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


戰“疫”

_

當前,疫情阻擊戰還在持續,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在疫情“全面總攻”的決戰時刻,鄉鎮(街道)、農村戰“疫”攻堅決勝做得怎樣?


2月24日

記者來到應城市

東馬坊街道辦事處

長江埠街道辦事處

三合鎮探訪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查:全覆蓋嚴格篩查,為防控再上“一道保險”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上午9時左右,記者在漢宜公路東馬坊路段看到,沿公路兩側店鋪關閉、出入口均已封堵,除到長江埠辦事處的公路外,只留有一條從東馬坊工業園區卡口通往辦事處所在地的道路。


在卡口測量體溫、下車登記、查看證件後,記者進入辦事處中心,街道兩旁,分佈著許多店鋪和民房,無不大門緊閉,沒人在路上溜達或聚集,只有防控人員和志願者在路旁“站崗”。


作為應城“東大門”,由於交通便利,東馬坊與武漢聯繫緊密,人員流動較多。東馬坊街道辦事處主任戴映波介紹,經過摸排統計,東馬坊有武漢返鄉人員6889人。“我們對這些人員建立臺賬,一戶一檔,全員每天體溫監測,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不缺一戶,不漏一人。經過調查統計,轄區確診、疑似病例大多是從武漢返鄉人員。”


為徹底切斷傳染源,辦事處按照防控要求,在東馬坊醫院和雅豪花園酒店、紐曼商務酒店分別設置發熱病人集中隔離點和密切接觸者集中留觀點。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東馬坊密切接觸者集中留觀點
記者在雅豪花園酒店密切接觸者集中留觀點看到,為防止交叉感染,留觀點接送密切接觸者的通道和工作人員通道被隔離開來。留觀點負責人高維華介紹,留觀點可提供40張床位,有10名醫護人員和後勤保障人員,已累計安置了88名密切接觸者,目前還有26人在隔離留觀。隔離點為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心理疏導以及個性化需求等服務。


對符合達到解除隔離條件的的人員,為了保險起見,東馬坊辦事處在規定程序外,再加了一道程序。“我們對所有集中隔離人員,在解除隔離之前,會再做一次檢查,加一道關口,檢查沒問題後,回家隔離期間,我們也會跟蹤測量體溫、督促按期複查,不漏掉一個潛在感染者。”戴映波說,從集中隔離到被解除隔離,每個環節都不放鬆警惕,全覆蓋嚴格篩查,這樣既是對隔離者本人負責,也是對周圍群眾負責。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東馬坊密切接觸者集中留觀點工作人員

鄭夏村村民彭某,1月28日身體發熱不適,到應城市長江埠醫院就診,兩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2月8日,雙陰性解除隔離出院,她回到家居家隔離觀察14天。2月21日,村幹部督促她去應城市人民醫院複檢,發現沒有完全恢復,又把她送到應城市發熱人員湯池集中留觀點繼續留觀,及時避免了其他人員被感染的潛在風險。


在東馬坊醫院發熱患者集中隔離點,院長楊傑介紹,目前隔離點收治發熱病人3人,已連續8天沒有新增不明原因的發熱病例。


_
_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防:構建多層群防群控力量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上午11時,記者沿長化公路來到長江埠街道辦事處,沿途每個卡點黨旗飄揚,值守嚴格。在辦事處辦公大樓門口,門衛給我們測量體溫,登記後才予以放行。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應城長化公路上的卡口


長江埠處在應城、雲夢、漢川三縣市交界處,人員管控較為複雜。記者徑直來到位於辦公樓一樓的96120平臺值班室,值班員魯瓊芳正守在電話旁,桌面上攤放著記錄本,來電情況記錄得詳細清楚。“居民有發熱等現象撥打96120,由辦事處派專車接送治療。” 魯瓊芳說,從正月初九開始,她便在這值守了,晚上由機關幹部換班。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長江埠退役軍人巡邏隊

