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曹操当年杀华佗真的是因为多疑吗?终于明白,曹操才是最睿智的?

yl大爱牛奶



曹操当初杀华佗不仅因多疑还有政治考量,但要说睿智似乎对中医史上的华佗不太公平。毕竟华佗如果留下那本医书,医学史可能会有大变化,尤其是外科领域。我们从东汉末年曹操和华佗的关系说起。


1华佗的医术究竟如何

说明华佗医术的有几个故事,一个是他曾为关羽刮骨疗毒,另一个是他曾为曹操的手下陈登治病,并言称三年后复发,事后果然。如果说这些都是三国演义的故事,那么华佗发明历史上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还有五禽戏,甚至针灸术,这些都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史书中可见的。

华佗医术高明,世人传颂。那么他如何帮曹操诊疗他的头疼病?



2 曹操找华佗医头疼,不肯开颅手术而杀之


华佗医术高明,声名在外,被头疼折磨日久的曹操找到华佗不奇怪。对华佗来说这是有风险的事,也是可能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


从风险看,为曹操看病,还是不容易根治的头疼病,面对疑心病重又身为丞相的曹操,华佗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脑袋。即使是名医,华佗也依然不算地位高贵。


从机会看,如果一旦为曹操治病成功,盛名在外,要么为官,要么继续从医都是从医生涯的重要一笔。


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曹操,虽然疑心病重,对华佗最开始却是欣赏的,他留华佗在身边看病,头疼病一旦发作就找华佗针灸术治疗,后来还准假他回家探亲。


为什么会翻脸,是因为他头疼难耐召华佗而不归,查之发现华佗撒谎妻子生病不肯回来。


再有华佗曾说要根治头疼病必须进行开颅手术。就算是现代开颅手术也是极为有风险的事,一不小心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三国时期的华佗虽然贵为名医,发明麻沸散,开颅手术依然很难确保成功。这让曹操疑心华佗想要害他,手术成功华佗名声在外,手术不成功,他杀了曹操也是名声。于是除之。


3 除了曹操的疑心病,还因华佗的一心为万人医不为一人医


华佗为曹操治疗头疼病当时正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在积极准备赤壁之战,不允许有一点差池。这个时候华佗却再持续治疗中,归乡不出现了。不得不让曹操怀疑,他有可能以此要挟曹操获得官位或其他好处。


这种怀疑从政治家的角度有一些道理,曹操希望华佗为他根治头疼,华佗说这种疾病只能慢慢针灸治疗,后来却又提出开颅手术,这种尚未成功过却有极大风险的手法。不得不让人怀疑,华佗是借看病让曹操离不开他。


华佗有没有可能这样胆大?有一定可能,他倒是不一定为了高官厚禄,更多可能是为了博一个医生的好名声,开创医学新时代,毕竟他做了很多开创性的事情。


为何说他胆子大但更可能是痴迷医术,而非高官。因为在华佗知道自己要被处死,一心想的是请狱卒帮忙把自己的医书传播出去,留给世人。只因狱卒不肯,而烧书。临死还想着留下医书的人,更会为了医学去做一些别人不太理解的大胆的事。


其实在史书中,华佗在为曹操诊病时,劝他改变喜欢酒肉等饮食习惯,曹操不听,同时华佗又不愿只为曹操一人治疗,于是假称妻子生病不肯回归,从而激怒曹操杀之。


这样的记录恰恰说明华佗为万人医,而不愿仅仅听命曹操。曹操不能忍受掌控不了一个医生,在当时,上医治国,下医治人,怒而杀之也能明白。


4 一代名医离世可惜,但对曹操而言却是好棋


正是曹操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期,他急需笼络司马懿还有更多人成为他自己的亲近官员,华佗一去,还有一些其他官员,于是一下东汉官员纷纷投靠。从曹操的政治宏图来讲,不得不说他不仅仅一时冲动,也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的。可惜名医华佗成了牺牲品。


写在后面


史书上的华佗和医书上的华佗大不同,史书更多从政治色彩和历史背景出发,讲述华佗为曹操治病的前因后果甚至政治分析。而医书上的华佗,我们更多记得是他为后人做出的医疗贡献,只可惜他的医书到最后并没有传下来。因为狱卒没有他的胆子大,敢于违背曹操的意思。


