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那些經常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以及各種感慨的人是什麼心理?

KBRIP


朋友圈,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有人是用來記錄生活的,有人是用來銷售產品的,有人純粹是為了炫耀的。


每個人都有不用的情感需求 ,那些經常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的,是想在線教你做人的。


這一類人比普通人多一點表現慾望,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所謂的人生感慨,也不過就是一些網絡金句,或者大眾哲學。你偶爾發一發沒什麼,最怕那種自認為自己歷經滄桑,有想要急於想要與教育人。


你問這是一種什麼心理?或者就是他想在線教育一下朋友圈吧,想要大家為他喝彩,跟他一起感同身受。習慣就好,受不了就屏蔽吧。畢竟他發感慨,也不一定是要給你看的。


陸漫漫


謝謝提問。我的朋友圈裡有很多這樣的人,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人,我的瞭解呢,無非他們就是感情或者工作有變動了。有一種自欺欺人或者消極的態度。我只在朋友圈每天發一條,就是早安,每天要開始新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每天開始,哪怕我們沒有做好但是我們會努力的。發感慨的人,可能都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去怎麼做,


輝哥的大小生活


1.心裡空虛

整日無所事事,日子過得特別輕閒,無生活目標和追求,沒有什麼事排遣寂寞,發些感慨的內容,抒發生活的無聊。

2.過分虛榮

愛慕虛榮比較膚淺的人,總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活過的如何好,吃穿如何有品位有質量,發表人生感慨,用以滿足自己虛榮心的膨脹。

3.刷存在感

現實生活過得不如意或很平淡無奇,難以引起別人的關注,渴望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希望得到被重視,被關心的感覺。

4.刻意為之

刻意掩飾自己真實的一面,戴著假面具生活,表裡不一,嘴上全是道德雞湯,而心裡並不認同,或是專給一個人看,讓對方認為自己三觀很正。

5.分享體會

用陽光積極的心態,把自己的切身經歷和大家分享,給人正能量的指引和鼓舞,不說教,不浮誇,讓人易於接受。

6.率性為直

性情就是本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想顧及那麼多,也不想活得那麼累,想發些什麼內容就隨心所欲。





淡淡流年1314


我認為,經常發朋友圈,抒發人生感慨、人生感悟的人,飽有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

一、樂於分享的人,心胸是敞開的,不會窩出病來。他們沒有心機,心胸坦蕩。有什麼就說出來什麼,心裡怎麼想的,不掖著不藏著。喜歡說話,喜歡嘮嘮道道,心中沒事兒,不容易得抑鬱症。他們通常是樂觀自信的,即使生活中有一些溝溝坎坎,也很容易尋找到出路,很容易越過去。

二、他們會積極思考。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總能倒出個123點兒來,這樣的人是善於積極思考的。比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人強。是吧,總要抒發點人生感悟,沒有一點思考力行嗎?

三、他們有事可做,而且做了還能有記錄,有感悟。要多發朋友圈,也總要找些事情,找些樂子的。這樣一來,就有事情可做了。人幹著就比閒著強。閒著會閒出事情來。各種各樣的焦慮症,抑鬱症很多時候就是閒出來的。閒了,只會胡思亂想。忙了,人是充實的。充實的人一般很健康。

四、他們熱愛生活。不得不說,經常發朋友圈的人,更加具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他們在生活當中處處能夠發現閃光之處,能夠發現生活中的可圈可點之處。而且樂此不彼。熱愛生活的人,會更多的擁抱生活,會積極的投身於豐富多彩的生活當中去。這樣的人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過得更有意義。

五、他們樂於結交朋友。發朋友圈是希望朋友看到的,而且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看到。所以這些人人緣會越來越好,朋友越來越多。這成了他的一個很好的資源論。人脈及錢脈,所以這些人就可以利用人脈做生意,財源滾滾。

六、他們樂於互動。他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在朋友圈邊和他們互動,之中彼此的互動,就碰撞出很多新思想來,從中碰撞出很多新的觀念,新的思考,新的方法。所以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創造性。樂於互動的人,是一種積極思維的人。

