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古代打仗最害怕缺粮草?

威史


古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一说,在古代交通运输比较简陋,是由人推单轮车以及马车、牛车作为主要运送工具,速度慢,运输战线长,耗费时间就特别长,发动一场战争必须要提前几个月、半年或一年要储备收集粮草准备

打仗最怕粮食短缺,准备不足,路途遥远难行,运输道路被阻断,与战争的一方要取得胜利和扩大战果具有关键作用。即使暂时取得胜利,粮草供应不上也坚持不了多久,粮食短缺军心不定,士兵饿着肚子打仗,战争中取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往往古代有些著名的战场和城池被围困时间久,要么发生内乱坚持不了多久,要么逼迫投降、要么坚持到最后战败。

道路运输难行,粮草运输不上或被截逼迫撤退

在古代战场上先锋部队和大部队都是带着短时间供应的粮草,后备粮草运输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是一至三个月才能供应上粮草。每一场大战使其在粮草运输上都是有一些名将在运输,这事很关键,就是怕运输途中被敌方偷袭或阻断运输,搞不好会使战争就此结束,被迫撤退或是被战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率军北伐,粮草供应就是大的问题,没坚持多久被迫撤退。

雍熙三两宋太宗决定发兵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征调二十万大军,分东西中三路伐辽。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作战勇猛一路推进。东路军有老将曹彬统帅,刚拿下涿州就被辽国南院大王耶路休哥截断了粮道,被迫撤军。中路军也无战果就后退,后来辽国把主力精锐部队围攻潘美和杨业西路军,最终杨业父子战死,杨业所部全军覆没,造成这次北征失败。

粮草短缺带来严重后果

很多古代战场,粮草保护和运输作为关键的一环,要派重兵运输或屯粮地看守。敌对双方在制定攻取策略时,就有定计捣损或烧坏敌方粮草,以迫使敌方投降或撤退。比如像韩信的背水一战,韩信在前一夜就派灌婴,趁黑出发超小道绕过井陉口北面犊塞山,在山沟埋伏,发现赵军主力倾巢而出攻打韩信所部,趁其不备占领大营使得陈馀所部无归之地,最后大败。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起因是曹操派人把袁绍屯粮草被烧损,导致袁绍军队内乱,最终袁绍由顺势变为逆势全线溃败。

粮草短缺影响将士战斗力和士气

古代战场缺少粮草的及时补充,一些统帅采取的方法是封闭消息外泄,减少将士的餐食供应量,想办法支撑时间。一旦消息泄露出去,将士们士气低落,战斗力减弱战争的胜负就难预料。尤其是被围困的城池,主帅能够采取好策略,或许战场有好转取得胜利。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围困曹仁和徐晃两个月快要被拿下,曹仁快坚持不住时,东吴偷袭荆州,造成关羽两面受敌,结果很惨。

总结:粮草在古代军队中尤其重要,敌方要采取截取粮道或是烧毁粮草,这场战争或许选择撤退,以及战败。战争中缺医少粮,将士们饿着肚子,士气低落对战场胜负影响很大。


五六居河西


古代打仗为何总是缺粮草,难道平时都不吃饭?其实原因是这样的

大家都是知道的,古代战争由于武器和一些路途的原因其实很多战争都是会持续很久的,当然一旦时间长了,可能在吃穿用度上就会紧缺,而小编记得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每次战争上报朝廷或者说朝廷所急需解决的就是粮草问题,小编感觉这应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当然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古代行军都是依靠徒步的,所以肯定是消耗的很快,所以就会依靠粮食的问题,不像交通工具便捷的如今,但是古代打仗到底有所消耗粮草?还是说古代军人只是在打仗的时候特别的需要粮草的解决?而且古代打仗为何还总是缺粮草,难道平时都是不吃饭?

