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9個學科 10名醫生 17名護士 456個小時 6條生命通道,同濟醫院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重獲新生

(通訊員童萱)2月28日,在華中科大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一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功脫離呼吸機、ECMO體外心肺支持,恢復自主呼吸。同濟醫院與17個援鄂國家醫療隊並肩作戰,多專科臨床支持救治危重症患者模式,在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濟醫院護心隊、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介紹,昨天上午9時30分,同濟醫院、華山醫院兩個團隊醫生開始為王強實施有創呼吸機試脫機,在氣管插管內給氧5L/min的情況下,王強的各項生命體徵十分平穩。2小多時後,醫生們將ECMO管道撤除出了王強的血管,他也成功脫離了ECMO支持。今天將轉到普通病房。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發現的病毒,其致病的機理並不清楚,所以更多的時候都還是對症的治療。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多合併有心腦血管、內分泌等方面的基礎性疾病,所以在救治時,不能頭病醫頭,腳病醫腳。

“來自上海、青島、杭州等地的17支援鄂國家醫療隊負責著16個病區及1個ICU,在光谷院區,我們就是一隻混編的隊伍,大家團結協作,共同完成所有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搶救任務!”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院長劉繼紅說,“患者病情重,隨時突發重症轉危重症,ICU床位有限,沒有指望和退路,必須要讓所有的隊伍充分發揮自己團隊力量,同時,同濟特戰尖刀連也迅速出擊,共同解決困難。”

特戰尖刀連:多專科合作,優勢互補

專科人做專科事,給專科意見。光谷院區成立戰時醫務處處長祝偉介紹,每天下午3:00,定時進行疑難病例討論例會,針對各支援鄂醫療隊在診療過程中普遍遇到的臨床問題,將醫院的多學科合作縮小版,搬到光谷院區,組建了多支專科臨床支持小分隊,即同濟特戰尖刀連,包括護心隊、保腎隊、護肝隊,護腦隊、氣管插管隊和中藥特殊治療隊等。

“男性患者,50歲,呼吸衰竭,即使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情況下,氧飽和仍達不到目標值,是否需要上ECMO,以維持生命體徵的穩定?”

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多系統器官功能的支持,重症感染的控制,營養的支持,呼吸循環及其腎臟功能的支持等,都是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呼吸科、重症醫學科、心內科、腎內科等多學科專家總結前期治療經驗,對患者特別是危重患者病情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預判並提前干預,各小分隊相互補位,及時調整診療的策略,提出更優的治療方案,提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綜合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防暴精英:保護心臟功能,爭取一線生機

新冠病毒不僅攻擊肺部,還會誘發炎症風暴,從而攻擊心肌細胞,甚至引起暴發性心肌炎、心臟猝死。護心小分隊化身防暴精英,針對患者有可能出現的急性心衰、心梗、暴發性心肌炎等危急情況給予提前干預指導。

“人是一個整體,所以在對抗新冠病毒時,患者心臟和肺部是需要同時戰鬥,只有保護好心臟,患者才有可能全身心地去對抗肺部感染。我們在臨床中發現,20%危重症患者存在心臟損傷。”同濟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周寧說,“對於這個病人能否實現ECMO撤機,我最初抱有謹慎樂觀的態度。”

危重症患者有頑固性低氧血癥,機械呼吸輔助後氧飽和仍只能維持在90%-92%,這種長時間的低氧血癥是非常危險的,會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ICU病房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醫療團隊的救治能力、護理水平和院感防控均面臨著極大挑戰。華山醫院醫療隊李聖青教授帶領的團隊與同濟醫院醫生達成了默契,同濟醫院醫生實施相關的心臟輔助治療,華山醫院醫療隊負責維護及護理。強強聯合,為更多的患者帶來生機。

掃雷先鋒:從最初的不信任到現在的完全信任

“前來支援的各支醫療隊中,心內科、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醫生居多,腎內科醫生則相對較少,很多醫療隊不瞭解血液淨化的效果,對此持保留態度。” 同濟醫院護腎隊隊員、腎內科副主任醫師何凡說,“剛開始時,我們很著急。光谷院區住院患者中,腎臟損害發生率為15%左右,患者病情急,自己卻無用武之地。”

於是,護腎小分隊所有隊員分工合作,利用了3天左右的時間,將全院的820多位患者病例參數全部仔細梳理、對比了一遍,針對個別的患者給予建議。新冠肺炎患者由於病毒感染導致機體釋放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會損傷心臟、肝臟、肺部、腎臟等多器官,嚴重者可以引起急性多器官臟器的衰竭或者是死亡。提前干預,利用血液淨化技術清除炎症因子阻斷炎性風暴,對患者的各器官提供支持治療,避免重症轉化為危重症,為患者的後續治療贏得時間,能有效提高救治率。

