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鍾南山院士補充迴應:“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

鍾南山院士補充回應:“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

鍾院士在會後補充,從科研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

據人民日報微博消息,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這是否意味著新冠肺炎的“零號病人”也有可能在國外,是通過輸入到中國來的?據@廣州日報 ,鍾院士在會後補充,從科研角度看,“首先發現”和“發源”不能劃上等號,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判斷疫情是來自國外。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钟南山院士补充回应:“首先发现”和“发源”不能划上等号

鍾南山講話彙總: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

今日(27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24場疫情防控保障專題新聞通氣會(廣州醫科大學專場),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出席,回溯廣州抗擊非典經驗、介紹廣醫疫情防治並答記者問。

钟南山院士补充回应:“首先发现”和“发源”不能划上等号

鍾南山: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鍾南山院士介紹廣州醫科大學在國家整個戰略部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1月20日明確提出“人傳人”的事實,以及醫務人員被感染的事實,對病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鍾南山表示,當時一是武漢病情非常嚴重,二是外地傳播非常迅速。所以提出,要早診斷、早隔離,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各地沒有出現大爆發,另外在武漢加強物資力量、醫護人員的力量。

然後就是病情預測是什麼樣的,《柳葉刀》也曾發佈過相關推測,他們預計2月初中國病人達到16萬人。廣州醫科大學重點實驗室基礎研究團隊,在傳統模型的基礎上加上了兩個影響因素,一個是國家強力干預,一個是春節人流因素。“2月15日下來之後我們的預測值是六七萬,現在是七八萬,我們更接近於權威的預測。我們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鍾南山談疫情起源: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鍾南山談疫情起源時表示,

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

鍾南山:第一例是12月中下旬發現

鍾南山表示,病毒80%都是從動物來的,尤其是南方野生動物很多,所攜帶的病毒會傳染給人,新冠病毒的宿主一個就是蝙蝠,還有穿山甲,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顯示穿山甲身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的病毒。

“有一個礦井有大量蝙蝠,有五個人進去,之後發生了肺炎,後來還特別請專家做了一些調研。“鍾南山表示,所以現在應該禁止吃野生動物,特別在廣東,野生動物攜帶病毒不會產生疾病,但會傳染人。“吃野生動物本來就是人類的陋習,之前沒東西吃,吃野生動物,現在就不要吃了。”

“這一次也是一個極大的教訓。”鍾南山表示,如果在十二月初或者一月初能夠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病人會大大減少。

“現在已經是人傳人了,但這個病毒從哪裡來還是存疑。”

鍾南山說,發現有這個病毒的第一例是12月中下旬,以前是不是已經有了都不知道。

出院復陽,怎麼看?糞便有殘餘病毒有傳染性嗎?

鍾南山談到,出院了核酸檢測復陽了,怎麼看?針對一般流感的情況是比較少的。這個病我們不知道它的情況,一般而言病毒的感染過程類似。如果病人體內出現足夠量的抗體,一般病人不會再感染,這是規律。至於它的腸道糞便裡有殘餘,還會不會再傳染其他人,這是我們有待觀察的。

鍾南山:一定要搞清楚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原因

鍾南山院士表示,中國一定要搞清楚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原因。

在武漢大量的疑似病人、臨床診斷病人怎麼辦?鍾南山表示,要解決好病人的鑑別診斷,現在美國流感也死了很多人,到底怎麼死的不知道,但在中國一定要搞清楚。

現在唐山、四川的一些公司,也在研發和臨床驗證兩個東西,一個是在短時間鑑別出新冠病毒還有流感。第二就是除了核酸檢測之外,還要做IgM抗體檢測,IgM監測是很好的輔助手段,現在已經用到全國,對全國病人的鑑別診斷以及正確診斷起到很好作用。

另外面臨“返工潮”,比如富士康深圳幾萬人開工,我們應該怎麼辦?大學開學,如何進行防範?這些都是國家在戰略部署上的重要階段。

钟南山院士补充回应:“首先发现”和“发源”不能划上等号

鍾南山:要保持廁所下水道暢通

鍾南山院士表示,現在形勢變化了,國外漲得比中國快。

中國一開始提的是群防群治,現在是聯防聯控,就是體制、監督的改變。“大概國外很難想到,中國達到高峰為什麼那麼快下來了,我想得益於這個機制。”

