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

农家小胖嫂


俗话说:“生活中没有随随便便的成长与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孩子的成长历程曲折而漫长,需要经历多重考验才能重成正果。面对漫漫人生路只有意志坚定、有恒心的父母才能更好的教导孩子成长、成才,孩子成长路上没有一项生活的技能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孩子习得生活的技能难免经历长期枯燥乏味的练习、实践。

“刻意练习”是成长进步的基石

好习惯都是“狠”出来的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习惯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人们常说:“滴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都是习惯与坚持的力量。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踏上了成功的快车。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里的一屋就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习惯,小习惯成就大未来,比如饮食习惯决定您身体的健康状况;作息习惯影响您利用时间的效率;学习习惯笃定您学习的效率与成长高度......人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日复一日的砥砺和磨炼,能够使人抵达成功的彼岸,攀上事业的高峰。良好的习惯对于助力事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可谓: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图书馆管理员布鲁克斯在肖申克监狱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当他收到申请多次未果的假释令时,不是喜极而泣,而是惶恐不安,他早已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不想改变。他拿着水果刀挟持狱友,想通过犯罪而继续留在监狱里,但最终良知让他放下了手中的刀子,拎起行李箱,走出了监狱的大门。但没过过久,他就自杀了,他在监狱中养成的生活习惯,不适应监狱外的生活,他又无法摆脱这些习惯。“习惯成自然”,被习惯的事物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们紧密相连,良好的习惯可助人通往成功的大道、实现人生理想。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平常的习惯就是生活作息,作息是人生之中最为“稀松平常”的习惯了,人生之中每天都在一定的作息中度过,比如要引导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父母就必须从自己做起长期坚持,而不能说是今天兴致来了就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明天孩子假期到了就允许孩子想什么时间起床就什么时间起床、想什么时间睡觉就什么时间睡觉。生活中,其他习惯如就餐、学习、讲文明、遵守社会法制等等,几乎没有一项是能够轻而易举获得的,孩子每一项良好生活习惯的背后都是父母“狠”心坚持引导结出的果实。

成长都是练出来的

延迟满足等行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人生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储蓄的过程,储蓄生活的技能、储蓄物质资本、储蓄精神财富,生活之中没有积蓄就难以获得比较大的力量,而要想积蓄力量就必须在一些时候克服当前即刻享受的冲动。“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长远有价值的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需求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吃饭时间聊天、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放学后贪玩不完成作业......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成年之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父母要求孩子“延迟满足”的狠应首先对自己,让自己的行为习惯坚定可持续,给孩子做好示范引导。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成长导师,想要做好孩子生活中的成长引导,做父母的应首当其冲为孩子做表率、给孩子做好学习成长的榜样。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的生活成长不仅源于父母的基因遗传,更多成长能量来自于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完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长引导。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被公共生活所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大众所接纳的,引导孩子学会查询生活的“字典”、知道如何通过与人分工协作达成成长目标。家长的职责就是给予孩子关于成长进步的“字典”【生活习惯、生活规则】,把控好教导工作的尺度,运用好引导孩子成长进步的“胡萝卜”与“大棒”。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用行为告诉孩子成长进步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与尺度意识。

乐器练习

任何一项技能获得成就狠都是前提

人生学习成长之路数十载,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获得的成功”,每个成功者成长进步的背后都蕴含着历经千辛万苦的艰辛、汗水与眼泪。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环顾银屏,那些运动健将、艺术天才、成功人士几乎没有人是不经历反复而刻苦的练习或工作就能获取成功的。

成长本就是完成生活知识、经验不断积淀的过程,如果说把个人的成长比作百年建筑,那么成长历程就如同搜集建筑材料,如砂石料、钢材、水泥等等。完成建筑任务所需的每一种材料都成百上千吨计,收集工作有怎能不付出辛勤与汗水呢?人生所获得最基本技能中的直立行走,又有谁不是历经无数次跌倒、爬起来而获得的呢?那些演讲家,又有谁不是历经被嘲笑、奋发努力练习而最终成功的呢?

