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肺炎期間,中醫藥發揮的作用有多大

  按照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的要求,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舉行的新聞發佈會時介紹,湖北地區一半以上的確診病例都使用了中醫藥治療,中醫藥還積極參與了社區防控,這些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中醫藥治療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逐漸顯示出對2019冠狀病毒病的治療優勢,現將中醫藥發揮的作用優勢簡單介紹如下。


新冠肺炎期間,中醫藥發揮的作用有多大


  堅持中醫思維,按人群分類精準施策

  一是“一人一方”,面向重型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在重型病例救治中,發揮中醫藥因人制宜和整體觀的優勢,有效降低死亡率。

  二是“既病防變”,面向疑似和輕型、普通型患者實施中醫藥早介入,分類型診治。將早中期的輕型、普通型患者區分為數箇中醫證型,並開出相應指導處方。指導臨床及早實施中醫藥治療,及時有效改善發熱、咳嗽、喘憋和胃腸症狀,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癒率。

  三是“未病先防”,全省各地各級中醫醫院結合當地飲食習慣和天氣變化,組織中醫專家開出保健方,製作防流感湯劑,免費派送給隔離人員和一線防疫人員,併為一線防疫人員開展艾灸、理療等服務,開展群防群控。省級中醫治未病指導中心及時編制《廣東省2020年冬春季節中醫藥扶正固本養生保健指引》,開展中醫八段錦系列宣傳,推薦藥食同源方案,幫助群眾固本糾偏、防病強身,受到群眾歡迎。

  中藥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有什麼作用?

  一

  中西醫協同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通過中醫治療,包括中藥湯劑、中成藥、中醫傳統療法等綜合治療,為搶救危重患者搭好平臺。在西醫中,用多種辦法,在患者生命支撐,控制併發症,多臟器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方面的優勢,讓中西醫協同起效,發揮1+1大於2的效果,縮短住院天數,提高病人救治率,減少死亡率。對一些關鍵的指標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協同作用。


新冠肺炎期間,中醫藥發揮的作用有多大


  對普通型患者,可改善症狀,縮短療程、促進痊癒;

  具體來說,中醫藥在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狀方面具有確切的作用。

  普通型患者常以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為主,部分患者伴有憋喘及肺部滲出病灶。

  中醫藥早期治療通過宣肺透邪、芳香化濁、清熱解毒、平喘化痰、通腑洩熱等方法,在緩解上述症狀的基礎上,有助於防止病邪的進一步深入。

  在初期就開始吃中藥,防止其從輕症轉為重症。

  此外,患者在隔離病區常常表現出焦慮、失眠、腹脹,通過中醫藥治療可幫助患者緩解焦慮、煩躁等情緒問題,體現了中醫的“整體性”的治療思想。

  對重症、危重症患者,可減輕肺部滲出,控制炎症過度反應,防止病情惡化。

  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醫藥治療可以幫助減少肺的滲出,抑制炎性因子的釋放,穩定血氧飽和度,減少呼吸支持力度,以及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程度等。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可出現臟器的損傷,西醫對症治療有限,中醫藥的清心開竅、益氣固脫、息風涼血養陰、增液行舟等治療方法,有助於增強人體的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可以保護臟腑的功能,緩解臟器的損傷等。

  二

  對恢復期患者,可促進康復進程

  恢復期的患者,病毒的核酸檢測雖為陰性,但是仍然表現為乏力、咳嗽、精神狀態差等症狀,說明患者尚未達到痊癒。

  恢復期繼續採用中藥治療,有助於清除餘邪,扶助正氣,改善患者的症狀,也有助於促進患者受損傷組織的徹底恢復。

  此外,除了服用中藥,一些傳統的理療、練功的方法也有助於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如八段錦、太極拳等,適當練習,能幫助患者增強正氣,抵禦病邪。

  從臨床觀察看,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胸悶等不適症狀消失較快的患者治療週期縮短,個體病人對中藥介入治療的意願迫切,治療滿意度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