一方面,人数的问题上,古代一场战争的发动其实不仅仅是国家动荡,百姓不安,上位者都是会派遣很多的人马想要打胜这场战争,所以人数肯定是不会特别少了;当然战争不只是有将士还有一些战马,管理粮草的仆从,随军的医生,还有一些送信的探子,而且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虽说运送的粮草也是很多的,可能也会提前先走一些,但是时间是不确定的,所以虽说是按多的运送,但是打仗费事费时,还可能路程不确定的。

另一方面,想要守住一个城池可能就会阻挡这个地方与外界的联系,所以面对很危险的境地的时候,时间要是短一些还好,像是碰见在荒漠草原边境的匈奴或是其他的,人间都是习惯于长时间的作战,可能自己的将士在长时间的作战下,会让这个城池的百姓也陷入危险,所以粮草的问题是更需要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最后,距离的不确定性,一般小编记得电视中的粮草的运输都是要很长时间的,所以在古代的战争的条件下也是如此的,虽说都是大概时间是可以确定的,但是路途的距离不是不变的,还有就是要上报朝廷,等着朝廷的解决,然后一系列的事件。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平时的粮草问题,当然大家都是知道的战争是没有时效性的,所以他们必须是在保证自己能生存的前提下,去向朝廷申报的,而且一去一回的时间也是不少的吧,所以都会提前很多天的。

所以古代打仗总是缺粮草的原因就是战争的时候消耗比较大,粮食能稳住兵心,还有就是人数的问题,粮食运送的问题,都是不太方面的,所以却粮草的原因也是这样的。还有就是万一敌人使用计谋有烧粮草这么一说,所以为了保持粮草的不断供应,以防止这场战争中将士们的稳定,如果没有粮草一切都是没有退路了的。


匹诺曹jun


人是铁,饭是钢。这吃饭对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代,行军打战,最要紧的也是这个粮草。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可并不是一句空话。一场战争,粮草的供应往往能左右着战争的局势。打战怕缺粮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能看出来。

打战是重劳力劳动

我们都知道现代士兵的单兵装备是非常多的,而数量多就代表着重量大。通常单兵负重都达到百十斤往上,而在古代,士兵的武器辎重也是不少,并且在缺乏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行军打战基本都是靠两条腿来完成,这样的条件下,对体力的消耗是十分强大的。而体力消耗了自然是需要得到补充的,这时候就得吃饭。士兵只有吃饱了饭才有精神,才有动力,才不至于贻误战机。

另外,就是古代两军交战都是冷兵器,肢体冲撞。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哪边的士兵体力更好,哪边的胜率就会大一点。所以,这一旦粮草缺了,士兵吃不饱,在战场上就会陷入被动。

军心不稳

古代打战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出门在外,保家卫国。一般一场战争就得忍受着长时间的背井离乡的苦楚。而打战最重要的就是军心的稳定,如果人心不稳的话,这几十万人不同上令,军队自然就乱套了,等会没打战就输了。而稳定军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粮草。所谓民以食为天,吃喝拉撒,这吃也是排在第一位。只有让士兵吃饱饭了,士兵才能安下心来打战。

总结

古代打战最要紧的就是粮草的供应,若粮草供应不上,士兵饿着肚子,等会战还没开始打,自己的军队就先乱了。又怎么可能会打赢战争呢。所以,这粮草的充足供应是打赢战争的第一步。自然,所有将领最怕的就是粮草短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再厉害的将领,也带不动没有吃饱饭的军队。


浪里白条不再白


“人是铁 饭是钢”这句话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更何况是行军打仗的士兵。要是饭都吃不上,哪有力气为你卖命打仗。如果行军打仗做不到粮草的保障,士兵很容易士气低落造成军心不稳。

在古代打仗人命不是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打仗就是打后勤补给。粮草也是战局成败的关键,所以它历来是战争的重中之重

古代运输不方便,特别是辎重运输尤其缓慢。所以有句话叫“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一个国家如果要打仗,做准备工作都要花上好长时间,快则数月,慢则数年。

1、 首先筹备工作要做好

粮食准备好了,还要做好保障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发,也必然要有军队护送,或称为先头部队。保证军队的补给,这在军事行动中是相当重要的。 漫漫征途一旦出发,粮草就开始消耗。

2、粮草损耗率高

粮草在运输过程,被劫被烧的情况先不说,单单是运输环节的损耗,就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传说中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目的就是运输军粮更方便。 古代的运输能力十分有限,靠的就是人力畜力。运送一批十万士兵需要的粮草,需要“运输大队”可能就超过十万人。这十万民夫也是需要吃饭的,路上也要消耗粮食。 因为人力运输速度缓慢,遇到复杂地形更是举步维艰。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还有可能导致粮食腐败变质。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出现。