生活中真正对自己“狠”的人都在某一方面业有所成,被父母“狠”要求好好学习,建立起好学习习惯的孩子都学有所长。作为父母对自己“狠”让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对孩子“狠”引导孩子向着积极的方向成长,成长型父母往往即对自己“狠”、也对孩子“狠”,与孩子同步成长、共同进步。因为,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教导孩子认知世界,孩子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角度,让我们能去重新审视、认知这个世界。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人


谢谢您的提问,在回答问题先,我想先讲一个真实例子。

暑假我与孩子一起学游泳,上课第一天我们班有2个孩子不敢下水的孩子坐在泳池边哭了起来,一名8岁,一名10岁。教练在耐心做孩子心理工作,示意2名家长不用担心。

8岁孩子的妈妈看起来有点狠心,面对孩子的哭闹,她面部表情平静如水慢慢走到孩子边上说:妈妈有事先出去了,你没准备好哭一下我理解,等你准备好了就必须跟教练好好练习哈。”说完就转身,出了训练场。此后孩子妈妈每天都狠心的把孩子交给教练。


10岁孩子的妈妈见到孩子哭了,表情凝重了起来,看得出来她很忧虑和不舍。她急急的跑过去蹲在孩子边上,安慰说:别怕,你是最勇敢的,妈妈和教练都在看着你呢。妈妈一直都在你边上,别怕!孩子见妈妈这样说,反而更哭了,撒娇的说,就等等再一去。

12天的游泳培训结束时,8岁孩子早在练习第8天已字,学会游泳了,结业时已可自由游了一圈又一圈。而10岁孩子12天后依然不会游泳泳带着浮板在玩水,一练习想方设法的说服教练他要找妈妈,要唱水,要尿尿一节课下来,正真学习时间很少很少。孩子妈妈每天都陪蹲守孩子,孩子稍有要求就立即满足,孩子不学习的借口越来越多。孩子也在妈妈的不舍里找到安全避风港不愿吃苦,教游泳的教练也没信心能一定教会这位孩子。


古人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孩子长远而思虑,孩子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是易事,孩子要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也不容易。我们大人做事也有想放弃和灰心的时候,所以狠心的父母理解这种情绪,在孩子想放弃时狠心的父母会想办法帮助孩子坚持的,监督孩子形成好习惯虽然痛苦,但狠心的父母明白一旦孩子的良好行为型后,以后就好办了。

狠心不是用语言的攻击和简单粗暴的体罚去掌控孩子,而是狠心的父母明白孩子现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希望通过现在狠心传递给孩子的是执着,坚韧,努力…等精神。

狠心的父母在该讲规则,讲礼貌,讲认真努力会以身作则,不妥协的去形影响孩子。狠心的父母知道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品格在孩子越小时越易容形成。


正如著名的哲学家稻盛和夫曾说过:过份强调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了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与自由结双成对的义务,几乎不教。

在孩子规则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薄弱时,更需要在父母监督下形成的。虽然在监督的过程中很痛苦,但狠心的父母知道一旦孩子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后,以后就好办了。

我们可想像一下,我们和孩子约定从山脚一直爬到山顶,在中途孩子各种理由想放弃,但狠心的父母这会是不会因为孩子各种理由和孩子们累而停下脚步,他会坚持和耐心的引导孩子一起爬到山顶,一起遼望山顶的美景。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与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儿知识,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晓笛育儿分享记


为什么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心狠?

这里的心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恶毒。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独立,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在现在的物质社会。每个家庭有个孩子都当做宝,掌上明珠。父母疼,爷爷奶奶疼,姥姥姥爷疼。这又不让孩子做,那又不让孩子做。让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是非常不好的。第一个这会让孩子建立一个错误的世界观。他认为周边的人都要对他好。会让孩子以后经不起挫折。第二会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以后会眼高手低。

我舅舅舅妈就是这样,对孩子太好。导致我表哥三十多岁,现在一事无成,又不上班。整天呆在家里,有时候到处骚跑。关键还到处借钱不还。而且谎话连篇。这都是小时候惯的。对孩子不心狠,没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导致现在养废了。

还有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就是你建立一个游戏账号,你要不断的打怪升级啊。你不打怪升级。你这游戏账号不是废了。每天挂机有用吗?只有不断的锤炼,才会有所成就。

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从小就会对孩子心狠,让他们独立。不是不疼孩子。其实父母也心疼。只不过他们知道如果孩子不经过这些苦。哪来以后生活的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权武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

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感触,让我想起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从小教育我们要勤奋,不得懒惰,在很小的时候就放手让我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我们的独立性。

他常对我们说的话是,你可以不聪明,但是千万不能懒惰,勤能补拙。

我们的家境不算差,在童年时期,超越了很多同龄人。但是在假期,父母会带我们一起去店里帮忙,把我们兄弟俩推出去外面,学着与人交流,做生意。

现在,虽说我们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和很多家境差不多,被父母宠坏的同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还是积极向上的,还算是独立自主的,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

有远见的父母,心都有点狠。

做到这一点的,我认为非《虎妈战歌》一书的作者蔡美儿莫属。

美国著名教育家安•赫尔伯特这样评论作者蔡美儿的育儿战术:“蔡美儿非常诚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战术,令人震动......她是一只咆哮的老虎,很少软言。她指出,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孩子会自然主动地要求“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练习”。

