地疫情结束,该去复试的考生一个都不会少。


指尖教育帝国


每年中国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在60万左右,我们拿刚刚结束的2020届考研初试来看,2020年考研初试报名人数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万,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数据,似乎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大学的毕业生里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万人里录取60万人,这个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学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职研究生。这种这种研究生占总体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统计大概在总体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这种研究生虽然近几年来录取方式与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会认可度却十分凄惨,简单的来说,在就业市场上,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会承认专科生的大学生身份,但是他们不会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虽然国家已经下发过相应的文件来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毕竟招聘岗位是企业创造的,国家并没有办法强制要求企业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这三分之一,我们的录取人数现在还剩下40万人,这四十万人里面,我们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叫做学术学位硕士,也就是学硕,另一种叫做专业学位硕士,也就是专硕。

  简单的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从培养方式来看,学硕普遍三年,专硕普遍两年,研一的时候二者并没有大的区别,都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而研二的时候,学硕就开始进入实验室搞科研,发论文,研三的时候准备毕业答辩,读博的读博,工作的工作,这种硕士才是我们普遍思维中认识到的硕士,也就是读书,做实验,发论文,搞研究。

  而相反专业硕士到了研二,就会直接进入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实习一年,然后直接毕业,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医生(当然这个举例不是很恰当,但是比较浅显易懂。)所以这种硕士,实际上是直接对口工作市场的,他们并不会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毕竟国家现在缺的是能把知识应用到实处的高等人才,而不是仅仅会考试发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确的提出了,这次的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18.9万里面,除去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真的学术硕士可能连五万人都没有。而且那20万的学术学位硕士里面,至少有10万的岗位是留给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给报名的那400万人的位置,其实只有10万。

  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加减法,10万学位位置,加上20万的专硕,实际上这400万报名的人里面,最终能够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万人而已,就算扩招着18.9万人都是学硕,也仅仅都不到50万,更不用说这里面还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于那些说什么扩招会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研究生的考试跟高考完全是两种概念,先不说笔试过后的面试就可以刷掉很多只会考试没有学明白知识的考生,笔者甚至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能通过初试的学生,就算他以前确实在混日子,当他进入到复试的那一刻,你也就没有资格在说他混日子了。

  所以实际上,研究生的扩招并不会造成研究生“烂大街”,因为跟需求的基数相比,这种扩招实在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这种学习和企业对接的模式会变成一种更加良性的循环,毕竟经过了一年社会的历练在投入到社会,比从学校了直接扔到社会,要靠谱的多。

  所以,无论研究生怎么扩招都不会造成高学历者泛滥的情况,默默无闻,才是这个社会大多数的真实状态

(数据为了便于理解,皆选取临近便于均分的整数,具体数据参考官方文件)



其实我是哦然


老穆认为,今年的研究生复试人员,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会增加!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穆为大家分析如下: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 经过认真研究过,科学确定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18.9万。

试问,研究生扩招了,复试人员怎么会不增加呢?

一般情况下,进入复试的成绩,都是按1:1.2划分的,有的学校会按1:1.5来划分的。

老穆认为,今年扩招,会有可能按1:1.5执行……

也就是说,招100人,就会有150人进入复试。

今年的扩招,在专业上,有所倾向性。

如果你是报考临床医学、公卫、集成电路类专业、人工智能类等专业,进入复试的可能性将增大。

另外,如果你报考的是专硕,也是会有一定优势的。

如果你报考的学校在中西部或东北高校,也将获得“扩招”所带来的福利!

综上所述,老穆认为,今年的研究生复试人数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老穆说语文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同时,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341万人,同比增加了50万人,考研竞争激烈。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不少企业产生了冲击,大学生就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此时决定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扩招研究生,是应对疫情、减轻就业压力的非常之举,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既能缓冲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实际上,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美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均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我国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5万人,增幅为16.3%。

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近年来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虽然我们经常调侃研究生满街走,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我国研究生占总人口比例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不足千万。当下,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由此看,扩招研究生对于持续提升就业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积极意义。

社会上对研究生扩招有一些疑虑,主要是担心规模扩大之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应该看到,此次扩招研究生的规模是量力而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办学条件、培养能力均足以支持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扩招规模既是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情况,也是考虑高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能力、承载能力的情况下确定的。

同时,扩招研究生不是“大水漫灌”。此次扩招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短板、公共卫生人才相对不足等问题,扩招重点投放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培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显然有利于改善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问题。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是当下科技前沿,是国际科技竞争主战场,加大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也是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些都有利于打消公众对于研究生扩招的疑虑。

扩招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一个非常态之举,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质量应该是常态。必须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既要把招生质量关,更要严格招生培养管理,保障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井蛙妹妹


虽然今年突发疫情,但是这并不会让研究生招生复试人员人数减少!为什么?

