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请问您们是什么时候接触美食的?现在手艺怎样?

维尼vini


我记得最早接触做饭应该是小学六年级,那时候爸妈都不在家,远去浙江温州工地打工,每年只有年底才能见到,大概在小年回来年后初八就走了,那时候每次爸妈离开家我都好难过,因为每次离别就是一年……

因为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的缘故,老早就独立了,不仅照顾自己,还要照顾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所以即是姐姐也像妈妈。

从小独挡一面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我动手能力还可以。真正开始做饭应该是六年级,爷爷奶奶下地干活,我就负责在家洗衣服做饭照看着弟弟妹妹,有时候家里忙的时候比如浇地,收麦子,我就把饭送到地里给爷爷奶奶吃。

从小真正体会到爷爷奶奶耕耘的辛苦,也能理解爸爸妈妈的"拿起砖头无法抱你,放下砖头无法忘记"的无奈,所以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出去。

小女不才只考了一个二本,目前在北京工作,成为了一个如浮萍般的北漂,虽然生活如此艰难,但是我们仍要努力过出花来。

在北京这两年我开始对做菜感兴趣了,学会了不少菜,比如:红烧肉,可乐鸡翅,云南黑三剁,肉沫烤茄子,辣子鸡丁,温州油汤圆,小酥肉,炸平菇,炸丸子,蜜汁鸡胸肉,酱汁香菇,酱汁日本豆腐,烤豆皮金针菇,烤豆腐等等。

有很多菜没有拍照,那分享一部分给大家吧[呲牙][呲牙][呲牙]











爱吃的满zmx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三胞胎美食,一位家有三胞胎,热爱美食的80后爸爸!

我们家三个可爱的宝宝

在我眼里美食更多的意义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和自己爱的家人在一起,用心给爱的家人烹的每一餐都是美食!美食之所以美,除了味道,更多时候是因为有爱有陪伴,所以我记忆里自己最早接触美食,应该是在知道自己老婆怀孕并且怀的是三胞胎,开始学着做好吃的给老婆的时候。有美食,才有美时!学着做美食,才会有更多美好时光。

自己做的糖醋鱼

记得第一次陪媳妇做完B超,医生给我的叮嘱就是,怀的是三胞胎,一定要让家属吃好,营养一定要跟上。那个时候我和老婆还在北漂,住的也是合租房,厨房也是大家公共的空间,每天晚上下班后是最幸福的时间,终于可以亲手下厨给老婆做点好吃的了。其实那时候做的无非也就是最简单的炒土豆丝,或是清蒸条鱼之类,这种比较好学的菜,那个时候只是单纯的想自己亲手给怀孕的老婆做点好吃的!

给我们家三宝做的早餐

后来,我们有了三个宝宝,二人世界到五口之家,自己肩上也感觉有了更多的责任,一个丈夫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而让三个孩子吃好,也无非就是一位父亲能满足三个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了吧!于是自己开始网上查,买书研究怎么做饭,或许这个时候才是我真正意义上接触美食吧。转眼间,我们家三个孩子已经上了小学,自己做饭的手艺也从一开始的拙手笨脚到后来得到亲戚朋友们的赞许。

一般早餐的话,我会给我们家三宝做一点比较有创意的早餐,这样孩子们早晨起床后看到美美的食物才更有食欲。

我给三宝做的早餐

面包鸡蛋爱心

土豆饼

火腿肠太阳煎鸡蛋

午餐的话,一般会做的比较丰盛一些,荤素搭配均衡一些,糖醋里脊,回锅肉,西芹虾仁等菜家人和孩子都比较喜欢,还经常会被点名要!

我做的回锅肉

手撕杏鲍菇

西芹虾仁

现在家人和孩子都非常喜欢自己做的饭,其实更多时候美食不是多好吃,有时候家人更多只是想聚在一起幸福的吃一顿饭。现在疫情非常时期,自己有了更多时间去学习更多道菜,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让自己的厨艺不断成长,给家人做出更多好吃的菜来,无美食不美时,给家人美食才会给家人美好时光。


三胞胎美食


大家好!我是黑豆士食光机,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问的好,一下把我当初的回忆拉了回来。

美食爱好者的萌芽

1.