3、劳动力去打仗,产粮能力大幅下降

从汉代开始就实行的屯田制,尤其是军屯制度,其实就是士兵们不打仗的时候种田,解决粮食问题。更重要的是,屯田制最初的想法,就是在边塞种田,可以解决打仗时粮食远距离运输的问题。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的屯田制更为广泛、复杂、系统。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打仗的基础上,一旦打仗,参与粮食生产的士兵就要离开土地,远赴战场。这样一来,粮食生产就会明显下降。 不仅如此,打仗还会征召大量的青壮年,进一步削弱原本就脆弱的粮食产量。

4、战争时间延长,就会产生恶性循环

战争初期还好,军队有储备的粮食,国家也有储备的粮食。但是一旦时间长了,粮食损耗又很严重的话,必然会波及到老百姓。古代一打仗,老百姓是首先遭殃的,征粮还是次要的,就害怕打到自己家门口,乱兵流寇,杀人屠城。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逃往安全的地方。

所以,每到大战乱之后,总是有大片大片的荒地。越打仗粮食越少,粮食越少越要想办法征粮抢粮,民不聊生。这种情况下,缺粮在正常不过了。

5、打仗缺粮时有发生

而打仗缺粮这种事情,在古代时有发生。尤其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期间,经常因为粮草问题而影响到战争的结果。

北宋最后的生力军种师中所带领的种家军,最后可以说就是因为没有粮食而导致的惨败。在战场上,种师中和金兵进入相持阶段后,宋军每人能获得的口粮不过是一勺子豆子。就那一勺豆子塞牙缝都嫌少。

所以“民以食为天”,在古代能够吃饱饭就相当幸福了!

我是鼎鼎九公主,精彩内容持续奉上!喜欢可以加关注


鼎鼎九公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并非指粮草先运过去,而是指粮草要先准备好,然后随军运送。

一、粮草是什么及粮草的重要性

古代粮草并非仅为今天我们吃的粮食。

粮草一词出自《宋史·食货志三》,其中写道:“即今所在粮草尽乏,漕臣计无所出,文移指空而已。”

这里的粮草指的是士兵食用的粮和喂牲口的草料。

古代的军粮一般以栗米(也叫小米)为主,制作干饼、锅盔、肉干等随身携带,同时大部分随军运输。

在《宋史》中记载“仓赡军粟陈腐不可”,清代《皇朝经世文续编》中记载“古之饷军以粟”。

而草料一般是用来喂战马以及运送辎重的牲口等。

可见粮草是打仗的必需品,否则根本就没法打。

二、打仗缺少粮草会有什么影响

古代打仗都会想方设法断对方的粮道,也就是让对方打不下去。

官渡之战初期,袁绍强,曹操弱,但是自从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放在乌巢的粮草,袁绍就不行了。可见,缺少粮草会影响战局,甚至是团灭。

士兵跟随打仗无非是为了填饱肚子,既然肚子都填不饱,士气就低下,军心就不稳,势必会影响战局。

刘备死后,诸葛亮五次北伐,效果一直不理想,其中一大半与缺少粮草有关,因为北伐走的基本是山路,后勤补给跟不上。

所以打仗缺了粮草基本意味着失败了,当然害怕。


歲在甲子


为什么古代打仗最害怕缺粮草?

因为粮草是军队命脉所在,一方面是人都是要吃饭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另一方面,粮草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军队士气,如粮草被端,对军队是致命的打击,没开始饿就已经军心大乱了。最后就是古代作战都是长途跋涉,而粮草运输却是一直以来的难题,因此古代打仗最怕缺粮草。

士兵断粮,导致战斗力下降

  •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一场影响天下局势走向的世纪大战,秦赵两国以倾国之力相博,相持良久,而在双方分别换帅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白起派精兵突袭赵军,将赵军一分为二,并切断了粮道,而秦昭王在得知赵军粮道已断,更是亲自赶往河内,发动仅有的能战之人赶往战场,堵截防备各国运粮给赵军。

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史记》

而赵军被秦军堵在山谷里整整饿了四十六天,已无反抗之力,而等待他们的是坑杀。可见断粮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粮草被端,导致军心大乱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此战决定了曹操与袁绍谁将是北方一霸。而战争的转折点在曹操火烧袁绍粮草重地乌巢成功,袁军军心瞬间崩溃,马上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三国志》

