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說說魯迅、王小波對你的影響有哪些?

一介雕民


魯迅是文學大師,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王小波是宋代農民起義首領。不知道該怎麼評論。


滄州老夫子


魯迅先生的作品有很多。

1、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

2、散文集:《朝花夕拾》

3、散文詩集《野草》

4、小說集:《吶喊》《彷徨》

5、《中國小說史略》

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在樹當時整個中國人的靈魂!他的作品給人們心靈上的震撼!他鼓舞人心!下面我結合魯迅先生的作品,做簡單分析。

《故事新編》是魯迅作品中僅有的以遠古為背景創作的小說。其內容有:補天;奔月;理水;采薇;鑄劍等。

請看《補天》(節選):

終於,腰腿的痠痛逼的女媧站立起來,倚在一座較為光滑的高山上,仰面一看,滿天是魚鱗樣的白雲,下面則是黑壓壓的濃綠。伊自己也不知道怎樣,總覺得左右不如意了,便焦躁地伸出手去,信手一拉,拔起一株從山上長到天邊的紫藤,一房一房的剛開著大不可言的紫花,伊一揮,那藤便橫搭在地面上,遍地散滿了半紫半白的花瓣。

伊接著一擺手,紫藤便在泥和水裡一翻身,同時也濺出拌著水的泥土來,待到落到地上時,就變成許多伊之前做過了一般的小東西,只是大半呆頭呆腦,獐頭鼠目的有些討厭。然而伊不暇理會這等事了,單是有趣而且煩躁,惡作劇似的將手只是掄,愈掄愈飛速了,那藤便拖泥帶水的在地上滾,像一條給沸水燙傷了的赤練蛇。

泥點就像暴雨似的從藤身上飛濺開來,還在空中便成了哇哇地啼哭的小東西,爬來爬去的撒得滿地。

伊不獨腰腿痛,連兩條臂膀也都乏了力,伊於是不由得蹲下身子去,將頭靠著高山,頭髮漆黑地搭在山頂上,喘息一會兒之後,嘆一口氣,兩眼就合上了,紫藤從伊的手裡落了下來,也困頓不堪似的,懶洋洋的躺在地面上。

轟!!!

在這天崩地塌的聲音中,女媧猛然醒來,同時也就向東南方直溜下去了。伊伸了腳想踏住,然而什麼也踹不到,連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這才沒有再向下滑的形勢。

有一隊巨鰲正在海面上游玩,伊不由得喜出望外了。

立刻將那些山都擱在他們的脊樑上,囑咐到,“給我駝到平穩的地方去罷!”巨鰲們似乎點一點頭,成群結隊的駝遠了。

魯迅用女媧補天、造人的神話傳說,改造人們的思想、精神、和靈魂。它啟發人們:要敢於打破舊傳統思想的束縛,要敢想敢幹敢做,要有創造精神!美好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創造力是我們中華民族發展興旺繁榮昌盛的原動力!

王小波的作品,我讀得太少,只讀過他的一篇雜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文章以作者文革時期下鄉插隊時的一個故事為敘述主體,故事主角是一隻豬,文章啟示我們要有自己的思想,有美好的精神追求,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路在我們腳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錢三十


王小波的作品幾乎沒讀過,影響談不上。魯迅先生的作品教材裡有,零零散散又讀過一些,印象深刻的就是“孔乙己”“啊Q正傳”,沒感覺到有什麼深刻的影響。

我不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筆,辛辣的文風,在我看來就是尖酸刻薄,格局不高。就拿人品來說事,跟周作人先生是同胞兄弟,後來形同陌路,我覺得一個連親兄弟都不能相容的文學家,他的作品格局又能高到哪裡?當然魯迅先生的文章反潮流,革命性強,但是偏偏我本人比較保守,希望遵守規則,不喜歡譁眾取寵,所以不喜歡魯迅,甚至於討厭,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我估計不僅僅只是我不喜歡,會有一群人不喜歡,將來會越來越多,甚至於有一天魯迅先生的文章從教材裡撤下來。

文章千古事,不可不慎。寫文章,做學問,意在勸人為善,引導國人積極向上。文章和學問最好能夠遠離政治,政治是有色彩的,指向性明確,政治不可能永遠正確,受眾性比較明確,一旦政治沒落,政治色彩濃郁的文章和學問自然而然進入垃圾桶。

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還有幾個人讀過郭沫若的文章?


水口村夫


讀魯迅先生的書,總是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感覺靈魂一次又一次得到了昇華!