七、他們樂於奉獻。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分享出去,也是一個奉獻的過程。他們總想拋給社會點什麼,而且試圖讓拋出來的東西放點光發點熱,碰撞出來一些智慧火花。一些人總是把自己的經驗掖著藏著,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八、他們比較自信。敢於呈現自己的人,敢於表現的人,一定是比較自信的。相比於那些自卑的,不敢表現自己的人,這些人更具有自己的生命舞臺。

我是頭條號“大師心理”,歡迎走過路過的朋友,多多關注,我們彼此鏈接能量,發現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




大師心理


首先,朋友圈是一個社交圈。

你需要明確,朋友圈是一種社交工具,同時也是一張你的社交名片。


通過朋友圈,你其實是樹立自己的社會形象,如果你細心觀察領導的朋友圈,要不是靜默,要不是閉關,他絕不會輕易透露自己的情緒和喜好,永遠保持神秘;或者只發跟工作相關的內容。

你去觀察那些精英的朋友圈,永遠在塑造企業的運行和自身的自律,因為他懂事如何營銷自己。

所以,我不會在朋友圈發表任何人生感慨,因為我知道朋友圈就是我的第二張假面,一張塑造社會形象的假面。


其次,沒有人關心你的情緒。

說實話,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家人,無人會關心你的情緒和過得好壞,甚至聽到一句很殘忍的話:那些打聽你近況的人,只是想確定你過的比他慘而已。


所以,你在朋友圈發表人生感慨,給誰看呢?給你的敵人看,讓他更加蔑視你;給你的領導看,讓他對留下愛抱怨的印象;還是給你的客戶看,讓他對你產生錯誤判斷。

所以,人生感慨給你的家人和朋友,或者傾訴在日記本里,這些只適合說給自己聽。


綜上所述,經常在朋友圈裡發表人生看法的人,可以總結為:

一、發洩心理。

這種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遇事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遇到任何事情,都發表在朋友圈裡,其實是一種典型的發洩心理,無處傾訴,只能寄託朋友圈。

二、引起別人注意。

通過發朋友圈昭告天下,試圖引起別人的注意和關注,然後幾個點贊、評論中找到被需要和被關心的感覺。

三、活得灑脫隨性自由。

這種人無慾無求,活的灑脫自由,愛誰誰,天皇老子也影響不了我的自由灑脫。


盧敢敢


朋友圈不算是新鮮事物了,早些年就有類似的東西了。用戶可已在朋友圈上曬文字曬圖片等,自己的好友都可以看到,當然也可以設置訪問權限,誰能看誰不能看不想看誰的都是自己說了算。微信朋友圈是一個圈內朋友溝通交流的平臺,因為微信使用範圍極其廣泛所以這個平臺上不僅有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有同事、客戶、上司,與其叫朋友圈還不如叫社交圈。

喜歡在朋友圈發照片發文字抒發內心感慨的人可不少,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有,抒發的感慨也是五花八門,有發旅遊照片的,有“撒狗糧”的,有寫寫人生感悟的,甚至也有性子烈在上邊罵人爆料的。既然把自己所感所想發到這個自己的社交圈平臺上,大多數肯定是要給別人看的,但是也有就是想發洩一下管他有沒有人看都不太在意的。咱們先分析一下不愛發朋友圈人的心理,除了老年機發不了還有太忙沒時間的,剩下的多數是不愛社交不願將自己展示給別人的人。

大多數人一般都是碰倒什麼新奇或者有意義的事件在朋友圈上抒發一下和朋友分享一下,看看大家都是什麼反應,能不能引起關注和共鳴,能收穫多少點贊和評論。心理目的有的是想炫耀一番,讓大家看看我到愛琴海旅遊了多多點贊來滿足我的虛榮心吧;有的是心裡有事拿不準希望朋友給出謀劃策看看自己想法是否可行;有的表達某種情緒比如憤怒和悲哀;有的想看看朋友裡有誰是關注自己的;也有人可能是發給某些人看的另有目的。

至於那些經常動不動就發朋友圈,可能一天發三次,甚至剪個頭髮洗個腳都得抒發一下的人就不太好用一般思維理解了。我猜問問題的人可能是想知道他們怎麼想的,也許是太熱愛生活了,隨時有感而發,靈感可以隨時捕獲,太樂於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一切感受了。他們可能沒注意到,朋友圈裡不是都像他們一樣這麼愛刷存在感的。想一想我得有一年多沒發過朋友圈了,有什麼感觸我喜歡直接和朋友電話或者見面交流,不知道和我一樣的人多不多。大家是怎麼理解的呢?幫我補充一下吧!