王強在6天前已經停止了血液進化治療,炎症因子並沒有再增加,治療效果不錯。護腎小分隊將這一成功病例在全院區疑難重症討論會上彙報,護腎小分隊再接再厲,又完成了第二例、第三例。“觀望”的同行清楚瞭解到血液淨化對於治療上的幫助,主動要求同濟護腎隊出動,掃除患者體內的炎症因子。

目前,現在光谷院區17臺血液透析機滿負荷運轉,4位腎內科醫生、20多位護士最多的一天為34患者做治療,目前已完成了近100例。

護理團隊:重症患者都是“守”出來的

王強病情好轉,猶如一支強心劑,給了華山醫院和同濟醫院的醫生們帶來信心。“都說給重症患者上呼吸機難、撤呼吸機難,其實最難的是這一過程中的守護。”華山醫院李聖青教授感嘆。“這個守,功勞最大的就是我們的護士。”

同濟醫院護心隊主管護師管志敏說:“看到王強順利恢復中,大家都很開心,因為過程實在是太艱難了!”護心小組24小時在線時刻關注病人情況。

ECMO是一種醫療急救技術設備,同濟醫院心內科在暴發性心肌炎的救治中總結經驗,主任汪道文對醫護都提出苛刻要求,每個人都要學習使用ECMO,科內定期反覆的培訓,讓所有的心內科醫護都要有學會和掌握。

但在王強的ECMO的上機,還有出現了不少的困難的。機器使用不難,但是機器要接氧,以前是直接接中央供氧即可,但是現在全院都在用氧,氧壓肯定是不穩定的,這對於ECMO這樣的一個精密的救命儀器來說,就會不停出現報警。只能是使用移動的氧氣瓶,手動調整到一個合適氧壓使用值,保證患者供氧,機器才能夠正常運轉。

ECMO在平日的醫療中並不是常規治療手段,所以很多其它專科的醫護人員在疫情發生之前或許都沒有使用過,沒有培訓過的操作流程,稍有不慎後果將不堪設想。如若管道彎折或者滲漏,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ECMO從置管到拔管9天時間專班守護,同濟醫院的護心護理團隊一共7人,4小時輪班守一個ECMO病人,工作量非常大,每小時測定凝血時間、機器流量和轉數的觀察,氧氣瓶夠不夠及臥床病人的下肢的康復鍛鍊。機器一報警,大家都會很緊張。

王強不僅上了呼吸機,還並聯了同進行透析。“什麼是有經驗的護士,就是不僅會用這些先進的設備,還要把它們用好。”光谷院區血液透析中心護士長鄢建軍說,“除了監測設備上的數據,當患者某些指標出現異常時,護士還要第一時間調整儀器的參數,並及時和醫生溝通。”像王強這樣的危重症患者,其病情一絲一毫的進展,從某意義上來說是護士們一分一秒守出來的。患者做一次連續血液淨化的時間是8至10,需要護兩位護士輪班一直守在旁邊,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每小時需要檢測的數據達數十種之多。

插管敢死隊:離病毒最近距離,與死神賽跑

2月9日,同濟醫院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均為重症和危重症。特別是新冠肺炎病情進展快,重症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在救治上的難度也會更大。實施氣管插管進行有創呼吸支持治療可以搶回更多的生命。王強入院後病情急轉直下,也很快進行氣管插管,維持住了氧飽和。

抓住時機,提前預判患者病程發展趨勢,判斷其惡化傾向合適的治療,提前插管搶救生命。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的來漢支援醫療隊帶來了12位麻醉醫生和2位麻醉護士,這讓插管隊隊長、同濟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高峰很欣喜,加上同濟醫院的6位麻醉醫生,20人的混編小分隊組成了。這也是一次難得的協作和交流的機會,大家一拍即合、分工合作,連夜研究制訂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工作方法。針對性提出插管的“麻醉醫生共識”。

護肝隊隊長、普外科主任張必翔教授說,正是因為對病毒的未知,對其致病機制知之甚至少5人護肝小分隊迅速集結成立,其中國家醫療隊2人,同濟醫院3人。他們定期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根據個體病情,評估新冠病毒感染引起全身性損害,特別是肝損傷與低氧血癥、藥物損傷或是病毒直接攻擊是否相關進行討論,並持續追蹤患者情況。

十指成拳,打擊力更大。同濟醫院戰時醫務處在此次疫情中啟到重要作用,將大家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對抗新冠病毒。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院長劉繼紅說,從臨床病例出發,到單個小組執行,整個病區執行,最後到全院統一執行。由醫療隊聯合成立的核心的質控組,交叉查房,層層討論,提出更優建議。“其實就是在挑刺兒!因為醫生永遠在學習的路上。發現問題,才會需要解決,也是再學習!”

面對未知的疾病,大家通過MDT多學科合作和臨床治療的討論,再落實在臨床的治療,這樣才能將人員、設備、病床等產能發揮到最大。金剛鑽都要拿出來。這才是最最強大的救治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