1.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874万,如下图:
不可谓不多,比2019年多出50万人,就业压力会更加相当严竣。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考研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逃避就业。

2.现在是知识的时代,所以有更多的人追求更高的学习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更好的前程。这一点,从每年各大企业招聘信息就可以知道,对高学历高知识人才的需求更大,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所以也会让更多人考研!

3.就是今年教育部的政策,如图:
教育部要扩
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去年多出18.9万,所以必定会便研究生复试人数增加。

只不过,疫情可能影响的是,今年研究生要不要面试这个问题而已,今年研究生复试人数肯定增加,只存在高校在疫情下怎样调整复试的方式,如北京交通大学之前发过一份通知,是要采取网上面试,但随后又删除了这部分内容,如下图:


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得到一个信息,在疫情下,高校有可能采取网上面试。

所以,尽管有疫情,但研究生复试人数不会减少,而是增加!

你认为呢?一起来讨论吧!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疫情原因,研究生招生复试人员人数是否会减少?”恕我直言,题主这个说法正好与现实相反。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应届生就业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国家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于此对应,研究生复试人数也会明显增加。对于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员来说是一个利好。

一、疫情对今年研究生招生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今年,冬今春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研究生考试也有一些明显的影响。

首先,考研初试成绩的公布时间受到影响。

去年,研究生初试成绩公布时间在2月10日到15日左右。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大部分省份目都有延迟 。对于每位迫不及待想知道考试成绩的考生来说,哪怕延迟一天,也是是一件忧心的事情。

其次,对考研复试时间产生影响。目前疫情防控成效明显,但拐点还没出现,各级各类学校原则上继续延迟开学。原定于4月初举行的复试工作目,目前很可能会推迟。

但是,除了疫情带给考生们一些额外的压力之外,今年的疫情也为本届考生带来了意外惊喜

为了缓解今年因疫情造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国家已经调整了研究生招生规模,招生总人数比原计划增加18.9万人

二、研究生扩招,这届考生进入复试的机会大大增加

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小,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91.7万,20今年扩招18.9万,以去年为基数,2020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10.6万人以上,差不多扩招百分之二十以上。

对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来说,达到分数线的可能性更大,复试的人员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大幅度增加。考试录取,成功上岸的机会也更多了。

三、报考那些专业的考生复试机会增加更明显?

虽然今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加了18.9万,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每个专业的考生参加复试的机会都增加了。

从昨天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可以了解到,今年研究生的扩招名额将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

。比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如果考生正好报的是这些扩招专业,那么进入复试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反之,进入复试的几率应该变化不是很大。

结语

从目前的研究生招生形式来看,今年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考生进入复试的机会反而更大,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吧。祝愿每位考生好运,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和学校!


西乔教育观


您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将用自己的见解帮你解答。

研究生招生复试人员人数不会受到疫情影响而减少,反而因疫情影响原本可能放弃复试的考生,都将继续坚持参加复试。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分析原因之前先说一下研究生录取过程,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复试两个主要环节,初试决定考生有没有进入面试的资格,复试综合考察考生的整体素质。一般来说,大部分院校的初试:复试=6:4,部分双一流高校或一些特殊的专业初试:复试=5:5。也就是说,复试环节在研究生当中至关重要,往往复试当中面试环节的综合表现就能拉开10到20分。特别是2017年以后,各个高校更加重视复试 考察。那么与复试人员不会减少有哪些关系呢?
首先,只要参加2020年考研的学生或者关注新闻的人,都会知道在28日教育部宣布研究生进行扩招,大致扩招的人数在18.9万人。一时间给很多擦线进复试考生希望,只要认真准备复试很有可能就把你扩招进来。一些低分考生本来或许已经打算放弃,当知道扩招的消息以后他们更加努力的准备复试。相比之前,复试的环节会更加激烈,人数不少反而会增。只要能够进复试,每一个考生都想要抓住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其次,受到疫情的影响,大中小企业也遭受严重的损伤。一些小微企业可能很难生存,而部分较大的企业可能也会缩招就业生。2020年研究生之所以扩招,主要目的是为缓解本科生的就业压力。面对就业形势不乐观,不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最好的出处就是深造。面对本次来之不易的扩招,他们怎么可能放过此次机会呢?换做任何一个考生,都不会轻易的选择放弃,那么复试人员又如何减少呢?往年就业岗位充足,工作待遇条件好,部分考生签到合适的公司放弃是有可能的,2020年发生此种事情的概率大大降低。



