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不考虑飞行员的因素,现在的战斗机能不能做30G.以上的过载?

蓝色的夜晚47


还真的可以,为什么这么说呢?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机载格斗弹最大机动过载已经超过了60G,就算是中距弹的机动过载也能达到30G左右。比如我国歼20隐身战机最新装备的霹雳10E红外格斗弹,作为我国最新研发的第四代先进格斗弹,除了采用探测灵敏度更高和比冲更大的固体双推火箭发动机外,该弹最大的提升就在于其最大机动过载已经超过60G以上。高达60G的机动过载什么概念?全球范围内任何战机只要被霹雳10E锁定,30公里范围内基本不可能逃脱,所以霹雳10E红外格斗弹也被称为“世界格斗之王”。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机动过载?所谓的机动过载指得就是战机的机身结构在高速飞行特别是在做各种高速、剧烈的机动动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的高低,它的单位一般是用重力加速度G来表示,所以能够承受多大G的值也就成为衡量战机和导弹格斗性能的重要指标。

具体来说的话,比如一架战机能够做出高达10个G的机动飞行,也就表示该战机机身结构上每平方厘米承受了整机10倍的重量,所以机动过载虽然很陌生,但是对于战机机身结构强度有很高的要求。当然采用强度更高的机身材料就能制造出机动过载更高的战机,不过对于驾驶战机的飞行员而言,受限于人体生理机能的限制,现阶段人体短时间内最大能够承受的过载时12个G,不过在不损伤人体机能的前提下最大机动过载只能达到10个G。但是在战机驾驶训练操目中,各国为了保障飞行员在空中格斗作战时的安全性,对战机的最大机动过载都限制在了9个G。也就是说现阶段一架战机最大的机动过载核心是由人体机能决定的。

如果不考虑飞行员因素的话,等于是在设计战机时,对于战机所能达到的最大机动过载完全取决于设计师的功力高低,而不再是飞行员的生理机能了。那么后期设计师可以模仿格斗弹一样,为战机设置天生机动优势更为明显的鸭式气动布局,外加具备先进矢量推进能力的矢量喷管,这样等于一前一后和格斗弹一样显著增加了战机的机动过载能力。不过由于机动过载对机身结构强度要求很高,现阶段就算是苏35这种机动性最强的战机,机身结构承受过载也只有11G,这还是苏35额外增强了机身结构强度后的结果,所以要想制造一架机动过载达到30G机上的战机,除了采用结构强度更高的机身材料外,由于没有了飞行员的存在,那么机身结构和气动布局可以不顾及飞行员的视野盲区等限制,采用结构强度更高的机身材料和整体式框架设计来增强高机动过载下的机身结构承受能力(不过这种高机动战机恐怕只适合空战,毕竟以现有技术妥协性更大)。

而且在冷战时期,美国还真的搞过这种没有飞行员限制的高机动战机机动过载试验,利用一架基于F16战机改进而来的X29前略翼飞行试验机,和当时那个信息技术还不是很发发达的无人机搞空中格斗作战,结果是是0:23这么大的差距!要知道采用前掠翼设计的X29本身就极具空中机动优势,但是依然败给了电脑控制的无人机。


魑魅涅磐


几十年前美国的哥伦比亚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高速高温导致结构散架酿成悲剧,这还是在空气稀薄的太空。要达到30G以上首先得有极高速度及强大的动力,若飞机在浓密的大气层中来做这种动作恐怕没有这么高强度的材料。人从高楼上摔到水泥地上也就是13、4个G,不可想像能飞到天上靠一层皮包金属骨架的飞机去做近乎爆炸强度的机动动作。

前几年日本的F15在空中拉机头猛了一点,机头就折断了,这也就是几个G吧。飞行员能短时耐9个G,否则脑子缺血,人会昏厥导致机毁人亡的。


五柳风


人体最大只能承受短时10个G过载(想想10个人站你背上是啥滋味?只能以秒计,以分钟计你就凉凉了)。

不考虑飞行员因素,那么你说说现在哪种战斗机是不带飞行员的?哪个飞机设计师会为不存在的事情浪费精力和材料?

未来的无人战斗机可以30G,不过现在说为时尚早。


hjf1390lt


现役的有人飞机应该是做不了的,风险非常高!因为设计盈余就不会让做那么大的动作!首先是机体受不了,很容易解体!另外一个飞控软件不支持,很容易失控的!再说没有必要做那么大的过载


安安和你


绝对不可能,就算能达到也不可能这么设计,因为成本太高还有就是驾驶员也受不了啊。


红岛海边人


不可能丶30G已超越任何飞机设计的极限、目前任何飞机的材料承受不住与大气的磨擦……没达30G任何飞机早已解体……


山中隹鸟


虽然不考虑飞行员但战斗机是要装设备和发动机燃油的。把过载提到30G会对结构设计造成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效果。最后整体设计成什么样无法想象。


危笑刺容


60G?你确定没多写个零?


茶包哥T


做不了,发动机功率限制


小份红烧肉


不行战斗机虽然好,人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好的飞行员。最好的战斗机。也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