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战争中手榴弹使用的频率有多高?各国有差异么?

王司徒军武百科


手榴弹——短兵相接的“大神器”。

能攻能防,可以炸坦克,可以炸活人,体积小,便携带,各国的部队莫不大量装备。

手榴弹在公元700年冷兵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算是“原始的武器”,那时候装的不是炸药,装的是石油。

那时候的拜占庭士兵用陶瓷容器装进石油(希腊之火)再装进铁蒺藜,封住口,留出火捻子,扔出去,让陶瓷容器爆炸先吓敌人一激灵再迎接四处飞舞的铁蒺藜。

这大概就是手榴弹的雏形了。

在中国,随着火药的发明,“石雷”被发明了,因为不易投掷,被放上了抛石机,虽然不是人力抛掷,也算是手榴弹的雏形了吧!

“战争总是会加快科技的发展”,这句话是正确的。

尤其大宋时期,与金人,蒙古人的战争不断,无年不战,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还有引火球等多种可“手投弹药”已经大量被应用到战争中去了。

到了13世纪,甚至出现了金属外壳的“震天雷”。

《金史》说:

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


可是,宋元之后,大明崛起,朱元璋一统江山,天下太平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军事科技失去了市场应用发展也就停止了。

太平了近300年,大战又起,可惜攻来的女真人科技更落后,虽然战争打的非常惨烈,于军事科技进步没有做出任何贡献。

然后又是近300年太平,军人们依然痴迷于“弓马娴熟,勇冠三军”,手榴弹没有发展出来的机会。

目前看来,也不知幸还是不幸、


在西方的欧洲就不一样了,他们打的一锅稀粥似的,各种聪明才智之士无不努力提高军事科技水平,军火是一件大生意,市场需求非常巨大。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大陆开始出现“手投型”弹药,因为一战打的是战壕战,手榴弹的便宜性,可脱手性以及惊天动地的杀伤力非常适于让战士们从自己的战壕里面摔出一个漂亮的“抛物线”,投进敌方的战壕。

战壕战,手榴弹比各种步枪机枪好用多了。

一直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种战壕战还被八路军李云龙用的神乎其神呢!——战士们掘土挖沟前进,尽量靠近敌人战壕,一声令下,几千颗手雷一起甩出去,比大炮还有效果,还便宜的不行。

手榴弹分两种:

  • 一种是进攻性手榴弹,

  • 一种是防守型手榴弹。

进攻性手榴弹,

顾名思义就是为战争中进攻一方制造的,李云龙的木柄手榴弹就是典型的进攻性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有较高的“以点破面”的能力,它不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又因为不是圆形的,投资出去不易滚动,可以仰投,导火索也燃烧迅速,可以马上爆炸,对进攻中的士兵生命有所保障,因为士兵投掷之后,要迎着自己投出去的手榴弹继续前进的。

进攻性手榴弹非常适合短距离的投掷以及进攻敌人战壕,碉堡等防御性工事。

木柄手榴弹一开始是德国人发明的,一战中对英法联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虽然德国最后战败了,可是英法联军以及其他各国对这种手榴弹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国纷纷仿造。

德国的战败也证明了伟人一讲再讲的一个道理:

“战争的胜利终究靠的是人,不是武器”。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八年,中国军队共使用了进攻型手榴弹3000余万枚,杀死了大约40万日军士兵,40万伤亡相当于侵华日军伤亡的三分之一了。

至于防守型手榴弹。

与进攻性的相反,防守型手榴弹很适合在防御工事中的防御战士使用,追求的是扔出去,手榴弹会爆发出大量的碎片,因为进攻方总是散兵队形前进嘛,大量的碎片可以造成尽可能多的伤亡。

防守型手榴弹对投掷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因为防守方大概率需要隐蔽,不可能站起来投掷或跳起来投掷。

技术发展到现代,手榴弹一般被叫做手雷了。

样式更多了。

比如照明手雷,比如化学手雷,比如燃烧手雷,比如眩晕手雷,比如专炸坦克的手雷,如此等等,不举例了。

结束本文。


葭明通半瓶历史


手榴弹在作战中实际的使用并不算太多,中国人除外。手榴弹说白了就是一个用手投掷的铁皮罐子,里边装满了炸药,至于后来上边各种引信就是为了投掷这个炸药罐子的时候别炸到自己。
各种老式手榴弹,其实还有更土的,一战的时候,英国和法国士兵还用罐头盒装上炸药作为手榴弹。
这种集束手榴弹实际上投掷距离更近,太重了,丢出去的同时很容易把自己炸着。


