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2020的開年,中華大地爆發了一場罕見的病毒肺炎疫情。疫情的發展和同胞的安危,牽動著無數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心。

1月31日,金光集團APP宣佈,向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捐款1億元人民幣,全部用於抗擊此次肺炎疫情。除了現金之外,金光集團還帶來一樣急需的物資——價值35萬元的清風衛生溼巾!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金光集團捐贈的救援物品(圖片來源:金光APP官網)


但很少有人留意到的是“清風”品牌,正是金光旗下的紙業品牌。而金光集團,是一家總部位於印尼的華人企業,由印尼知名華人黃奕聰先生於1962年創立從棕櫚油起家,曾被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評為印尼第一大財團。

財團實至名歸:現在的金光集團,現有數百家法人公司,擁有員工15萬名,資產約200多億美元,投資範圍遠及亞洲、北美、歐洲、澳洲等地,集團已發展形成六大核心產業:製漿造紙業、金融業、農業及食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煤礦、移動通訊。上海北外灘的新地標白玉蘭廣場,就是金光集團旗下的產業。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以及附樓的W酒店(圖片來源:網絡)


而金光現在的掌門人黃志源,也作為海外僑胞的傑出代表,登上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觀禮臺。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家華商企業,探究它的壯大之道。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金光集團前史

位於東南沿海的福建泉州,由於地少人多,生存艱難,自古以來就有出海謀生的傳統。到了明清兩代,這裡更是成海內外知名的僑鄉,其中就包括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

據2019年統計,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有750萬,港澳同胞76萬;泉州的GDP更是連續21年高居全省第一。著名的華僑大學,就位於泉州。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位於僑鄉泉州的華僑大學(圖片來源:網絡)


1923年,一名叫黃奕聰的男嬰,出生在泉州市洛江區羅溪鎮。7歲的時候,隨母親離開家鄉到印尼與父親團聚。從1931年到1941年間,黃奕聰先後在當地華僑小學、光華中小學學習,受過一定的中華文化教育的薰陶。

到了1942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印尼各地,正在讀高中的黃奕聰被迫綴學,在家中協助父母謀生。不久他自己向一些糖果、麵包、餅乾等商家賒購一些食品,到望加錫各地沿街叫賣,獨立謀生。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荷蘭人捲土重來,侵佔了沿海各大中城市,當時各種食品及日用品奇缺,特別是印尼共和軍控制的地區更是如此。

黃奕聰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開始自營食雜店。後來他創辦了一家小型麵包餅乾廠,同時從著名的椰乾產地購買椰幹經營銷售。50年代初,他開始直接從椰農手中收購椰子,加工成椰子幹後,銷售到爪哇泗水、雅加達等地,每月可銷售1000噸左右。隨著經營的順利發展,五年間,他已成為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椰幹商。

儘管生意日漸起色,但克勤克儉一直是黃家雷打不動的家風。黃奕聰還經常訓導子女,信用比生命更重要,自己再怎麼吃苦,也不能虧欠別人一毛錢。

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他的極度節約:由於椰幹運輸的特殊性,需要用小船在海上轉運到大船,再靠岸裝入倉庫。而這一途中,不肖工人會伺機將裝滿椰乾的麻袋丟入海中,讓接應的人遊著泳,把一袋袋的貨推上岸運走。此外,運輸途中麻袋破了,掉出來的椰幹也會被人撿走。

和別的老闆到城裡吃飯、打麻將不同,奕聰親自在港口督運,並在晚上加派人手顧貨,連漏出來的貨也要撿回來。正是靠著一手苦幹、實幹的硬功夫,他把別人8%到10%的損耗率降到3%到5%,無形中就增加了一筆可觀的盈利。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椰子加工成的椰幹(圖片來源:網絡)


1956年,他為了進一步擴展事業,從望加錫移居到東爪哇省首府泗水市。不久又購買了一座面積有2000公頃的小橡膠園和咖啡園,投資共一百多萬印尼盾,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數目。