而火烧乌巢更是曹操亲自带队,历经艰辛,才得以成功,从而扭转整个战局。可见粮草对军心的影响。

运粮艰辛,导致无功而返

  • 北伐之战

诸葛亮为了光复汉室,抑或转移矛盾,多次北伐曹魏,然而收效甚微,每每因为粮草不足无功而返。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三国志》

而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本来打仗运粮就是个难题,而诸葛亮面对的更是莽莽崇山峻岭,而由于道路艰险,路上消耗更是大,虽有木牛流马,但也没法完全弥补这先天不足。可见运粮艰辛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很大。

总结:综上所述,粮草乃军队命脉,粮草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加上古代打仗粮草运输不便,所以古代打仗最害怕缺粮草。


临石观海


吃饱肚子才有力气啊,你让博尔特饿着肚子上场,赢我们估计没问题,但是赢同级别的运动员就够呛了。

打仗也是,行军、拿兵器交战,都是力气活,尤其是行军。古代可是全靠士兵俩脚走啊。非交战期间的行军,哪怕骑兵也是俩脚走。

另外粮草能稳定军心。后秦运输最能体现某方势力的综合实力!官渡之战,曹操为点粮草愁得不行,袁绍的粮草被曹操烧一次,接着又运来一批,这是实力的象征。

前线正打着仗,后方突然停止粮草,士兵就会乱想:卧槽,大后方是不是被攻破了,我们是不是被包围了,是不是要死了?

这影响的就是所谓的士气。

古代士兵没多少忠诚度,逃兵问题贯穿整个封建史,有粮有饷还有人逃跑呢,更别说没饭吃了,一方缺粮,甚至没打仗呢,士兵都跑光了。

粮草粮草,除了粮食还有草,这里指的是草料,也就是战马、牲畜的饲料。士卒一顿两顿不吃,还能靠意志力硬撑,马可不管你,吃不饱真的不干活啊。

魏晋之后,骑兵可谓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不考虑其他因素,谁的骑兵多,谁赢的概率就大。

牲畜拉车,一些装备、器械等东西都是靠牲畜拉,牲畜不干活,总不能让士兵背着吧,万一敌人来了可死定了。

粮草充足的一方不一定能赢,缺粮一定赢不了。打仗都是为了赢,谁想着输呢,所以一定会把粮草准备的妥妥的,一旦缺粮就该撤军了,否则铁定大败。


卧牛说历史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孙子兵法的精髓之一,放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古代打仗靠的就是人,而是个人就得食人间烟火,不可能空腹运动。

古代没有什么压缩干粮,什么速食食品,有的只是柴米油盐,吃的时候现开火开灶。

所以粮草在古代打仗的时候,是最重要的后勤保障。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相遇官渡,展开决战。袁绍当时是诸位诸侯中实际最强的,坐拥青幽二州,良田千顷,挟数十万之众。

曹操能有袁绍一半的兵力就不错了。为此前期,曹操的战局很不利。

袁绍手下首席谋臣之一许攸建议袁绍派奇兵突袭许昌,断其后路。然后包围曹操,不必费一兵一卒,就能把曹操饿的自动投降。

许攸的建议就是为了断掉曹操的粮草,让其军心大乱,不战自败。

结果呢,袁绍刚愎自用,认为我百万之众,何需如此费劲,直接干就完了。许攸气急,竖子不能与谋,于是连夜转投曹操旗下。

既然是投靠人家,这投名状是不能不带的,于是许攸向曹操供出了袁绍的粮草所在地。

曹操立马声东击西,派重兵把袁绍的粮草烧个精光。并且在半路埋伏,把前来支援的袁军一举消灭。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可见,粮草在古代那就是军队的命侯,谁捏住了这个穴道,谁就能败敌致胜。

同样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火速攻下魏军两座城池后,开始修整,等待魏军大军的来袭。

排兵布阵后,就差最重要的一环,需要细细考量人选,那就是街亭。

街亭是蜀地通往中原的粮道,而且是唯一粮道,堪称咽喉要道。

诸葛亮正在思索派谁去能守住这个重要关卡呢?这时候,马谡毛遂自荐,但诸葛亮想起先帝对马谡的决断,迟迟下不了决定。

最后拗不过马谡死皮赖脸的主动请战,就派给了他,走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守住,它是我们的粮草保障,是我们的命。

