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大叔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大叔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中華華夏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如繁星般難以盡數的文物更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可以更近的瞭解他們的第一手資料。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值,在時間的長河中,更是默默的訴說,帶領我們接近最生動真實的過去。

有些文物已經被國家找回並收藏在博物館裡,國人隨時都可以去觀賞,而有些卻遺落在民間,但是時間終將讓他們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在國家博物館中,有一件6000年前的歷史文物--鶴魚石斧圖彩陶缸,這口陶缸,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

是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現在是我國國家級藏品,被列為禁止出國展覽的歷史文物。但是鶴魚石斧圖彩陶缸又是如何被發現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件文物的發現過程,感受他的魅力。

大叔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無意聽聞,文物重現

1979年春天的一個平凡的早上,河南省臨汝縣楊村大隊的村民李建安像往常一樣在市場上買菜,無意間聽到了這樣一個消息,據說在紙坊鄉紙北村的蘋果地裡,出現了一些紅色的陶片,像是很久遠的東西,李建安曾做過民辦教師,還是個業餘的考古愛好者。

又在文化站擔任文化幹事,因工作需要,也曾對於《文物法》有過一定程度的學習,所以他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會不會出現了歷史文物。於是李建安回家匆匆吃過早點,攜帶好挖掘要用的工具,急忙趕往村民說的那塊蘋果地裡,果真看到了沒挖好的蘋果坑中有許多紅陶片。

他先是對紅陶品進行了20多分鐘的拼湊後,一個不是很完整的尖底陶缸呈現在眼前,他知道這些陶缸肯定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是因為挖出來的陶片還有殘缺,他決定繼續進行挖掘。在經過兩天的細緻精心挖掘之後,在出現陶片的土地周圍,他挖出了一個長5.6米,寬0.8米,深0.85米的土坑,同時挖出了

13個大小不等、高低不同的陶缸和尖底瓶,12個都沒有任何圖案。

但是這其中有一個陶缸的外側卻印有鳥、魚、石斧等圖案,李建安仔細研究了下這些圖案和這些陶缸,他知道,這絕對是一個重大的發現,這些歷史文物一定要好好保管。

大叔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歷經曲折,捐獻文物

李建安將這些挖出來的陶製品分3次小心翼翼的搬回家,放置在了自己的院子裡。

休息過後,他開始進行這些陶器的清理工作,在清理過程中,他還發現在最大的陶缸裡面竟然還有人骨,但是家裡人覺得這十分晦氣,反對他把這些陶器繼續放在家裡,並堅決要求他把這些全都扔掉,無奈之下,他用車將這13件器物運送放在了自己的辦公室裡。

然後辦公室的同事看到這些,直言這些陶缸並不值錢,他們更不理解他為什麼費盡心力去清理這些,同時由於有人骨,這些器物再次遭到了嫌棄。

家人和同事的反對和不理解,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人們對於文物的保護意識非常欠缺,似乎李建安的保護意識有些“不合群”。後來的人事調整,李建安搬到了公社大院的另一件辦公室,於是這些陶缸再次和他一起搬到了這裡。

在此期間,出於對這些珍貴文物的保護,李建安曾多次和文化館聯繫,希望可以將這些辛苦挖掘出來的文物,送到當地的文化館上交,讓他們可以

早日得到妥善安置,但由於他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很小的縣城,當地對於考古工作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大叔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工作人員對陶器的相關知識更是知之甚少,文化館覺得這些東西沒有什麼價值,所以他想要上交這些文物的手續一直拖著沒能辦理。直到1980年春節前的一天,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當地的文化館終於給李建安寄來了信件,信中表示接受了他的請求。

並承諾為他專門騰出了一個展館來放置一些陶製品,這對於他來說,簡直是不能再開心的事情了,想著這些文物終於可以展出,自己也算是卸下了一副重擔,他興高采烈的將這些陶缸放在架子車上,用自行車拖著,經過兩個多小時路程,終於到達原臨汝縣文化館

當時館長熱情的招待了李建安,對他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這種無私愛國之情給予了高度的讚賞,並贈送了他5雙線手套以資鼓勵。

三 價值鑑定,無價之寶

此後這些陶缸經過專業的專家鑑定,確定為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白鸛是黃帝部落的圖騰,大魚是炎帝部落的圖騰,石斧則是炎黃部落的族徽標誌。於是專家將這個大缸根據圖案信息命名為“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之後,由於其歷史價值深厚,陶缸被送到了國家博物館進行收藏並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而他的價值,在繪畫史上,鶴魚石斧圖彩陶缸上的繪畫是罕見的原始繪畫,畫面真實生動、色彩和諧、古樸優美,極富意境,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鶴魚石斧圖彩陶缸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史前彩陶畫藝術的最高成就,自此之後名聲大振,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

大叔發現6000年國寶,騎車2小時趕去捐獻,獲贈5雙線手套

從民族藝術方面來說,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證明了中國先民很早就成功掌握了點、線、面的藝術表現方法和繪畫法則,展示出了一定程度的

民族時代精神與藝術魅力。從科學角度來說,中國古代人民已經掌握了整個製造工藝流程,並且熟練技藝精湛,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人民開發大自然,利用化學變化創造發明的科技水平之高。

《國寶大觀》一書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鸛魚石斧彩陶缸”可以與印第安人的圖騰柱相媲美。2003年“鸛魚石斧彩陶缸”被國務院確定為不可出國展覽展出的珍貴歷史文物。

四 強化意識,保護文物

文物自身擁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是近些年,文物保護工作卻面臨嚴峻挑戰。文物保護不僅僅要依靠法律,更是要深入人心,這才是治本之策。保護文物就是要讓文物的故事能夠傳揚,其精神內涵能滋潤人心、豐富思想、凝聚力量。

這位河南大叔李建安40年前發現並捐贈6000年國寶,騎車兩小時,獲贈5雙線手套,如今已成為了中國的國寶文物並禁止出國展覽,是這位樸實的河南大叔保護了中國6000年曆史的國寶文物,要不然我們也不能欣賞到這人類智慧的結晶,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