根据史书上的描述,曹操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针灸缓解不了需要手术也是有可能的。华佗要求曹操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那本医书流传下来,今天的医学历史是不是会改写呢,中医治未病,善治慢性病,不治急症和外科的说法,是不是也会有很大变化呢。


在今天的疫病特殊时期,中医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多了解一些中医历史,也许会对我们了解中医医理,更快接受和帮助治病救人有帮助。



怡话人物


举两个栗子:

一个是小时候,右手和手臂——呃,我也没学过医学不知道怎么称呼——就是两根骨头好像中间缝隙特别大一样(而且至今我的手臂骨头的宽度还是比别人大一些),感觉特别疼,就是那种特别涨,像骨折了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冬天发病频率增高,痛感增强。爷爷奶奶带我去看了一个老中医。记得排了蛮久的队,然后开药。也不是熬汤喝或者贴膏药,而是用开水煮好之后,把手放在药汤上面 然后盖住 就好像蒸猪蹄一样……忘了要蒸多长时间了,大概就是火候到了,要入味儿吧,无数次烫的想把手抽出来,爷爷强硬的给我塞回去,一本正经的跟我说,一包药不少钱呢,不能浪费!(可是我快熟了)连续治了大概一个月, 就不会时常疼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第二个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流行性腮腺炎, 就是痄腮吧。医院也没什么见效的办法,巨难受 。因为距离我家比较远 ,后来姑姑开车带我去了贼远的一个村子……然后有好多家院子都挂着牌子说能治痄腮鼻炎啥的……我的内心是怀疑的……然后到了其中一家, 其实我感觉那个老大爷也不算中医, 就是普通人吧,只会这一种。可能是祖传的方子,拿出了一个黑乎乎的盆 ,里面一坨药膏还蛮硬。 然后挖出一块在火上烤, 然后找个纱布之类的抹上去糊到我的脸上……我好像一共起了三个包。一贴五十,一共三贴。不说了,为我当年的压岁钱默哀三分钟——正月还没出就做贡献了……不过效果贼好,第二天就能吃饭了(痄腮的时候是真的吃不下去,嘴都张不开)


南若柔


曹操是东汉末期的奸雄,为雄霸天下的霸主,但是曹操有一个世人皆知的缺点,生性多疑。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更是被罗贯中无限放大,并且通过将军医为关羽刮骨疗伤的事情按到华佗身上,再将华佗之死归于曹操疑心华佗要为关羽报仇而暗害他。

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华佗死于建安208年,根本没有办法为受伤的关羽去刮骨疗伤,他的死也并非是曹操多疑所至。

华佗在建安208年,已经是一位闻名于世的神医,经过他手治疗好的病例无数,号称我国的外科鼻祖,发明了麻沸散,更是开创了医疗体育五禽戏。如此一位仙风道骨的神医,最终却被曹操给终结了生命,难道曹操不怕被世人唾骂吗?还是说曹操有着非杀华佗不可的理由呢?

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曹操治疗的方案是开颅取风涎,曹操因为多疑而杀了华佗。其实就《三国演义》中的剧情来看,曹操杀华佗都不算是多疑,毕竟以当时的医疗条件,开颅无异于杀人,即便是华佗真有如此医术,也从未有过成功案例。曹操是一代人杰,自然不会甘愿当华佗的“试验品”,所以杀华佗,有理有据。

在《三国志》中,华佗的被杀就更耐人寻味。曹操患有头痛之症,随着年龄的增大,头痛愈发的剧烈,寻常医生已无良方可医。正在此时,有人推荐华佗神医,称其可治疗曹操的头痛之症。曹操也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请来了华佗一试。华佗为曹操诊治之后,很快就用针解决了曹操的头痛问题,曹操受头痛之症困扰已久,如今华佗手到病除,自然让曹操欣喜若狂,更激起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就留下了华佗常伴左右,曹操每次头痛之时,华佗便施针止痛。