手榴弹主要是轻步兵使用,而且主要在复杂的空间中使用,比如城市中的地下空间、清扫房间的时候。在野战中用处不大,使用距离太近了,而且象山岳丛林地带,使用手榴弹还要注意不要打在树木上反弹回来。

手榴弹在战斗中使用的地方主要是各种特殊地形,比如说城市、清扫对方的堑壕、还有诸如往坦克里边扔什么的,但是总的说来用的地方不多,当然这些使用的地方主要说的是破片手榴弹,如果要是发烟手榴弹,用的地方更多一点,根据烟雾颜色的不同标示各种目标,或者掩护自己的行动这些活。


这些轻便的榴弹发射器或者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是手榴弹的延伸,不过还是无法取代手榴弹

但是,手榴弹由于投掷距离也就是20-30米,这个距离非常近,除了在城市中在清理房间的时候会首先丢进去一枚手榴弹以外,一般也用不着,但是一定会用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各个国家的步兵肯定每个人会背上2-4枚手榴弹上战场。

而中国使用手榴弹比较多的原因是旧中国缺乏军事工业,无法生产足够的子弹和炮弹,只好用手榴弹来代替,手榴弹生产起来比较容易,就是一个大炮仗,而且对于生产条件要求很低,能够大量生产。这种情况下,劈头盖脸的手榴弹弹雨就成了中国军队的显著标志。


红色手电筒


▲3600颗手榴弹,够山崎那小子喝一壶的了

说到手榴弹,都知道在电视剧《亮剑》中有一个非常出名的片段,3600颗手榴弹一起投掷,顿时炸得个鬼子鬼哭狼嚎。有的网友则存疑,电视剧虽允许艺术夸张,但咱们老八路会有那么多吗?你还别不信,咱敌后游击区的工厂,就在制造这东西,李云龙想用佐官刀来给后勤部长来交换2000箱手榴弹,后勤部长不干,他还骂人家扣门。

是的,我们当时没有那么富裕,但大量使用,一准是真事。

▲手榴弹,走你!

抛出去,可以不受地形限制,对工事和堑壕内的目标,可造成杀伤。手榴弹与步枪,就是二战时步兵手中两件基本武器,各国都一样。其实远在一战,掷弹坑出现,给手榴弹战场普及带来可能。

早期枪榴弹射击准度很差

二战时有了枪榴弹,但受技术限制,只有概略方向没有准头,打击效率不是很高。

在我军长时期宁肯多带一点笨重的40火箭筒,也不愿配备枪榴弹,我军早就有装备,从56式、81式到95式,也都有,不过现在有了专业的榴弹发射器,代替了枪榴弹的位置。

二战时期的手榴弹,多种多样,什么发烟的,燃烧的,催泪的,还有反坦克的等等,大体以破片杀伤型为主。

各国技术条件不一样,造出的手榴弹种也是各式各样,比如延慢发火方式的那种,在使用中就可以方便地控制爆炸时间,给了士兵在战场上更多的使用空间,但大体都一样。因造价少,体积小,制作方便,各国都在大量使用。使用的战术各异,杀伤效果自然也不一样,如李云龙的出神入没,还是少的。


魂舞大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算是今天,手榴弹使用还是很多的。

目前,手榴弹主要用于城镇战。

在阿富汗美军围剿塔利班的作战中,手榴弹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美军在攻入建筑物以后,进屋之前,必须向里面投掷手榴弹。手榴弹爆炸了以后,美军才会进入。

如果不投掷手榴弹,美军士兵擅自进入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在某个角落隐藏着一支Ak47,一下子将进去的几个大兵全部射倒。

在这么近的距离,美军穿着防弹衣也是没有作用。

而塔利班也是一样用手榴弹对付美军。

在阿富汗战争的美国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中,有至少2人是在屋内向外射击时,突然塔利班扔进来手雷。

