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说说鲁迅、王小波对你的影响有哪些?

一介雕民


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冲破黑暗的呐喊!怎么把王小波的作品摆在一起了?……慎之……


羽全2


王小波的作品几乎没读过,影响谈不上。鲁迅先生的作品教材里有,零零散散又读过一些,印象深刻的就是“孔乙己”“啊Q正传”,没感觉到有什么深刻的影响。

我不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笔,辛辣的文风,在我看来就是尖酸刻薄,格局不高。就拿人品来说事,跟周作人先生是同胞兄弟,后来形同陌路,我觉得一个连亲兄弟都不能相容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格局又能高到哪里?当然鲁迅先生的文章反潮流,革命性强,但是偏偏我本人比较保守,希望遵守规则,不喜欢哗众取宠,所以不喜欢鲁迅,甚至于讨厌,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估计不仅仅只是我不喜欢,会有一群人不喜欢,将来会越来越多,甚至于有一天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教材里撤下来。

文章千古事,不可不慎。写文章,做学问,意在劝人为善,引导国人积极向上。文章和学问最好能够远离政治,政治是有色彩的,指向性明确,政治不可能永远正确,受众性比较明确,一旦政治没落,政治色彩浓郁的文章和学问自然而然进入垃圾桶。

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有几个人读过郭沫若的文章?


水口村夫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

1、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散文诗集《野草》

4、小说集:《呐喊》《彷徨》

5、《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在树当时整个中国人的灵魂!他的作品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他鼓舞人心!下面我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做简单分析。

《故事新编》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其内容有: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等。

请看《补天》(节选):

终于,腰腿的酸痛逼的女娲站立起来,倚在一座较为光滑的高山上,仰面一看,满天是鱼鳞样的白云,下面则是黑压压的浓绿。伊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总觉得左右不如意了,便焦躁地伸出手去,信手一拉,拔起一株从山上长到天边的紫藤,一房一房的刚开着大不可言的紫花,伊一挥,那藤便横搭在地面上,遍地散满了半紫半白的花瓣。

伊接着一摆手,紫藤便在泥和水里一翻身,同时也溅出拌着水的泥土来,待到落到地上时,就变成许多伊之前做过了一般的小东西,只是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然而伊不暇理会这等事了,单是有趣而且烦躁,恶作剧似的将手只是抡,愈抡愈飞速了,那藤便拖泥带水的在地上滚,像一条给沸水烫伤了的赤练蛇。

泥点就像暴雨似的从藤身上飞溅开来,还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东西,爬来爬去的撒得满地。

伊不独腰腿痛,连两条臂膀也都乏了力,伊于是不由得蹲下身子去,将头靠着高山,头发漆黑地搭在山顶上,喘息一会儿之后,叹一口气,两眼就合上了,紫藤从伊的手里落了下来,也困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同时也就向东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有一队巨鳌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

立刻将那些山都搁在他们的脊梁上,嘱咐到,“给我驼到平稳的地方去罢!”巨鳌们似乎点一点头,成群结队的驼远了。

鲁迅用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传说,改造人们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它启发人们: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思想的束缚,要敢想敢干敢做,要有创造精神!美好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创造力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兴旺繁荣昌盛的原动力!

王小波的作品,我读得太少,只读过他的一篇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文章以作者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是一只猪,文章启示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美好的精神追求,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路在我们脚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钱三十


读鲁迅先生的书,总是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觉灵魂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1. 从来如此,便对么?

2.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3. 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

4.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5.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6.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7.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8.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9.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10.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11.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12.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功夫,而在有功夫的时候没有想。

13.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14. 无刺的蔷薇是没有的,然而没有蔷薇的刺却很多。

15. 父母之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16.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7.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8. 试到公园去,大概总可以遇见祖母带着她孙女儿在玩的。这位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未来。所以倘有谁要预知令夫人日后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不同是当然要有些不同的,但总归相去不远。