在從事椰幹加工的同時,他還和當時掌握實權的軍閥合作,收購市面上的椰幹後再高價賣出,賺取鉅額差價。到了1957年,三十五歲的奕聰已獲得“椰幹大王”的美譽。

然而經營不久,即因工人中間經常出現罷工等麻煩事,使他無法獲利,只好將該園賣掉。後轉到西爪哇省,購買了一家椰油廠和一家碾米廠。不久,遇到同樣的困擾,他只好又將這兩家工廠賣掉。

1960年,黃奕聰移居首都雅加達,於1962創辦了“金光公司”(C.V.Sinar Mas),主要經營農土特產品進出口業務,輸出的主要產品是他曾經營過的拿手產品椰幹及肉豆蔻,輸入則以煙紙、丁香及紡織品等為主。

黃奕聰在解釋為什麼採用“金光”兩字作為其企業名稱時說:“金子是世界上最有價值和貴重的東西,而閃光的金子則意味著有好福氣。這就是我選擇‘金光’作為公司名稱的想法。”

但名字取得好,不等於生意做得好:整個60年代上半期,由於各種原因,“金光公司”的生意雖有一定的發展,但速度及規模都很有限,只是一家中小企業,完全無法匹配之前椰幹大王的聲譽。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金光在印尼的壯大

1967年,印尼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發展為中心的新秩序歷史時期,印尼政府先後頒佈了“外國資本投資法令”和“國內資本投資法令”,實施了新的第一個五年社會經濟建設規劃。同時還頒佈了“印尼華人的基本法令”,其中規定動員和利用華人資金積極參與印尼各項社會經濟建設。華人企業的發展因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黃奕聰敏銳地認識到,這是發展企業的大好時機。1968年,他開始籌備建立椰油煉製廠。他和林紹良共同投資2000萬盾,正式創建了“印尼萬雅老比東油廠”簡稱“比摩利油廠”,生產銷售以“比摩利”為商標的食用油,於1970年全部建成投產。蓄油池的油可直接從油管輸送到停靠港口岸邊的輪船油倉。

為了保證原料供應,黃奕聰和林紹良、陳江和(金摩王子集團老闆)及印尼民族企業家蘇特維卡特莫諾(蘇哈托總統的同父異母兄弟)共同投資創建聯營“金光沙單種植園”。該種植園擁有15萬公頃土地,主要種植棕櫚、可可及橡膠。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到了1970年代,印度尼西亞則得到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荷蘭銀行等機構的貸款融資,棕櫚種植園得以迅速擴張。東南亞的油棕種植迎來了快速擴張的黃金時期。到80年代初期,比摩利油廠已成為最大的食用油企業,黃奕聰被譽為“食用油大王”。

1980年代,印尼政府鼓勵用棕櫚油提煉食用油。黃奕聰不但馬上,而且同時申請兩個準字,將一個場設在泗水、一個廠設在雅加達。開家族會議時,大家都說太冒險了,傾向先設一個廠,再視情形而定。原因是,除了土地和廠房的投資龐大,當時在印尼國內的棕櫚油市場也很小,多半靠外銷。印尼是回教國家,百姓不吃豬肉,而棕櫚油煉出來的油有兩層,固態的那一層看起來有點像豬油。

然而,奕聰獨排眾議,認為棕櫚油質好、膽固醇低,遲早會取代椰油。若是先開一個廠,以後想要增產,只怕拿不到許可證了。於是乎,在別的業者還沒警覺時,金光集團已經在供應百之四、五十的市場需求了。後來同類廠商陸續增加到六、七家,政府認為太多了,便停止發給執照。奕聰當初堅持一開始就申請兩家執照,證明是再正確也不過的決定了!

不過同患難容易,同安樂難: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壯大,黃奕聰與合夥人在經營策略上發生了分歧,不得不各起爐灶:1990年,黃奕聰的“金光集團”將其股份轉讓給林紹良,比摩利油廠,另起爐灶,創建了“菲爾瑪”(Filma)食用油企業。

“好油不怕巷子深”:由於黃奕聰及其金光集團20多年來專門生產經營食用油,產品質量優良,甚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信任,因此,“菲爾瑪”牌食用油銷售頭三個月,平均每月銷售量即遞增40%,經營第一年即獲利140億盾,成為 “比摩利”牌食用油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印尼廣受歡迎的“菲爾瑪”牌食用油(圖片來源:菲爾瑪官網)


