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与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完全两个样子该怎么办?

小宋123


老习惯隔辈亲,多接触孩子给他们多讲些道理,用身教帶动他们明白道理在孩子面前做出榜样。





吉祥石主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好问题,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与困惑。因为他父母工作太忙,半岁的小孙子由我异地带养,自觉责任重大一刻不敢松懈。随着孩子成长到三岁时,越来越多的问题初现苗头。在他三岁半时不得已关了生意,带着孩子送还他父母。由我接送幼儿园,这又让我陷入了迷芒的境地。

在深圳做生意请了几个小姐姐,我和夫人自然不能亲手带他。保姆常带着他四处玩耍,只要他不闹总是无原则的满足他。为了让他长大有主见,随我出行时总是问他往哪里去。他会用手指着要去的方向,没想到形成了任性无视规矩的坏习惯。

他的成长环境还算不错,店里的小姐姐对他偏爱有加,也就不乏母爱享受,邻家小孩常常逗他玩耍也不少朋友。我夫妇吃了没文化的亏,对他的学习与监护一刻也不敢放松。

一晃要上了幼儿园,第一天闹着要回家,成天背着书包吃了幼儿园的饭。早操入场时总是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午睡时总是久睡不着离开床位,好在小班时就识字近千,总算对我些许的安慰。以往父母偷偷返回广州,醒来也佯装没事不题。三岁半开始念叨失落,于是就来到广州团聚。在幼儿园同样不守规矩,为此报了几个培训班,各班老师着法不一,少年宫的老师和机器人的老师,与我们有不同看法,甚至正告我们不要过度束缚天性。在家里主要表现为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虽然动作麻利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吃饭虽不挑食总是说等会再吃,看书画画能坐得久些,一要写字就闹腾流泪,本来能写得工整快速,故意行笔蜗牛给笔划添上卷曲的胡须。

在外和陌生小朋友能快速融入,也能守游戏规则。然而他说话用小心机爱狡辩,特别是无视规矩久训不改,实在让我头疼。原来用衣架打过,绝不似我父亲高举竹筷,触若扬琴抚弦的训我。自知他会长大任由抽不皱眉,再说也不合时代要求就放弃体罚。也喂过生蒜和介末,但是习惯总是不改,时常被他逼成魔鬼。以至于不敢带他去亲戚家小聚。各位奶爸宝妈有什么好法宝诚请赐教[祈祷]











野鹤旅途


我有亲身经历,我今年50多岁了!发表我的看法,孩子小时候需要高质量的陪伴,父母就尽可能的利用有限时间自己带孩子,爷爷奶奶带孩子会出现隔代亲,过分的宠爱孩子!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师,言传身教的孩子比爷爷奶奶带孩子强!爷爷奶奶带孩子辛苦,父母有时间了尽量自己带!


老李的小日子


孩子和父母与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表现的不一样,这是与父母抚养和隔代抚养对孩子的影响不同造成的。



隔代抚养有好处,但这里我们认真的分析下隔代抚养的坏处。

  1. 隔代抚养会造成孩子和亲生父母不亲近,他们心里上会认为爷爷奶奶才是他们最亲的人,这会为孩子上学以后的教育造成困难。
  2. 在教育方式上,老一辈会更加溺爱孩子,养成孩子性格上一些小毛病。有数据统计,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
  3. 由于隔代抚养,缺少一定的有效监护,容易造成孩子的意外伤害。比如落水,被欺骗等。

所以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即使我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会很辛苦,但用心养育孩子不仅是孩子的需要,也是父母的需要。

  1. 陪伴孩子长大,你才能和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依恋,孩子长大后也会对父母心怀感恩。
  2. 陪伴孩子长大,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成长,让小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3. 孩子会很快长大,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没有陪伴孩子长大的父母,想融入孩子的世界会更加难上加难。
  4. 没有陪孩子长大,让孩子的人生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孤单,也会让年老时的父母少了孩子的体贴而伤心。

哈佛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说,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却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经过你的辛苦付出和陪伴,孩子会和你越来越亲,也会在你的引导下爱爷爷奶奶。

遇见孩子,才是妈妈最美的年华,看着孩子长大,才是妈妈最深的祝福。


浅浅秋儿


关于孩子和父母在一起与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完全是两个样子,该怎么办?在对于这个问题上,是一个很普遍的思想观念。如何来改变这种现象?请观下文。