大叔初道


正好我有幾個朋友就是愛發朋友圈,比如吃什麼飯的口感評價一番,或者看完劇評價一樣,再或者各種各樣的抱怨和心情抒發一下,其實也很正常,也許是想讓某個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狀態,也許是對快樂的分享和對傷感的宣洩,還有對自己生活的記錄。

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沒有多少人在意他們發的朋友圈,可以理性選擇屏蔽,不需要糾結和厭惡。



過山車不鑽洞


這個問題問的好啊 也正巧我也是一個這樣的人,我很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看了大家的答案百分之七十是否認態度。那咱們想一下朋友圈最應該發什麼呢。做生意的發生意經。處對象的發對象。學習的曬學習。如果按這個道理有些人將討厭朋友圈。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我不否認我不擅長看這些啊曬這種那種的以自我為中心發的朋友圈。但我不討厭他。你能體會到處對象的美好你也曬,你能體會到賺錢的快樂你也發。對不對。關鍵是興趣點不在自己身上。千姿百態才是人生嘛。我的朋友圈,有學習的 處對象的 微商的。還有所為感慨的。如果你的朋友圈只有一種我想你看到的人情世故就是一般顏色。這個問題我想是問給那些就是這樣的人說的。因為別人的優秀永遠襯托著我的拙劣。現實哈。你說討厭的反過來是別人喜歡的。我不討厭因為我知道那是人家的人生姿態。你不喜歡可以屏蔽或者拉黑刪除好友多簡單。為啥議論人家呢是不。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敞開心扉放飛自己。嘗試著包容一下你屬不能包容的事,人生如此多嬌。



葉狼扶風


他們喜歡去感悟人生,感受生活的每一點每一滴。通常情況下,他們會比較在意生活的細節,他們的情感可能相對細緻。

感慨在情緒狀態裡並不是特別陽光的類型,有一部分可能會存在遺憾的嘆息,但這一種情致特點是很正常的,歸屬在每個人的心理旅程,只是相遇的時間段不同罷了。用心理學精神分析來說,他們習慣在一種比較失落的情景意識下,述說失意的情懷,看似不怎麼積極,終究是個體內心當下的真實,他們有的在潛意識更希望可以扭轉不良的境遇體會。比如“哎,是啊,當時我也和你差不多,要是我這樣做了,可能會怎麼怎麼了。”然後時過境遷他們遇到類似體會,依然會有差不多的感慨……

無傷大雅,感慨只是一種情緒情感的反映特徵,只是個體某階段的真實內心。之所以發佈朋友圈,只是想表達自己,當下自己就是這麼想的。有時表達可以說是一種個體內在的釋懷,說出來會多一點舒暢,能得到友人的支持,關心豈不更有幸福?

再用精分迴歸到個體兒童期,哪個孩子心裡有事不想和父母說說呢?你說呢?




舒心心理


這個還真不一定是缺愛了,

發這東西也不算壞事吧,也不能分析出什麼東西,

沒準別人就像分享分享一些東西好讓別人知道呢,朋友圈朋友圈不就是為了分享的嗎?

喜歡分享本身就沒有什麼問題,說別人缺愛的我根據說缺愛的人的理論,還能理解是說話人缺愛,不然你評論這個表現這個做什麼?

指責別人缺愛的人一般都有缺愛經歷,喜歡評論別人的人自身也是有過相同缺陷,認識深刻。

今天看到個新聞,哇,我有體會耶,我要發朋友圈給朋友看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一樣想法呢?

哇,這個用法好獨特,一定要分享給朋友看看!

咦,這個東西好神奇,好先進的科技啊。

哈哈,這麼多好玩的,一定要分享給朋友看看呢!

發朋友圈的同學這時候也許正在和三觀相符的人聊理想聊人生,我們卻在知乎自豪的說他們缺愛……

所以,

不要在背後點評這個怎麼,那個怎麼了好嗎?

朋友圈僅僅是個交流工具,說明不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