隨後,記者走上街頭,聽到大音響循環播放著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命令。在永樂街社區碰到一群身穿迷彩服的防控工作人員,手持小喇叭在巡邏,長江埠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祁軍超告訴記者:“這是辦事處組建的退役軍人巡邏隊,由10名退役軍人,還有部分城管工作人員組成,主要負責集鎮、4個社區的巡邏。”


這時,記者碰到在街面巡查的長江埠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新宏,他介紹,辦事處總結前期防控工作經驗教訓,充分發揮群防群控力量,依託退役軍人成立防控巡邏隊;依託村(社區)黨員分片包戶,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負責把灣組群眾發動起來。同時,發動村灣大學生、“四有人士”,組建志願者執勤隊,構建多層防控力量。


在三里村的賽孚工業園路口,記者看到兩名志願者抬著一臺音響在路上巡迴播放宣傳防疫知識,公路兩邊民房間的口子都進行了封堵。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志願者抬著音響巡迴宣傳
在九屋村卡口,66歲的老黨員張教海正在執勤,檢測體溫、查看證件、登記、消毒,一絲不苟。在外經商的張教海春節前回村過年,看到村裡防控人手吃緊,主動請纓參與防控,“自己身體也不錯,我是村裡的一份子,關鍵時刻,老黨員必須站出來,與大家一起分擔。”

張教海向記者訴說初衷。
現在,老張白天在卡口值勤,晚上就幫村民代購配送生活物資。一旁的村幹部介紹,在老張的影響帶動下,不少村民深受觸動,紛紛主動參與、配合防控工作。


___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聯:“十戶聯防”防疫強,僅2村4人感染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下午2點時分,記者經應雲公路來到以農業為主的三合鎮,沿途各村卡口有人值守,在進入三合鎮區不遠的一條公路上,只見道路兩旁的每棵水杉樹上都掛著疫情防控宣傳標語。


三合鎮黨委宣傳委員李文斌介紹,全鎮戶籍人口4.2萬餘人,轄31個村、2個社區。截至2月20日,共排查武漢返鄉人員2814人。目前,全鎮實際僅有2個村4人確診為新冠肺炎。


一個有4萬多人的鄉鎮,武漢返鄉人員2800多人,只有2個村4人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這其中有什麼經驗可循?
三合鎮黨委書記豐俊告訴記者,主要有兩招:一是充分發動群眾,開展“十戶聯防”,在全鎮4791戶裡推選出524個戶長,基本以10戶為一組,相互守望幫助、監督提醒,切斷傳染源;二是成立火線黨支部,把應城市直駐村工作組、鎮駐村幹部、村黨員幹部、黨員志願者等整合起來,把骨幹力量發動起來,把防控責任捆在一起,擔在肩上。通過這兩招,把全鎮能利用的力量都被髮動起來,參與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來。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六份村志願者巡邏隊
隨後,記者來到六份村走了一圈,看到多數村民家裡都關著門,灣裡一片平靜,“雞犬之聲相聞”,沒有人串門或聚集,還有穿著迷彩服的志願巡邏隊員沿路巡邏。
記者又來到位於漢宜公路邊上的三結村,只見公路兩側,村裡用長長的鐵皮板將進出灣組的路口實行了封堵。在其中一個路口,記者碰到了56歲程明星,他是該村大千子灣“十戶聯防”中的一個戶長。他介紹,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村民需求、配送生活物資、給村民宣傳講解防疫知識,維護灣組穩定等。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負責給三結村村民檢測體溫,購買藥品的村醫
“因為村子緊挨著漢宜公路,兩邊防線長1.5公里,有15個出入口,防守難度大,每天村裡10多名志願者來回巡邏,幫忙值守。”三結村黨支部書記程定權說,多虧了這些戶長、志願者,解決了村裡防控力量不足的問題。
措施落實,防控有人,目前三結村無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也讓程定權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信心。


___

鎮村戰“疫”,如何攻堅?|記者應城探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