建安208年,曹操在这一年中很忙碌,除了为自己集权,还要为赤壁之战做准备,繁重的公务让他开始力不从心,头痛之症也因此愈加厉害了。他和华佗表达了想要除根的想法,但是华佗拒绝了,他的理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意思这个病得慢慢治,不能急。

其实华佗的说法也无可厚非,慢慢治自然可以,关键是曹操的这个病只有他华佗才能治疗。而在这个关键时期,华佗又称自己的妻子病重,他需要回家陪伴。曹操不是不近人情之人,准了华佗的假。不过,在日后曹操再犯病之时,召回华佗,他却一再推辞,竟然一去不回了。

曹操此时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头痛病又非常厉害,华佗是唯一可以帮助他的人,此刻却不再帮助他了。曹操虽然是盛怒,但是依然派人去查看,当时的命令是,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病重,就赏给他四十斛小豆,并且允许他晚点再回来,如果他说得并非实情,那就给我抓回来。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从这道命令之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曹操对待华佗还是很客气的,几次召回都被拒绝,依然没有下杀手,还特意派人去查看了一下,只是到了最后,发现华佗就是故意欺骗他,戏耍他,这才动了真怒,把他给直接抓回来下到了监狱之中。在华佗下狱期间,荀彧曾经为他和曹操求情,曹操如此敬重荀彧,但是这一次却驳了他的面子,依然给华佗杀掉了。

华佗一死,曹操的头痛之症恐怕就再无人能医治了,荀彧给了曹操台阶,但是曹操还是坚定地杀了华佗。是什么让曹操如此震怒,非杀华佗不可呢?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曹操日后头疼病发时说的话中看出一二来。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也不想杀华佗,因为华佗能够治疗他的顽疾,但是曹操从开始的惜才,到后来的称华佗为小人,他下定决心是在调查了华佗妻子病重一事真伪后,才认定了心中的想法。也就是说,最开始华佗返家时,曹操已经怀疑华佗是在故意养着他的病症,以此来要挟于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猜测而降罪华佗,而是在确信华佗欺骗愚弄他之后,这才痛下杀手。因为当时的曹操,已然知道了,他即便“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在汉代,医生并非受人尊敬的职业,华佗也曾经因此沮丧,他希望能够有机会当官,摆脱自己医生的身份。但是他的医术实在高明,他的医生身份似乎刻在了骨子里,无法摆脱,华佗或许一时糊涂,或许蓄谋已久,最终选择了养曹操头痛之症,并以此相要挟,希望谋求一官半职,最终也失算了。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其实,华佗的办法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他选择的时机实在太差了。

建安208年,曹操尽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的权利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究其根源,正是汉朝的三公制度,无论曹操多么强势,却都要受到三公制度的限制,他的权利无法进一步扩大。所以,在这一年,曹操下定决心废除三公制度,恢复丞相制度,他则担任了丞相。这短短几句话说来轻松,对于曹操来说却是极大的考验,自然不敢有半点差池。

曹操如愿当了丞相之后,真正一人掌控了朝廷大权之后,他开始着手为赤壁之战做铺垫,毕竟赤壁之战需要曹操倾巢而出,如果后方朝廷出现变动,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曹操开始招募丞相府的属官,私属于他曹操的官。

在《军事联盟》中,司马懿被招募几次都没有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一旦接受了曹操的招募,从此就是曹操的人了,再也不汉臣,从长远来看,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所以司马懿不愿意。

在曹操招募的人选当中,很多人都不愿意,因为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世家豪门的子弟,他们不愿意跟着曹操混。但是,曹操这一次是下了决心的,他不容后方有反对自己的势力存在,他这次采取的原则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于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华佗犯了浑,怎么召唤都不来,依仗自己的才华,欺骗曹操,曹操自然不能容他,如果此时被华佗拿捏住,那些豪门世家还如何对付呢?最终,在证据确凿之下,曹操斩杀了华佗,杀鸡儆猴,一举两得!

