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请问,偶像对你的心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糊图朱


以前从不追星的我,19年粉上了肖战

真的很少有这么帅的而且又人品爆棚完美的男生,谦卑温柔 有礼貌 努力 积极 上进等

从他身上真的感受到人家那么优秀还那么努力 自己凭什么不努力

最后决心减肥 3个月一边看着孩子一边减肥 最后瘦了20斤,现在疫情天天待在家里也很自律,控制饮食和运动相结合 保持在100左右 。自律真的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心情也好很多 !


爱逛街的大梦


这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情,过着我想要的生活,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偶像和崇拜者!

曾写过旅行帖,讲一个人旅行的经历,被人视为偶像,有人留言:

这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情,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大概几个月之后,好几个不同的人留言说:我也开始一个人旅行了。

嗯,我也有偶像。我追对方所有动态。羡慕对方生活、朋友圈、判断力。

然后努力努力,很努力向新方向走去。

今天我重看日记,从认识那天开始。我的人生轨迹,慢慢换另一个方向。

这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不敢做的事情,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让我清晰看到,我想要的生活,给我奋斗的动力和方向。

这是偶像最大价值。




盘影


我学生时代的偶像是萧亚轩,即便现在她被人疯狂的黑我依旧没改变。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魅力。她各项条件都优秀,但是还是很努力,跑步健身学舞蹈都很拼,性感又自信。但是她有些小任性小满足,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包括自己的事业,蔡依林后来居上不是没有原因的。吃亏了成熟了,试图改变了,1087专辑太拼又伤到脚,我看着她拄拐出来依旧笑得那么自信,依旧那么卖力的表演,我当时是高考落榜最无助最迷茫的时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抖升一股力量,人家都可以重新出发,我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也开始努力学习知识学习技能,我想成为最好的自己。


寒江孤雪


记得在自己还很叛逆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听许嵩的歌,觉得许嵩的声音很温暖,他的歌里,也有我想要表达的态度。后来又出现了乐坛新秀毛不易,他的歌词曲调都很平淡,却透露着不平凡的情感。现在的歌曲大都通俗易懂,听起来只是觉得好听,却不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就像《雅俗共赏》里那句:“俗的无畏,雅的轻狂,还不都是一副臭皮囊”。曾连续好几天无限循环这首歌,总觉得歌词里的感情怎么就跟我一模一样,思绪像洪水开闸了一样奔涌而出。


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首不羁的歌,但仔细研读下歌词可以发现其实说的是生活的中庸之道。作为大多数普通人,我们的生活,既没有大俗,也不是大雅,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所以说,比痛和痒更多的是不痛不痒。是啊,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尽管可以接受平凡的自己,但内心还是有一股拼劲,希望自己可以变得不一样。但是努力过后发现,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于是认命地低下头,继续做茫茫人海中的一分子。那么多人都在歌颂平凡,可是谁又不想出生在一个和王思聪一样的家庭里呢?这样的歌颂,反而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总在盼望,总在失望,日子还不都这样。


生活之中,我们会遇见俗的人,也会遇见雅的人。俗的人觉得自己俗的无谓,雅的人觉得自己雅的轻狂。于是,俗的人要求我们和他们一样俗,雅的人要求我们和他们一样雅。但我们不可能同时让这两种人都满意,也就是说不可能变成一个雅俗共赏的人。


活成别人眼中的俗或雅的样子都太累,我们不必也不可能按照别人的态度去过活。剥开俗或雅的外衣,其实大家都一样,不过是一副臭皮囊罢了。我们都不是神人,要么改变自己,要么适应世界,能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琉璃小筑


偶像崇拜(idolatry),既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青少年时期尤为明显。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年阶段是我们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此间的偶像崇拜又有一些个体差异性,但大多是对理想化自我的一种追求,如何理解呢?

一、崇拜是个体对自我的期望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对偶像的崇拜是人们把自己理想化的幻想在现实社会的一种投射,这种心理在青年时期会被放大。在社会活动中,幼年时期的依附对象往往是父母,我们在父母身上获得安全感,受到父母人格的熏陶,所以,我们一直说,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塑造影响巨大。他们能做的是将这种无助感暂存在内心,把丰富的精神生活寄托在他们认为已经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的偶像之中。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重建,对个体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崇拜是安全感缺乏的另一种体现

青年时期的孩子们往往已经脱离了父母的庇护,进入到学校这个微型社会之中。但是,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还是渴望外界可以给予自己一些安全感。所以,找到与自己喜欢的,而又十分耀眼的偶像们是他们情感寄托的最好方式。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偶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他们没有父母那么严厉,又表现出对大众亲近,而且,相比较于将情感寄托于父母,寄托给优质的偶像更有助于他们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崇拜心理对个体的两面性

