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法院写材料者的自述

法院写材料者的自述

不知不觉又码完了两篇大材料,又牺牲了一个本应惬意自在的周日,“白加黑”、“五加二”早已融入了我这个法院高级码字工的平淡生活,望着烟雨朦胧的窗外,我自是百感交集。有人说,像我们这种活跃在法院综合行政部门的同志们在司法改革中已是不伦不类,成为法院的“三等人”。我呵呵一笑,想起元朝时将人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中原汉人、南人。我居然变成了“南人”,不过,“南人”如今确实有点难。

在首批员额制改革之后,原本和我同样奋战在法院办公室、政治部、研究室、审管办、信访办等综合岗位的同志们纷纷奔向审判一线部门,放眼望去,审判一线的业务部门门庭若市,而综合行政部门却门可罗雀。其原因无非一点,审判业务部门可入员额,就像清朝的兵部尚书、兵部侍郎、兵部员外郎之划分,尚书正部级,从一品,侍郎,正二品,副部级,员外郎,从五品。谁都愿意本着一品去,而不愿当个从五品。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的是薪资待遇,因为作为普通人而言,任何一项工作无非是为了养家苦口,放着可能拿到一品工资的可能而甘愿去当个五品官,除非是我这样的。

除了薪资待遇,导致综合部门无人问津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职业前景不明,入额法官如今可随着审判年限的不断递增其法官等级随之晋升,薪酬待遇随之水涨船高。而综合部门的同志却必须依赖于职级的提升,众所周知,公检法长期以来由于人多职位少以及待遇解决依靠地方党委等因素制约,法官干警职级待遇解决普遍缓慢,因此,综合部门干警的职业前景变得异常暗淡,职业荣誉感大不如前。

有人说综合部门的工作量小、无需担责,我不甚苟同,所担责任由于工作属性自然没有审判部门大,也无需对案件终身负责,但综合部门的工作量比起审判部门却并不见小。一件一审普通程序民事案件有6个月审限,法官尚且可以控制缓急。而一纸汇报材料却需要起草者事不过夜,一纸领导讲话或许只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一纸法院工作报告或许需要你熬上数个通宵,一篇精品原创微信文章足以让你死掉无数脑细胞。有人说,写材料无非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如果文章真的靠抄袭即可完成,那你现在就可以加我的微信,我这还有2篇没写完的材料,你给我抄抄看看。

纵然综合部门的同仁们纷纷赶赴一线,但仍有不少和我一样的同志依然选择了坚守,我相信,其中不乏有许多和我一样具有审判资格,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深爱并珍惜着自己这份简单而又复杂的工作。因为,在汇报材料中,我们可以用朴素的文墨描绘出法院工作的壮美篇章。在事迹材料中,我们可以用心聆听一位一线法官的为民情怀。在微信原创文章中,我们可以用键盘将法院、法官的声音传递的很远很远......

我们之所以没有选择离开,是因为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是因为我们深爱着那支还未墨尽的笔头,是因为我们从不认为自己是法院里的“三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