华佗不是这场局中唯一死去的“猴”,孔融也在这场局中完结了一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懿吓得赶紧投靠了曹操,他的爹爹司马防自然也不在话下,有他们牵头,其他的豪门子弟也大多都投靠了曹操。

豪门子弟的投靠,随军出征,一方面稳住了后方,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一方面也为自己增加了实力,毕竟这些豪门子弟,多数都有两把刷子。

所以,曹操杀华佗可不是因为什么多疑,曹操只是做了一位霸主该做的事情而已,即便他在日后头痛之症发作也没有因此后悔。


野史日记


很多年后,曹操站在自己小儿子的床前,喟然而叹:

我后悔杀华佗了。


华佗和曹操算是一对纠缠不清的话题,其实在当时,后汉三国时候像曹操这种人杀一个军中的医生,杀就杀了,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当时曹操想杀华佗时候,也只有荀彧替他说了一句话: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冝含宥之。

华佗的医术太高了,关乎人们,是否应该对他高抬贵手呢?

曹操怎么回答的: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曹操只是把他当成了鼠辈,当成了无足轻重的一个人,杀就杀了,有啥好说的。甚至华佗这个鼠辈,地位还不如祢衡。

祢衡是个妄人,在曹操面前光着屁股,敲着鼓骂他,曹操都不太想杀他,而是把他送给了刘表,玩了一招借刀杀人。

为啥?因为祢衡算是名士,虽然屁本事没有,只是会干一些出格 的事情,但是人家是大V,曹操得尊敬。

对华佗则不用,因为华佗是个医生,医生的地位比妄人祢衡差远了,照着士农工商的排序,华佗的地位只比商人高一些,所以曹操杀起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这也是华佗想改变自己地位的动力,他是个著名的著名医生,即使在惜字如金的陈寿哪儿都用很大的篇幅写了很多华佗治病救人的神奇故事。

比方说他给广陵太守陈登治病,陈登总是感觉肚子胀满,吃不下饭去,华佗给他看完病说他肚子里有虫子,吃药后吐出三升许虫,这些虫子咋来的呢?古人喜欢吃生鱼片,叫生鱼脍,鱼里有寄生虫卵,尤其是是淡水鱼更多,这些虫卵在陈登的胃里安了家,繁衍后代,导致他生病。

华佗告诉陈登“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但是遇到华佗这样的良医哪儿那么容易?后来陈登果然又发病,活活疼死了。

华佗曾经给很多达官贵人看过病,希望通过他们改变自己一生这个定位,希望自己能够入朝做官当个一官半职的,但是没人给他机会。

后来他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机会,给曹操看病。

曹操有头风病,头疼起来头晕目眩很是难受。他听说华佗治病很厉害,于是请来华佗治病,曹操发病时华佗 针鬲 , 随手而差 。不过华佗也告诉曹操这病不能除根,后来华佗以探亲为名回家不再回来,曹操屡次派人去请,华佗都以自己妻子病了为名,不来。

曹操怒了,让人去探查,看看华佗妻子是真病了还是装病,如果真病了,那就赏给华佗金银,把他的假期延长,如果华佗借着他妻子的病的名义拖延,不来京城治病,那就把他抓到衙门严刑审问。

后来查明果然华佗以妻子病了的名义不来给曹操治病,曹操知道后大怒,派人抓了华佗,要杀他荀彧求情曹操都不准。

曹操的理由充分的都感动自己了:

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曹操超级自信的认为自己看透了华佗,曹操也超级自信的认为杀了华佗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华佗,就像自己争夺天下的人才一样,郭嘉死了还有荀彧还有贾诩。

但是这次曹操真的错了,华佗死了就再没有第二个华佗了,这种他看不起的人才是百年才能出一个的,所以后来曹冲病了,他才想起华佗,但是已经晚了。


===============================


曹操杀华佗是睿智么?呵呵~~


薛白袍


历史上曹操之所以杀死华佗,不为别的,就是华佗他自己作死。你还不要不信,假如你是曹操的话,你也会二话不说就直接杀死华佗不可。道理很简单,且听我给你分析一下。
当时曹操患有头疾,一旦发作。,头痛欲裂,苦不堪言,特请来神医华佗为他整治。


在华佗给曹操看病之后,认为曹操患的是头风病。头就是头中有风涎 。曹操急问,那怎么办?华佗胸有成竹的说。有个法子,先饮麻沸汤,然后用锋利的斧头。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可根除。曹操一听就急了,直接把华佗关进了大牢,不久之后就把他杀掉了。为何华佗给出了根治的方法,曹操却杀掉华佗呢?
这是因为华佗他自己作死。以当时的医疗条件给曹操做什么开颅手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华佗利用利斧砍开脑袋,没用无菌的手术室,没有锋利的手术刀,并且大脑那么多神经,一不小心曹操就直接成植物人了可以说华佗的开颅手术就等于谋杀无疑。曹操这么多疑,聪明,心狠的一个人,对于一个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岂能手软呢?

