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白居易是唐代少有的對仕途不是很上心的人,但也正因為此,才躲過了中晚唐多次政治風波,最後平穩的以正部級刑部尚書、開國縣候致仕,一生獨善其身。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白居易)


【邦有道則智】

年輕時的白居易可不是這樣,也是個兼濟天下的有為之士。

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27歲的白居易進士及第入朝為官,但一直到十年後的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才是個小小的從八品上左拾遺。

左右拾遺是武則天時期設立的官位,意思是拾遺補闕,“掌供奉諷諫”,負責指出皇帝的錯處,並推薦人才,是個官位不高,但位置相對重要又很有顯示度的職務。

當然了,之前的杜甫、陳子昂,最高官位也不過是這個拾遺,都是唐代著名才子,能不能通過科舉考試出仕,對一生影響非常大。

在左拾遺位置白居易算是盡心盡力的,先後為元稹被貶、宦官吐谷承璀領兵平叛等多事上書進諫,有些唐憲宗聽了,有些沒聽。

尤其是吐谷承璀之事,唐憲宗有些不高興,說白居易這小子,我親自提拔到這個位置,現在卻對我無禮,真是沒辦法。

實際上白居易比唐憲宗還大六歲,但官小地位就低,連年齡都會被別人看小了。

唐憲宗在位大部分時間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帝王,並非是真的要處置白居易,加上當時的宰相之一李絳在旁邊和稀泥,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

但即便是這樣,白居易在左拾遺位置也沒做多久。兩年之後,唐憲宗給了白居易一個特殊優待,讓他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官位。白居易就以侍奉親人為由要求到京兆府當事務官,那裡相對待遇好一些,唐憲宗就授予白居易京兆府戶曹參軍的職務。隨後,白居易以母親去世離職守喪三年,直到元和九年(814)冬天才重新入朝。

要說唐朝對士大夫還是非常優待的,回來了就是太子左贊善大夫,正五品上。當時白居易43歲,比起韓愈47歲才到五品,中間斷了幾年的白居易仕途絲毫沒受影響。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一生中唯一一次受挫被貶】

但第二年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捲入了一次政治風波。

當時朝廷正在對淮西用兵,武元衡是繼李吉甫之後的主戰宰相。不甘失敗的藩鎮派人當街刺殺了武元衡,之後的宰相裴度也受傷。

此案一出,“京城大駭”,性質太惡劣了,是對唐王朝整個官僚體系的嚴重挑戰。唐憲宗把士兵幾乎遍佈了整個長安捉拿刺客,同時加強了宰相和大臣的安全保衛。

可惜一連幾天,也沒能找到線索,唐憲宗下詔,能捉到刺客的賞錢萬貫,授予五品官位。

要說唐憲宗對武元衡被刺一案是非常重視的,估計每天都要和重臣商量對策。但國家還要繼續維持運轉,正在進行淮西平叛戰事不能中止,在沒有捉到刺客找到背後主使之前,不宜輕舉妄動。

武元衡是六月初三被刺殺的,六月初十就有了線索。經人舉報,在成德節度使王承宗駐京辦事處裡捉到了八個人,對王承宗指使刺殺武元衡之事供認不諱。

後來雖然知道是個錯案,真正的背後主使是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但當時的形勢,一是必須儘快認定一個兇手來平息朝野上下的憤怒和恐懼,二是王承宗也已經反叛,和朝廷已經對峙了多時,認定王承宗為兇手不算冤枉。此案細節早已湮滅在時間長河當中,也許是王承宗和李師道二人同謀亦未可知。

此時,白居易上書,“急請捕賊以雪國恥”。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話說的一點兒沒錯,但皇帝和宰相們不就是在做這件事情麼?所以說白居易說了一句正確的廢話。大家焦頭爛額之時,你個不管事兒說了這麼一句,管事兒的人心裡自然就不舒服。但上頭對白居易還是很寬容的,只是說白居易並非諫官,不應當在正牌諫官上書之前就表態,不符合程序正義。

上頭有了這麼個意思,自然就有趨炎附勢的小人出現。白居易前半生太順了,又有名聲、官運又好,另外也許白居易做的諷喻詩也確實讓一些人不舒服。

有人拿出了白居易幾年前的事情說事兒,說白居易的母親是因為賞花而墜入井中去世,而白居易寫過《賞花》、《新井》等詩,“甚傷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於是上頭順水推舟,把白居易先貶江表刺史、再貶江州司馬。其中第二次被貶,是時任中書舍人的王涯上書,說白居易問題嚴重,刺史不足以懲罰,才又降級為司馬。