1. 從來如此,便對麼?

2. 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3. 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

4. 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5.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6.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7. 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8. 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9.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10.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

11.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12. “急不擇言”的病源,並不在沒有想的功夫,而在有功夫的時候沒有想。

13.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

14. 無刺的薔薇是沒有的,然而沒有薔薇的刺卻很多。

15. 父母之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16.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17. 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18. 試到公園去,大概總可以遇見祖母帶著她孫女兒在玩的。這位祖母的模樣,就預示著那娃兒的未來。所以倘有誰要預知令夫人日後的丰姿,也只要看丈母。不同是當然要有些不同的,但總歸相去不遠。

19.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0.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以上全部來自迅哥兒雜文或小說。


送你1顆子彈


王小波是無名之輩,不認識、不可與魯迅先生相題並論!魯迅先生是大文豪,文化革命的旗手,封建文化的掘墓人,無產階級革命的英勇鬥士,白話文的創始人,他的名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這是他為了振救中華,為了喚醒被封建文化麻醉的底層人民在黑暗中的納喊。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影響了我的一生。他是我的偶像。


澄清2019


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王小波他教會了我什麼是真正的自由、教會我了浪漫、教會我了愛情。我向往王小波和李銀河一樣的愛情。他的作品《沉默的大多數》讓我知道了,沉默不等於沒有主見,沉默有時也是一種力量!《黃金時代》讓我知道了一種態度,一種毫不造作,隨意揮灑人性的態度。

魯迅是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魯迅對我影響是巨大的,他給我帶來了成為一個文學作家的理想,給我帶來用筆去改變這個世界的想法,魯迅教會了我批判的思想、和愛國。魯迅的作品就如茶一樣,隨著我的年紀增加,越看越有味道。《狂人日記》,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阿q正傳》,我們有幾人不像阿Q一樣。《少年潤土》,兒時單純快樂的交朋友,當我們長大的時候知道了身份的不同不可能成為朋友。


福爾摩小黑


魯迅是太複雜、太沉重的話題。在思想領域,其實迅翁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建樹,他主要是作為鬥士、批判者存在,為我們紀念和思考。作為鬥士,他的批判鋒芒銳不可當,往往直入要害,令人警醒。但他的一些過激言論,由於迎合了一個時期破舊立新的政治需要,得到主導意識形態的倡導,直到現在還阻礙著我們重新認識和發揚文化傳統。

他的思想,或許可從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是身世。破落世家子弟的自尊和憤激,決定了迅翁的性格主導傾向。我們在《朝花夕拾》等迅翁的童年回憶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靈暗影所在。

二是時局。迅翁關切民生,對晚清以來中國社會的動盪不但有深刻的觀察,也以青春熱血投身其中,而國家的屈辱歷史,人民的麻木愚鈍,刺激了中年的魯迅轉向國民性的反省。迅翁是一位時代人,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惋惜迅翁將時間浪費在社會評論,而不是閉門著書,成不朽大業。但魯迅的血液裡流淌的熱烈的青春,他將希望寄託青年,也鼓勵青年,而他自身就是位猛進的青年。如果理解那個時代,迅翁是繞不過的話題,他成為時代精神的標誌,而相應的是,由於過分纏繞於現實,終究不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三是觀念。我看迅翁的思想根源不在中土。從他的工科和學醫經歷中,他對近代科學的精確、經驗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進化思想有深刻的認同。所以他寫的文章,精確、敏銳,而且訴諸於經驗理性和客觀常識,能夠得到多數人的認同。這對於他來說當然已經足夠,但世異時移,我們就有深深的遺憾:面對活的文化和心靈,我們沒有在魯迅的文字中看到理性和智慧應有的高度,沒有看到尊重和“同情的瞭解”。他在批判之外,無所建樹,或者更準確地說,無從建樹,因為他的心中也空空蕩蕩,提著智力和熱情鑄就的利劍行進在“無物之陣”。作為青年心目中的導師,他滿足了青年對偶像的狂熱需要,卻沒有提供真正的精神引導和支持。記得他在《導師》中號召青年去走自己的路,但是,魯迅對他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有足夠自信?似乎是沒有,不然他不會拒絕兒子走同樣的路。如果這樣,他如何保證青年走上正確之路?這一點他沒有回答,似乎也沒有想過。他只是簡單地認為:青年就是希望。但現實中的青年卻一再再地令他失望。最終他只能抱著陰暗的心步入死亡。