即使像我们这些对开颅手术已有一定了解的人。穿越到三国,突然有一天华佗给你来说,作为一个开颅手术,你敢让他给你做啊,你肯定也一巴掌,这是拿我的生命在开玩笑,不一巴掌拍死他才怪。华佗之死就怪他对自己的艺术太自信了,超越了时代,最后就悲剧了,各位,你们觉得呢?


逍遥历史学


我们都知道,华佗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神医,他的医术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所称颂,他的死亡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演义的版本,一个是史书的版本。无论从哪个版本看,华佗都死的不冤。

首先是演义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按照演义的说法,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在为华佗感到不值,说:“曹操无知,如果曹操当初接受华佗的治疗,早就统一三国,称霸天下了。”但是真是曹操多疑吗?其实并不是,而是华佗的话实在无法让人信任,并且曹操也因此救了自己一命。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某一天,曹操的头风病发作,急命华佗来诊脉,而华佗给曹操提供的治疗方式是:“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结果一向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这是想杀死自己,于是便杀了华佗。

华佗问诊

但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曹操是睿智的,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第一没有无菌室,即便开颅手术成功了也无法保证伤口不感染;第二没有酒精,即便当时已经有用火加热消毒的方法,但是以当时的条件是无法杀死全部病菌的;第三是当时的麻药效果并不是那么好,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曹操有一点异动,让华佗不小心切断了哪根神经,那曹操即便不死也残了。所以说,曹操没有让华佗为自己进行开颅手术是救了自己一命。

然后是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华佗是曹操杀的,但是华佗并没有建议曹操做开颅手术,他的死另有原因。

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记录了不少关于华佗治病救人的神奇医术,但是他救治的对象大多是中下阶层,像曹操这种站在时代顶尖的人物,并没有想过让华佗来给自己看病。

而让华佗接触到曹操的人是广陵太守陈登,华佗曾为陈登医治时说陈登的病会在三年后复发,如果身边有良医,就能治好,结果三年后陈登果然病情复发,身边又无良医,于是病死了。由于陈登的病情被华佗说中,所以陈登死后,华佗的名声大振,曹操也是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才招华佗治病。

陈登之死

而华佗也的确缓解了曹操的头风病,所以曹操为了能一犯病就得到治疗,就命华佗陪伴左右。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开始亲理国政,成天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头风病越来越严重,于是“使佗专视”,华佗成了曹操一个人的专用医生,可是华佗却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呆了一阵就告假回家了,三国志•华佗传》给的理由是由于收到家信,“久远思家归”。谁知他这一去就不回了,尽管曹操几次派人去催,但华佗都以妻子生病为由,不肯再来,被头风病折磨的曹操便命人前去查探,结果发现华佗妻子很健康,暴怒的曹操便将华佗押回许昌,准备处死他。曹操的谋士荀彧认为华佗是神医,能救天下人性命,向曹操求情希望曹操能赦免他的罪。但曹操却说:“不用担心,难道除了他,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了吗?”于是在审讯中将他拷打致死。

但是我们都知道曹操是很爱惜人才的,明知华佗医术高超,却为何不爱惜他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古代医术的地位很低,所谓:“上者医国,下者医人”,像华佗这样即便医术再高也不过是一个赤脚医生,所以曹操才会称华佗为鼠辈;第二是华佗这样的人长时间为中下层的人治病,一定有一颗悬壶济世的心,而曹操把他当做自己的私人医生,不被华佗所接受,所以曹操认为华佗不可能为自己所用,而曹操曾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以他看到华佗不愿意为自己治病后,就起了杀心。

所以说,追求自由和尊重的华佗被唯我的曹操折磨而死在于没有摸清曹操的性格特点,一个小人物没有能力却非要反抗大人物,死的不冤。


大汉史谈


曹操杀华佗,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

我们先来说说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里,华佗是给关羽刮骨疗伤的,还给东吴的周泰治过病的,因为曹操的偏头疼很厉害,所以就被请来给他看病。

可是华佗却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治疗方法,那就是曹操的偏头疼,是因为他脑袋里面有风涎,所以需要用斧头将脑袋打开,然后取里面的风涎,就可以治好病了。

曹操听了,自然是大惊,他说,你这是想杀我吗?