鍾南山建議,國外蔓延得很快的國家參考中國機制,早發現、早隔離。

原本預計春節人員迴流後出現高峰,高峰後又下來,但為什麼還沒看見高峰?鍾南山表示,因為上火車、飛機都要檢測體溫,已發現問題就隔離,所以傳染病規律就斷了。

在這種嚴格的安排下,要復工,大家經濟要發展,同時也要做好防控。比如富士康一復工就是1-3萬人,工人來了一定要接受醫療檢測,雙檢測,一個是核酸檢測,一個是IgM檢測,同時還要保持廁所下水道暢通。“因為下水道堵塞後會有一些氣體,都是比較高濃度的氣體,比如氣溶膠,會通過空氣傳播。”

鍾南山:預測中的復工潮帶來的高峰沒有出現

疫情進展到現在,具體的防控形勢如何?鍾南山表示,此前國外的研究,認為我國的疫情會持續到五月底,現在形勢變了,國外比國內多。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舉措,從之前的群防群治,提升到了現在的聯防聯控,這樣的級別是提高了的。我堅持認為我們中國抗擊新冠肺炎工作能在四月底取得勝利。

“我們有完善的登記制度,這些國外很難想到、做到。所以我們在經歷了高峰後快速下來。我們的機制很難得,那些蔓延很快的國家應該參考”。

鍾南山院士表示,曾經他所在的團隊曾經預測過在經歷了復工潮後,疫情可能出現一個小高峰。“但現在還沒有類似的高峰,大家上下交通工具,都檢查,都非常注意防控。這就認為打斷了疾病的傳播途徑。我們要復工、要發展經濟、要生存、要吃飯,在這個背景下,復工也更有保障。”

鍾南山:4月底基本上可以恢復工作了

鍾南山院士談到,4月底基本上可以恢復工作了。這是指國內的情況,至於國外的情況還有待觀察。國內的源頭在武漢,現在武漢下很大力量在鑑別、隔離。武漢建立了隔離病房,這是最要害的問題。

復陽病人有多種因素,核酸檢測是最近才發展起來的,試劑本身有影響、檢測方法有影響。鼻咽的採樣方法對結果影響很不同。糞便排出來的是核酸的片段。有沒有感染的可能?這個值得再觀察。建議在家隔離檢測到陽性時,24小時後需要再檢查,如果兩次都是陽性,需要去就醫。病人做了抗體檢測,如果是強陽性,說明他重複感染的機會不多了。

建議提升疾控中心的地位

鍾南山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針對目前整個防控體系中的短板問題,他也多次提及過。17年前的非典首先發生在廣東,此後國家制定出臺了很多的防控、監測舉措,並對防控體制進行了完善。

“這一次新冠肺炎,很快就能發現是新型病毒,這很了不起。2003年用了40多天50天,還是在香港特區發現的冠狀病毒SARS”,院士表示,從這個領域來看,我們的進步非常大。

“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它什麼時候出現,我們不知道,也意味著在這個領域的投入產出比要比較低”。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其實我們在12月31日就明確了新的病原體,1月3日分離出了病毒株,1月7日就報告了地方、國家的CDC。

“但我們的CDC的地位太低了,是一個技術部門,特殊地位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很多國家的CDC是直通中樞的,甚至可以直接向社會通報。”

鍾南山院士表示,這次疫情中,31日就發現了,可在高級別專家組進入之前,都沒有明確人傳人,這個問題報告到了地方政府,能不能向上報,怎麼報告,CDC不能做主。“從這次問題看來,我們的CDC的地位要提高。”

此外,SARS之後,大家都以為是偶然事件,過後非典研究就不進行了。這也暴露了一定的短板,對不明原因肺炎的相關研究要持之以後。“此次疫情中,治療上我們有點束手無策,只能根據原理來治療,短短几十天的時間,就要出特效藥物,這很難做的到。”

磷酸氯喹相對比較好一些

鍾南山院士表示,克力芝、磷酸氯喹還有其他的藥物正在展開研究,一般用這些藥病毒轉陰時間是5-8天,不會超過10天。

“很坦白的跟大家說,大敵當前,誰敢用任何的空白對照,沒有可能,這在倫理上是不合倫理的。”鍾南山說。

“但我觀察了一下,幾個藥裡可以感覺到磷酸氯喹相對比較好一些,四天多多數就轉陰。這個是非常初步的觀察,但是必須有這麼個過程。任何國家都提出實踐治療第一,科研第二。”鍾南山說。

