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

龍貓實驗室


危機意識!

最典型就是華為。應對美國芯片斷供事件,華為如果沒有“海思”作為備胎,不要說18個月,8個月也難熬!而此前一味跟美國買,買,買的中興通訊就被搞慘了,弄得70多歲的創始人侯為貴還得跑去美國協商。

蓋茨說的18個月應該有幾層用意。一是新技術新產品迭代太快,不緊跟時代趨勢,18個月後就掛了,如諾機亞手機;二是供應鏈危機意識,像華為,如果全球供應鏈有風吹草動,沒有備胎也活不過18個月;三是市場和現金流危機感,新冠疫情誰能料到?倒是蓋茨5年前的TED演講上提到人類如何面對病毒。疫情兇猛,如果依賴單一市場,如果沒有充足現金流,能活過18個月?


BuddyYee


我的個人理解是這樣的,在當前IT或互聯網行業中,變化實在太快了,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成果的話,不管當前你有多麼強大,終究會被市場給拋棄。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微軟是唯一家跨越了二十年依然在前十榜單,這其實太難了,曾經的IBM、GE等都已不在了,還有我們國的工商銀行、兩桶油曾經也是上榜了,如今也跌落了。因此,比爾蓋茨這句話是用來警醒自己和團隊,要能洞察未來,找準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最主要的手段。微軟已經不僅僅是一家只提供Windows系統的廠商,也不僅僅是一家提供office辦公軟件的公司,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的雲服務廠商。


龔元進


我覺得他是想讓自己和公司的員工永遠保持危機感,如果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甚至於是國家,如果有一天變得貪圖安逸,那他註定走不了多遠。諾基亞就是一個例子。在蘋果出來以前。諾基亞是全球手機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可能隨著蘋果的崛起,諾基亞漸漸沒落了。其實他本來是有機會的,當時如果及時放棄塞班轉投安卓,也許就不會破產。可惜生活沒有假如。就像他們的CEO所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可我們就是輸了。互聯網產業就像一場泡沫,表面看起來很美麗,可是他也和泡沫一樣脆弱。只有永遠保持危機感,才能長盛不衰。


漫天星辰都是妮


未雨綢繆,危機意識,不能像青蛙一樣躺在溫水裡,否則只有被燙死的結局。企業也是一樣,發展好的時候要時刻做好準備,哪怕到了最困難時刻,也要至少保證企業能生存下去。


電腦愛好者雲邊霓裳


時刻保持“危機感”的意識,大多人會被舒適圈所矇蔽,《誰動了我的奶酪》的故事完美詮釋了!


家庭智能影音


為了促進不斷創新。


王瑞重慶


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最佳狀態,所以微軟直到現在還這麼牛逼


老秦炒股


因為電腦大約一年半會有新產品發佈,手機是三個月,所有手機掉價很快!


笑靨如花121415474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