许多人在青年时期以自己的偶像为目标,以此激励自己,达到更高的成就。

例如:为备战北京奥运会,菲尔普斯在新加坡训练,期间一个名叫斯库林的小男孩专程到训练馆去看他,菲尔普斯是他的偶像,他也如愿在训练馆和偶像合照。很多人或许没有记住这个小孩,直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斯库林不再只是菲尔普斯的粉丝,更是他的对手,斯库林最终在100米蝶泳对决中中击败了他的偶像,也为自己的国家摘得该项目的历史首金。

总结一下:虽然许多年轻人并不能严格把控崇拜偶像的程度,但我们始终相信,这只是他们人生经历的一段插曲,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体对理想化自我的期望值有多大,他们就会有多尊重自己的偶像,也就会有多努力。





网恋小教父


一个人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这很正常,并且这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但关键是你是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你的偶像。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差别了。

前些年,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的事件。有一位姓杨的女孩,追捧香港歌星刘德华,居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她十六岁那年辍学,成为了一个全职的“追星族”。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她的父母倾家荡产,带着她一次次去香港。到最后,在媒体和好心人士的帮助下,她终于在香港见到了刘德华。但她却不满足那一次短暂的合影留念,还要继续做她的“追星梦”。就为了这件事情,害得可怜的老父亲在香港跳海自杀。这起事件,闹得全国上下沸沸扬扬。谁也没想到,这件事情最终以一场这样的悲剧收场。

再说说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例。在我们同学当中,也有追星一族,他们当中也时常会有人在一起议论那些大明星。有人把某些明星的照片贴在了自己房间的墙壁上和床上,有人把明星的照片贴在了自己的书包和文具盒上。还有人会在同学面前炫耀说:“我爸爸明天会带我听X X明星的演唱会呢!”久而久之,在同学们当中形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攀比。想起来我真觉得很可笑。

我们班上有一位男同学,他很爱踢球,英国的贝克汉姆是他最为崇拜的偶像。他每天梦想着自己能成为像贝克汉姆那样的人。于是,他天天踢球,不但在学校踢球,还在家里的客厅里踢球,他还要爸爸妈妈给他买像贝克汉姆一样的衣服和鞋子。他的父母不答应,他就撒娇,就不吃饭。弄得父母毫无办法,只好答应他的要求。

像这种类型的人在我们身边还有不少。我觉得这些人应该猛醒,否则是很可笑的。

说实话,我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有幸听了一场蔡依林的演唱会。觉得她唱得真好!于是,我就天天听她的歌,天天唱她的歌,吃饭时听mp3,写作业时听mp3,有时连上课也偷偷地听mp3。时间一长,我的学习成绩急速下降。妈妈生气了,对我好一顿训斤。她说:“你呀你呀,成天就知道听歌!听歌!考成这样,以后不准听了!”说着,还把我的mp3给收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沉迷听歌了。我开始努力学习,很快让自己的成绩恢复到了从前。妈妈这才高兴了。


诗人的眼泪88


饭圈里有段佳话,不妨一看。

“同样是追星,有些人追成了十项全能,有些人追成了泼妇。有的人在不断提升自己中追求快乐,有人在不停挑剔贬低别人中享受变态的满足感。喜欢一个偶像,不是看你有几张签to的专辑,你在饭圈的地位,而是看你学了多少为人的善良宽厚,做事的坚韧执着。喜欢的同时也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意义所在。”

明星对一个人到底有什么作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说喜欢正能量明星你就会正能量,喜欢负能量明星就会负能量,真的。

我身边有喜欢某些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的明星的温柔善良能干的姑娘,也有喜欢一些作品人品都杰出的明星的脏话连篇不学无术的姑娘。

所以我极度反感“某饭圈粉丝素质都高/低”“不愧是某圈粉丝,真xx”这类言论。

毕竟总有例外。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很多人都不是那么容易被他人影响的。喜欢一个明星后,还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不会说“我要活成他的模样”。

如果你只欣赏和学习负面明星的“阳面”,那你获得的就是正能量;如果你喜欢正能量明星却又不向他看齐,那你只能是原来的你。

所以,喜欢明星后你会变得如何,一切就看你自己。

至于题主说的我国明星文化严重……似乎崇拜大明星没什么好奇怪的,电视天天见,长得又好看,所以各国应该都差不多呀,小fans在外国也不少。清朝还有受人崇拜的京剧“角儿”呢,民国时电影大明星不也超受欢迎?票房可爆了。

也不是时代的锅,我妈学生年代,七八十年代,明星的贴纸海报也是好卖得不要不要的。费翔至今还是我妈男神,翁美玲也还是她女神,当年我妈可是贴了满满一本子的贴纸啊……

人总是会长大的,只要正确引导,让孩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比如学习明星身上的优点;不该做什么,比如到处撕逼,还是没有问题的。

就算什么也学不到吧,看看帅哥美女,养养眼,愉悦心情,也是有点好处的




快叫老公啊


首先说明下我得偶像是黄小厨黄磊,鹿晗,还有赵丽颖!我非常的喜欢他们!所以对自己还是多多少少有影响的,给我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哦!