钟南山院士补充回应:“首先发现”和“发源”不能划上等号

中國增加病例已經少於國外

鍾南山說:“現在的問題,中國的增加的病例已經少於國外增加的病例。國外比較突出的是韓國、伊朗和意大利,可能中國的一些做法有一些啟發。所以我這週末將應邀向歐洲呼吸學會做一個視頻報告。這是人類的病,不是國家的病。所以廣州和哈佛大學、多倫多大學有臨床試驗的藥品已經寄來了。我們也很感謝企業,包括恆大,幫助聯繫和哈佛大學的溝通。”

特大型城市怎麼做好防控

韓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先後出現了疫情爆發現象,特別大的城市怎麼做好疫情防控?鍾南山表示,所有急性傳染病中,首先還是要控制上游,要做早發現、早隔離,這是最關鍵的舉措。

鍾南山院士表示, 第二個建議就是收治上要到定點醫院,現在普通的收治環節,患者去普通醫院,消耗大量的人力、物質和場所。

急性傳染病的救治有專業性,任何的急性傳染病死亡率低不在乎,流感似的1‰的重症率死亡率 。

此外,對重的病人要綜合科室救治,這一次疫情反映出來了。 傳染病怎麼做好治療,更重要是生命支持,我們新冠肺炎,密切觀察病人,但不斷護理、保持生命,病毒載量就會慢慢變化。“給予好的生命支持。當然,我們也非常需要國際合作,很多領域,能極早發現方法。”

鍾南山:不要忘記對日韓的支持

針對目前周邊國家日韓出現了較多病例的問題,鍾南山院士表示,現在實際上中、日、韓的病例都比較集中。

日本主要是鑽石公主號,現在有700多人確診,相當高的比例,當時採用的戰略辦法就是不許下船,在船上隔離,結果越隔離越多,實際上有點失敗。“這個做法比較失敗,這個船不管怎麼豪華怎麼大,氣體的傳播,都在船上這個狹小的路閉路系統,這個閉路系統是極容易促進傳染”。

“那麼會不會在過一個階段後,我國的新冠疫情變成輸入病例為主呢?這個也有可能,有些國家控制的不好,比如韓國”,鍾南山表示,伊朗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了,韓國和我們距離就非常近。“我的看法是有更好的加強國際的合作互相交流,我們也希望這麼做,能共同分享成功的經驗,有一個聯防聯控的機制,互相對這些病人早發現,其實早發現我個人看法,85%以上都會慢慢好,這些經驗需要通過國際合作和交流來完善,這個很重要”。

“在危難當頭的時候,日本、韓國都沒忘記對我們的支持。現在他們的疫情再發展的話,我們也不要忘記對他們的支持。中國人就是這樣(感恩)。”鍾南山院士表示,他很願意,通過一個地區性的一個科學委員會、交流體系,及時的交流我們掌握的防控疫情有效方案和治療方法,這樣更加有助於控制疫情。

談抗疫經驗: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收治定點醫院

現場媒體提問,從對抗非典到抗擊新冠肺炎,廣州對抗疫情的方案有什麼可以分享給世界?鍾南山表示,首先最重要的還是控制上游,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第二個建議是病人應該收治在定點醫院。“在普通的醫院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急性傳染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專業性。

鍾南山表示,危重病人的治療要運用綜合學科救治。“不能只用傳染病學,包括新冠肺炎的治療,單一學科也不行,我們現在正在密切觀察病房的病例,在不斷的護理保持生命穩定的情況下,病毒的載量不斷在下降,運用多學科綜合治療,病人是可以過關的。”

另外,鍾南山表示,像廣州這樣大城市要注意國際合作,這對大城市的防疫非常重要。

此前報道:鍾南山:疫情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文章選自環球網,2020年2月27日

⊙ 美前國務卿克里:中美應合作以實現更好願景

⊙ 中美關係中的迷思與現實:CCG在第56屆慕安會舉辦中美邊會

⊙全球化智庫(CCG)報告/期刊在線閱讀

⊙CCG訪美“民間外交”開展二十餘場活動:關鍵時點發出智庫聲音

钟南山院士补充回应:“首先发现”和“发源”不能划上等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