時至今日,金光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之一,掌握了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產業鏈,僅在印尼油棕櫚的種植面積就近50萬公頃,約相當於8個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一年產量近300萬噸。以規模而言,是印尼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馬來西亞森那美(Sime Darby),棕櫚油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情繫故土,進軍中國紙業

黃奕聰有很濃的故土情結,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是我的生母,印尼是我的養母”,而他和金光集團,用一生來回報自己的生母。他時常告誡子女:“根在中國,在外漂泊,不能做個沒有根的遊子。”

1955年,周總理赴印尼萬隆出席亞非會議,和當地華人華僑見面時,對黃奕聰少小離家,卻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大加讚揚,建議他將孩子送回中國學習。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1955年亞非萬隆會議(圖片來源:網絡)

於是,1960年,長子黃志源和二弟黃鴻年被黃奕聰送到北京。從那時候起,黃志源在中國度過了十年的青春時光,考上北大數學力學系,“文革”中被安排到內蒙古勞動,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在周總理和有關部門的特別關照下,黃志源才回到印尼。

70年代中,金光集團在經營發展食用油企業的同時,還開始參與發展造紙工業。黃志源,也被父親派到一家小型紙廠任總經理,開始逐步掌握家族的核心產業。1986年,黃志源完成了金光紙業在印尼的一次騰飛式擴張:通過股權併購控股陷入經營虧損的永吉紙漿公司。,造紙工業已成為“金光集團”中比食用油企業經營規模更大、利潤更豐、地位更重要的首位核心企業了。

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金光集團以食油業為主的格局,還使印尼從一個紙張品90%靠進口的國家,變成大量出口漿紙的國家。同時還在新加坡註冊成立亞洲漿紙股份有限公司(縮寫APP,不是手機應用的意思),加快全球化步伐,這就是今天金光紙業APP的由來。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金光集團的新一代掌門人黃志源(圖片來源:華商韜略)


199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大轉折的一年,也是黃志源人生大轉折的一年。這一年,總設計師南方講話,用一句“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吹響了中國朝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快速邁進的號角。

這一年,黃志源在這嘹亮號角的召喚下,和家人一起到北京拜會了多位當任或前任領導人,並在他們的鼓勵和支持下,以全國各地的投資,表達了一位炎黃子孫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力支持——他要支持的現代化,是中國造紙業的現代化。

造紙,曾經作為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讓中華民族自豪了一千多年。但近代以來,作為開山鼻祖的中國造紙業卻大大落後於歐美國家,陷入效益低下、汙染嚴重、代價沉重的惡性循環。

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造紙行業的主要技術仍是西方國家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水平:

當時每生產一噸紙,平均耗水量高達100噸,是世界先進水平的3倍以上。並導致多起惡性汙染事件,一時間,全社會談紙色變。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被造紙廢水汙染的河流(圖片來源:網絡)


如何讓造紙業帶來金山銀山的同時,為人民留住綠水青山,成為金光的使命。

金光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為投資重點,先後斥巨資建立了以金東、寧波中華、金華盛、金紅葉、海南金海等為代表的、具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漿紙業企業,以及大規模的現代化速生林區,優質紙品遍佈各中高檔紙品領域。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其中,金東紙業是中國最大的造紙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銅版紙生產企業;寧波中華是中國最大的工業用紙企業;金華盛是中國最大的無碳複寫紙企業;金紅葉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生活用紙企業;海南金海是中國最大的製漿企業;亞龍是中國最大的紙製品加工企業。——這一家家工廠,使得中國不但成為世界第一造紙大國,也擺脫了對國外高檔紙張的依賴,成為世界級的造紙強國。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金東紙業世界級造紙裝備(圖片來源:華商韜略)


正如前文所言,造紙行業是高耗能,高汙染行業,因而近年來,被中國各地列為嚴格限制發展,甚至打擊的產業之一,而金光APP利用自身頂級的造紙技術,證明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完全可以在中華大地共存。

首先看源頭:造紙的原料是木漿,按照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制定的規劃,到2020年,中國每年需消耗木材1.2億立方米才能滿足造紙工業的需求。木材原料的問題不解決,造紙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只能是空談。