19.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以上全部来自迅哥儿杂文或小说。


送你1颗子弹


鲁迅,虽然不敢吹牛说十分了解,但是勉强地说,也算比较了解,他的小说,杂文,诗歌,学术演讲还算略知一二,他的爱抽烟爱喝酒,会挣钱,常上餐馆,和少年与父亲的矛盾,家道中落,东渡日本,否认中医药,拒不“宽恕”,主张废汉字等等个性和个人生活,也略有所知。总的来说,在成就与杰出上,鲁迅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小说只止于中短篇,但是或深刻,或情趣盎然,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不是网络时代的人和作品能够望其项背的,无论是闰土,还是祥林嫂,还是啊Q,都是难以逾越的刻画。他的文章的犀利解剖,让敌手和心虚者心惊肉跳,这才是他的作品在课本上被不断“下架”,和被一些人斥责的内幕。他的诗,不管你说是时代吹捧,还是要存心抵制,但是,像“横眉冷对千夫指”,“我以我血荐轩辕”,“梦里依稀慈母泪”,“怜子如何不丈夫”等等篇目与句子,如果你确实懂诗,你就会过目不忘。当然,“快餐文化”者,和“风花雪月”矫情派,不喜欢,和讨厌鲁迅也很正常,因为他们虽然很爱吃鸡食鱼,却是一定要指责宰鱼杀鸡的,因为他们谴责这是太血腥。杀鸡杀鱼都血腥,解剖人与人性就更难让人忍受了。

说到王小波呢,我辈不能不承认自己孤陋寡闻,实在不大了解,只知道重姓同名的王小波有几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咱就不妄加评论了。


非云非鹤801


鲁迅的文章是从中学课本里开始读的,王小波不太熟悉,就单说鲁迅吧。

鲁迅的《狂人日记》,让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世界对一个觉醒者的百般压迫,使人喘不过气,使人发疯。反过来想,就像庄周梦蝶,到底是狂人疯了,还是就个世界疯了?

鲁迅的《阿Q正传》,让我跟着文学大师思考,为什么有的人脊背总是弯的,为什么有时候人总会自欺欺人,为什么世界上总有扶不起的阿斗,从而体会一个看透世事的思想家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内心多么痛苦。

鲁迅的《祝福》,让我看到一个没有春天的妇女祥林嫂,她那么任劳任怨,当牛做马,却连坐稳奴隶的资格也被取消,一句“你放下吧,祥林嫂!”的喝断,就是最高审判;她那么伤心地讲述儿子阿毛的故事,却半点得不到卫庄人的同情,换来的只是冷漠的嘲讽,从而让她永远的闭上了嘴,成为一个木刻的乞讨者。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又让我看到一位为正义请缨赴死的勇者形象,一个年轻的生命因为为正义请愿,倒在了段祺瑞政府的枪口下,鲁迅先生“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他要鼓励热血青年前仆后继,他要警醒群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的《故乡》,还让我看到大师思想中最温柔的地方,这里有少年时候不讲等级的伙伴闰土,一起雪地捕鸟,一起谈海边捡贝壳,到西瓜地看守猹、刺猬。让我记住大师的哲理名言: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读鲁迅,渐渐让我明白小学时候背过的“文思革”三者之间的联系。明白大师是怎样将自己深刻的思想寓于文学之中,来塑造人类灵魂的。


凤凰王兮


很高兴为你回答这个问题,王小波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教会我了浪漫、教会我了爱情。我向往王小波和李银河一样的爱情。他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数》让我知道了,沉默不等于没有主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黄金时代》让我知道了一种态度,一种毫不造作,随意挥洒人性的态度。

鲁迅是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鲁迅对我影响是巨大的,他给我带来了成为一个文学作家的理想,给我带来用笔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想法,鲁迅教会了我批判的思想、和爱国。鲁迅的作品就如茶一样,随着我的年纪增加,越看越有味道。《狂人日记》,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阿q正传》,我们有几人不像阿Q一样。《少年润土》,儿时单纯快乐的交朋友,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知道了身份的不同不可能成为朋友。


福尔摩小黑


鲁迅是太复杂、太沉重的话题。在思想领域,其实迅翁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建树,他主要是作为斗士、批判者存在,为我们纪念和思考。作为斗士,他的批判锋芒锐不可当,往往直入要害,令人警醒。但他的一些过激言论,由于迎合了一个时期破旧立新的政治需要,得到主导意识形态的倡导,直到现在还阻碍着我们重新认识和发扬文化传统。

他的思想,或许可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身世。破落世家子弟的自尊和愤激,决定了迅翁的性格主导倾向。我们在《朝花夕拾》等迅翁的童年回忆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暗影所在。

