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红军遗址述说峥嵘岁月 红色魅力焕发全新光彩

红军遗址述说峥嵘岁月 红色魅力焕发全新光彩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军司令部旧址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事物随着时间流逝,但历史却因时间变得更深刻,它就像一座灯塔,时刻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军司令部旧址”就是这样一座建筑,它将往昔的革命历程一一记录,在这里,你可以听到革命的号角,看见战争的硝烟,感受到钢铁之师的锐不可当。

如今的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作为“党史教育基地”,已成为各单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场所,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红色沃土 绿色家园

探寻红色遗迹,缅怀革命初心。

寒冬,记者踏着乡间水泥路进入芦山县龙门镇古城村,在村内“龙马广场”周围,矗立着众多崭新的木屋。

一棵金丝楠树映入眼帘,底部树干直径有两米多,树高二十多米,树冠面积有几百平方米。

传说,当年红三十军驻军古城坪时,徐向前总指挥的马常在树下饮泉水,后战马体衰病亡被葬于树下,一日雷电交加击中树枝后呈马首龙尾形,观者取其形意,称“龙马吉树”,又名“红军树”,以此纪念红军在此驻扎之经历。

一股清泉从树下涌出,泉水甘甜。

绕过红军树,穿过红军桥,再往村里行进,来到一处竹林掩映下的四合院,这里挂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军司令部旧址”的牌匾。鲜艳醒目的大字犹如一团团火焰,格外耀眼,瞬间把人的思绪带入那段峥嵘岁月。

踏入旧址,峥嵘往事从这里浮现。

漫步屋内,一面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依然高挂墙上,虽有褪色,却让人肃然起敬。

游走其中,不时还能找到些许当年红三十军在这里驻扎生活的印记,泛白的木板上残留的标语,那些挂有“徐向前会客室”“程世才旧居”“李先念旧居”的老屋,带领记者重温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1935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在雅安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初,芦山十日血战,红军中路纵队在纵队总司令王树声、红三十军政委兼纵队政委李先念的指挥下,从七里山至金顶阁一线攻至芦山县城外,川军固守不出,加之城墙坚固,红军久攻不下,转而由红九军红二十五师一部攻占青龙场,隔河与同日抵达增援的川军石照益旅对峙。红三十军88师、89师经双河场、太平场、宝盛场迂回到青龙场东南面的五夹口,击退川军援军周重生旅,88师与对河红军配合夹击古城坪之敌,令敌逃往芦山县城方向,红三十一军93师一个营从王家坝渡河,夹击溃逃之敌。

此战是红军南下的著名战斗,朱德总司令撰文《青龙场战斗是天芦战役中的模范战例》赞誉。

青龙场战斗后,右纵队红四方面军攻下天全县城,芦山县城不攻自破,红军乘胜向东推进,打响了百丈关战役,百丈关战役失利后,红军沿邛崃山脉一带布防,确保红军在芦山一带过冬。红三十军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之一,军部便设在古城坪张继武、张继汤、张继禹三农户的家中。时任三十军代理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李天佑、政治部主任李天焕在此办公。军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医院等,主要负责保护距此不远的红军总部,并派人指导建立当地苏维埃政权,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扩红,支援前线。直到1936年2月下旬,随南下红军撤离芦山,经宝兴翻夹金山北上抗日。

在芦山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讲述中,记者对这支队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红军在此停留,并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为芦山县留下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2005年4月,该旧址被芦山县委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遗址是继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今天的‘红色大讲堂’,主要讲红军长征在芦山的故事……”前不久,在芦山县龙门镇古城村,一群身着红军服装的芦山县某机关单位职工们正在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前,开展党史教育。

一路走来,聆听解说、观看实物、重温入党誓词,拉近了来访者与那段革命岁月的距离,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明晰了肩上的责任。

历史未曾远去,红军精神永存。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举办“红色大讲堂”,聘请10余名老党员作为红色文化义务宣讲员,在该县红色旅游线路上为“重走长征路”的机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讲解红色文化。

青山不老,旧址无言。呼啸而过的山风,一直传颂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英雄故事,永不停息。

红色遗址 蕴藏生机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先辈的足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红色的记忆并没有在历史的深处褪色。

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是1935年红军南下时红四方面军三十军领导机关驻地,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旧址群的一部分。

红色血脉割不断,历史文化需要传承。

如何让丰富的红色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芦山县打出“组合拳”,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搜集、整理、编纂,深挖细掘党史,彰显独特魅力。随着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对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维修和打造,修建龙马广场,同龙马树、保护完整的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一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而今,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是芦山县龙门古镇4A级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边还有元代青龙寺大殿、龙门溶洞、世界最大人居漏斗(围塔漏斗)、青龙关、白伙新村等景观。

为更好保护和利用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这笔宝贵财富,今年,芦山县委、县政府又有新举措。

经历了两次地震,红三十军司令部旧址受损严重,该处革命遗址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按照芦山县委党史研究室2018年初《关于征购、保护、利用几处重要革命遗址的资政报告》,芦山县委多次召开专题会,商讨保护利用方案,2019年芦山县克服重重困难,对该旧址实施征购保护工作,拟在实施产权回收后,进行景观打造,开发创意旅游,实现助民增收。

而今,征购工作顺利推进。芦山县同步启动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征购及打造的设计规划工作,力求在保护的基础上、在发挥芦山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上和红色旅游整体利用上见成效。

记者 石雨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