在印尼時期就已成功走出林、漿、紙一體化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黃志源,又第一時間將這個模式引入中國:是讓造紙企業在消耗木材的同時成為造林企業,進而讓森林資源的消耗和新增實現平衡。他以“先種六棵樹,才用一棵樹,並且再種回去,如此使林木資源生生不息,循環不已”來比喻林、漿、紙一體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金光以拓荒精神在中國展開了規模浩大的林、漿、紙一體化工程。

至今,APP(中國)已在8大省區科學營林約500萬畝,成為中國以及全球人工林種植規模最大的企業。2010年,黃志源獲北京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在頒授儀式上,他說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種了超過25億棵樹。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位於廣西的金光APP速生桉樹林(圖片來源:華商韜略)


通過植樹造林及製漿造紙實現綠色大循環的同時,APP(中國)也努力做大做強廢紙回收還原再生的綠色小循環。如今,APP(中國)旗下的寧波中華紙業和寧波亞洲漿紙業85%以上原料都是採用廢紙回收再利用製成的。據專家介紹,回收1噸廢紙能產生0.8噸好紙,少砍17棵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間。按此計算,僅寧波中華紙業和寧波亞洲漿紙業的廢紙回收工程,就可以少砍1000多萬棵林木。

現在的金光紙業APP,已發展成為世界紙業十強之一,總資產達100多億美元,年生產及加工總產能約1000多萬噸。APP在中國擁有17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及20餘家林場,總資產約560億元人民幣,年加工生產能力約500萬噸,2018年在華銷售額589億元,擁有全職員工約2萬名。

在不斷做大的同時,金光紙業也絲毫不掩飾自身的野心。縱然APP已是世界最大紙業企業之一,黃志源依然在不斷挑戰和追求。正如掌門人黃志源所言,他要將APP建設成為“世界最大、最強的綠色循環產業”,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掃清”路上的競爭者。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收購山東博彙,金光能如願“壟斷”中國白卡紙半壁江山嗎?

博彙紙業是我國白卡紙行業龍頭之一。根據中國造紙學會數據,我國白卡紙現有產能1187萬噸。其中,金光紙業的三家子公司寧波中華、寧波亞洲漿、廣西金桂漿合計共有白卡紙產能350萬噸/年,博彙紙業現有最大年產能215萬噸,晨鳴紙業和太陽紙業則分別具有白卡紙產能205萬噸/年和150萬噸/年,四大白卡紙龍頭市佔率合計達到77.51%。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目前白卡紙行業各企業所佔份額(圖片來源:信披頭條)

2020年1月6日,金光紙業APP與博彙控制人楊延良、李秀榮夫婦就博彙100.00%股權轉讓事項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金光紙業將通過博彙集團直接持有博彙紙業28.84%的股份,並通過子公司寧波亞洲間接持股20%,合計持股比例將達48.84%,從而取得對博彙紙業的控制權。

據收購公開文件披露,截至2019年9月末,金光紙業的資產總額是博彙紙業的9.11倍,淨資產是博彙紙業的12.54倍;以2018年數據為參照,金光紙業的營業收入是博彙紙業的7.07倍,淨利潤是博彙紙業的9.13倍。因而這場收購,是一場“大魚吃小魚”的吞併。同為造紙圈的知名企業,當行業超級巨頭攜資本優勢迅猛出手時,博彙紙業輾轉騰挪的空間並不是很大。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2019年9月末博彙紙業與金光紙業資產規模對比(單位:億元)(圖片來源:印刷企業家)


那麼金光究竟為什麼不惜鉅額代價,也要拿下博彙紙業呢?答案很簡單:一山不容二虎。

據官網資料,博彙紙業有著自身獨特的市場優勢。那就是:主要產能集中在卡紙產品上,在這一領域的市場競爭力相當強勁。在其2018年的營收中,卡紙卻一家獨大,實現銷售收入65.22億元,佔比78.21%,位居卡紙市場前三。

但是博彙顯然不滿足於前三:博彙紙業投資額高達30多億元的江蘇博彙紙業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已於2019年9月正式投產,這為其帶來了每年75萬噸卡紙的新增產能,也把博彙推向了卡紙市場老二的位置,而且如果計劃中的三期項目順利實施,它還極有可能“坐二望一”。而目前國內卡紙市場的老大,屬於金光紙業。