华佗说:我给关羽刮骨疗伤,他一点惧色都没有,而你这个只是小病而已,又怎么如此多疑呢?

曹操说,骨可刮,可是脑袋怎么可以随便打开,你肯定是跟关羽熟,所以是想给关羽报仇。曹操想杀华佗,荀彧就劝曹操,这是世间良医,不能杀。可是曹操不听,他说华佗跟吉平一样,同样是医生,想要杀他。

华佗的说法,确实让人怀疑,他还说曹操的是小病,用斧头开脑袋也是小事情,这个显然不可能的,虽然华佗这样说的动机,我们不清楚,而这种治疗方法是不是可行,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毕竟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是做不了这样复杂的脑部手术吧。

所以曹操的多疑不是没有问题,再加上有吉平的前车之鉴,华佗与关羽确实相熟,而华佗可能因为天下百姓,比如徐州百姓,是有杀曹操的动机的,所以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太多问题。

而我们在三国志里面,看到的版本又是不一样的了,华佗没有给关羽治过病,也没有提出如此怪异的治疗方法,他说曹操这个病不好医,是需要长时间调养的,但是他有针灸的办法,能够在曹操发作的时候有效。

但是华佗并不愿意长时间呆在曹操身边,他更愿意给天下人看病,所以就撒谎自己的妻子病重,而曹操病发作的时候,自然十分痛苦,当他得知华佗说谎的时候,自然是十分生气,就将华佗给处死了,在三国志里面,就没有所谓的多疑,就是心里生气。


历史简单说


曹操杀华佗,表面上看来的确是曹操多疑所致,但实际上华佗之死责任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

流传最广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曹操得了头风之病,整日头疼不已。然后召华佗来医治,“佗针鬲,随手而治”,于是曹操想让华佗做自己的侍医,专门为他治疗头疾。但华佗借口“久远思家归”告假回家,再也不回曹营,曹操大怒,派人将其捉回,仍旧请他治疗头风,华佗这次跟曹操说了实话,“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就是说短期内这个病是没办法治疗的,即便长期医治,也是苟延岁月而已。又说如若痊愈,必先饮用麻沸散,再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能彻底治疗。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为了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从而下令将华佗处死。


且不说曹操的疑心,我们来分析一下华佗所说“开颅治病”的方案有没有可行性。

个人以为,华佗开颅手术只存在理论中,所处时代并没有达到可以做这种大型手术的条件。

  • 首先,当时医疗条件下,无法避免术后感染的问题。华佗采用的手术工具是“利斧”,而非现在用的精准快的手术工具,能不能迅速剖开脑骨另说,光“利斧”的消毒、无菌就做不到,那么意味着一旦手术,极大的可能会出现颅内感染,而曹操年老体衰,根本没用抗衡感染的能力,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 其次,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无法做到迅速止血。此类大手术,除了细菌感染的问题,另外就是止血问题,而通常中药的止血不外乎内服外敷的丸、散、膏,起效慢,就连传统的云南白药此时还没出现,迅速止血根本做不到,华佗做这样的手术恐怕出血就会导致病人丧命。

  • 最后,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无法做到手术中的急救。我们日常的小手术,一般都有心电设备检测,输血补液设施以及电击吸氧设备等等,手术中会经常遇到血压下降、心脏骤停等问题,那么这些设备的急救作用马上显露出来,而华佗在当时要做这样的手术,仅用利斧就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

除此之外,开颅手术前所未有,面临的医学问题多之又多,微小的失误便会致人死亡,所以说当时的曹操不开颅还可苟活一段时间,如若同意开颅,必然是十死无生的结局。生性多疑的曹操岂能容忍这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曹操认为华佗要故意暗害自己也是能讲的通的。