小时候:自己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吃货,每次听到外面有人喊“砵仔糕咯”“凉粉咯”“猪红咯喂”“三角糕”“猪肠碌咯”,我都会哭着让家里人赶紧买,不然就一直大哭,家人没法只好给我买,吃上了就笑嘻嘻,对于我来说,它们的味道真的很神奇,吃过了总会让我流连忘返。直到现在都很喜欢那些味道,只可惜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消失了,应该是当初的带货人已经老了。

2.

小学:小学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小卖部,一个让小吃货上课都分享它的美食的地方,记得当时的“网红”小吃是小当家干脆面,辣条,泡泡糖,辣条,旺仔小馒头等等,这些单纯的味道现在还是很想念。

3.

初中高中大学:人就是这样,到了某个阶段无论以前多喜欢的零食小吃都会少吃或者不吃了,自己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外公家做的各种鱼的菜式,有蒸鱼,煎鱼,鱼饼,鱼干,鱼汤等等,真的让我挑的话全部都好吃,还有过年的时候做的调味料,闻起来特别香,用一块白斩鸡鸭鹅肉沾上去,别提有多好吃了。

4.

工作:人一但进入了工作,加上是工作强度很高的话,那伙食就不是美食了,有填饱肚子的东西就很不错了,工作开始三年基本都是吃外卖或者在快餐店吃饭,有时候自己真的有些麻木,为什么我会活成这样,快节奏的生活真的没办法调慢吗?

从我工作5年后自己开始慢慢关注吃的美食节目,有直播的,有视频的,印象深刻的有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自己才发现自己吃货的本质瞬间被提取了出来,是时候做改变了,从此以后,我每周最少抽一天的时间自己做美食,开始做的真的很差,不是焦了就是咸了,但是我没放弃,慢慢练习,从每周都一次变成每周三次做饭,炒菜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跟厨师没得比,但是起码自己越过了那最初的坎,很开心,做美食也让我体会到了“慢的过程”,这个过程跟我以前画面有些类型,一画就是几个小时,心情平稳,跟现在生活工作高压力的情况反差巨大,从此我喜欢上了做美食,当然,还有吃美食。

目标:现在的我是今日头条美食板块的新创作者,感谢这个平台,除了能让我分享自己做的美食,还能锻炼我做美食的功力,不断进步,不断督促我自己;在这上面有很多前辈和大厨值得我学习,现在还是在学习摸索的阶段,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自己的厨艺得到提升,能给家里人和朋友们做出几道像样的美食,也让以后的自己看到当年的我一直为了美食在奋斗着!

健康饮食,从我做起!我是黑豆士食光机,期待与更多的美食爱好者结缘,分享健康的美食,再次感谢提问者,让我能说出自己的心声。


黑豆士食光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13年夏天开始学习做饭的,那会还在上学。暑假在家爸爸妈妈那段时间特别忙每天早出晚归,想着让他们辛苦一天回来能吃个热乎饭就上手了。

起初刚做饭的时候很难,每天早上眼一睁就是想着今天晚上要做什么菜,怎么搭配,然后就是手机上三四个菜谱去研究哪个比较适合我们的口味把具体的做饭记在本子上,再去菜场配菜,还要想着一个礼拜的菜尽量不去重复,那会晚上看菜谱经常是不知不觉看到一两点,每天像着了迷一样,做梦都在想着怎么做饭。

记得那会煎个鸡蛋都很难,都仔细研究好久,那会烧的🍅🥚真的很不雅观,那个鸡蛋直接就是碎的,味道也并不是那么好,做饭完全是没头绪一塌糊涂,但是每次我的爸妈都是说着好吃好吃并且特别给力全部吃光光,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慢慢的在我的努力之下,每天都用心的在看菜谱学习,炒菜严格按照教程每一步,先倒油再放葱做一步看一步记在本子上的教程。

