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上不了前線就獻愛心一個援朝老兵、八旬老黨員抗疫的中國心

“不串門、不扎堆,窩在家裡最安全;全民測體溫,發熱發燒不報告,害人害己害社會……”“報告,我有情況向你們報告……”。2月28日,大冶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塘橋村黨總支書記潘恆祥、區·鎮包保幹部陳中和在該村徐家莊灣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對全民測量體溫時,該灣抗美援朝復員老兵、八旬老黨員陳金林,將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000元錢交給了他們,表示作為愛心善款捐給塘橋村採購防控物資,殲滅新冠肺炎病毒,此舉被當地幹群傳為佳話。

上不了前線就獻愛心一個援朝老兵、八旬老黨員抗疫的中國心

(塘橋村84歲老黨員、抗美援朝復員老兵陳金林,將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000元錢捐給該村用來採購防控物資)

提起84歲的陳金林老漢,當地幹群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被大家譽為“張富清式”的好黨員。1936年,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出生,為一生窮困潦倒的父母帶來了新的希望,故給他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金林”,將來靠他金子滿林,富貴發達,勤儉苦做供他讀了個小學畢業。

1956年3月,時年20歲的陳金林滿懷一腔保家衛國的熱血,瞞著父母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編入瀋陽軍區3049團榴彈營二分隊當戰士。在軍事訓練中,他勤學苦練,各項專業訓練科目考核成績優良,被授予“壹級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同年7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同年10月編入瀋陽軍區3044部隊——中國人民志願軍23軍73師榴彈炮兵部隊,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入朝守備;1958年5月隨志願軍凱旋迴國。

上不了前線就獻愛心一個援朝老兵、八旬老黨員抗疫的中國心

(陳金林封存珍藏64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的榮譽證書)

回國後,由於他一直表現積極、成績突出,1959年3月被部隊送往北京炮兵學院學習,1960年3月轉入南京湯山炮兵學校學習,1962年1月學習期滿畢業,分到原部隊任炮兵排排長,1963年12月復員回到闊別10年的家鄉徐家莊灣。

據陳金林的軍人檔案記錄,在他10年的軍旅生涯中,他不怕困難,吃苦在先、衝鋒在前,軍事技術過硬,曾多次榮獲“技術能手”稱號,1次榮獲“三等功”,是一位優秀的革命戰士。

上不了前線就獻愛心一個援朝老兵、八旬老黨員抗疫的中國心

(陳金林封存珍藏58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炮兵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

在當地幹群眼裡,陳金林老人不僅是一個軍人典範,更一面黨員旗幟。據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塘橋村黨總支書記潘恆祥介紹,從他記事時起,陳金林算是一個正排級軍轉幹部,跨過鴨綠江,扛過槍、立過功,理應享受一些政策待遇,但他從沒有向組織提任何要求,自謀職業,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默默無聞作貢獻。

上不了前線就獻愛心一個援朝老兵、八旬老黨員抗疫的中國心

(陳金林封薦珍藏57年的復員軍人證,自願留在徐家莊建設家鄉)

陳金林1963年12月復員回到徐家莊後,1964年在當地當起了掃盲教員,並擔任原還地橋區民兵教員,1968年當起了大隊民兵連長,1973年進入排行小學當民辦教師,1983年回家務農。先後挖過煤炭、當過賣貨郎、出外打過工等等。這期間,他從沒在組織和群眾面前居功自傲、顯擺老資格,為組織添麻煩,把自己的軍人榮耀封存珍藏在美好的記憶中。每次黨員學習,他第一個到;每次交納黨費,他第一個交;每次開展活動,他從不遲早早退;還主動為村“兩委”出謀劃策,描繪塘橋發展藍圖。

上不了前線就獻愛心一個援朝老兵、八旬老黨員抗疫的中國心

(陳金林封存珍藏62年的軍人榮譽證書)

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戰爭中,他很想參加一線戰鬥,多次主動請纓參加志願服務,村黨總支考慮到他年紀太大,婉言謝絕了他的請求。於是他把子女們平時給他和老伴的零用錢積攢到1000元,捐贈給塘橋村用於疫情防控。

他說,“我老了上不了前線,獻點愛心總可以吧!”這就是一個八旬老黨員、援朝老兵的中國心。(供稿/葉光華 編輯/黃練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