因为屋内面积狭窄,无法逃脱,有个美军士兵就牺牲自己,穿着防弹衣卧倒在手榴弹上。

爆炸以后,这个士兵不是死就是重伤,但其他战友最多轻伤。

由此可见,手榴弹还是普遍使用的。

手榴弹另一个作用是用来设置简易的诡雷,这点塔利班士兵都很狡诈。

他们可以将手榴弹巧妙的设置在空无一人的屋内,美军士兵触动一些看起来没有异样的东西,就会被炸伤。

还有就是在一些丢弃的武器下,用手榴弹设置诡雷。

美国大兵只要捡起来,手雷就会爆炸。

由于这种诡雷设置非常简单,连小学生都会,根本防不胜防。

总之,大家看到今天的战地照片,即便是美国特种部队胸口也是挂着手雷的。

这不是耍酷,是作战的必须,一定要有的。


萨沙


手榴弹自15世纪的欧洲的一次出现,然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光芒,至今手榴弹依旧是各国战争时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武器装备。当然现在的更多的是使用“手榴弹” 的改进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雷。

手榴弹因为其简单的构造,以及制作成本的低廉,大量的装备在二战时期的各个国家,而使用和制作手榴弹最有心得的我想应该就是我们国家了。

二战时期,中国工业极其落后,在跟为高端的军事工业方面更是一片空白,这个时候中国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是靠国外的支援以及向欧洲国家进行购买,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武器装备遭到破坏的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能力去修复。

但也正是因为军事工业的落后,手榴弹才能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发光发热。由于手榴弹的制作简单,所以二战时期我们国家的手榴弹大多都是通过手工来制作完成的,尽管他的威力不是很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制作成本低廉。

而就在我们国家使用手榴弹的时候,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就已经在使用威力跟为巨大的手雷,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共生产了超过1.8亿枚手雷。而工业跟为发达的美国制造的手雷恐怕更多了。

而且既是是在现代社会,手雷也是各个国家必备的武器装备,美军在中东地区的战斗,哪次不是先使用手雷,然后再去制服恐怖分子的。

所以说,手榴弹再二战以后久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手榴弹的改进手雷却依旧是战争利器,当然各个国家之间生产的手雷也会有所不同。


这个历史很正


我手头只有德军数据,其他国家的请其他答主补完

上边这个图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的各种手雷产量,单位是千,Stiel-Hdgr. 24 und 43是柄型手雷。Ei-Hdgr. 39是卵形手雷,当然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雷,总共算上去,二战时期德国人大概产了1.8亿枚手雷...

手雷用的最夸张的是在1944年8月到9月期间,这会儿盟军已经在法国登陆,并且多点开花,连巴黎都解放了。苏联也已经推到华沙门口,罗马尼亚反水,属于德国人最焦头烂额的时期。这两个月期间德国人丢出去了1700多万枚手雷,平均每分钟丢将近200个...


疯狗的轻武


大家看过抗日战争的影片就会知道,手榴弹这种东西在战场上是非常常见的,可谓是一种使用非常简便,威力巨大的武器。也许有很多人认为手榴弹是落后时代的产物,在现代化武器的今天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



事实上在现代化战争中,手榴弹依然就其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阿富汗战争中一些城市的巷战中,手榴弹依靠其灵活的作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现代化装备的美军都非常的头疼。而且美军也在用这种东西,因为美军杀入某个房子中的时候都会用手榴弹开路,否则的话就会有危险。



可见即使到了现代化的今天,手榴弹依然没有用武之地。当然美国习惯是用手雷,不过在大型的正面战场,这种武器应该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了,因为手榴弹的威力实在太小了一点,而且现在普通的步枪都可以发射榴弹,射程精度都比手扔的要快要远。当然在一些治安战中,手榴弹还是有很大威力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看战争片,总少不了手榴弹这种东西。不过那是在落后时候的武器,并且威力还是比较有限,在二战的时候可以看到中国军队为了把日本的坦克炸掉,往往都是一个人作为肉蛋绑上一堆手榴弹。只能感叹那个时候中国是多么的落后,如果中国有了先进的装备,日本也不敢欺负中国。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战争中手榴弹的使用频率有多高?,这么说吧,一,手榴弹是阻止对方冲锋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方式之一,它可以造成比枪械更加有效的面杀伤,二,可以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手榴弹爆炸造成的烟幕和扬尘,能起到很好的掩护作用,三,是消灭建筑物,掩体,工事,有效的突进手段,在不明敌人数量的情况下,事先扔几颗手榴弹,问问路还是个不错的主意,四,手榴弹作为单兵制式标准装备,和手里的步枪是一个等级,五,手榴弹和子弹都是廉价消耗品,不用心疼,可劲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