二是时局。迅翁关切民生,对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动荡不但有深刻的观察,也以青春热血投身其中,而国家的屈辱历史,人民的麻木愚钝,刺激了中年的鲁迅转向国民性的反省。迅翁是一位时代人,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惋惜迅翁将时间浪费在社会评论,而不是闭门著书,成不朽大业。但鲁迅的血液里流淌的热烈的青春,他将希望寄托青年,也鼓励青年,而他自身就是位猛进的青年。如果理解那个时代,迅翁是绕不过的话题,他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志,而相应的是,由于过分缠绕于现实,终究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三是观念。我看迅翁的思想根源不在中土。从他的工科和学医经历中,他对近代科学的精确、经验化,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思想有深刻的认同。所以他写的文章,精确、敏锐,而且诉诸于经验理性和客观常识,能够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这对于他来说当然已经足够,但世异时移,我们就有深深的遗憾:面对活的文化和心灵,我们没有在鲁迅的文字中看到理性和智慧应有的高度,没有看到尊重和“同情的了解”。他在批判之外,无所建树,或者更准确地说,无从建树,因为他的心中也空空荡荡,提着智力和热情铸就的利剑行进在“无物之阵”。作为青年心目中的导师,他满足了青年对偶像的狂热需要,却没有提供真正的精神引导和支持。记得他在《导师》中号召青年去走自己的路,但是,鲁迅对他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有足够自信?似乎是没有,不然他不会拒绝儿子走同样的路。如果这样,他如何保证青年走上正确之路?这一点他没有回答,似乎也没有想过。他只是简单地认为:青年就是希望。但现实中的青年却一再再地令他失望。最终他只能抱着阴暗的心步入死亡。

和具有中古遗风的国内知识分子相比,王小波特别之处在于“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做为拥有自然科学知识及欧美文学、兼哲学、历史、等内在扎实丰富的人文底蕴知识分子,王小波非常赞同罗素先生的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在他看来,大多数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在关注社会时,批斗找不着目标,颂扬也找不着目标,只一件事找得着目标:呼吁速将大任降给我们,这大任乃是我们维护价值体系的责任,没有它我们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和西方知识分子的责任不同,中国的道德体系是教人如何听服训教。很多人之常情被当做圣训传经千年,两千多年前古人建立了道德体系,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知识分子还在维护着那套君王制的道德体系,要知道,这两千多年一个瞬间的切换,交通、科技、军事、工业、文化、经济.......等一切都像科幻片穿越时空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但从古自今道德体系似乎还散发着裹尸布的邪味,对于这个现像他的理解是“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的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

曾经,他羡慕一只猪的特立独行,唾骂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同时,又哀叹中国知识分子的不幸,有人用“黑色幽默”比喻他的文字,也有人感叹他是中国的唐.吉歌德,那位手持长矛,游走天下,行仗义之举,执仗义之言的骑士,一个凝聚理想主义光辉的人物。但,这只是他人赋于他的光环。在我看来,他最吸引我的就是两个字“真实”。鲜活、辛辣、浪漫、理想、深刻、朴实。把真假、美丑、善恶全方位立体式呈现,而这些全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


红叶翩翩


我来说说王小波吧

最大的影响是,告诉我什么是对思考、文学、科学、知识、真理应有的态度:不迷信教条,没有绝对的真理

传统和习惯不能成为不自主思考的理由

王小波的杂文里你可以看到他对各类文学派别和思想派别的分析和比较,他不是仅仅简单地告诉你哪类是好哪类是坏,因为这些流派往往就自称经典。不迷信教条这个事特容易被走到极端——不信教条,不信教条就是理性吗?很显然不是,所以不迷信教条真不是简单的事。他善用一些乍一看很粗鄙的比喻(各类被阉割的动物)来形容被教条和传统约束在笼子里的人——被阉且无脑

不独立思考和阉猪有什么区别?