再其次,我们都知道考研难度一年比一年更加难,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大幅度增长。2018年考研人数238万,2019年考研人数290万,2020年考研人数341万。短短的几年时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加一百多万人,曾经一些不知名的高校现在初试报名都翻几翻,可想研究生考试竞争有多么激烈?如果2020年进入复试环节放弃,那么等于丢失一个很好的机会。明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可能达到400万人,竞争更加的残酷。对2020年的考研生来说,能够今年刚上更好,哪怕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高校,明年的情况是怎么样没任何人知道。因此,谁又会放弃本次机会不参加复试呢?

前面我也提到研究生复试环节占比很重,特别在近几年很多高校特别重视复试内容。不在像往年一样,高分走一走形势就录取,低分很少有翻盘的机会。在2018年、2019年有部分初试高分被刷,部分低分考生成功逆袭。给想要参加复试的考生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导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要以初试唯分数论录取。只要有机会进入面试,好好准备复试环节的内容,哪怕低分压线也有录取的可能。谁又会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进面试机会呢?除非找到比较好的工作,不然他们都会去参加面试争取一下。

疫情不仅不会带来复试人员的减少,反而会使复试人员增加。一方面,疫情的影响让部分考生不能够出去选择就业,春招没有签到合适的合同。另外一方面疫情导致研究生的扩招,给更多考生希望。大多数查到分数准备放弃的考生都在继续努力准备复试,希望在扩招人数的时候争取到机会。随着就业门槛越来越高,继续读研成为本科生的主要选择之一,没有任何考生会随便放弃进入复试的机会,那么复试人员又如何减少呢?

疫情期间是考生的分水岭,一部分考生能够做下冷板凳在家认真学习,一部分考生自律性较差,总认为时间依然有。可能突然有天就通知大家准备复试,努力低分的人一定会成功,而高分懈怠的人也失败。考研初试只是研究生考试的门票,能不能够成功上岸,要综合考量复试的表现。因此,不管高分、低分的考生都应该静下心认真的准备复试。

你们认为疫情会导致研究生招生复试人数减少吗?至少我不认为会减少,反而会增多,毕竟机会与压力都放在本科毕业生的面前,只有抓住研究生复试环节才是首选。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欢迎大家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评论交流。

微谈论


我认为不会减少:

1、国家有专门研判疫情形式的专家,会对疫情进行全面论证和分析,象研究生复试考试,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国家一定会先考虑考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性,就是一再延迟复试,也不会让考生冒险的。何时安全何时考,所以复试考试,考生不会减少。

2、凡是考研的同学,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经过了一年多、两年甚至三年的艰辛,既然笔试关都过了,复试没有不参加的道理。

眼下虽有疫情,复试时竞争力会依旧,立足自身,努力吧。





春风数学课堂


我认为研究生复试的人数不会减少!

虽然现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很多地方还在采取很严格的防护措施,但是研究生复试工作也相应的得到了推迟,即使没有推迟的高校,也采取了网络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复试!所以研究生复试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况且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不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放弃上研究生的机会,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但研究生复试机会,一旦放弃,想要重新再争取上,那基本上是不可能!

如果初试成绩已经通过目标院校的分数线,那么按部就班的准备复试就可以了。目标院校也会根据每名考生的实际情况和疫情的控制情况,及时的更新和公布复试的方式和时间,只要考生经常关注学院的官网和相关信息,就不会错过!


如果有的考生不幸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从而错过了研究生的复试,我觉得也可以向学校进行申请,争取一次补试的机会,毕竟机会难得,千万不要放弃!

我是说文写作,欢迎大家留言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