这是那会做的菜,看上去真的不怎么样[偷笑]

慢慢的也学习了面食包饺子,但是那会面食一直不精,做的很一般般。后来发现我姐姐和侄儿特别爱吃饺子和韭菜盒子,便开始慢慢研究多尝试用心去做,慢慢的韭菜盒子猪肉馅的饺子做的很不错。其实做饭用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特别爱做饭给我的家人们吃,感觉超级幸福[呲牙]

饼是刚开始学做的摊一张饼花了接近一个小时,但是味道还不错。个人认为做饭也是一门学问,也是要认真去学习巩固,放多少水什么火候都很重要,都需要多做用心研究多巩固才能做的好。

包子是小姐妹特意去我们家教我做的,她也不是很熟悉很少做饭,所以在我们俩人的手下做出这样的包子是非常非常开心了,尤其是晚上家人回来看他们吃超级幸福。

炒面是小姐妹来我家我第一次按照教程操作无意中烧的很合我们胃口。

时间一晃接触厨房现在七年了。现在的我做菜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了,可以靠着家里的食材来搭配,做饭的时候还能够巧妙的去安排每道菜的先后顺序能够不浪费时间。比如我们烧遇到做个红烧排骨,酸辣土豆丝,蒜末生菜,那我们怎么安排时间呢。

一:我们先把排骨放在锅里炖着

二:做米饭

三:洗土豆,生菜沥水,切土豆丝放盐水里泡着,准备蒜末,辣椒🌶️

这样子安排的话红烧排骨做好了,酸辣土豆丝、蒜末生菜两道都是快手菜,食材提前准备好几分钟就可以炒好,正好米饭熟了闷几分钟三个菜都出锅开饭!这就是合理搭配,厨房也是一个讲究技巧的地方!

几年的时间下来总结出如何能做出好吃的饭菜。

一:用心去学习菜的搭配

二:了解每个菜的特性口感

三:这点很重要哦,知道家人的口味,做出家人可口的饭菜

四:用心,用爱就会做出好吃的饭菜!

大家加油哦!







毛球麻麻呦


你好,我是小柒大官人,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美食有很多,但人们对美食的定义也不同,上到海天盛筵的大鱼大肉,下到粗茶淡饭的白面馒头,总有你心心相念的美食,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做饭对于我来说从小就是耳睹目染的事!

那就从我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我与美食的缘分吧!

记得,那时我8岁,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怎么去做饭,天天跟着妈妈在厨房里玩,直到那一天,那是收麦农忙的一天,那时的的爸爸妈妈在田里劳作收割麦子,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刚好那天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农忙时节的我们是否能帮家里减轻点负担”。

我当时由于个子太小,因为我是家里年龄最小的,爸爸从来都不让我去田里干活,我就只能在家,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我就尝试着做了我人生当中的第一顿饭,帮爸爸妈妈做了一锅粥,炒了一份辣椒鸡蛋,买了3元钱的馒头,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顿饭,花费了我大的力气,我凭着记忆学着妈妈做饭的步骤,(白米粥)

1.打水,刷锅

2.用瓢挖水,记数(当时一瓢水刚好是一个人的量).

3.放入少量的大米,

4.烧火把锅里的水煮开,

5.用勺子,看看米有没有煮开花。

6.倒入提前搅拌好的面汤,一边搅动锅里的勺子,一边倒面汤,

7.等待面汤煮开翻滚3遍后,即可!

结果真的做成功了,

紧接着,我开始做了一道鸡蛋炒辣椒

凭着记忆中的步骤:(辣椒炒鸡蛋)

1.摘辣椒,打好鸡蛋,记得鸡蛋里要放少量的盐和十三香,

2.起锅热油,当时,不知道什么是油温,看到油开始冒烟就可以了

3.倒入切好的辣椒,不能倒的太猛,不然会有油花溅出开的

4.翻炒放调味料,炒到辣椒变色即可,

5.当看到辣椒变色后,就均匀的倒入打好的鸡蛋,这时,火不能太大,不然后糊锅的,

6.等待鸡蛋和辣椒融合后,开始翻炒.