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马谡大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同样在北伐时期,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所以就坚守不战,想要耗尽诸葛亮的粮草,令其顶不住后,自己退兵。

诸葛亮何尝不愁,司马懿此举算是拿住了他,再不出兵决战,这空耗路费和人力,一点成果也没有。

诸葛亮苦思冥想,还是得在粮草上做文章。所以用木牛流马来搬运粮食,故意让司马懿看见,引诱司马懿出来。

司马懿初期尝到了甜头,后来抓到一个蜀军俘虏,俘虏供出诸葛亮的粮草都安置在五丈原内。

司马懿心动,赶忙带着儿子和众位大将到五丈原烧蜀军粮草。结果被诸葛亮来了个瓮中捉鳖,要不是天公不作美,诸葛亮的几万担粮草烧的就是太值了。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打仗除了在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上相互斗争外。粮草是所有人都会关注的重点。

私吞军饷,克扣粮草,在古代那都是要军法从事,直接砍头的。可见,粮草在古代行军打仗中的重要程度。

民以食为天,军队更是。人类发展了几千年的时间,什么都可能变化,但是吃饭这件事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古今中外多少事


那是肯定,原因是什么,所谓衣食住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冷兵器时代,打仗靠的就是士兵的蛮力和战马冲锋,试问你的军队士兵,饿着肚子,战马饿着,那无论如何也不会取胜的。

古人打仗最怕缺粮草,粮草一缺,必动摇军心,所为军心不稳,乱则必败。

那个时候打仗就怕粮草远距离运输,我们都看过《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当时隆中对,诸葛亮就给刘备分析好了天下大势,第一取荆州之地,第二取益州之地,待天下有变,两路兵马北伐,即可平定天下匡扶汉室。



那么孔明又为什么要让刘备取这两个地方呢,其一荆州地属中原,四周开阔,方便行军和粮草运输,其二益州蜀地,有广沃的土地,有土地自然能生产足够军队打仗的粮食。

后来大家也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让刘备失去了一统天下最有利的条件,最后刘备只占了益州,诸葛亮在益州黔兵黩武,囤积粮草,以备北伐曹操,大家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五出岐山,皆无功而返,就是因为蜀地易守难攻,出兵北伐中原,粮草运输很不方便,再加上北伐曹操路途遥远,粮草补给线漫长,有几次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粮草运输线断了,粮草运输不过来。



诸葛亮是有才能的军事家,谋略家,深知粮草被断,此次北伐已然失败。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曹魏大将军司马懿深沟高垒,和诸葛亮打消耗战,期间蜀汉军队多次辱骂曹魏,司马懿拒不出战,诸葛亮眼见粮草不足便下令撤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打仗粮草是多么重要了,可以说粮草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输赢,尤其是对远距离运输粮草,运粮通道难走,最怕打消耗战,粮食耗完,再久攻不下,只能撤退。



我们也可以发现有些战争就是敌我双方烧毁粮草,偷袭粮仓,粮草一毁,对方只能乖乖认输。

综上所述:所以古代最害怕缺失粮草,粮草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走向,古人打仗时总是会考虑好,如何运输粮草,怎么样保证粮草安全。


历史精神


这么跟你说吧,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你说最怕什么?肯定是后勤补给不足啊。

刘邦评价汉初三杰,萧何第一,萧何是干嘛的?就是提供后勤补给的,粮草、兵器、兵源等。

游牧民族打中原,为什么可以吊打中原的士兵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游牧民族没有后勤补给的问题,自己随身携带干粮,

而中原王朝呢?十万军队出征,三十万民夫运送粮草,一万军队保护运粮队,运粮的民夫和军队不可能吃草吧?也得吃粮食,孙子兵法就说了,前线需要一万石粮食,得运粮二十万石,中途消耗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一旦跟游牧民族打仗,中原王朝很容易把自己拖垮了,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后勤补给一旦出现问题,战争几乎是必败的,连饭都没吃的,仗怎么打?

不仅是古代,现代战争一样的都是打后勤,这也是为什么要研究运20这种大飞机了,目的也是后勤和兵力投送能力,包括铁路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