的确如此,你的孩子可能聪明,有学习的天赋,但同时他们的天性也会自我放纵,倾向于为自己找借口。

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当我们严厉地管教孩子时,可能会面临的各种叛逆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努力工作会带来内在的自信。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优异的学习成就,让他们更自信,自我价值的实现会给他们带来更加长久的满足。

1.有远见的父母,首先对自己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想让孩子对父母心悦诚服,做父母的,也必须足够努力和优秀,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你必须让孩子看见你的努力,用你的一言一行去影响他们,去带动他们。

2.有远见的父母,比孩子更了解他们自己。

比孩子更知道他们最适合什么,在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尽可能的早一点做好人生的规划。有人说要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事实上,在孩子做孩子的很长时间内,他们并不是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适合什么,等他们在时间中蹉跎,有几分醒悟的时候,早已过了最该努力的年纪。所以父母早一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孩子的天赋所在,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更能缩短孩子成功的距离。

3.勇敢地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孩子出现的各种叛逆行为和激烈的情绪。对“不努力”说“NO”。

人的劣根性在于贪图享受,成年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如果给孩子太多选择的权利,结果孩子很轻易地会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孩子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

蔡美儿认为,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

4.拥有教育孩子的智慧,不断调整教育孩子的“战术”,有耐心,坚持到底。

教育是个系统而又复杂的技术活。没有个性完全一样的孩子,也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绝对有效。父母和孩子都在不断试错中调整自己的言行,找到最有效的方式。也许父母会遇到孩子很多对抗的行为,但是只要坚持不放弃,同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会朝你所期待的方向去走。

5.树立努力的目标,不断精进,让卓越成为一种习惯。就像蔡美儿所期望的那样,一只狗狗也必须有它的梦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认为:个人的理想、抱负、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时,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会使人感到最大的快乐。

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完成自我实现,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对于每个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是程俊,教育领域创作者。分享养育孩子的快乐与烦恼,谢谢大家的关注留言与转发。

程俊谈教育


我们总忍不住爱的天性,给予孩子太多呵护。有些人更理性的行为就会显得心狠。说说我两个孩子的事吧。

我女儿上八年级了,能洗衣服洗碗,整理房间,还烧得一手好菜。每当女儿从学校回家,我都会感到轻松不少。

开始的时候,女儿也是不爱“干活”的,觉得别人聊天自己洗碗很不公平。也会把自己的衣服泡在水池里,等着我洗衣服的时候一块洗。 有时候心疼她还小,就迁就一下。但大部分时候,我还是会坚持原则的。



我跟女儿说: “现在爸爸妈妈年轻,完全可以照顾你。可你有没有想过:等爸爸妈妈老了,你怎么办呢?

父母没办法照顾你一辈子。 趁现在你还在我们身边,还没出去闯荡,妈妈教给你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去到哪里,你都能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话说多了,女儿深以为然。

七年级住校的时候,女儿回家跟我说:

“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宿舍只有我一个人会炒菜!她们只会泡方便面。人家李爽连袜子都不会洗,都是攒着回家让妈妈给洗。”

在女儿舍友家长的眼中,也许我这样的就算心狠吧。但还算不上有远见,我只能尽量向远见靠拢。



儿子出生的时候,女儿6岁了。不光我们,连女儿也会对小萌宝娇惯一些。 我尽量让自己不偏心,不管大的小的买东西都是一样。俩孩子打架了,我也不会偏向小的。

但我还是高估自己了,因为我们总是忍不住爱的天性,为孩子做的太多。

德雷克斯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我以为自己一直在践行,结果星期天儿子人品大爆发,不但扫地洗碗擦桌子,还把自己的校服都洗了。

“妈妈我棒不棒?”我承认我惊呆了,原来8岁的儿子可以自己洗衣服了,我怎么不知道呢?