7.翻炒均匀有焦花时,就可以吃了

就这一菜一汤,花了我长时间,期间还被溅起的油烫了一下,当我兴奋的等妈妈回家的时候,当时我还记得妈妈惊讶的表情,不知道是惊讶还是幸福,就摸着我的头问我,谁做的,我很骄傲的说:“我做的”,妈妈立即喊来了爸爸,爸爸也很惊讶,就问我做饭的过程,就这样又被盘问一边做饭的过程……

事后,妈妈说这是她这辈子吃到过的最好吃的一顿美食。这也是我现在一直喜欢做饭,创造美食的动力。

现在的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厨师,但我能通过自己吃过的专业人士做的美食,去复刻出来和他一样的美食(其中的差异,非专业人士无法判断),我最拿手的就是酸辣土豆丝,糖醋鲤鱼,胡辣汤,清蒸鲈鱼,还有我的独门秘方粉浆面条,以及凉菜等。

我坚信每个人都是美食的创作者,同时每一位创作者都曾经被妈妈鼓励过,支持过,中华文化中不缺乏美食,只是我们对美食的判定标准不同而已,希望我的回答,能为你解开心中的问题,谢谢,我是小柒大官人,一位热爱美食的吃货。



小柒大官人


大家好,至于什么是美食,各人口味不同,况且中国地大物博。南甜北咸。各有不同。其实接触美食每个人从小就开始了。至于制作那就各有不同了。我从十四岁就到工厂食堂做面点了,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个叫法。只是蒸馒头花卷米饭这些主食,那个时候工厂食堂非常简漏。没有设备,都是手工的。至到80年代后期,经济条件好了,单位领导也重示了。食堂也重新装修了。设备也完善了。领导还派我们外出学习。这时我才考取了面点技师证书。真正成为一名面点师。但作为单位食堂面点师也还是做一些家常的东西。只不过比普通人会做的样子好看,味道正宗一些。我是北京人还是做北京小吃多一些。像奶油炸糕,驴打滚,等等都比较拿手。后来退休了还在机关单位食堂干过很长时间。并且得到用工单位的赞扬。现在也有时去有的单位去帮忙,总的来说是在美食行业干了一辈子。











5060带狗瞎溜达


算不上爱美食,吃货也算不上,顶多是一个饭桶。

我小时候可以说是各种爱吃的东西没断过,虽然和现在比那会算物资匮乏,春天没有蔬菜,连大白菜都没有,豆腐、豆芽、土豆,特别难熬,家里人没办法,就只能用各种肉来满足我的食欲。

我也是不负众望,吃成了一个圆滚滚的胖子

那个时候,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胖一点,一个大胖小子看着就让人喜欢。

炖肉的配菜也是粉条为主,就着米饭吃,都是高热量的东西,除了过瘾,其他就是长肉。

养成了爱吃的毛病,以后就难免对父母做的颇有微词:不如我姥姥做的好吃,我奶奶做的这个好吃,肉太少了,多放俩鸡蛋。

我妈给我的回击也很干脆:“你自己来!”

10岁左右,我开始自己炒鸡蛋。小时候家里没有煤气,是一个蜂窝煤炉子,火苗总是不紧不慢的,坐锅、倒油,瞪眼在那里等着。

一开始不会炒鸡蛋,在那里瞪着家里的铁锅,问我妈:热了吗?能放鸡蛋了吗?怎么还不能放?什么时候放?