但大舉的建設,為博彙帶來鉅額的資金壓力:博彙紙業剛剛竣工的二期項目75萬噸產能耗資32.31億,三期100萬噸項目只會耗資更巨。在博彙紙業自身資產負債率高企,大股東同樣資金鍊緊繃的情況下,及時“賣身”可能是為企業計長遠的最好辦法。

綜上所述,博彙有問鼎白卡紙霸主的野心,但這對金光而言,變成了“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挑釁。實際上,為了吞下博彙,金光早已磨刀霍霍了。

針對博彙的增產,APP採取滿產滿銷策略,白卡紙開始出現價格戰:紙價從2018年4月的6600~6700元/噸高點開始一直下跌,跌至2019年初最低不到5000元/噸。這也是博彙紙業的毛利率和盈利從18年三季度開始一路下滑的大背景。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2018年4月到底,白卡紙價格大跌(圖片來源:卓創資訊)


但是價格戰畢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難分伯仲的情況下,通過資本手段控制主要競爭對手,對有實力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更具進攻性的備用選項。

據媒體報道,金光紙業旗下的寧波亞洲紙管紙箱有限公司,自2019年4月開始已經在二級市場買進博彙紙業的股票。到6月,首次觸及5%股份的舉牌線。然後,又通過連續三次舉牌累計拿下20%的股份,成為博彙紙業的第二大股東。在這一過程中,博彙紙業原來的實際控制人,也曾試圖進行防禦。只不過,在一番攻防之後,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退出。

若收購順利推進,金光紙業在白卡紙行業的市佔率將超過半壁江山,拉開與晨鳴、太陽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在產能、價格上形成極強的控盤能力。

不過現在說收購塵埃落定還為時尚早:金光紙業屬於外資,因此本次股權轉讓除了需要股東大會審議同意之外,後續還將涉及一系列手續,協議收購能否完成仍然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

對印刷圈來說,挑戰在於:白卡紙應用極為廣泛,是食品、藥品、菸酒、電子等眾多產品常用的包裝印刷材料。2013年以後,受到行業供給側改革、環保力度日趨嚴格、白卡紙產能投資額度較大等因素,中小企業落後產能持續淘汰,白卡紙新增產能主要由龍頭企業投放。根據東方證券統計,當前已確定投產時間的新增供給100-280萬噸(博彙紙業100萬噸,金光紙業180萬噸在建)

印尼金光集團:大手筆慈善背後的棕櫚油+紙業巨頭

【圖】2017-2018連續兩年,全國新增白卡紙產能為0(圖片來源:信披頭條)

而金光紙業對博彙紙業的強勢出手,必將對卡紙市場的競爭格局,以及身處下游的包裝印刷企業產生不容小視的影響。

APP收購博彙,也給中國的紙產業鏈,乃至其他大宗行業的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啟示:在中國經濟步入存量市場的新階段,資金實力雄厚的行業巨頭不再尋求產能擴張,而是通過資本運作來達到提高市場佔比,進而鞏固自己市場地位的目的。未來會不會形成寡頭壟斷,只有等待市場去回答了。


參考文章

1. 印尼華人首富傳奇-黃奕聰和他的千億產業帝國;禾父的人生,2019

2. 再創中華民族的紙業輝煌-印尼金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黃志源;畢亞軍,華商韜略,2014

3. 為善競爭 分秒必爭-印尼金光集團黃榮年;李京淑,華商韜略,2014

4. 印尼金光集團創辦人黃奕聰的故事;袁瑤瑤,清風之家,2014

5. 疫情當前,這家印尼企業向中國捐款1億元,“紙業大王”25年捐出超12億;小財女,財經女記者部落,2020

6. 棕櫚油巨擘,印尼金光黃榮年:完善細節,魔鬼自會遠離;飼料人,2014

7. 黃志源:站上全球造紙工業巔峰的華人;畢亞軍,華商韜略,2015

8. 金光紙業,一年能賺多少錢?及不惜重金收購博彙紙業,它意欲何為?王三好,印刷企業家,2020

9. 金光紙業能如願“壟斷”中國白卡紙半壁江山嗎?信披頭條,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