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但是会一直努力。

总之,心狠的家长不是凶恶地对待孩子,而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打算,压制自己泛滥的母爱,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和社会技能。狠心的父母也是普通人,只不过爱得更加理性。

我是@菲姐育儿园。分享育儿经验,推送育儿理念,喜欢我的内容就关注我吧!欢迎大家转发,点赞,留言。

菲姐育儿园


【我的观点】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我认为,父母对孩子心狠,并不是狠毒的狠。而是想放手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个自立、自强、自律的好孩子。

一、父母要狠,才会成就孩子

1.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家长们都对孩子过于关注,所有大人都围绕这个孩子转,让孩子有种“在家很重要”的感觉。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分依赖,长时间已成为一种习惯。然而,当大人不在帮忙的时候,孩子就一愁莫展,不依不饶。想让孩子试着学会这些本能。那家长就要对孩子“狠”了。让孩子饿一次。

表妹的孩子在5岁时骑自行车,不带辅轮子的那种,很喜欢骑,但是骑不稳,老哭着要大人在后面扶着,追着他跑。时间长了这累得大人够呛,就要孩子自己练习骑,孩子死活不同意。那妈妈一狠心,确定不再扶着孩子,让孩子想骑就练,不骑就算了。孩子没办法,又想骑,只好不怕摔倒,继续练习,没多久就骑得很顺手了


2.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都爱睡懒觉,常常叫几次都起不来,起来了还懒洋洋,慢吞吞的。每天都是“黄帝不急太监急”,长期如此,孩子的习惯性慢慢形成。放心睡,不怕迟到,有大人叫起床。那么家长想要孩子意识到上学会迟到就要对孩子“狠”一次。让孩子迟到一次。

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永远无法学会飞翔,必须给他们一个机会。

3.让孩子养成还原的好习惯。就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许多孩子家里的玩具多的数不胜数。喜欢的时候拿出来玩玩,不喜欢就到处乱扔。大人看不得乱七八糟的样子常常跟在屁屁后面收拾放回原处。因此孩子觉得有人收拾整理,自己就懒得的去整理了,慢慢又养成了一个习惯。习惯形成了便难以改变,那么这时候又要对孩子“狠”一次。让孩子独立完成还原玩具。

虽然收拾是件简单的事,但长时间的形成会让自己生活乱七八糟,整齐有序的生活让人舒服,也表明了人的素质。


二、想要成就孩子,父母对自己也要狠

1.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很多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看电视,不要玩游戏或手机。知道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却忍不住要看。很多家长食吃饭的时候还不停刷屏,那么这时候,想要教育孩子,家长也对自己“狠”一次。别在孩子面前不停看电视和刷手机。

无论你对孩子如何去管教,你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

2.生长在城里的孩子条件比较优越。什么苦也没吃过,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带孩子体验一下劳动的生活,体验一下“粒粒皆辛苦”的意思。那么这时父母对自己“狠”一次。自己也体检一下劳动成果,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

曾看到过一句话:你不愿意让孩子去吃苦。那么这个世界会让他很苦;你对孩子不够狠心,那么这个世界会狠狠地替你教育他。

3.狠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打架,总会第一时间过去帮忙质问,甚至帮助孩子,但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利,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处理,无论打输或赢,至少孩子有一个经历,一个教训。那么这时父母“狠”一次,不要心疼孩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很多事情才会长大的,父母要狠心放手,才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帮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我是小凌云,喜欢写作,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增值自我,欢迎你的关注,谢谢!】


小凌云


有远见的父母,他们会考虑到孩子的将来。有句话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充满智慧的父母通常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对孩子"狠"一点,是想让孩子更加自律一点,为以后的生活做长足的准备。



但是这种"心狠"并不是在态度上对孩子凶狠,而是能够坚定自己的决心。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当孩子不愿写了,父母不会宠爱孩子,而是会对孩子讲道理或用其他办法鼓励孩子完成作业。他们不会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一般来说,对孩子心狠的父母,其教育方式是控制型。他们会要求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和规则来做事。属于高坚定低和善型。他们担心如果自己不能控制孩子,那么孩子就不会按照自己理想的标准去发展。他们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爱看小说等等,就考不进好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过不上好的生活。父母的担忧导致他们必须对孩子"心狠"一点,这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有远见的父母,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现在很多大学生他们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考研都越来越难,因为人数也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在我们这个保育院里,有的老师参加了几年的考试都没有考进来。还有很多朋友的孩子考研几年都没有成功。有的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还有的是因为笔试过了而面试又没过。若孩子没有前面的努力做基石,后面的考试又怎能轻而易举的通过呢?因此,现在不对孩子心狠一些,迟早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的。



"心狠"的父母在他们看到孩子努力的同时心里也是很心疼的。并不是漠视孩子的付出。我有一位同学的孩子从高三开始每天1点左右睡觉,父母也是非常心疼孩子的。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补身体,加强营养。我的孩子高考前没有太晚睡觉,但每天学习的时间也非常长,我们都希望孩子那时多看一会书,多刷一点题。而不要在考场上留下遗憾!如今,我同学的孩子被保送到北京人民大学,我的孩子考上广东一所大学。感觉那几年大家都没有白白付出。当然,在父母"心狠"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这样的压力。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因为承受不了有的有抑郁症,有的逃离学校自暴自弃。因材施教才符合教育理念的。