走到劁刀前,不问,所以被阉了

走到猪圈前,不跑,所以被囚了

走到猪食前,不嫌,所以被养了

肉猪不是生来就是肉猪的,一只正常的猪一步步成为了肉猪,王小波在他的杂文里一遍又一遍地讲着这个浅显的道理

同样是面对麻木无脑的众生,他没有成为鲁迅那样愤世嫉俗的战士,他有他自己戏谑的黑色幽默作为武器

但并不媚俗

他不在笼里,他是没有被阉的完人,他特立独行但又富有同理心,所以对着笼里的肉猪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有的人醒了,有的猪还在睡着呢,还对着他哼哼

他相信有他的文字就一定会有特立独行的猪,狂野不羁,浪荡荒野

用搜索引擎搜王小波,查是肯定查得到他,但是总会被各种相关词条挤在后面

他一直流浪在文学界的边缘,以前是,现在也是

他豪迈,玩世不恭,他大大咧咧,漠视凡俗,可他是被逼的

过去主流文学一直没有接受他,他是圈外人,那些正人君子,正道人士把他当作邪教,当作小丑,再后来甚至无视他,他们避免提及他

提及这个,真正清醒的人

他有多跳脱就有多恳切

他追求真理,致力于揭穿一些带着文学面纱的伪君子,恳切地对待逻辑。有些人利用文化搞传统复兴,大搞各种主义,正如那谢若林所说,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王小波是被文学界围剿的人,大家抱团装傻,怎么能允许你清醒呢

但是王小波不能傻啊, 他不仅不能接受自己愚蠢,也希望他的读者都能理性一点,没有地位又如何,不被尊重又如何,我只要天下人都能活得明白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王小波去世后好像成为了一代精神偶像

反对权威的人成了权威

还是被迫的成为了精神叛逆的代言人

可王小波一点儿都不叛逆,他才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

不错,他是反主流反教条,但他反的,是伪教条,他最明白传统的魅力,他爱五千年的文化,他爱知识,所以他反对虚伪,他是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人,不能因此就说他叛逆

更不能借他名义去恶意谋逆

他不是永远正确的人,他觉得正确不是某个人,某种思想,那是客观的东西。所以你看他的杂文集时会发现,他早年的思想和后期并不完全相同,他的思想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不断自我完善与进化,这才是思考的无穷魅力

同一个原因,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读王小波后的体会都有不同,王小波只有一面,王小波的思想有千面

王小波不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死板的符号的

王小波的门下走狗是个流行的说法

他的粉丝在他去世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数量庞大,思想偏激

一方面,他非主流,另一方面,他的思想过于前卫,超越了时代,所以越是身后喜欢他的读者越多

他是三百年每年卖一万本的作家

很多很多人开始模仿他的文笔,模仿他的黑色幽默,一众围观者也在拍手叫好

可我觉得,这是个事实错误的事

王小波是不可复制的

总有人浅显地给他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他是什么人什么家,不对,统统不对。

王小波就是王小波,王小波是一个文笔精妙,思想前卫,理性真实的,被人误解被人模仿的王小波,他是他自己,不是文笔像就是王小波的传人了,这么想的人怕不是从未读懂王小波

王小波初中去下乡再教育,他的苦难和阅历不是现代人可以想象的,他是在那样的经历下成为他自己,这件事本身就很难

他不会原谅那十年,他也不像其他人不要深度不要思想地去批判,他不去消费它,但它的疤痕一直留在他心口,偶尔留于纸间,这种细微的笔触永远无法模仿出来

别以为他只有黑色幽默

看王小波的小说太有阅读快感了

“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写”

所以我初中第一次读到王小波的文字时就被他的小说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了十本王小波全集,讲真,可比读网文和玄幻有趣多了

因为读得早,他的杂文对我的阅读生涯多多少少产生了影响,有多少?

他爱写书评,他总是提到的作家和书,我就会去看

我偶尔会产生我在阅读路上和王小波并肩的错觉,我就这样认识了卡尔维诺、阿斯塔耶菲夫、海明威、罗素……

所以我自恋认为我师从王小波,是同门,可我不配啊,所以我还是会说

我是王小波的门下走狗


听讼者


王小波是无名之辈,不认识、不可与鲁迅先生相题并论!鲁迅先生是大文豪,文化革命的旗手,封建文化的掘墓人,无产阶级革命的英勇斗士,白话文的创始人,他的名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是他为了振救中华,为了喚醒被封建文化麻醉的底层人民在黑暗中的纳喊。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影响了我的一生。他是我的偶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