和具有中古遺風的國內知識分子相比,王小波特別之處在於“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別人的靈魂,而是提升自己的靈魂。”做為擁有自然科學知識及歐美文學、兼哲學、歷史、等內在紮實豐富的人文底蘊知識分子,王小波非常贊同羅素先生的話: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在他看來,大多數參差多態都是敏於思索的人創造出來的。“現在中國知識分子在關注社會時,批鬥找不著目標,頌揚也找不著目標,只一件事找得著目標:呼籲速將大任降給我們,這大任乃是我們維護價值體系的責任,沒有它我們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和西方知識分子的責任不同,中國的道德體系是教人如何聽服訓教。很多人之常情被當做聖訓傳經千年,兩千多年前古人建立了道德體系,兩千多年後的現代知識分子還在維護著那套君王制的道德體系,要知道,這兩千多年一個瞬間的切換,交通、科技、軍事、工業、文化、經濟.......等一切都像科幻片穿越時空的場景讓人歎為觀止,但從古自今道德體系似乎還散發著裹屍布的邪味,對於這個現像他的理解是“四書五經再好,也不能幾千年的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

曾經,他羨慕一隻豬的特立獨行,唾罵中國知識分子的墮落,同時,又哀嘆中國知識分子的不幸,有人用“黑色幽默”比喻他的文字,也有人感嘆他是中國的唐.吉歌德,那位手持長矛,遊走天下,行仗義之舉,執仗義之言的騎士,一個凝聚理想主義光輝的人物。但,這只是他人賦於他的光環。在我看來,他最吸引我的就是兩個字“真實”。鮮活、辛辣、浪漫、理想、深刻、樸實。把真假、美醜、善惡全方位立體式呈現,而這些全源於他對生命的尊重。


紅葉翩翩


魯迅的文章是從中學課本里開始讀的,王小波不太熟悉,就單說魯迅吧。

魯迅的《狂人日記》,讓我第一次看到一個世界對一個覺醒者的百般壓迫,使人喘不過氣,使人發瘋。反過來想,就像莊周夢蝶,到底是狂人瘋了,還是就個世界瘋了?

魯迅的《阿Q正傳》,讓我跟著文學大師思考,為什麼有的人脊背總是彎的,為什麼有時候人總會自欺欺人,為什麼世界上總有扶不起的阿斗,從而體會一個看透世事的思想家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內心多麼痛苦。

魯迅的《祝福》,讓我看到一個沒有春天的婦女祥林嫂,她那麼任勞任怨,當牛做馬,卻連坐穩奴隸的資格也被取消,一句“你放下吧,祥林嫂!”的喝斷,就是最高審判;她那麼傷心地講述兒子阿毛的故事,卻半點得不到衛莊人的同情,換來的只是冷漠的嘲諷,從而讓她永遠的閉上了嘴,成為一個木刻的乞討者。

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又讓我看到一位為正義請纓赴死的勇者形象,一個年輕的生命因為為正義請願,倒在了段祺瑞政府的槍口下,魯迅先生“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他要鼓勵熱血青年前仆後繼,他要警醒群眾“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魯迅的《故鄉》,還讓我看到大師思想中最溫柔的地方,這裡有少年時候不講等級的夥伴閏土,一起雪地捕鳥,一起談海邊撿貝殼,到西瓜地看守猹、刺蝟。讓我記住大師的哲理名言: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讀魯迅,漸漸讓我明白小學時候背過的“文思革”三者之間的聯繫。明白大師是怎樣將自己深刻的思想寓於文學之中,來塑造人類靈魂的。


鳳凰王兮


我寫文章的時候也用過魯迅的其他名言。2020.02.29


劉海波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評論家。他一生的作品很多,有人說魯迅是中國的脊樑,他擔當得起,毛主席對魯迅的品價也很高。魯迅所獨特的觀點與思想與他所生活的年代有關,他之所以棄醫從文,就是深刻認識到救治人的靈魂比身體更重要,所以他的文章往往給人以猛醒,醍醐灌頂之感。

魯迅是一位鬥士,教給人怎樣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給人們指明生活的方向。比如經典的句子有: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等等。告誡人們要做一個勇敢的人、正直的人、純粹的人,讀魯迅的文章可以淨化人的靈魂。

王小波也是有名的文學家,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魯迅的影子,但畢競他們出生及生活的年代不一樣,王小波生活在文革伊年代,對當時社會現象及人性方面的事看的比較多,因此他的文章涉及人的自由、人性了人愛情方面多一些,在那個年代,他算是一個另類的人,他教給人們如何生活,如何去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