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前言

這幾天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微博頭條充斥著關於蝗蟲災害的消息,來自各個方面的聲音都有。有的人擔心蝗災會從雲南進入中國,對西南地區的農業造成影響。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準備重倉和農業機械有關的股票。還有人態度十分豁達,表示面對蝗災,油鍋和佐料都準備好了。

對我來說搞得我分析的《聊齋志異》都沒人看了,筆者很鬱悶寫這篇文章告訴大家放寬心,順帶用科學分析下這個事件。

大家關注的問題

  1. 這麼多的蝗蟲是怎麼來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2. 蝗蟲對我們國家到底有沒有影響?
  3. 這次蝗災的爆發折射出背後關於周邊國家,以及國際關係的若干問題。

蝗蟲的三步走戰略

為什麼我說和我國無關,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次的蝗蟲是什麼品種,這次蝗災的品種是沙漠蝗蟲,而在我國活動的品種是東亞飛蝗。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東亞飛蝗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沙漠蝗

然而答案是,蝗災的罪魁禍首其實不是蝗蟲,而是氣候的劇烈變化。

引入一個新概念,叫做“印度洋偶極”。這個概念的原理有點複雜,你只需要知道一點,當印度洋西側海面的溫度比正常高的時候,叫做正偶極,如果相反,叫做負偶極。

其實海水溫度和平均溫度有略微出入很正常,但是如果印度洋某一側的海水溫度,大幅度偏離平均值的時候,就會導致極端的氣候現象。也就是說說,印度洋的一側異常溼潤,而另一側極其乾燥。


2018年的時候,印度洋就處於“正偶極狀態”,也就是西側海面的溫度高於正常溫度。到了去年秋天,正偶極已經達到了1870年以來第二高的水平。

而印度洋偶極的極端表現,在印度洋的兩頭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印度洋東側的澳大利亞,因為海水的溫度偏低,導致季風運動不明顯,澳大利亞去年迎來了嚴重的乾旱。這個國家在去年夏季的降水量,不到平均值的一半,這也導致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火。

而在印度洋的西側,也就是這次蝗災氾濫的阿拉伯半島和索馬里地區,海水溫度不斷升高,帶來了異常潮溼的天氣。

阿拉伯半島原本很乾燥,但是在2018年卻發生了兩次罕見的氣旋風暴。

而2019年,《國家地理》雜誌更是用“extreme”,極端這個詞來形容。而也正是這些罕見的氣候現象,後來成了蝗災的引爆器。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知識點:群居的蝗蟲身體會變色發灰,變得狂暴瘋狂啃食,俗稱“蝗蟲喪屍化”。美國實驗室有過實驗,就算是看到別的蝗蟲喪屍化,蝗蟲也會喪屍化,也就說看到別人變成超級賽亞人,其他的都會變,你說可怕不可怕。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1,兩場氣旋導致蝗蟲大量繁殖


蝗蟲魔鬼步伐第一步

2018年的5月,“梅庫納”的氣旋風暴襲擊了阿拉伯半島南部的沙漠地區,給沙漠帶來了久違的降雨,這讓沙漠中出現了很多季節性的湖泊。

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本來就是這次蝗災的主力,沙漠蝗蟲的棲息地。

沙漠蝗蟲為了保持蟲卵的溼潤,喜歡在潮溼的土壤中產卵,一旦遇到降雨,沙漠蝗蟲就會瘋狂繁殖。只要條件合適,每平方米的土壤甚至可以容納1000只蟲卵。

而五個月之後,另一個叫做“盧班”的氣旋風暴再次登陸了阿拉伯半島,這就再度為蝗蟲的繁殖推波助瀾。

根據昆蟲學家的說法,蝗蟲在初次產卵之後,如果條件合適,下一代的繁殖能力將是上一代的20倍。

而《國家地理》推測,這兩場氣旋風暴幫助阿拉伯半島的蝗蟲,在短短9個月中繁殖了三代,數量增加了8000倍。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2,在索馬里又遇到氣旋,再次繁殖


蝗蟲魔鬼步伐第二步

阿拉伯南部的蝗蟲開始了自己的“國際化”之旅,開始跨大洲遷徙。

比如2019年,第一批蝗蟲就開始從阿拉伯半島的南部開始逐漸向外擴散。

向西的蝗蟲跨過了紅海,進入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向東的蝗蟲則是跨過了波斯灣,進入伊朗。

本來蝗蟲的活動應該就此打住,但是沒想到,還有兩件事接連發生。一個是去年10月,東非地區經歷了一場異常的大範圍秋季降雨。另外一個事是去年12月,一場罕見的熱帶氣旋(帕萬)登陸了索馬里,這期間的降雨量大增,這又讓蝗蟲迎來了一波壯大。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3,蝗蟲開始向東向西分別遷徙,就此大爆發


蝗蟲魔鬼步伐第三步

異常的降雨帶來了巨大的蝗蟲群,在今年2月初,非洲的蝗蟲到達了烏干達和坦桑尼亞。

到了這一步,蝗災在非洲和亞洲這兩個地區造成的影響已經非常大了。

在非洲,有超過1300萬人正在經歷“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問題,而且還有2000萬人的糧食,也在安全線附近徘徊。

而在亞洲,因為乾燥,蝗蟲也從伊朗一路向東,影響到了我們的鄰居巴基斯坦和印度。

在2月16日,巴基斯坦初步統計顯示,蝗災已經造成了8萬公頃的農作物被毀。

而印度政府也警告說,印度可能在今年6月,迎來更嚴重的蝗蟲襲擊。有的學者甚至預測,到時候,蝗災可能會導致印度糧食減產三分之一,悲觀的話可能會減產一半。

蝗災擴散的這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到。原本非洲的蝗災只是一團微弱的野火。但是極端氣候頻繁出現,讓這團火不斷有了新的柴火,最終形成燎原之勢。

對我們中國的影響

《國家地理》雜誌對非洲蝗蟲的研究不是一天兩天了,蝗蟲基本不會影響到我們國家,要想來的可能是有,但是很小。

雖然蝗蟲已經到達印度以及巴基斯坦,但是要想進我國境內,有一道致命的天險。——喜馬拉雅山脈


解憂科普帖:大家把擦擦口水把油鍋放下,蝗災真相已經查明

觀眾老爺們要知道,這是來自熱帶的沙漠蝗蟲,自古以來的活動範圍最遠也就到了南亞,世界屋脊加極地冰寒它是不可能飛的過去,東進到此為止。

當然話不能說太滿,不排除一種可能,就是季風再助其一臂之力,強風直吹,從雲南入境。

那麼大家請看地圖,蝗蟲還要過孟加拉,緬甸,泰國,越南,再進入我國雲南,然而這幾個國家目前極度潮溼,沙漠蝗成蟲喜歡乾燥,這也就是止步印度巴基斯坦的原因。

但是我們要時刻警惕,不能有獨善其身的想法

同一個氣候現象,其實也是造成澳大利亞山火的罪魁禍首。

兩場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災害,竟然同根同源。

而蝗災最初侵襲的國家政治和經濟薄弱,導致他們缺乏有效的資源和手段遏制災難的苗頭。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不應該抱有“獨善其身”的想法。

<strong>參考文獻:

<strong>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strong>王麗紅《我國蝗蟲群動態研究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