王涯此人不久之後任職宰相,但因對朝政毫無建樹而被唐憲宗免職。王涯和白居易經歷相似,早幾年出仕,也做過左拾遺,也是擅於寫文章。也就是說,王涯和白居易可以算是同事,又基本上是一樣的上升路線,不排除王涯是想要減少一個競爭對手而對白居易下手的可能性。

這種用詩文說事兒,是讀書人特有的心機。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廬山草廬】

這次被貶是白居易人生的一次轉折,年近五十的白居易對仕途再無想法。

在江州的白居易很是舒服,在廬山建造了一座草廬,每日與周邊僧人往來,經常幾個月才回官衙一次,地方官知道白居易是有大來頭的人,對此不聞不問。

白居易當時的寫給好友元稹的信中也表露了自己的態度,認為自己的名聲已經足夠了,如果還仕途亨通,自己就太受上天眷顧了。

又想到杜甫、陳子昂、孟浩然、孟郊、張籍等人,或者只是小官,或者根本就沒出仕過。現在雖然自己被貶,但官位仍然是五品,“月俸四五萬,寒有衣,飢有食,給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謂不負白氏子矣。

白居易知足了。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廬山)


【邦無道則愚】

白居易是個言行一致的人,生命的後半程一直無心仕途。

無心插柳柳成蔭,五年之後的元和十五年(820年),白居易再次被調回長安,這次開始有了紅袍穿,真正踏入唐王朝高級官員行列。

當時的唐穆宗是個貪玩兒的青年皇帝,任用的大臣也大多是李逢吉等嫉賢妒能之人,白居易試探著上表勸諫過幾回,但見到沒有效果,第二年就主動提出要離開長安赴外任。在所有官員都千方百計要到長安當官的大唐,白居易此舉簡直是另類。

留在長安也沒用了,裴度如何,對藩鎮用兵也在朝中大臣拖後腿的情況下無功而返。自己又何德何能扭轉乾坤,索性眼不見為淨,到地方上飲酒賦詩,好好過自己下半輩子吧。

於是,之後的白居易一直在地方上為官,即使任滿,也是到洛陽過渡,那裡雖然是大唐東都,經濟上不比長安差,但政治地位上安史之亂後就大不如以前,麻煩事兒少得多。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洛陽豪宅】

在洛陽,白居易終於能有了自己的大宅子。當年剛剛出仕的白居易,在長安買不起房子,一直是租房子住。現在老了,能夠在洛陽這個同樣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一處十七畝的大宅子,白居易非常滿足。

宅中有池塘有亭臺,白居易先後增建了池東粟廩、池北書庫、池西琴亭,並把在杭州、蘇州當刺史時收集的天竺石、華亭鶴、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舫,都安置在自己的宅中,還在池塘上搭建了小橋,連通池中幾個小島。

除了飲酒賦詩之外,還學會了釀酒,“味甚佳”;學會了撫琴,“韻甚清”;吟詩,“聲甚淡”;朋友送來三方青石,方方正正,上面平滑,白居易經常在其上坐臥。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白居易的晚年】

遠離權力中心的白居易也遠離了麻煩,唐穆宗時期裴度和元稹被李逢吉排擠,與二人交好的白居易未受牽連;李紳和韓愈被李逢吉排擠,白居易置身事外;唐敬宗時期裴度重新回京攆走了李逢吉,白居易仍然不為所動;唐文宗時期“甘露之變”,宦官反撲屠殺了長安官員一千餘人,白居易冷眼旁觀。

這時的白居易,連外任都不去了,一門心思在洛陽養老。當時一生蹉跎的劉禹錫也來了洛陽,兩位文豪唱和遊歷,都安度了晚年。裴度後期也曾在洛陽任職,三人“酣宴終日,高歌放言,以詩酒琴書自樂,當時名士,皆從之遊”。

越是如此,白居易越是高官厚祿。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65歲的白居易還有了一個開國縣候的爵位。唐武宗會昌年間,年過七十的白居易不再擔任太子少傅的榮譽官位,以刑部尚書致仕。

按《舊唐書》記載,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七十六,追贈尚書右僕射,是唐王朝少有的活著正部、死了從二品宰相虛職的大文豪,官位僅次於活著時曾當過宰相的元稹。(《新唐書》記載白居易去世於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年)。)

中唐才子(三)白居易,越是不想當官官位越高

“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大隱隱於朝”,儒道兩門的精髓所在。

這位在德、順、憲、穆、敬、文、武、宣宗八代帝王時期為官的大文豪,能在政治風氣日益敗壞的中晚唐清醒的避開政治中心、獨善其身一生,白居易是有大智慧的。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