1、先说黄磊可谓是多栖艺人,身兼数职,说真的黄磊才是多才多艺的魅力十足的男演员,不管他参加的电影或者综艺,我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喜欢他。

黄磊在演艺圈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他为人低调,对工作也是认真负责,最主要的是会写作,会做饭,会演戏,这样全能艺人也不多见。

是他真的让我懂了许多,看到了自己应该活成的样子,不抛弃,不放弃,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并且他的厨艺一直是我想追赶的事情,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得一手好菜。加油!

2、鹿晗虽说是非常的年轻,但90后的他已经是一个全能偶像。

鹿晗他是一个很帅、很暖、有担当、积极努力的人,对待任何一个人都谦逊有礼,永远是90度弯腰鞠躬,这样的鹿晗不得不喜欢啊。

有一次他被粉丝不小心抓伤,却还一直让粉丝注意安全,摔倒在机场,也是先给别人说对不起,真的是好暖。

他给我的感触非常深,他虽然话不多,但是让人感受到温暖,他的品质让我觉得我也应该成为一个谦卑有理,积极向上,有责任担当的人,怪不得会受到晓彤的特别喜爱呢。我还会继续努力的!

3、赵丽颖她出生于农村,没有任何背景,全靠这自己出色的演技在娱乐圈打下自己的一片天。

赵丽颖她不仅人长的很漂亮,很可爱,最重要的是她一直是一个非常非常努力的人,不怕苦不喊累,即便拍戏受伤也忍着不说,她知道她只有努力才能出彩,只有付出的比别人更多才能更优秀。

她的坚强,勇敢,让我心疼她,我也是出生农村,我不能像她一样的成为演员,但是我要像她一样努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是他们给了我很多动力,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一起努力!








动霸tua娱乐


大家好!很高兴能为大家解答本次问题。

说到偶像的作用呢?我个人认为的话对我们日常生活还是很重要的。

第一:看出发点,得看你自己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还确认你自己的偶像。很多人都会认为他自己崇拜的就是偶像,确好坏不分。坏的方面举个例子,我同事家一个小孩片段时间迷上了看游戏直播,小孩年龄不大,也就7-8岁这样,天天没事也是拿个手机在看游戏直播。偶尔的娱乐还行,可是长时间以来都是这样对小孩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我同事也是很苦恼,可是又拿他小孩没办法。他就是认为这个游戏打得好而去喜欢他,去崇拜他,可是这样下来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好的方面举个例子,我隔壁家的小孩,一个女孩,7岁,孩子妈妈是卖衣服的,孩子爸爸在家带小孩,他们有一个2岁的儿子,在我们楼下经营一个小卖部。记得有次去他们家吃饭,我们吃完饭孩子是需要复习功课的不是,她家的小女孩自己吃完饭以后老是喜欢叫她爸爸给他指导功课的。说实话他老爸的文凭不高的,也就中专吧,可为什么就是喜欢他爸爸呢!因为他爸爸平时带他们的时间比较长,无形之中已经在他们心中有了一个爸爸的偶像,觉得爸爸是最后的。那你看,是不是一个偶像的定位很重要呢!

第二:看能给自己带了什么样影响,还有就是你所崇拜的偶像本质上是怎么样的。就比如你以电影武打明星为偶像,一个武打明星在电影剧情里可能演绎这着一个恶人和报复社会的角色。可你崇拜的是他演绎的角色让你去学习他的方法在社会上进行模仿呢还是学习他生活中真人的那种敬业和不懈努力的付出呢!两者的效果是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结果的。

总结,要是说我的偶像的话,无关就是我自己的父母和电视剧中的知名明星了。

首先我自己的父母让我崇拜的是他们对我无私奉献的爱,让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教会了我的为人处世,让我能快乐的成长同时也为我自己的这一代带来了好的教育方式。

其次就是电视剧中的明星了,平时喜欢他们,崇拜他们就是在看他们的热播电视剧什么的,有时候工作回来压力大了,心情不好了什么的,他们能给我带来一定的缓解效果,没事看看他们的电视,也能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吧!






李小三刀


我原来是不追星的,后来才粉上了肖战

肖战对我的影响大概就应证了那句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一开始注意到肖战是因为他的颜值,然后慢慢深入了解以后发现他是一位非常努力认真敬业有才华的大男孩,再后来发现他的三观非常正,是一位正能量偶像。

肖战对我的心身起到最大的影响就在于告诉我:未来可期,我不能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为了梦想为了生活我都应该加油,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是给别人看,是让自己看到自己是很优秀的。

也是在肖战的影响下,我才开始做自媒体的,我想也努力一下,让大家看到我也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每天上班下班刷剧娱乐,每天重复的过着同一天。

我想大概这就是正能量偶像存在的意义吧,引导那么迷惘的人走上前进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