华佗被杀,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不可否认,华佗的确医技高超,能提出开颅这样的方式来治病,理念是先进超前的,他很自负,认为自己所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一个专权的时代,他这种自以为有风骨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生存的,正所谓“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可以说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同时,另一方面华佗虽是名医,但他并非尊重医生这个职业。《三国志》记载,华佗“然本做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在这种士大夫为上的时代,“学而优则仕”才是唯一读书人的信条。华佗出身士人,但无奈之下从了医者这一贱业,游走于高官显贵之中,难免有着心理的失落感,这样性格也变的很难与人相处。《后汉书》记载他“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为业”。所以他也在找一个入仕为官的机会。


恰好,曹操头风之症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华佗正是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来要挟曹操为其加官晋爵,以此一举登上仕途。然而曹操显然不是一般人,他首先虽然依赖华佗为其治病,但从心眼里并瞧不起医者这种贱业。其次,他看不起华佗这种以势挟人的人品。于是曹操不仅没有让华佗得逞,更是直接杀其人,诛其心,以断其望。对于杀华佗,曹操并没有后悔,他经常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吾不杀他,病亦难愈”,可见,曹操杀华佗并不后悔。


曹操睿智,杀人用法度。

出于多疑也好,出于私心也罢,曹操毕竟是杀了华佗,但曹操杀人绝非凭一时好恶来杀人,深层次的原因更是杀华佗以威慑有异心的群臣,这也同时合了曹操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心态。

曹操每杀士人,必以“王法从事”,以示对朝廷法度的尊重。以《汉律》,华佗以“大不敬”之罪从重惩处,以此罪斩杀华佗,也的确让他人无话可说。


结语:在专权时代,个人向权利执掌者的挑战无疑是愚蠢的,华佗生存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时代,个性鲜明、性格突出显然不是好事,无论他是否真的“养病自重”,但就他的个性而言,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有死无生的绝路。而曹操呢,多疑善变,重其才不重其人也是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无论如何华佗的结局似乎都是注定已久的。


望风瑟瑟


曹操杀华佗不是因为多疑所致,更多的是华佗自己问题与政治历史背景造成的。当时华佗猜测曹操脑内长了一个肿瘤,提出要给曹操做开颅治疗,如果放到现代,可能华佗的思想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古代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儿,曹操肯定不会同意这么做。曹操粗暴地认为自己的脑袋被切开来,然后缝上去,你华佗是不是觉得我曹操是个棒槌,普通人都会觉得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生性多疑的曹操呢。

下面继续说说华佗,在正史中所记载的华佗和我们印象中的医圣有很大区别,华佗的医术高超这个没有什么疑问,但是他的人品有很多史书诟病,要明白华佗的身份——士人,郡国举孝廉,公府征辟均不买账,足见华佗是非常之人,且清高自诩。末了这位名士被曹操招揽,常在左右。获得的身份定位明显与其预期有落差——医者,在古代,医为百工之首,但是却有士农工商这样的排序,也就是说医生在古代的地位不如农民。

在史料中记载,华佗曾经为曹操针灸胭俞穴位,大大减轻了曹操的痛苦。华佗曾对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就是说,针灸是不能根治你的头风的,长久坚持下去不过是延长你的寿命。

陈寿《三国志》中曾提到过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也就是说在华佗行医的过程中常后悔自己的选择,况且曹操说过这样一句话“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是能治好这种病的,他给我治病,是想通过这让我看重他。华佗在为曹操治病的后期,曾多次以收到家书为由,多次回家拒绝为曹操治病。

只可惜,他妻子不比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司马懿装病被婢女看到了,张春华可以杀婢女来保守秘密,华佗说自己妻子病了,他妻子却不能配合他。结果后来曹操派人调查,被发现是假装的,直接下令把华佗抓来处死。

接下来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曹操虽然在朝廷里权势滔天,但三公制的存在,就他的权力会也受到三公的制约。曹操就故意找茬,让当时的三公给免职掉,接着又下令废掉三公制,重新设立丞相,由他出任丞相。自此,曹操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才真正是法礼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曹操成为丞相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府,也就是招募自己的直属官员。于是曹操就对当时很多豪门大族子弟,发出了征召令,让他们出来做官。当然,这个官并不是大汉朝的官,而是曹操的私属,也就是曹操府中的官。