现在无论是在农村和城市,由于父母都上班,根本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无论小孩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一般都有爷爷和奶奶接送,很少有父母接送的。因为父母上班时间很紧,顾不上接送。所以,就把接送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了父母。无论是星期或节假日,都有爷爷奶奶来照顾。所以就和爷爷奶奶相处的时间就长一些。乆而乆之,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产生一种父母不如爷爷和奶奶关心自己的概念。父母那也觉着给他们有一种疏远的感觉。对于这种情况很正常,明摆着,给谁待的时间长,对谁的感情就深。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爷爷奶奶不如父母管的严。在打骂上,爷爷奶奶很疼爱他们,舍不得管教,在辅导孩子作业上也不上紧。不如和父母在一起管的严一些。父母能打骂孩子,自己打骂行,别人打骂受不得,爷爷奶奶就不敢,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省怕儿媳妇挑毛病。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呀!

为了改变这种现像,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贴近孩子,多多关心孩子,教育和辅导孩子,多多和孩子勾通,交流。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孩子怎样学习,结交同学,怎样让孩子树一种学习意向和信念,指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也让孩子充分地了解父母,理解父母。

有的人可能知道,农民歌手朱之文,很有名气,也挣了不少钱,为国家和村里作出了不少的贡献。然而,他的儿女却怎么样呢?没教育出来,老早弃学,无所事事。什么原因,都是朱之文成天忙于唱歌,没时间教育孩子,他母亲又是农民,只知道种地,不会管教孩子,结果媒体暴光了他孩子的情况。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错。这完全是父母的错,孩子是接受教育的。从小不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等大了再改就不易了。

所以,广大父母们,再忙也别忘了关心孩子,亲近孩子,管教孩子。孩子是自己的希望,是自己的未来,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孩子的好坏行为,直接与父母教育有直接关系。父母应该知道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老吴趣谈


沈事儿麻麻来啦!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沈事儿也一样。沈事儿在跟姥姥姥爷一起的时候情绪会更稳定一些,在跟爸爸妈妈一起的时间会娇气一些,这是因为沈事儿一直跟我们在一起,对爸爸妈妈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更高,碰到点事情就想撒个娇耍个赖,有事没事哭一个。但如果老人带的多情况可能就和我们的相反,老人会更溺爱孩子,孩子会在老人面前表现的更真实,面对父母就会多些敬畏少些亲昵。无论哪种,都属于正常情况。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孩子自然会给到父母很好的反馈。

关注我,一起在育儿路上打怪升级吧!



沈事儿麻麻


试着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时也不要做丧式陪伴。

要多和孩子互动,沟通,多引导。

做些亲子游戏,

陪伴孩子时,多到户外走走。

尽量把对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也多和老人沟通,

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




慧兰智德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心里学的书上很多观点说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对人格培养不利。可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年轻人必须出去工作,挣钱养家。只能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了。

所谓统筹兼顾吧,尽量抽些时间多陪陪孩子吧!

好在,事物不是绝对的。很多爷爷奶奶从小带大的孩子也有很多非常成功的。


天眼目


由于工作等原因,小孩子可要父母带,必竞是2代人,思想观念多少有点差别,育儿方面也会有点偏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由自己教育孩子,不会出现隔代差,不至于跟爷爷奶奶感情好点,跟爸爸妈妈疏远一点。当然,现在很多务工外出人员,避免不了的现实问题,该怎么办?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了,尽可能的抽时间回家陪伴孩子,条件允许的话,每个周末见一次面,没有条件的,可以多打电话,微信视频沟通,不让孩子有隔膜感。

有时候看到留守儿童的新闻,让人心酸![捂脸]



憨牛正忙着呢


放心大胆的管教

有人说现在的人是隔代亲。也就是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爷爷奶奶对孩子即只知道宠不敢去管,久而久之,孩子不听管教。而父母呢,觉得自己的孩子自己必须管,所以父母管的就好一点。

也有长期留守在爷爷奶奶身边,或者外公外婆身边的孩子,他们已经习惯于老人对自己的管教。然而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常年不在他们身边,这样的孩子好不容易跟父母待在一起一段时间,就总想多撒撒娇,多提点条件,让父母感到不好管教。

之所以孩子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样子,是因为其父母与爷爷奶奶的管理方式存在着差异。您能够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我的建议是要积极地跟老人沟通,形成统一的阵线,对比词管理孩子的策略,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管理教育的合力,孩子就好管的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