父母在对孩子"心狠"的同时,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对孩子厉声恐吓。要多看看进步努力的过程,给予他们鼓励和适当的表扬。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感谢您留言关注和点赞,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雨后山林静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孩子怎样才能在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们现在的社会,一个人要想有点出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掌握某些技能,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要具备能力,掌握技能,就必须进行学习,而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假如一个人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具备更强大的能力,更大的能力也只有进行更刻苦的学习和历练才能获得。

每一个有远见、明事理的父母,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或者说是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

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愿意每天舒舒服服的,但是这种舒适的状态是不可能学好技能,提升能力的。

孩子们都还小,更愿意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假如一直以这种状态长大,长大后可能什么也不会,这样长大后步入社会会吃更多的苦,甚至一辈子都浑浑噩噩、生活艰难。

小孩子的自律能力都是比较差的,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陷入困境,父母必须不断地督促孩子学习,在孩子不能坚持的时候进行鼓励甚至逼迫,为的是孩子以后的日子能更好一点。当孩子成长过程中取得一些成绩,有了成就感的时候,其实也会感激父母的逼迫的。

因此,与其说是有远见的父母狠心,不如说是父母有远见的爱!

谢谢您的问题!


一个学爸


股神巴菲特曾经对孩子说过:吃苦,会让人一生受益。

所以他教育儿子从小自食其力,步行上学,没有豪车接送,离开大学也是自己养活自己,想创业也是要去自己想办法去银行借钱,还一度成为坊间流传的笑谈。

但巴菲特的想法很有原见:你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要看你自己的能力,有远见的父母多少都有点狠心,因为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逆境锻造人才。


一、孩子最怕你在该努力的时候未努力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

很多家长在意孩子的成绩单,有时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就是拿成绩看他们,成绩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能阻挡你想要的很多东西;

朗朗之所以是现在的朗朗,离不开他父亲的严格管教,当别人还在休息的时候朗朗已经开始练琴,当别人出去玩耍的时候,朗朗也在练琴,当然,不可否认,朗朗本就有音乐天赋,但是天赋只是一部分,如果没有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朗朗不会有今天这么成功的成就,上天是公平的,生活中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丰富果实。

二、孩子你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小孩子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都很强,很多事情都能力所能及,有远见的父母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承担的认知意识。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不仅能带来自我成就感,也能发现新世界,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和打开了孩子的视野和眼界,小朋友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孩子也会更有责任心,慢慢懂得自己做事情要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同时也会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养育子女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远见的父母总是会提前安排孩子体验人生中该体验的,孩子不一定就要成为伟人,但孩子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快乐的,每个孩子也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勇于承担自己的人生。


笔目鱼记


为什么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对孩子心狠?我想,这里说”心狠“就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管理到位。如今有句话说得好:“今天不让孩子吃苦,明天孩子注定要吃苦”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也是一个辩证关系,一个家长在孩子小时不严格要求,那么,让孩子长大了就会吃苦,真正称职的家长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要“心狠"些。

一、有远见的家长都是勤于学习,喜欢思考的人,也是对孩子要求严格的人。一个人的学识和远见都是通过勤奋努力学习而来的,作为家长能勤奋学习,其思想就站位高,也就会看得远。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时,总是能严格要求孩子,并督促孩子多学习,少玩乐;养成能够自理的生活能力,不断修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气。而没有远见的家长总是在生活上关心和体贴孩子,总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怕孩子吃苦受累,这就是有见识家长与没有见识的家长的不同之处。

二、有远见的家长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自身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孩子。每个人的知识和学问都是通过努力刻苦而来的,有见识的家长能用自身的勤奋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鼓励孩子,当孩子不努力,怕吃苦时便会严格要求,必在时对孩子进行相应的处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长心狠,古人言:”严是爱,松是害。“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真正的爱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不严格教育和管理,孩子便会步入邪道,那样就是害了孩子。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时有所闻。

三、有远见的家长能够忍痛割爱,做到爱而有度,严管厚爱。当家长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爱要适度,不能过分的爱孩子,只知道在生活上关心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孩子当成了”小皇帝“,如此,就是将爱变成了骄惯,如此骄惯是有害无益的。孩子只有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生要成功总是离不开勤奋吃苦精神的,这些都要从小养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当好老师才能严格要求,以身示范,有了这样的家教氛围,如此才能教育好孩子。

人生就是这样,有苦有甜,先苦后甜乃人生必经之路,也是一条顺畅之路,正是如此,作为家长要从严要求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先吃苦受点累,以后的人生才会畅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