曹操为什么要急招这些豪门大族子弟出来当自己的官员呢?主要是因为曹操马上就要率领大军南征荆州,这一次曹操几乎是倾巢出动,所以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有人在后方捣乱,尤其在他前线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在背后闹事,这对曹操来说是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能对曹操真正造成威胁的,就是这样豪门大族,以及还忠于汉献帝的残余势力,所以曹操在出征前,一方面需要把这些豪门大族子弟收买拉拢到自己的阵容,让他们跟随自己一同南下荆州作战;另一方面,借此查看那些豪门大族不愿意和自己合作,排除异己。

当时被曹操征召的人,那都是非常有名的人士,比如有士崔琰、司马防、司马懿,杨修、还有华佗等人。也正因为此,华佗借口妻子生病不肯出来。如果换做平时,曹操也许睁一只闭一只眼,毕竟对他们下手,会让曹操留下不好的名声。问题是,现在曹操马上要倾全国之兵南征荆州,他们这种不合作的态度,显然会让曹操的后方没有安全感。

这种背景下,他直接亮出底线,就是现在大家必须明确站队,我不会容忍有人骑驴观望。要么跟着我混,要么去死。你如果不服,就看看是你的头硬,还是我的刀硬。

面对曹操的强硬态度,华佗还是不愿意屈服,曹操自然也就不能再放过他。曹操这样做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大家自己这次是动真格,那怕是背负不好的名声,甚至引起部分豪门大族的不满,都再所不惜。接着,曹操有将不肯与他合作的孔融全家杀死。

从大的历史背景下说,曹操杀华佗,主要就是为加强中央集权,为南征荆州做准备,并不是所谓的生性多疑而杀华佗。换种说法就是,华佗是用来杀鸡儆猴的“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叨说历史


华佗是我国古代医学界的著名医学家之一,由于他擅长外科手术,被称之为“外科圣手”。华佗的故事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大多是他发明用于手术的“麻沸散”,用于强身健体的“五禽戏”,还有他对关羽的“刮骨疗伤”了。但华佗惨死于曹操之手,是医学界的重大损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华佗为什么又回被曹操所杀呢?

曹操因为常年征战,患有头风之症,一旦发作起来可以说是头疼欲裂,让他痛不欲生。经臣下推荐,说有一名叫华佗的医术高人可以治疗此病,于是华佗被推荐到曹操账下治病。果然,神医就是神医,华佗给曹操施针治疗以后,曹操的头就不在疼了。

曹操问华佗,此病可否断根,华佗则答到:大王头脑疼痛,病根在脑袋中。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曹操顿时就不高兴,华佗的意思就是用刀把人脑袋砍开然后再根治?曹操心想,脑袋砍掉,人不就死了吗?难道这华佗是要我的命吗?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华佗因此事被曹操愤而杀害。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医术高明,曹操想留他在身边常用,但每次写信给华佗,华佗都回信推脱说自己夫人有病在身不方便出走。结果多次推脱以后曹操有些恼了,心想:我这好心好意的请你过来委以重任,你却跟我推脱不来,要是真是老婆有病,我就饶了你,要是假的话,我定要斩杀与你。于是曹操就派人前去查看华佗所说否是是真的。果然,派去的人回来报信说发现华佗老婆并未得病,而是华佗故意不来,这下就犯了大忌,于是华佗被曹操下令处死了。

华佗被关入狱中,不仅自己的姓名丢了,而且华佗医书也被害怕受到牵连的狱卒给烧掉,真是得不偿失。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华佗艺术高明,但曹操并未放在眼里,医术高明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下贱行业,觉得华佗的价值不是很大,但不知道曹操怎么想的,医生再怎么样任性,他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救命的啊,难道曹操还想着可以有什么长生不老的仙丹吗?着实让人费解!


曹操随意杀掉华佗以后,最终却自食其果,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曹冲病危之时,苦寻良医无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儿子死去,要是华佗在世,没准可以救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