给我妈问烦了,就告诉我:“行行行行行!!!倒吧,催命。”

油不热,鸡蛋液倒在锅里就好像扔进去一滩泥一样,没啥变化,随着锅慢慢的热起来,鸡蛋才逐渐凝固,像一张饼。

后来我就学乖了,用筷子沾一点鸡蛋液,向锅里面甩,顺便告诉我妈:“妈,您看,行了。”我妈还是那样懒得理我:“行就倒!”结果还是那样,鸡蛋饼像海底下的鱼一样。

炒鸡蛋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道美食,能自己操作

学会了炒鸡蛋,就算是打开了烹饪的大门,西红柿炒鸡蛋、黄瓜炒鸡蛋、韭菜炒鸡蛋、芹菜炒鸡蛋,能不能炒鸡蛋的蔬菜,我基本都试了一个遍,那段时间家里养的母鸡母鸡见到我都吓得直哆嗦。

14岁左右开始了新的探索,木须肉、烧茄子、炒饼、炒饭,各种家常菜可以说手到擒来。

15岁,早已经不上学的我,去我爸的一个朋友家的小饭店打工,纯打杂。干了一个月,刀工突飞猛进,对爆炒、红烧,有了一点模糊的理解。

19岁开始了正式的后厨生涯,是一个中档的鲁菜饭店

一直干到2005年左右,我觉得这个行业不适合我,我这个人性子慢,手底下不利索,不适合炒菜。自己干小饭店,被客人催的手忙脚乱,还总是忘东忘西,店里总有几个菜因为没有合适原料不能卖。

后来就转行了,小时候本着艺不压身的选择,选了自己喜爱的厨师行业,现在我也不后悔。

偶尔到了年节的时候,我就抖擞精神,连切带炒,弄一桌菜。肯定算不上很好,也过的去。对于那些路边的小饭店,我的厨艺不次于他们,只是自己真的不适合这个行业。

总梦想着能做一个私房菜那样的小店,不考虑营业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菜,把所有的食材做到极致。


大家来尝尝


只从有了孩子以后,厨艺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孩子断奶之后,就研究辅食的搭配营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每天变换花样做给孩子吃,那时候看见许多家长或者老人拿着碗追着孩子满街跑觉得不可思议,我家孩子每次吃饭坐着乖乖的做什么吃什么,吃完饭才能玩。

我还慢慢学会了烘培,孩子想吃什么我就上网找方子学什么,面包,蛋糕,披萨,甜点……失败了再来,总有学会的那天,外面吃的总觉得添加的东西太多。

从厨艺小白,到现在可以随手就做,别人都夸我手巧,其实,每个妈妈都是超人,因为孩子她会无所不能。











未央家的厨房


什么时候接触美食的?

我是从生完小孩后开始做饭的时候,25岁,刚开始只会做三个菜,而且都是我对象教我做的,蒜薹炒肉、清炒菜花、辣椒炒鸡蛋[捂脸]。

后来在家带小孩,就从豆果美食和下厨房App上学做菜,那时候还没有今日头条[笑哭]。最先学会的是老醋花生、酸辣土豆丝、鱼香肉丝,还有各种凉拌菜,后来又学会了风味茄子,糖醋里脊、红烧肉等等的肉菜,再后来就开始烘焙,买了烤箱、打蛋器、电子秤、各种模具,开始了我的烘焙之路,做了戚风蛋糕、玛格丽特小饼干、蔓越莓曲奇饼干、吐司面包、纸杯蛋糕、披萨等等。

现在的手艺已经得到了家人的肯定[灵光一闪],这次疫情在家又学会了自制凉皮、炸油条、千层蛋糕等等。

现在还在继续学习中,希望可以一直为家人做喜欢的美食,所以经常看别人的美食视频,从中吸取灵感,家人是我最大的动力。











李大瑶


什么时候接触美食?仔细回想一下应该是认识我老公的时候,十几年前了。

他是四川人做的一手好菜,回锅肉、辣子鸡、还有他最爱的火锅……这些都让我赞不绝口,认识他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饭菜可以很如此美味,受他的影响,我自己也开始慢慢摸索着怎样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味佳肴。

现在我的厨艺不仅得到我们这个大家族的认可,还得到了亲戚朋友的认可,当然还有更多的美食需要我继续去研究学习,我也相信未来我可以做的更好,加油!

下面这些都是这两天做的饭菜,大家觉得怎么样?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